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期
神國管家 Kingdom Stewardship

領袖如何智慧應變

【職場人際關係系列】

世界的潮流不斷地改變,我們周遭的生活環境也如此。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資訊網路的革新一日千里。我們的工作習慣、服裝的款式、流行的音樂和藝術、賣座的電影和受歡迎的電視節目也在改變。今天的工商社會競爭激烈,裁員和解雇時有所聞,終生雇用的制度差不多已經瓦解。許多人平均每五年換一份工作,每年約有五分之一的美國人會搬家。有些改變不一定變得更好,但是若不改變就可能被淘汰。俗話說:「窮則變,變則通。」保持現狀,便是落伍。古人也說:「戶樞不蠹,流水不腐。」又說:「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換舊人。」

創新和革新是進步的動力,改變常常必須要由上而下,因此好領袖就是能夠帶領創新變革的人。自古以來,改革常常失敗,其中的原因錯綜複雜。但是我們也看到一些成功的例子,他們的成功固然是天時地利人和的配合,也由於領袖的異象和睿智,更是神的恩惠和賜福,如同聖經所說:「人心多有計謀,惟有耶和華的籌算,才能立定。」(箴言19:21)

領袖必須要有異象

Elmer Towns提出領導的八個定律(The Eight Laws of Leadership),第一個定律叫做「異象/夢想定律」。他說:「跟隨者接受你的異象,他們就接受你的領導。」聖經也說:「沒有異象,民就放肆。」(箴言29:18);士師記所記載的混亂時代,是因為「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因此可知,沒有領袖,或是領袖沒有異象,都是造成混亂的根本原因。

領袖必須有效地傳達異象

領袖要帶領人去經歷改變,必須要有效地傳遞改變以後的美好願景,要由內往外地一層一層地去說服,一步一步地去影響跟隨者的意願。因此領袖自己必須是學習者,他/她要不斷學習,不斷成長,要知道時代潮流和文化都在改變,用古老的方法去獲得成功的機會已經變得很小。領袖更要勇於創新,要有信心,有耐心,並且要有熱情,才能帶領創新和變革。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就是很好的例子。主耶穌也教導我們:「沒有人把新布縫在舊衣服上,也沒有人把新酒裝在舊皮袋裡。」(馬可福音2:21-22)

領袖必須要有汰舊換新的勇氣,又必須要有智慧,有效地溝通。因為人常常不想改變,寧願安於現狀,習於故常,不願冒險,不肯嘗試新東西,不喜歡離開舒適圈,不肯接受新挑戰,因此常常抗拒改變。所以,領袖必須要向跟隨者傳達其異象,克服跟隨者對變革的疑慮和恐懼,得到支持和擁護,才能順利進行變革措施。

改變如「漣漪」,要由內而外

John Maxwell 曾經是一個大教會的主任牧師,有許多經歷改變的經驗。他認為改變的成敗常常取決於領袖傳達異象的能耐,用「投石入水,産生層層漣漪」的比喻,來說明由內而外的層層溝通與傳達異象的重要性。

改變的中央起點

他認為改變的中央就是領袖自己,再逐步向外擴散,必須按部就班,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草率行事。

他以自己牧養的教會為例,說明每次要進行改變時,都習慣問自己五個問題:

1、這是我的主意還是神的主意?
2、我願意為改變付出代價嗎?
3、倘若實施改變,我可能失去誰嗎?(可能有人會離開這個教會)
4、這需要多少時間才能完成?
5、改變以後,我還在嗎?(我可能會被迫離開)


這些問題都要領袖自己坦誠面對,而且要準確作答;否則他會於心不安,失去衝勁。這是領袖在做重要決定以前的必要功課,他/她必須要獨自(solitary)安靜(silent)地禱告沉思。耶穌基督被賣的那一夜,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正是我們的榜樣。

第二圈:關鍵人物

每一個團體都有關鍵人物,他們會左右許多跟隨者。沒有這些關鍵人物的支持,創新的改變會失敗。這些人有的位居要津,有的雖然沒有職位,卻仍然能夠影響許多人。

John Maxwell 說領袖必須與這些關鍵人物溝通四件事:

