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期
神國管家 Kingdom Stewardship

勇於成長

在挫折中看見盼望的領導者 【天國領導力】系列4

口述╱陳德堅‧整理╱林敏雯

▲領導者遇到挫折時看見盼望,勇於成長,就能持續發揮影響力。

領導力就是影響力。即便不在領導的位置,只要願意學習和練習,你我都可以具備領導力。

我們從此系列的前三篇文章中,學習了培養領導力的三階段:如何從四個維度認識自己,發現嶄新的生命意義(63期);在帶領自己活出生命呼召的過程中,找到以真愛鼓勵、陪伴的愛的天使(64期);一位帶領別人的領導者,就是建造被帶領者生命的鼓勵者(65期)。

這三階段的關鍵,分別是:1)從不知道到知道,需要透過教導得到知識;2)從知道到明白,需要透過啟發得到智慧;3)從明白到做到,需要透過鼓勵得到勇氣。

走過這三階段,是否就能成為卓越的領導,發揮影響力?實踐中又會遇到甚麼樣的挑戰?本文將介紹溝通視窗和成長思維,鼓勵讀者:即使遇到挫折也能從中看見盼望,持續練習,作一位勇於成長的領導者。

(供圖:陳德堅)

溝通視窗

基督徒的領導者在帶領別人時,一是有聖靈同在(本質),二是建立彼此的溝通和信任(技巧)。上一篇提到以「勸慰」著稱的巴拿巴,使徒行傳11章24節說他「原是好人,被聖靈充滿,大有信心」,可見他勸慰人的信念和行動,源於聖靈和信心。因著聖靈從內裡的改變,我們學習、練習以基督的「恩典眼光」看出人的潛在價值。

「周哈里窗」(Johari Window)能幫助我們認識人,有更好的溝通,建立信任。這四扇窗口包括:盲點(自己不知道但他人知道);公開(自己知道且他人知道);隱私(自己知道而他人不知道);潛能(自己和他人都不知道)。

要能更好地讓人了解自己、建立彼此信任,其實需要主動開啟公開象限,以「懇請反饋」減少盲點,以「自我揭示」適當地減少隱私,增進彼此的了解。當與他人溝通增加,公開窗口擴大,原本鮮為人知、少有利用的潛能也得到開發。

在帶領別人,鼓勵他們激發潛能的同時,領導者需要成為榜樣,自己主動擴大公開象限。因為身教勝於言教,領導者的踐行將產生更大的感染力。

多年前開始學習領導力,第一堂上課時,教授詳細介紹了自己和家人,讓我非常納悶。這不是領導力的課嗎?教授的個人生活跟課程有甚麼關係?後來漸漸明白,她的示範設立了「敞開自己」的基調,營造出「自我揭示,突破舒適圈」的文化。學生在往後的課程中就逐漸敞開分享,產生了生命真實的碰撞和成長。

領導者自己需要「行在光明中」,不讓惡者有機會脅迫、攻擊隱藏的弱點和缺失。然而誰願意暴露軟弱,給予別人攻擊自己的武器?更何況是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領袖,這麼做不就得冒著失去聲望、地位的風險?敞開分享,是表明即使作為領袖,也有脆弱的一面,也需要上帝的帶領和同伴的幫助。惟有容許上帝的光照進來,才有可能得到醫治與更新,如同本刊64期文章〈讓光照進密室〉所說:「在光明中可以靠著基督的能力在撒但面前誇勝。」

要願意自我揭示隱私、懇請反饋減少盲點,必須在團隊中營造安全的環境,不把別人的軟弱看為攻擊的石頭。領導者需要劃好界線,以邀請和鼓勵的方式,而非操控或勉強。

展現自己的脆弱面,並不是陷入軟弱和自憐,正是領導者以耶穌的眼光看到真實的生命光景,在聖靈光照中給予自己回轉及改變的機會。如此一來,無論是帶領者或被帶領者,都能在上帝同在的光明中,成為彼此的愛的天使,鼓勵、扶持、幫補,繼續往活出生命呼召的目標前進。

持續練習

主耶穌教導的禱告是「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上帝不曾應許天色常藍,不經困苦。日常生活中如此,成為領導者的過程亦然。那麼,遇到挫折,甚至失敗時,又該如何面對?

