親手塑造主流文化
/ 在社會文化中遇見神 /
新的轉機和閃閃星斗,正在綴滿沒有遮攔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來人們凝視的眼睛。
—北島《回答》
美國大選正打得如火如荼,基督徒在這場選戰中,如何看到神的心意?“In God We Trust”仍是美國人的中心思想嗎?作者潘曉玫在此文中從選舉民調,分析美國南方聖經帶的信仰文化,也讓關注美國選舉的你我,再次省思,可否在社會文化中遇見神?(編者)
「川普!」「讓美國再次強大!」鮮紅色的標語在衣帽、海報、舉牌上隨處可見,民眾迫不急待地爭先在查爾斯頓市政中心街區排隊,搶當那一萬多名可以親眼目睹、親耳聽見川普演講的幸運民眾。
2016年五月初,川普角逐共和黨總統提名人,在西維吉尼亞州首府查爾斯頓造勢。演講中,有位礦工代表走上講台,獻給川普一頂採礦專用的硬頂帽,前頭有盞小燈可以照明。川普戴上礦工帽,做出鏟煤的動作,笑著大聲說:「我愛礦工帽!」現場頓時歡聲雷動、掌聲不絕。
▲2016年5月初,川普角逐共和黨總統提名人,在西維吉尼亞州首府查爾斯頓造勢。
西維吉尼亞州礦產豐富,民風純樸,位於聖經帶。所謂「聖經帶」(Bible Belt),韋伯字典定義:「主要位於美國南部,居民相信聖經全然無誤,應當遵從。」美南聖經帶,福音派白人佔共和黨初選票數高過五成,在西維吉尼亞州甚至超過七成以上。
既稱為聖經帶,居民十分重視候選人的信仰,歷來總統候選人在這裡造勢都打著信仰牌,反對墮胎、同性戀婚姻,宗教性課題在這裡向來是選舉重要議題。川普離婚兩次、口無遮攔,說不出最喜愛的聖經經文,當他開始競選,大家都等著看笑話,覺得他在聖經帶肯定鎩羽而歸,輸得抬不起頭來。
▲圖中深灰部份即所謂美國聖經帶的南部州。
不過,初選結果跌破所有專家的眼鏡:西維吉尼亞這位於聖經帶的煤礦州,支持川普的可不只獻上工作帽的礦工一人,共和黨陣營中有77%的選票都投給川普,而不是克魯茲、凱西克等中規中矩、常上教會的標準信徒,傳統共和黨看好的候選人。而西維吉尼亞州不是聖經帶唯一支持川普的州,川普在這裡勢如破竹,幾乎囊括所有聖經帶各州的最高票。
共和黨初選結果不僅投下政壇震撼彈,也讓華裔基督徒摸不著頭腦:聖經不是講求慈愛憐憫,怎麼公然發表許多仇視移民言論的候選人,會受到多數聖經帶信徒的支持?選舉過程、選舉結果,神的心意在哪?政治活動中,神是默然無聲?還是靜待我們體察祂的心意?
流奶與蜜的聖經帶
許多年來,華文基督教書房裡成山成海地擺滿譯自美國的屬靈書籍,無論是小說、解經、靈修、心理輔導、婚姻家庭、孩童教養或主日學教材,隨手一摸,就能拿到來自聖經帶作者的暢銷作品。
福音派中影響力沒有比葛培理牧師更大的了,他不僅透過全球佈道會帶領無數人信主,並且出版許多書籍。葛牧師出生於北卡羅萊納州夏洛特,是美南重鎮;教會中簡直找不到沒有聽過或作過《不再一樣》(Experience In God, Henry T Blackaby)系列研經的信徒了,住在美南喬治亞州的布克比牧師,帶領我們在教材中真切地經歷神;我們也都跟克勞德和湯森德(Henry Cloud and John Townsend)學過如何為婚姻、約會、孩子、青少年立界線,這兩位界線大師一位在密西西比出生,在德州受教育,另一位在北卡羅萊納州出生、成長,受南方影響不可謂不深。
▲熟為人知的聖經帶基督突領袖及作家。
婦女信徒多少都讀過或聽過貝思‧穆爾(Beth Moore),她住在美南德州,常以女性特有的眼光解經,針對女性寫作,有許多暢銷、長銷的主日學教材及中譯作品。更別提楊腓力(Philip Yancey)了,他在美南亞特蘭大出生、成長,寫過的數十本作品被翻譯成多種語言,並且多年在《今日基督教雜誌》擔任編輯或專欄作家,透過福音派最重要的平面媒體,引領信徒深思信仰在現今時代的真正意義。
基督教小說家弗蘭納里‧奧康納(Mary Flannery O’Conner)出身喬治亞,沃克‧柏西 (Walker Percy)出身阿拉巴馬,凱瑟琳‧馬歇爾 (Katherine Marshall)出身田納西,他們的血液裡流著基督信仰,作品沉浸著美國南方濃厚的風土人情。全美每家旅館抽屜裡都靜靜地躺著一本基甸聖經,安慰差旅勞累、靈性疲乏的旅客,任誰都摸過、讀過甚或擁有一本基甸協會發行的免費聖經。基甸協會總部,就設在美南田納西州。
無論是全球發行超過20億本的基甸聖經,還是代表美國基督信仰的福音、研經、靈修、心理、純文學或通俗文學作家,都出自南方的聖經帶。好奇想過聖經帶究竟是甚麼樣子嗎?是不是我們心嚮往之的流奶與蜜之地,華裔基督徒迫切希望可以融入的基督教主流文化?
