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期
神國鄰舍 Kingdom Neighbors

掌廚的孩子

圖片提供/王克強、吳曼明

▲油鍋邊,爐頭前,多少父母揮汗如雨,為生活犧牲,為家庭付出,為圓美國夢拚命!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故事1

老王遊走中餐館二十年之久,手藝眾所周知,但就是不改酗酒的老毛病。即使老闆們喜愛老王的廚藝,但是在一段時間後,見他喝酒頻頻誤事,就要請他出店門。十四歲的兒子小杰生活極不穩定,搬家轉學早已成家常便飯,往往教室座椅還沒坐熱,又要收拾書包到另一個學校去。所以小杰不愛上學,在課堂上,不是睡覺,就是傳簡訊,有時興之所致,找些乖乖牌霸凌(bully)一番,來顯顯自己的威風,平平心裡那股說不清的窩囊。說來諷刺,每次學校輔導從辦公室打電話來找爸爸談話,小杰心裡還挺高興,因為這是兩父子惟一可以面對面的時候。


對小杰而言,「家」 是個抽象名詞,在那間空屋裡,他總是一個人孤零零地坐著面壁。所以小杰寧可成天在街頭與其他同好抽菸、打混,或是打撞球、上網咖,消磨時間。一次和朋友們結夥在超市內偷東西失風,被抓到警察局,其他人都被家長領回了,好久、好久,老王才姍姍來遲,滿身酒味,什麼也沒說,只是簽個字把小杰帶走……

故事2

小鴻從小與外公外婆住在福建長樂,七歲那年,被父母接來美國上小學一年級。小鴻父母自己開設外賣店,忙碌異常,只好每天在小鴻下課後,接他到店裡看管。夫妻倆寵愛這個獨子,對他有求必應,雇工們也對小鴻百依百順,每當小鴻做完功課,就倚著櫃臺聽廚房師傅們聊天鬥嘴,不雅的粗口及限制級的成人笑話都鑽入似懂非懂的小耳朵裡。一次學校老師打電話來反應小鴻的言語粗俗,父母便在餐館後面的儲藏室,安裝了電腦,讓小鴻與工人分開,自己上網玩遊戲。每天深夜等父母收拾完畢,早已睡眼矇矓的小鴻,趴在爸爸肩頭就睡著了。不久,小鴻開始有視力的問題,常喊頭痛,甚至出現注意力分散的情況,嚴重影響在校的學習。


父母在餐館忙於謀生,他們孩子無奈的悲情讓人惻然。天下父母心,沒有多少做爸媽的,願意自己的孩子受苦,但是大環境的壓力,生活現實的試煉,常把人逼到一個處境,無法面面俱到。


有些從事餐飲業的父母選擇先努力賺錢,有了經濟基礎再以物質補償兒女,卻發現有錢之後,問題更多,孩子也離自己越來越遠。根據一項問卷調查顯示,現今許多孩子的行為偏差,都與父母太過忙碌有關。孩子成長時,陪伴他們最多的不是父母,往往是跳動的電視畫面,虛擬的電玩情境,或是「臉書」(Facebook)線上的網友。父母都樂意將最好的留給孩子,但是給予物質,卻無法填補孩子心中最深的需求。不論年紀老幼,在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份對情感互動的渴望。


所幸越來越多的父母和孩子,認同餐館文化美好的一面,也努力突破陳腐的一面。他們決心調整價值觀,認真經營親子關係,也勇於多元發展。

跳出傳統, 擁有不同的天空

故事3

誠恩從小在餐館長大,跟著父母起早爬晚,全年無休。高中畢業後,誠恩就沒有繼續念書,隨著店裡師傅學廚藝;後來又到日韓餐廳及美國餐館打工,吸收了多方的餐飲實務經驗。之後,自己大膽創新,成立新潮流的跨文化餐館,把生意做得有聲有色。然而,不似老一輩全家總動員的傳統經營方式,誠恩劃清責任規範,有效分工經營,以絕不影響自己家庭生活為原則。誠恩和妻子慧心共同承擔孩子教養的責任,有時誠恩留守店裡,讓慧心積極參與孩子校內外的各項活動。


因為餐廳地處辦公大樓中心,週間的客流量遠勝週末,所以夫妻倆決定週六歇業半天,週日全休,如此便有時間多與孩子相處並在週日到教會敬拜。身為第二代基督徒,誠恩深知守安息日的重要。從小,母親常引用聖經馬太福音六章33節叮嚀他:「先求神的國、神的義,祂必將我們所需的都加給我們。」許多同業對誠恩割捨週末賺錢的機會,都不能理解。他微笑著說:「錢可以少賺點,親情卻是無價的。」而實情是:誠恩堅持信仰,看重孩子與家庭,讓他過著有品質而且不虞匱乏的生活。