當初學習領導力的起因,是想改善和兒女的溝通。經由不同課程,的確也得到許多與溝通相關的理論、原則、方法、步驟。真要把「工具」派上用場,卻非常生疏。例如學了EQ,懂得聆聽的重要,一旦和兒女溝通,他們竟然沒有給出預期的回應。不僅如此,還常常擊中我的情緒按鈕,使得我以血氣反應,溝通再次斷裂。

此時,擺在面前的有三個選擇:一是認定這些「工具」沒有用,就此放棄;二是責怪孩子,因為他們不配合,溝通才會出現問題;三是找出根本原因,或者繼續使用相同「工具」直到更熟練,或是換另一種可能更好用的「工具」,為的是尋求改變現況,生命能有突破。

這讓我想起女兒教我打籃球。她是中學的冠軍隊員,我開始一點都不會。

她首先對我說:「爸爸,你可以!」;之後她做了示範;接下來拆解動作。即便有了好老師按部就班教授具體方法,我剛開始投籃,十個有九個籃外空心。我不斷想著女兒教的方法,她也繼續指點。堅持練習一段時間後,技巧熟練,力氣也增加了;投籃命中率上升的同時,我對自己能打籃球的信心也成長了。

領導者如何把被帶領者給予的反饋,無論正面或負面,都看為改變的資訊,進而成為成長的墊腳石?無論是打籃球或是應用領導力,實踐知識和方法後,結果卻不理想時,首先要從內心自省:哪裡出問題了?為甚麼我會以這樣的情緒和態度回應對方?有沒有其他的方法?

在反思的同時,也需要以謙卑的心尋求反饋:我需要如何改變,才能有不同的結果?於是我問孩子,為甚麼他們對我說話這麼沒禮貌?他們回答:我對他們說話也沒有帶著尊重,總想要比他們更勝一籌。我誠心道歉,並嘗試改變口氣、態度,親子關係果然漸漸好轉。衝突當然還是無可避免,只是我換了角度來面對,把這些不愉快看為下一個良好溝通的墊腳石。我的改變也影響孩子,我們都成長了,彼此的溝通越來越順暢。

學習及應用領導力的過程亦然。反思自己的盲點,主動尋求反饋,找到正確方法後刻意練習,領導力的技巧熟練了,情緒和靈命的「力氣」也增強了。

領導力其實不僅是一門課程、一項技巧;領導力也是經由一段過程的鍛鍊,得以成長的一種力量。

▲無論是投籃或是學習領導力,用對工具,不斷練習,技巧熟練了,力氣也增加了。

成長思維

或許有人認為自己年紀大了,不可能成長。其實成長與生理年齡無關,反倒是和心與靈的成熟度有關。或許也有人認為自己很知足,不需要成長。不過現狀不一定能持續,一旦出現衝突或壓力,還是需要決定是否做出改變。當一個人樂於成長,影響力會持續增加。

史丹福大學教授卡蘿‧德威克(Carol S. Dweck)提出這樣的理論:有人是「固化心態」,相信人的能力不會改變,智力、創造力、才能是天生的;也有人是「成長心態」,相信人的能力可以改變,智力、創造力、才能都有成長的潛力。她認為每個人都有成長的DNA,要不要成長卻是個人的選擇。

為甚麼人選擇不成長?本系列第二篇文章〈帶領自己,發現真愛〉中提到,人的本性好逸惡勞。不願成長是因為必須付出代價,畏懼承受改變帶來的痛苦和不便。若從中得到滿足,知道成長後能有喜樂,或為了熱愛的人或事(生命的目標和意義),就會更願意為成長付出代價。

「熱情」(passion)的拉丁文原意來自「受苦」;真誠地愛人或事,甚至願意為之受苦。基督的「受難」也是用這個字。主耶穌甘願承受身心靈極大的痛苦,是出於祂對我們的愛,並且「因擺在面前的喜樂,就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參考希伯來書12:2)