甚麼是基督教主流文化?
閉起眼睛想想,所謂美國基督教主流文化應當是甚麼樣子?─那肯定是小康或富裕社區,街道整齊、花木扶疏,住在花園洋房裡的高加索白種人,巧心佈置家中陳設,床頭擺著聖經,每餐必定圍在桌前禱告,各家父慈子孝、敦親睦鄰,夫妻互稱「親愛的」、「寶貝」,家人從不惡言相向,天大的事都能用句充滿哲理的幽默話解開心結,就像美國電視劇《第七天堂》(Seventh Heaven)一樣,再不然,也得像《警網急先鋒》(Blood Blues)一樣。
不過實際上,聖經帶生活在貧窮線以下的人口比例全美最高,每五人中就有一個是法定的窮人;這裡吸菸、體重過重人口比其他地區更多,有最多15-19歲的少女懷孕生產,最多16-24歲青年人口失學失業,生在窮人家的孩子也最難翻身;說到這裡,你已經不會意外,聖經帶居民的蓋洛普人民幸福指數是全美最低 。
美南浸信會是聖經帶影響力最大的福音派宗會,其下的差會歷史悠久,在十九世紀就開始差派宣教士到中國傳福音。差會經歷多年財務虧損,在2015年裁撤及勸退將近一千名宣教士,宣教士人數退回1993年水準。從這裡,我們也能看出聖經帶影響力逐漸衰退。
《今日基督教雜誌》分析共和黨初選結果,認為真正的福音派信徒大部分並不認同川普,在南方投給川普的,主要是對現狀不滿的藍領階級勞工、名義上的福音派基督徒。這個說法跟丕優研究中心的調查結果一致:每週都到教會聚會的福音派親共和黨白人只有三成欣賞川普,沒有每週聚會的則有五成。在教育程度較低、收入較低的共和黨員中,認同川普的比例也明顯地高出許多。此外年收入超過十萬美元的僅有三成支持川普,低於三萬美元則超過一半;大學以上認同川普的只有三成,高中學歷的則將近一半。
聖經帶教育程度較低、在全球競爭或國家政策方向中難以謀生的歐裔美國人(包含掛名基督徒),早認為自己被外來移民邊緣化,望著富庶的東西兩岸心懷不平,藉著川普的口發聲。這場選戰,宗教被擱在一邊,經濟是主要議題,種族問題因為經濟因素一起給拖下水。向來認為歐洲移民後代佔盡所有優勢,少數族裔則在有意或無意間成為受害者,川普一役,我們驚訝地發現,原來歐裔美國人也認為自己是受害者,需要川普來討回公道。
我們習慣性、潛意識羨慕著主流文化,卻沒有發現,我們所欣羨的主流文化已經悄悄改變,我們所擁有的已經比許多人都多。我們殷切期盼融入主流文化的理想,其實不過是場幻想,所謂主流文化,在現今多元化的世代,受到多方面的挑戰。
以種族來說,2014年人口普查,非西語裔的白人只有六成,西語裔有17%,非裔13%,亞太裔6%,並且移民在快速增長。估計在2020年,18歲以下孩童超過一半會來自少數族裔,2044年,白人在美國人口會少於一半 。現在加州西語裔人口已經過半,加州的主流文化,其實是西語文化。
以信仰來說,在2007年與2014年之間,美國基督徒人口比例從78.4%降低到70.6%,不過基督徒中少數族裔的比例卻快速增長,基督徒人口的面貌更加多元,少數族裔也嘗試在自己的文化中擁抱基督信仰,而不是透過歐美文化來詮釋,像富樂(Fuller)神學院、拜歐拉(Biola)大學的神學院,都設有亞美裔神學研究中心。
▲聖經帶生活在貧窮線以下的人口比例全美最高,這些選民希望川普能帶來新機。
造就主流文化
五胡亂華造就了豐富、多元的大唐盛世;元朝由蒙古統治,大量啟用「色目人」─各色各目,非蒙古、非漢人的外族人,就連義大利人馬可‧波羅,也能在朝廷當官。這些來自各國各方的菁英,造就了橫跨歐亞的蒙古帝國;元朝短短不到百年的經歷,讓大明王朝心胸更寬、眼光更遠,鄭和多次下西洋。近年來有理論認為,鄭和艦隊比哥倫布更早發現美洲。
