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到靈
家庭事工的建造與實務 3-1
口述、供圖╱李懿恬(Timmy Ong)
採訪╱林敏雯、鄭瓊瑜‧整理╱鄭瓊瑜
領受呼召,從零開始
2010年,李懿恬(Timmy)和夫婿王灝(Dennis)邀約哥城華人基督教會(以下簡稱哥城教會)其他11對夫妻,一行人浩浩蕩蕩,從美國俄亥俄州哥倫布市出發,長途開車近四小時,前往密西根州底特律參加「家庭更新協會」舉辦的「夫妻恩愛營」。那次的營會開啟了他們投入家庭事工的契機。
當時哥城教會主任牧師已預見家庭事工的重要。他觀察到李懿恬和王灝對此服事似乎頗有負擔,便請他們在教會創辦家庭事工。夫妻倆禱告尋求,神賜下「福音家庭化、家庭福音化」的異象。雖然當時他倆對這項新事工毫無經驗,仍願意憑信心承接,懷著「預防勝於治療」的理念,從零開始,跟著聖靈一步一步帶領,邊做邊學。
服事過程中,他們清楚看到神的託付—使萬民作主門徒的大使命;彼此相愛的新命令;帶領全家信主,為神國培養下一代,興起更多的家庭事奉耶和華。這三項託付一直是他們遵行的方向。
▲創立家庭事工宛如構築一個家,都從「零」開始,都需從「靈」建造。
新心辛欣的事工
「新」:家庭事工對哥城教會和李懿恬夫妻而言,均為嶄「新」的事工。李懿恬說:「我們在禱告中一路做一路學,跌跌撞撞,得到很多機構幫助和提供資源。」夫妻倆在服事中積極接受裝備,成為數家機構認證輔導員、講師,並經常受邀至各教會舉辦營會或講座。她目前還在正道神學院攻讀家庭事工碩士。
事工初期,會友們難免不清楚這項事工葫蘆裡賣著甚麼藥。不是多讀經、禱告,將家庭交託給神就好了,為何需要成立家庭事工?也有會友擔心家庭事工只是將屬世的心理學引進教會。「當大家親自參與,或漸漸看到周圍家庭的改變時,便能慢慢接受。」
「心」:家庭事工的焦點是人,因此也是「心」的事工。創造的第六天,上帝不僅造人,也設立家庭,顯明家庭是祂美好的心意。家本應是愛的避風港,但實際情況是,家往往成為衝突、傷害不斷的傷心地。只有依照神的心意經營,才能建造愛的家庭。家可說是門徒訓練基地,幫助基督徒成為更聖潔的人;家是落實社區的宣教,扶持鄰舍的家庭,便是對社區傳福音。
「辛」:家庭事工也是「辛」苦的事工。家是罪人住在一起的地方,不免發生種種混亂,需要勤於耕耘。若教會未能在人力、資源、財務、靈力上支持,服事將倍加辛苦。
「與牧師、長老的溝通非常重要。」經常將事工的異象、需要、困難等,與教會長執會溝通,有助於避免誤解,凝聚共識。北美華人教會通常含括不同的次文化,例如中文堂、廣東話堂、跨文化婚姻、新移民、美國出生的兒童和青少年等。統籌事工並規劃活動時,需根據各次文化的需求,尋找不同的教材與方法,有時候的確辛苦。
「欣」:任何辛苦,都抵不過看到事工果效的「欣」喜。花心血依照不同背景與需求設計的婚前輔導課程,幫助夫妻婚後少走一些彎路,從而減少婚姻失和衍生的社會問題。舉辦恩愛夫妻營時,有些夫妻其中一人心不甘情不願走進營會,卻一點一點願意和另一半親近地坐在一起、打開心門分享。參加過純潔之旅親子營會的年輕人約會時,願意實際運用在營會中學到的觀念……。
每回收到反饋、聽到改變,他們都知道是神親自動工。兩人除了從心底驚歎、感恩神的作為,也受激勵不放棄,繼續跟著神往前走。
家庭事工的影響往往需要時間醞釀,不易立竿見影。他們投入七年後,主任牧師慨歎道:「我看到不一樣了;現在來找我輔導、解決婚姻難題的人少了。」牧師的回應令他們大為振奮,笑稱這是家庭事工的「七年之揚」。
