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式感 【心情拼盤】系列10
供圖╱苗卉天
▲早晨掀起布簾,是晝夜交換的儀式,是迎來天父每日新的供應的儀式。
每天早上掀起兩片用圖釘掛上的布窗簾,算是揭開一天的序幕。其中一片是朋友在孟加拉宣教時買的紀念品,可謂歷史悠久!另外一片是自己在臺北迪化街布市買的,也是年代久遠。
其實兩窗之間還有一片,來自東京六本木的手巾專賣店,但因被列為固定窗簾所以不需要翻動。公寓原配的遮陽簾是白色塑料布,拉上拉下的動作也不是很順暢,時常出現罷工狀態,於是引發自行在窗戶牆旁釘上布片,方便遮擋。沒想到這個臨時之舉,三種不同屬性且完全不搭襯的布塊,竟然伴著共同的時間,陪隨走過無數春秋。窗前多少雪花飛舞、多少瀟瀟雨陣,輪番陰晴四季上演,漸漸地,在收放之間,成了一種晝夜交換的儀式……
▲餐點擺設齊全,再放上陪襯的爵士音樂,是迎賓的儀式。
閃亮溫暖的儀式
有人說我是一個挺有儀式感的人。還特意查了何謂儀式感?就此節錄一些「儀式感」:
∼人生如同在河流上漂泊,儀式感就像河流上閃閃爍爍的小燈塔,泛著微光,讓生活變得溫暖而亮堂。
∼是對人生的加冕,讓你的生活成為真正的生活,而不僅是生存。
∼它會讓人在平凡又瑣碎的日子裡,找到詩意的生活,找到繼續前進的微光,找到不願將就的勇氣。
∼是把將就的日子,過成講究的生活,是沒有放棄自己最好的證明。
∼如果沒有這種小確信,人生只不過是乾巴巴的沙漠而已。
基於上述所論,還挺喜歡被稱為是個有儀式感的人!
為了答謝團契弟兄姊妹在平時的幫助,如拆裝冷氣、搬移東西等等,或是關注情感關係方面的心理需求,在體力、精力允許下,會找相關人士來家中吃吃聚聚。
對我而言,做菜屬於「創作」的範疇,要做就要甘心、開心、專心,雖然不是甚麼珍饈美饌,但絕對誠意滿滿!當擺設齊全,再放上陪襯的爵士音樂,就是迎賓的開始。不久前,請了兩位弟兄來作客,D說道:「很有儀式感!」另一位S則說:「我來都沒有啊!」回道:「因為你來的時候是拿外賣,而且是從敎會直接到家,沒有準備的過程。」S看了D一眼:「是真的嗎?」「嗯,印象中都是一致!」可惜,S最近一次的隨機造訪,還是在主日敬拜結束後,仍是帶了外賣來「作客」,警語在先:「房間很亂哦!」這樣一來,也就不會出現經過整理擺盤的畫面,不過有拿出早上預先做好給自己吃的晚餐,多少彌補速成,添加了有溫度的菜色!
接受彼此的儀式
論起吃飯,是與鄰居M最常做的活動。以前,她會下廚叫我上樓吃飯,但自從M先生過世,長期搬到女兒家住,這種只要登上兩層樓就可以大快朵頤的機會已成絕響。
現今只要她回來老家,「一起吃飯」還是我們共同的重點。因為疫情,吃飯地點就會落於我家,然而隨著人心放鬆,從「規定」戴口罩到「建議」戴口罩,我們也放膽開始恢復去餐舘用餐。用餐前M的招牌動作就是消毒碗筷,所謂消毒也就是拿餐巾紙倒上熱開水擦拭碗盤,順水推舟,每一次都是請她代勞消毒。也許這是她的儀式感,沒有消毒就不放心。
「外出吃飯」涵蓋了許多事情,由於都是步行,全套進行下來可以從天光走到天黑。雖說是一個放鬆時段,也可以有不同的設計,其中三元素:吃、逛、喝,看情況調配。
吃,不用多做解釋,但很難下決定,總是在「要吃甚麼?」「妳說呢?」的兩個問句中迴轉,最後往往選擇最近的那家。逛,就是去附近的商店、超市看看走走買買。喝,就是走累了停下,來個下午茶或喝杯咖啡,是句子中的逗點。走完一套,才算符合我們心中的儀式感全句吧!在我眼中,如果視飯前消毒是M的儀式,在她看來,也許飯前禱告也是我的一種儀式。值得感恩的是,我們都能接受彼此的儀式,並且從中得到祝福!願神帶領M早日享真福!
每天都是新的儀式
據說儀式感的概念最早是來自法國經典童話《小王子》。故事裡狐狸對小王子說:「你最好每一天同一個時間來,如果你來的時間不固定,我就不知道何時該準備好我的心情。舉例來說,你預計下午4:00來,那麼我從3:00就會開始感到幸福,時間越靠近,我所感覺到的幸福就越多,我也就發現了幸福的價值。」
狐狸給出了一個詮釋:儀式就是使每一天與其他的日子不同,使某一個時刻與其它時刻不同。這令人想到「一期一會」,即是當下的時光不會重來。正如每一天都有日出日落,但每一次演出變化不同;每一場雪皆是如此銀白閃亮奢華妝扮,但每一片結晶構成都不曾重覆。不禁讚歎,這是多麼偉大的創造主,才能溢生出如此壯觀又獨特的傑作!
我的生活,有很多的時間是與自己互動,若有儀式感的產生,想必也是自然而然的水到渠成。就像那三片簡單布簾,殊不知是一種恩典將它們串連……那片孟加拉桌巾是當地婦女用手工染印的工藝品,代表來自神呼召的愛。六本木大方布是喜歡的圖案,代表神的恩寵,使我心滿足快樂。迪化街布市的布料,遠看清淡,近觀卻是點點精緻典雅,聯想到上天降下的嗎哪,象徵天父每天的供應。
在起落之間,每一天,都是新的,務要精心烹煮,細細品嘗!
苗卉天,大齡單身,有錢旅行、沒錢散步。可以慵散、可以勤奮、能動亦能宅;欣賞美景、美事、美物,喜愛美食、美文、美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