故事4

現任華爾街某大投資銀行風險管理經理的潔寧,九歲時隨父母從廣州來到美國,父母學歷不高,靠著僅有的積蓄頂下舊金山近漁人碼頭的一家中餐外賣店,收入不算豐厚,卻足以養活五口之家。潔寧的父母對生活不講究,但卻勤勞務實,並對子女學業要求嚴格,每天再忙,潔寧媽媽必定檢查孩子們的功課,從不因循茍且。


潔寧的爸媽常對三個孩子說:「我們能力不夠,無法給你們最好的,所以你們得加倍努力。身為移民,我們的立足點雖然和在地的居民不一樣,但是擁有的機會是同等的。」潔寧和弟妹積極進取,一路求學的過程並沒有給父母添太多擔心。如今,三姊弟皆是知名學府麻省理工學院(MIT)的校友,在不同行業也都有傑出傲人的表現。

故事5

同樣也是出身餐館家庭的厚德,移民來美時已經十八歲了,身為老大,不得不隨著父母肩挑起養家的責任。餐館裡裡外外厚德都要幫忙打理,舉凡接送員工、跑堂,包外賣兼油鍋打雜,清下水道,到衛生局處理違規事件,送員工進醫院縫傷口等等,十八般餐館武藝,樣樣精通。這麼忙累,厚德仍堅持半工半讀,要完成大學學業,因為他嚮往外面更廣闊的天空。然而,父親與許多守舊的第一代移民一樣,是「賺錢為重,開店為先,讀書無用」論調的擁護者,他幾度要求厚德休學,幫助店裡生意。


常到餐館用餐的徐牧師是厚德一家敬重的長者,徐牧師引述聖經中的話 :「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馬太福音16:26)來勸導爸爸,賺錢養家固然重要,但卻不是人生惟一的目標啊!徐牧師也鼓勵厚德多拓展視野,發掘自己的潛能天賦。如今厚德在一所知名企業集團從事電腦軟體的設計工作,他慶幸自己能有份穩定又符合興趣的職業,更感念徐牧師當初的勸導,不僅扭轉了父親的價值觀,也讓自己找到另一片天空。

▲這些可愛的餐館孩子是神所賜予的產業,是父母這輩子最重大的投資。父母陪伴成長的愛,將化為他們向上攀爬的動力,積極面對未來的信心!

成長只有一次,孩子需要你


掌廚孩子的故事一個又一個……述說不盡!為了要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立足, 餐飲業人士胼手胝足,流血流汗,企圖換取更好的生活;有些人能在歷盡艱辛後,享受佳果,有些人則久久低唱無聲的苦歌。餐飲業人士家庭中的孩子,隨著父母異地而居,提早面對生活中的殘酷現實,經歷人生的詭譎多變;對孩子或許不盡公平,但是適度的考驗與壓力,亦能助長勇氣與韌度的培養。然而,令許多孩子困惑不解的是:為什麼父母在乎工作賺錢更甚於他們?


油鍋邊,爐頭前,多少父母揮汗如雨,為生活犧牲,為家庭付出,為圓美國夢拚命;玩具堆中,電腦螢幕前,多少孩子引頸盼望,等待父母陪伴,嚮往大手牽小手的溫暖……


有則廣告上,一個全身穿著名牌,坐在滿堆洋娃娃裡的小女孩,她手中拿著與父母的合照,臉上沒有笑容,輕輕地低語:「爸爸媽媽,帶我去公園盪鞦韆,好嗎?」這時,有一段旁白加入:「 孩子不在乎你給了他多少東西,但是永遠會記得那段有你陪伴的時光。」


孩子是神所賜予的產業,是父母這一輩子最重大的投資。親愛的餐館父母, 您們辛苦的奉獻,的確造福了社區,但日以繼夜的忙碌時刻,別忘了,趁孩子還處在成長的階段,擺上時間多陪伴他們。父母的撫育、帶領與關愛,就好比陽光、空氣與水,會讓這些神所賜的小苗健康茁壯。這份陪伴的愛,將化為他們向上攀爬的動力,積極面對未來的信心!


作者小檔案

周瑋瑋,來自臺灣,現居紐約,為公立學校雙語教師。忙於家庭、工作與教會之間,仍寄情於寫作,享受創作中與生命源頭接軌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