華裔基督徒其實不需要強調融入主流文化到喪失自我,因為我們已經在造就主流文化。
美國無論軍方、商場甚至好萊塢電影都常常引用《孫子兵法》。川普邊選總統邊賣書,常在演講中為一本舊作《做生意的藝術》打廣告,這本書英文書名The Art of the Deal,就是跟著《孫子兵法》的英譯書名The Art of War定名,這跟賣《理財「聖經」》的道理一樣─跟著暢銷書命名,通常可以多賣幾本。
美國走在世界尖端的高科技產業,有無數華裔工程師貢獻心血;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有許多華裔精兵。華裔注重理財、教育、家庭、謙讓、和諧,能在一代之間就從語言不通、財務捉襟見肘的新移民,化身社會中堅的中產階級、專業人士,讓佔有主場優勢的歐洲移民後代刮目相看,也讓其他少數族裔發現,除了暴力抗爭之外,尚有另一條路可走。
約瑟身處埃及主流文化,但以理身處巴比倫主流文化,但是他們仍然保留了神所賜予他們的性情、模樣,珍惜自己的文化傳統,不亢不卑地貢獻所長,在最困難的情況下持守信仰。埃及和巴比倫文化在當時盛極一時,如今早已灰飛煙滅,只有約瑟、但以理仍在歷史的長河中及神的眼前熠熠生輝。
親手塑造主流文化
再回頭想想,究竟白人基督徒是怎樣成為公認的「主流文化」?甚麼時候,我們是打從心底地敬佩景仰?
不是八國聯軍船堅炮利、打下中國半壁江山;是戴德生染了黑髮,紮上辮子,就算有千條性命,也絕不留下一條不給中國。
不是英國殖民印度,武力鎮壓;是德瑞莎修女老邁龍鍾的身軀,親手擦拭、親自餵食當地人棄若敝屣的瀕死遊民。
▲德瑞莎修女關懷被棄若敝屣的瀕死遊民。
不是西班牙教士仗著軍隊撐腰,把北美原住民全關在宣教場裡強制教化;是方濟各教皇在白宮外攔住侍衛、停下車陣,迎向洛杉磯西裔無證移民的五歲幼女蘇菲,親手接過陳情書,親吻她紮著長辮子的黑髮,為她祝福。
「不可使慈愛(love)、誠實(faith)離開你,要繫在你頸項上,刻在你心版上。這樣,你必在神和世人眼前蒙恩寵,有聰明。」(箴言 3:3-4)誰不想在神和世人眼前蒙恩寵,有聰明?但這不是靠著努力改變自己,甚至失去自己來融入某種文化,而是時時刻刻將基督的愛與信仰銘記在心,依此行事。
這場美國總統政治選戰背後,有一場經濟與文化戰爭:美國傳統以歐裔移民、基督教為主的主流文化已經在量變下產生質變,既有的主流文化正逐漸崩解,新的主流文化尚待建立;舉目世界,歐美也已漸漸失去主流文化的領導趨勢。
在這地球村的時代裡,雖然經濟及軍事能力仍主導大權,但本著基督信仰「愛鄰舍」的行動,才能真正喚起正面的文化發展,而這種文化發展及喚起,沒有國界及時間的限制。華裔基督徒人數雖少,但卻有千年文化傳承的智慧可以支取,有過去幾代移民累積的經驗能夠學習,更有神國中如雲彩圍繞的見證人可以效法。我們何其有幸,在這多元的世代位居樞紐,可以扮演重新定義美國精神、重新定義主流文化的重要角色,以愛和信仰為基石,親手塑造合神心意的主流文化。
作者小檔案潘曉玫,MBA,會計師,內部稽核師,電腦稽核師。曾經跟著工作遊世界,現居加州,於能源產業任職,規劃傳統及再生能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