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中的性別與凝視
【影像詮釋】系列6
觀看者與被觀看者,誰的權力大?上篇文章中提到,若觀看者單方面接受影像畫面的衝擊而少了反思,是否會受到被觀看者所要傳遞的社會、文化論述影響,因而拱手讓出詮釋影像的權力?
那麼,到底誰才是影像真正的觀看者?在欣賞藝術的同時,能否以更縝密的眼光,凝視觀看者與被觀看者間暗藏、預設的關係?
男人行動,女人展示
西方藝術歷史中最明顯展現裸體的,是在文藝復興和新古典主義時期。但藝術中的裸體表現,其實一直出現在任何時期的社會關係和兩性關係中。可曾想過為甚麼?
如果想要培養視覺素養,並對影像做一些詮釋,就不能將藝術中的裸體影像,輕易用「因為藝術,所以裸體」來照單全收。
這影像的詮釋其實內含「觀看」的設計。觀者要了解:到底誰是裸體藝術預設的觀眾?裸體主題又是用甚麼方式吸引預設觀眾?藝術家和模特兒,藝術家和贊助人之間,又是甚麼關係?
文化藝術評論家約翰•伯格(John Berger)提出這方面最著名的理論。他說這一重要觀察可用簡單一句話來概括:「男人行動,女人展示。」(Men act and women appear.) 1
伯格認為,在一般歐洲的裸體畫作中,真正的主角從未出現。這主角就是畫作前方的觀看者,而他被預設為男人。一切是為他而創作,一切必須看似為了他的出現而存在。為了他,畫中角色才赤身裸體地呈現。 2
因此男人注視著女人,女人看著自己被注視,這不僅決定多數的男女關係,還包括女人和自身的關係;女人自己身體裡的鑑定者是男性。畫家表現女人有其獨特傳襲的方式:裸體、被動、性感誘人,就像一幅待人品評的景觀。 3
這和藝術商業行為、男女社會角色,還有性別刻板印象有關。 4 因為在社會上,向來主要賺錢者或工作者是男性。男性主導了社會權力,大多數的藝術收藏家、觀眾,都是男性。
這使得女性裸體繪畫特別多,且女性擺出來的姿勢和眼神都帶著挑逗,這當然是為了男性觀看者。伯格說這種再現女性的方式,也建構了大家接受的男性特質,且被理解為性別差異,成為更廣泛的文化建構的一部分。
電影亦然。電影製作人兼劇作家蘿拉•莫薇(Laura Mulvey)1975年發表的論文〈視覺愉悅和敘事電影〉(Visual Pleasure and Narrative Cinema)談到,傳統好萊塢電影中的女性影像,是根據父權潛意識來建構通俗性敘事電影的慣例,影片中再現的女性都只是「男性凝視」的對象。 5
男人借助女人觀看
希區考克(Alfred Hitchcock)的電影《後窗》(Rear Window, 1954),是最常被用來說明性別觀看的範例。片中詹姆士•史都華扮演的男主角傑弗是一名攝影師,摔斷了腿,被困在輪椅上,只好在紐約一間公寓靜養。
他大部分時間坐在窗前,從那兒看到對街公寓一些人的生活起居,又因為從事攝影,他可以透過長鏡頭觀看。一天,他覺得自己目睹了一樁謀殺案。而男主角的觀看角度,從某些方面來說,代替了電影觀眾,就像坐在電影院中,受限於一個角度和一個固定位置。如果說他就是偷窺者,那麼觀眾坐在黑暗電影院裡看電影時,其實也在偷窺他人的人生。
公寓對街的幾排窗口,也像攝影鏡頭的框,限制男主角可以看到多少。因此他有個欲望―看到更多。葛麗絲•凱莉扮演的女友麗莎變成他的私人眼睛,扮演私家偵探,去到對面公寓調查他懷疑的謀殺案。她偷偷爬上防火梯,在窗框之外、銀幕之下,尋找謀殺案的線索。那是觀眾看不到的地方。女人從男性的視線中消失,這是對傳統性別凝視的突破。
片中的女人了解父權結構,也知道要如何威脅這結構。她對對面鄰居發生了甚麼事情有自己一套詮釋,後來也證實她的看法正確(細節保留,以免劇透)。男主角從觀看得到權力,卻被自己的輪椅限制行動,必須仰賴女人的雙眼和雙腳來獲得更多的確認資訊。這是希區考克厲害的地方,他顛覆了傳統結構,呈現男性的凝視其實沒有那麼強大,沒有那麼具控制力。
但是男主角不只因為想知道更多而受挫,也因為觀看而受懲罰。一旦謀殺犯發現對面男主角的窺探行為,男主角就陷入困境,無力自我防守,因為謀殺犯會過來滅口。片中男性的觀看行為,無法免除他的限制和後果。最後必須靠女主角救援等的一系列發展,顛覆了性別角色的典型設定,有很多值得探討的地方。
▲電影《後窗》裡以誰在看、看到甚麼,顛覆兩性角色的典型設定。
(圖片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RearWindowFilm/)
賦權而行動
許多當代廣告依然透過傳統性別符碼在販賣產品,讓女人為深具占有性的男性凝視,擺出各種誘惑和撩人姿勢。