從靈開始,以神為中心
李懿恬表示,教會的核心是家庭,家庭也是一個個小教會。建立以基督為中心的家庭,就是建立教會;建立教會,就是建立以基督為中心的家庭。如果教會的光是黃色,家庭的愛是紅色,兩者融合之處,就會變成溫暖橘色的家庭事工。
▲如果教會的光是黃色,家庭的愛是紅色,兩者融合之處,就會變成溫暖的橘色。
她的一位神學院教授常強調:家庭事工的兩大支柱是「教會似家」、「家如教會」,兩根支柱平衡,才能支撐家庭事工。教會並非成人、孩童、青少年等等各自聚會,沒有交集,而是要融合成大家庭,幫助所有的家庭成為一個個小教會,培養父母牧養自己孩子的能力,不將教養孩童的責任丟給教會、學校、社群網路媒體等。
曾有會友擔心家庭事工使用的工具只是心理學的技巧。經過多年的服事與學習,李懿恬領悟:「心理學是家庭事工的工具之一,但任何世上知識都走不出上帝的創造。我們是神所造,生活在神創造的世界中。所有對人性的觀察研究,其實只是為了幫助我們更認識神的創造,最重要的還是回歸創造的主。」
家庭事工的願景,是引進各種慎辨過的資源幫助家庭。有些心理學所用的原則與方法,對經營家庭關係的確有果效,值得採用。人外顯的行為只是露出海面的冰山一角,真正的問題幾乎都隱藏在深海中,根源是與生俱來的罪性與偶像崇拜(流行文化、金錢、名聲、自我慾望等等)。
因此不論採取甚麼方法,一定要將人帶到耶穌面前,也就是福音的中心。單靠人的技巧、努力,並無法徹底解決問題。況且「立志行善由得我,行出來由不得我」,除非聖靈啟示、加力,知與行還是有距離。家庭事工的終極目標,其實是將人帶進與神和好,與人和好,與己和好的關係。
▲從開車至外地參加夫妻營、辦講座開始,哥城教會的家庭事工在神的帶領下多方成長。
根據需求,求神引領方向
家庭事工沒有一套固定的方法,要敏銳地根據需求,尋找資源、設計節目。「總不好要口渴的人先吃包子;現在需要水,就要先提供充足的飲水,」李懿恬說。
各樣的需求要從何著手?李懿恬表示,首先要禱告。家庭事工同工在每月禱告會中求神引導;在眾多事工項目中,她和丈夫也根據以下指標,祈求神的供應: 1 )有沒有需要;2 )有沒有資源; 3 )有沒有同工。如果神都預備,就著手進行。
當教會中單親家庭需要服事,也從國際真愛家庭協會找到資源,卻一直未能找到同工,便繼續耐心等候。婚前輔導、親子營等,不僅有需求,神也賜下豐沛的資源與同工,他們很清楚知道這是現階段要專注的項目。神雖未帶領成立單親項目,並不表示神不關心這些家庭,他們仍能將神提供的資源介紹給有需要的單親家庭。
▲人顯露出來的行為只是冰山一角,只有將人帶到神面前,才能從根處理隱藏的問題。
建立同工團隊
邀請同工的過程中,李懿恬發現曾參加恩愛夫妻營的夫妻普遍意願較高。她分析可能是因為願意分別時間、付出代價參加夫妻營的會友,一般不排斥服事其他家庭,而營會中的學習更是擴張了他們對家庭關係的眼界。她建議有意成立家庭事工,卻缺少同工的教會,不妨先鼓勵會眾參加恩愛夫妻營。
家庭事工服事的對象涵蓋各年齡層,需要密切與教會其他部門合作。為了確實了解教會需要,哥城教會每個團契均有家庭事工部的代表,這對於了解需求,即時提供幫助等有很大助益。
她和先生培訓同工的模式為:我做、你看;我做、你幫;你做、我幫;你做、我看。有效率地傳承經驗,也讓接受培訓的同工有機會實地操作。