1、他們必須明白領袖的異象和委身,以及領袖為創新所作的犧牲。
2、他們必須完全認同改變,不但明白改變的必要,也願意協助改變。
3、領袖必須支持他們,因為他們能夠影響小組成員,他們的支持應該有回報;他們也應該支持領袖。
4、領袖必須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去了解創新的細節,俾便達成大家都說這個改變是我們的主意。

第三圈:決策者

領袖要深入認識決策者,要與他們有深度的交通。他們是被會眾推選出來的,是有權力做決定的一群人。領袖必須了解他們的作風和傾向,最好要與每一個決策者有單獨的會面,然後再進行小組交流。John Maxwell 的定律是:「順暢時小組會面,逆境時單獨處理。」決策委員會的決策者若能產生同感,領袖要推動的創新才可能順利實現。

第四圈:深受影響者

這些深受影響者常常是參與並執行創新的工作人員。領袖要做三件事:請他們提供資料,激發他們的興趣,並且盡可能讓步。

領袖的異象和夢想很多只是粗枝大葉,必須要這群人把異象化為實際的工作,他們知道的問題常常是領袖不知道的,他們能夠解決的問題也是領袖不能夠解決的。因此領袖必須和他們密切合作,去微調和實現夢想。

第五圈:會眾

領袖並不經常需要會友投贊成票,而只希望知道他們的傾向或意圖。他需要知道的是:他們會跟隨他們的領袖嗎?頭四個圈子的人如果都傾向同意,第五圈的人多數會接納。大型教會把問題先在較小的會議中解決,然後再交會員大會審議,常常就能夠順利通過,也比較容易推動執行。有些小教會常常把問題直接送交第五圈審議,希望由全體會眾一起來解決問題,反而常常造成誤會和敵視,使得改變更加困難。

以上所說的這個漣漪效應是John Maxwell 在Leaders on Leadership 一書中的現身說法註,教導我們如何有效帶領變革的原則。這些原則也適用於其他的地方。不論在家裡,在公司裡,在社團裡,創新或改變要順利推展,都要小心謹慎。必須要有屬天的智慧,有步驟地去有效溝通;否則你可能會遭到莫名其妙的反對和阻擋。古往今來,許多良法美意常常因為溝通不良而胎死腹中,或是功敗垂成,殊為可惜。

我從小在大家庭中長大,我的父母若有重大的決定,他們兩人會先達成共識,再與我年長的兄姊們溝通,取得他們的理解,最後再與我們這幾個較年幼的孩子們說明。後來我在公司裡也學習用同樣的方法去溝通。尤其到了美國,我的公司有500多位同事,其中只有十個華人,有許多種族和文化背景。多年來,我們能夠和睦相處,協同合作,不斷地拓展業務到二十多個國家,實在都是神的恩典,也是得利於有效的溝通模式。

主耶穌說:「你們要先求衪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馬太福音6:33)我們要從神的眼光來看看事情,必須先確定這是對的事,也同時考慮甚麼是對的方法。你要作忠心良善又有見識的管家,必須要先謙卑地求問神,明白這的確是神的旨意,而不是你個人的雄心或私欲。這樣,你的信心才會堅定。其次,你要求神賜給你智慧,賜給你合適的策略和方法。然後你要一步一步的由內而外,一層一層地去溝通,使參與者彼此同心合意,大家共同努力,一起去使變革圓滿成功。註:本文所述的領導力漣漪效果(Ripple Effects of Leadership)是根據George Barna所編輯Leaders on Leadership一書(Ventura, California Regal Books, 1990),第九章 ,Elmer Towns,“An Inside Look at 10 of Today’s Most Innovative Churches”,作者取材於對John Maxwell 的採訪。


林豐樑,自1989至2013年擔任全美六大租車公司之一的Payless Car Rental System Inc. 董事長兼CEO。現任基督使者協會的董事,專心致力於職場宣教與企業轉化的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