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期
神國管家 Kingdom Stewardship

成為傳揚基督的優質平台

供圖/基督教論壇報

專訪新聞總監洪秀玲

數字帶來鼓勵

KRC:請談談從平面到數位化的經歷及挑戰。

洪:首先,必須從文字工作者去學習及克服影音技術與社群經營。從報紙到網路的世界,開拓更多的讀者,範圍就變得很廣,文章接觸面較大。最高的時候,每個月新聞瀏覽人次高達百萬以上,臉書社群一週也可以接觸到一兩百萬人,不見得都是基督徒,可能是慕道友,也可能是佛教徒或道教徒,留言裡可以看到不同的回應。

閱讀族群改變,數目也增加,因此在各項報導的尺度及言語就要更加謹慎。過去在報導中使用基督徒熟悉的詞彙,有時也會在社群中引起誤會,斷章取義,甚至攻擊。所以同工要以更嚴謹的態度,確認報導/話題不致引起誤解。當然這也表示福音觸及更多人。

另一個挑戰,是從文字工作者轉換角度,去研究社群經營。同工團隊需要了解不同社群讀者的特性,臉書、IG(Instagram)、LINE及報紙的使用者/讀者群,各有特點。這些平台有不同點閱率的演算法,論壇報需要跟著不同方式去策劃經營方式:應對得好,會事半功倍;一旦更改演算法,那我們也得重新推算。

有一年在臉書上增加短影片及圖帖的曝光率,類似的貼文擴散率很高,按讚數從幾千到上萬都有,短影片也是。有一個影片最高達到四十幾萬的點讚數,這是很激勵人的經驗。

但也有碰到需要放棄的困難。例如經營很久的LINE群組,從零到十幾萬,後來碰到LINE經營策略改變,發送訊息費用變得非常高。我們在財務上難以負荷,只好停在靜態的頁面,無法像過去那樣一天發送好幾則新聞,只能讀者主動上來論壇主頁閱覽,效果當然也大打折扣。努力經營,卻因經費限制只能就此打住,讓我們感到很挫敗。

報導突破限制

KRC:在轉型中,有甚麼深刻的經驗能與KRC讀者分享?

洪:有一年論壇臉書追蹤會員數目增長了十萬人,這個數字讓我們心情很複雜。當時努力操作臉書,報導的是受人關注的議題。剛好那一年臺灣發生很多天災人禍,例如地震、高雄氣爆、墜機事件,這些很不幸的新聞。我們在第一時間跟進,做關懷報導,所以引起很大的迴響和討論度,也引發關切代禱。

我們一方面高興臉書可以這麼快增加很多讀者,另一方面又對這些不幸的事件感到悲傷。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樣一來也傳揚了基督徒對社會的關心,和信仰中愛鄰舍、悲天憫人的價值觀。

對於不同屬性的社群媒體,論壇會採取不同的策略,目前各方面的發展還不錯。透過這些平台,真的讓我們突破地域限制。即使在很遙遠的地方,也能看到論壇所登的新聞。

閱讀紙本論壇報人數越來越少,也越來越難經營,投資在紙本編輯與製作的資源,卻比數位事工更多。但我們沒有放棄,畢竟有些教會及固定的讀者,都非常支持紙本論壇報。

翻開報紙的閱讀,是帶有溫度的經驗。就算許多紙媒如今走入歷史,成了「時代的眼淚」,我們仍堅持出版。但也做了改變,字體放大,圖片較多,類似畫報的設計,報導與文章圍繞一個主題。有別於網路快速瀏覽,增加主題性報導和創新版面設計,可以策劃造就性或討論性的主題。

平台傳揚基督

KRC:請談談同工們對於執行長的異象及改型方向的執行經驗。

洪:我們非常認同執行長的理念,就是媒體不再只是傳統紙媒:不僅要走向多元,走向數位化,更要走向社群化;接觸萬國萬民,把論壇的新聞傳送到世界各地。

執行長目前推動的亞洲影響力中心,希望能連結亞洲各教會。媒體能扮演很重要的連結角色。我們都非常期待往這個方向努力。

目前人力是最大的考驗,在有限的經費中發揮最大作用。團隊必須處理傳統紙媒的文字報導及編輯事務,繼續進行出版業務,也要應付不斷推陳出奇的新社群演算法或技術的研究,當然還有網路新聞,需要隨時應付任何突發狀況及回應。以報社分工來說,應是兩組不同的團隊,但目前我們是一個團隊執行,同工不斷地stand by。

從好處看,每一位同工都成長很多。相對而言也許會有些遺憾,在需要深耕的部分,可能做不全盡。我們會在這方面一直努力。

人力有限是難題。既然是亞洲影響力中心,那論壇報也能成為平台,不僅是我 們單方面做報導,也能邀稿或接受投稿,類似傳統媒體的方式。因此設立不同單元,尋找合作單位來經營,例如ICEJ (International Christian Embassy Jerusalem)分享有關以色列的內容。也有靈修專屬單元,或是宣教機構針對慕道友的文章。這些內容跳脫原先報紙的範疇,內容強化論壇的網站,若是主題 相應,我們也會把這些文章登在報上。整體來講,參與的機構很樂意與論壇合作,也減輕了我們人力上的壓力。

因著連結與合作,論壇成為一個豐富的平台,目前與不少機構合作,讓網站內容繼續擴充。加上亞洲影響力中心的連結事工,就目前人力資源來說,把多角化媒體的功效發揮得很極致。論壇的同工團隊也會繼續連結各教會、機構或個人創作,讓這個有信仰的媒體,成為一個往天下傳揚基督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