家庭事工同工大部分為夫妻檔,當中也有單身團契的代表及單親關懷的代表,關顧單身及單親群體。
夫妻一起服事,難免經歷大大小小的衝突與磨合。李懿恬和王灝也曾因課程內容、分工等持不同意見,在營會前一晚發生口角。但危機即轉機,兩人放下血氣,一同跪在神面前禱告,求神幫助,隔天也在營會中分享見證。
幾年下來,團隊中好幾對夫妻成為合作無間的團隊,進而一同擔當教會其他事工,家庭事工部便得招募新同工。但看到一對對夫妻受差派,在其他崗位發揮影響力,李懿恬和王灝常讚歎神的作為。
挑戰與恩典
談到服事中曾否遭受挫折,李懿恬表示當然有,但都能夠倚靠神勝過。她憶起事工初期,不了解「支持」有不同的程度;曾說「我一定會支持」的領袖,之後拒絕提供協助,她感到困惑和受傷。之後了解支持度會因實際情況而變動,便釋懷了,並且漸漸了解,事工要得到接納,需要一段過程。
有些年長會友曾不太能接受家庭事工,但親自參加活動後,都轉而支持。一回,三對年長夫妻被子女「拐」去參加恩愛夫妻營。老人家剛到營會時還以為要去度假,親自體驗營會後都非常喜歡,感歎相見恨晚。一位姊妹開心地表示,活到一大把年紀,總算聽到老伴對她說:「我愛妳。」
創立家庭事工初期,李懿恬和王灝在眾人眼中是個事事順利,令人稱羨的模範家庭。孩子進入青少年期,他們也和許多父母一樣,在親子關係的低谷中行走了四、五年。李懿恬說:「神允許我們走過那段路,讓我們學習緊緊倚靠祂,也讓我們能更有同理心,憐憫受傷害的家庭。」她坦言,自己行經流淚谷,才更能將心比心,體會別人的痛苦,也親自經歷神的恩典一定夠用。
當他們為親子關係心痛時,一位和她要好的姊妹說:「我其實還蠻開心的。」姊妹接著解釋:「以前聽妳在講台上講課,我總覺得妳在岸上,我在水底。現在我知道妳和我一樣也在水裡掙扎,也像快要淹死了。」
李懿恬非常感謝這位姊妹。的確,因著自己的經歷,她才深深體會,孩子出了問題,不一定完全是父母的過錯,有些情況是神允許發生的。「在困難中,如何倚靠神,與困難共處,非常重要。」
他們知道如果自己的婚姻出了問題,對事工將是重重一擊。因此夫妻倆對於彼此的關係,以及與異性會友的相處,一直很謹慎,盡力不留破口。
「家庭事工不能只做自己部門或教會的事,要有國度的觀念。」訪談最後,李懿恬再次強調,事工方向一定要符合牧者對教會的願景,也需要和教會其他事工部門緊密合作。家庭事工的鐵三角是教會、機構、神學院,三者互應資源交流,互相合作,可以服事更多的家庭。她表示:「每個教會情況不同,有多少資源就做多少事,獻出自己少少的五餅二魚,跟著神的帶領前行就對了。」
教會對家庭事工可有迷思?可以透過哪些方式讓會眾更認識事工內容與重要性?如何培訓會眾?敬請期待下期李懿恬的經驗與思考。
受訪者
李懿恬(Timmy Ong),曾任軟件工程師,目前於正道福音神學院攻讀家庭事工碩士。投入兒童事工38年,和夫婿王灝(Dennis)於2010年創辦哥城華人基督教會家庭事工,經常受邀至各教會舉辦純潔之旅親子營,以及兒童事工師資培訓、青少年情商及領導力培訓、單身戀愛、婚姻家庭、親子關係、關懷事工。夫妻倆為家庭更新協會恩愛夫妻營主領夫妻、認證婚前輔導員、美國愛家協會「青春無悔」認證老師、基督使者協會培訓事工部特約同工。夫妻倆育有三位成年子女。
鄭瓊瑜,來自臺灣,定居北加州,和先生育有一子,家中還有兩隻頑皮的毛孩子。曾在教會任幼兒主日學老師近十年,目前投入文字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