要以領導力來帶領自己或帶領別人,過程都不容易。從愛的天使來的鼓勵、關懷、陪伴,給予我們前進的動力;認識來自上帝的生命呼召,認定自己在基督裡的榮耀身分,給予我們成長的盼望。

我們在基督裡重生,成了新造的人,新生命具有成長的DNA。聖靈也時時同在,鼓勵、陪伴、指教,好讓我們按真理而行。當自己「心意更新而變化」,在真理的教導中成長,「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當我們與主內肢體彼此扶持、相互幫助,基督的身體便得以漸漸增長。

這是應用領導力的願景,也是領導者的盼望。

▲作真實的自己與人建立美好關係,運用領導力把愛和關懷帶給有需要的人,帶領者與被帶領者一起成長。

真實的自己

過去在工作上和家庭中,為了成為好的管理者,我曾嘗試各種不同的領導風格。然而就像借別人的衣服,總是不合穿,穿上了看起來就不是我。我真能成為好的領導者?除了操控,還能如何領導,帶出影響?

看到、感受到親子課程講員雷洛美和王祈兩位老師的生命特質,讓我也想擁有如此「存乎中,形於外」的影響力。考慮是否修習領導力課程時,衡量自己的年紀、生活、工作,以及所需投資的時間、金錢、心力,不斷問自己:值得嗎?雖然不確定報酬率是否理想,心中非常明白:不改變,損失更大。

抱著姑且一試的態度,開始學習。通過不同的性向與能力測試,我看見每個人都有成為領導者的潛能,並且也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風格―真實的領導者(Authentic Leadership)。當我作真實的自己,便是最快樂的時候;當我作真實的自己,便能結合熱愛與專長,把從工作中得到的知識和經驗,用來滿足世界的需要。這是我的生命意義,也是上帝給予的呼召。

因為個性和背景,我從不認為自己可以公開演講,或是成為老師。學習領導力,認識了真實的自己,我開始參與真愛家庭協會的青少年事工,開始帶領講座。對我而言,這不是冠上老師的稱呼,或執行演講的任務。這是真實的我與人建立美好關係,一起成長;這是真實的我運用領導力,把愛和關懷帶給有需要的人。

上帝不斷擴大我的疆界:透過組織Amazon AI人工智慧賽車,我和不同地區的同工培訓來自美國五個州以及加拿大的青少年;自2021年1月起,在網路上帶領羅馬華人教會的弟兄姊妹學習領導力與青少年服事;在《神國》雜誌發表系列文章,與讀者一起以天國眼光學習領導力。當素未謀面的讀者主動聯繫,讓我知道文章內容對他們的影響,就好像是從天而來的鼓勵和肯定—做對了,繼續下去。

【天國領導力】系列在此告一段落,領導力的學習與實踐之路,仍然向前延伸。盼望你我都能找到同行的夥伴,彼此扶持、鼓勵;與周圍許許多多受領導力影響的人一起,不斷成長。


思考與行動

•  在家庭、教會、工作等各方面的關係,有哪些可以藉由自我揭示、懇請反饋,進而擴展公開象限,改善溝通並增強信任?
•  在生活與生命的不同挑戰,有哪些可以運用成長思維面對?我們是否能成為鼓勵者,與人一起成長?
•  領導力的系列文章帶來甚麼感動?有何學習?有甚麼付諸實踐的經驗?歡迎聯絡、分享: dejian.chen@gmail.com


延伸閱讀:


1. Deep Change: Discover the Leader Within, by Robert E. Quinn, Jossey-Bass, 1996.
2. 《牧養心與領導力》,蘇文隆著,2011,基督使者協會,美國賓州。


陳德堅,現於Oracle電腦公司任職資深電腦雲端設計師。曾任CA(Computer Associates)公司中國南方區技術總監,及CA美國總部的亞太區策略聯盟總監。Executive Leadership領導力碩士,斯坦福大學Dr. B. J. Fogg教授認證的Tiny Habit Life Coach。國際真愛家庭協會展翅青少年團契的輔導老師及總教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