近年來廣告也開始反傳統了,利用角色對調,展現男人成為被觀看的對象。然後對「男人行動,女人展示」也來個大翻轉:女人也會行動,是權力結構的掌控者;無視觀看者的凝視,自己做主,自我賦權(empower),挑戰傳統對女人角色的界定。
過去,廣告中的童話元素,都是女人等候男人的到來。但是在香奈兒五號香水(CHANEL N°5)的一個廣告中,卻是男性在等候女性,渴望女性。
廣告劇本仿電影《羅馬假期》,妮可•基德曼扮演的皇族成員來到民間,認識了這位男攝影師。有意思的是,因為這個女性是透過他放下攝影鏡頭,才真正認識了真我。原來這是一位不想要皇族光環,只想快樂跳舞、過平靜日子的女人。後來因為責任義務,女人需要回去,但是他們永遠不會忘記彼此。顯然這個廣告中的女性是在社會權力結構的最上層,而男人成了nobody,一個無名小人物。
美國每年的美式足球超級盃比賽,是廣告的黃金時段。過去打出的廣告,不少是迎合男性,貶低女性,一些不堪入目又粗俗的廣告,都是性感女性擺出撩人姿態。你可能會覺得這是因為看足球的觀眾,是以男性為主。其實女性觀眾也占一半。常出現的卡樂星(Carl’s Jr.,速食連鎖店)和維多利亞的祕密(Victoria’s Secret)廣告,一次又一次強調女人的價值,完全在於她的年輕、美麗和性感。也有點心、汽車、啤酒等等廣告,暗示女人吸引男人注意力的方式,便是「性」。
很多女性主義組織抗議,廣告界也開始意識到,在美國,70-80%的家庭做購買決定的是女性。因此2020年開始可以看到女性賦權的廣告。2020年超級盃Olay玉蘭油的廣告,以「為女人騰出空間」(Make Space for Women)為主題,30秒影片中,三位女主角升到廣袤無際的太空後,台詞敘述太空中有許多空間,當然一定有女人的空間。
前面說「男人行動,女人展示」,現在女人不只行動,還可以上太空。女主角中真有一位女太空人客串演出。
2020年Secret體香劑「踢掉不平等」(Let’s Kick Inequality)廣告中,從觀眾到球員都可看到女性的再現。過去這兩者在銀幕中少有女性出現,廣告預設男性為主要的觀眾。
從祕密中一腳踢掉不平等,這個廣告主題含有雙關意義。踢掉是踢球的雙關。祕密呢?維多利亞的「祕密」賣的是女人內衣,一直是過去超級盃的熱門廣告。現在卻要女性踢進向來是男人天下的球場,也踢掉這種以男性為主的廣告,意味踢掉性別的不平等,推出以女性觀眾為主的廣告,也為女性在運動場上爭取一席之地。
現在的廣告中,出現越來越多的男性是被觀看者。然而,女性也要很小心,不要矯枉過正,讓女性過分霸權。如此說來,影像的性別和凝視,深深影響著觀看者對性別的看法。很多人不自覺地比照廣告看板、電視、電影中的性別形象,來參考自我形象,取捨美醜。這是漫天撒下的一個性別網羅,罩入很多不辨也不察的觀眾。
盼望我們基督徒能建立視覺素養的洞察力,識透也識破影像中性別被擺放的位置。
註:
1. Ways of Seeing by John Berger, page 47 (NY: Penguin, 1972).
2. 同上,54頁。
3. 同上,47頁。
4. “Modernity and the Spaces of Femininity” in Vision and Difference: Femininity, Feminism and Histories of Art by Griselda Pollock, pages 70-81 (NY: Rouledge, 1988).
5. “Visual Pleasure and Narrative Cinema” in Visual and Other Pleasures by Laura Mulvey, pages 14-26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89).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1975 in Screen.
莫非,資深作家。現為「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主任,專為神國推廣文字與文化異象,栽培並牧養文字工人。著作《在永世裡拋擲一個身影》一書獲2012年湯清文藝獎。另有散文曾獲臺灣「聯合報文學散文獎」、「梁實秋文學獎」等。小說曾獲大陸「冰心文學獎」、臺灣「宗教文學獎」等。著有文字事奉系列《你的故事,你的傳承》、《天國的影響,上帝的時間》等。一生的夢就是看到基督徒「全民閱讀」和「全民書寫」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