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根與深耕的社區教會
採訪/吳信惠 供圖/Derek Lee
2010年,兩個住在芝加哥郊區的年輕家庭,因著對社區宣教的感動,成立跨文化的Restoration Community Church(RCC)。從兩、三個家庭開始,深耕於社區宣教。十年來,教會致力於向社區傳福音,連結當地公司行號積極參與社區活動。
他們如何生根於社區,讓基督的愛流動於社區呢?本刊特別訪問RCC的前宣教主任Derek Lee(以下簡稱Derek),分享RCC如何落實社區宣教行動。
請問RCC教會「連結社區」的異象是甚麼?
Derek:教會的異象是成為所在社區的宣教中心,與社區有良好的互動關係,使教會成為社區的光和鹽,也藉此培養教會弟兄姊妹服事的習慣及從中得益。
▲「慶秋展」的社區服務重點之一是關懷弱勢家庭的健康。
請問教會如何與所在的社區連結與互動?
Derek:這可從三方面做起。首先要認識所在的環境,從參與社區活動開始。例如學校PTA(家長會)的活動中,教會牧師是學區PTA的攝影師。還有我們在每年10月舉辦「慶秋展」(Fall Festival)。
其次,與附近的機構連結。「在社區生根,深耕於社區」是RCC社區宣教的核心。我們參與社區活動,幫助機構募款。從參與經驗中了解附近有哪些機構真正志在服務社區,可以與之連結合作。此外,教會中有些弟兄姊妹在醫療界工作,所以我們也與政府機構合作,輔導出自低收入家庭、有自閉傾向的孩童,幫助他們提早診斷和接受早療。
第三方面,積極投入義工行列。我們認為只有連結不太夠,也鼓勵弟兄姊妹當義工。例如與「橋樑社區協會」(Bridge Community─街友關懷機構)合作,派義工去幫年輕的街友們上課,或與「世界救援會」(World Relief)合作,差派義工到難民安宿區教英文等。
▲二手衣攤吸引很多低收入家庭來挑選衣物。
請介紹「慶秋展」的活動內容。
Derek:「慶秋展」是個動員全教會的外展活動。我們設立不同主題的攤位,例如遊戲攤位、熱狗與飲料攤、二手衣攤、醫療諮詢站等。我們在低收入區推廣「慶秋展」,與「橋樑社區協會」合作,帶人來參加,也與附近的Walgreen及CVS合作,提供免費的流感預防針劑。還與Supercuts髮廊合作,免費幫低收入家庭剪髮。因為二手衣攤能讓低收入或難民家庭挑選到所需用的衣物,很受歡迎。這幾年來參加人數增至五、六百人。
由於參與社區活動所建立的關係,當我們去接洽募款或合作的可能性,通常都獲得正面的回饋。每年籌備「慶秋展」時,商店會主動聯絡教會,看是要贈予商品或提供免費服務。也有理髮師主動來聯繫我們,表達願意提供免費剪髮服務。市政府也曾來聯繫我們,詢問是否能提供年輕人心理關懷。其實政府也有經費不足或辦不到的事,教會中有醫護人員,願意投入在關懷身、心疾病的服事。
可否談談事工面對的挑戰?
Derek:深耕需要花很長的時間來經營,短時間不見得會有果效。當看不到果效時,參與的人會失去耐心,難以委身。另一方面,因服事的對象是較貧困的家庭,常常有人希望能看到對方的感動或感受到謝意,如果不如預期,往往會失去服事的動力。服事有時不會有獎賞,但我們服事不是因為有獎賞才去做,而是因為神要我們如此行。
▲Supercuts髮廊一起共襄盛舉,為社區提供免費理髮服務。
對想要深耕於社區的教會有甚麼建議?
Derek:首先,要看神對教會的呼召是甚麼。例如我們教會有許多年輕家庭,也有很多青少年,所以能參與輔導青年人的事工。教會的成員是神所賜的資源,因此會對與他們有關的議題充滿熱情。教會中有許多醫師,所以我們也看重與醫療相關的事工。
第二、要掌握到社區中有哪些慈善機構與教會的呼召及熱情有相同的異象。要全面了解之後才能有好的外展合作關係。
第三、釐清哪一方面的服事最需要。最需要的通常最難做。當我初到教會擔任宣教同工時,弟兄姊妹會跟我建議各種可能的社區宣教管道,我一一去拜訪及評估,然後著手連結與合作。弟兄姊妹推薦的外展方向往往就是會友們有意願、有熱情的服事項目,這樣的事工通常較能長久進行。深耕社區著實需要付出更長更多的時間與精力。
▲遊戲攤位很受孩童及青少年的歡迎。
目前因新冠肺炎蔓延之際,你認為要採取甚麼外展方針?
有時,最需要的服事是那些不被人注意的服事。當耶穌傳道時,日程常被來尋求祂的人打擾,例如井邊的婦人、水池邊的病人、血漏的婦人。在災難來臨時,人性會被考驗,我們經常只顧自保。我們應該效法耶穌,以別人的需要來阻擋我們內心的自私。目前教會同工會在網上通知大家,有哪些家庭需要提供物資或需要捐款支助等。日子越困難,越要效法主耶穌。
受訪者小檔案
Derek Lee(李杰明),Restoration Community Church前宣教主任(2016-2020)。2020年畢業於University of Notre Dame(聖母大學)的全球事務研究所(Keough School of Global Affairs),主修永續發展學(Sustainable Development)。有多年外展經驗,包括芝加哥高中生輔導,尼泊爾農村事工及孟加拉、烏干達難民營事工。
吳信惠,文字工作者,本雜誌執行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