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新全球化,教會該保持清醒
▲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廿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由中國於2013年倡議並主導的跨國經濟帶,範圍涵蓋歷史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行經的國家和地區,以形成更高水平的陸海空交流網絡。(本圖由Tart根據Xxjkingdom的Hong Kong Qatar Locator.png製作, 來源: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50039039)
全球化是一個不斷進化的過程。最近的一次自九○年代由美國主導,自由經濟席捲全球,網路技術推波助瀾,跨國企業的力量達到史上未有的高峰。
二十多年後我們不禁要問,這一波全球化浪潮到底誰在受惠?當初的美好願景實現了嗎?世界是否變得更安全?更繁榮?更自由?
毫無疑問,美國本當是這波浪潮的贏家,但今日美國,製造業外流造成廣大勞工失業,曾經撐起美國工業的中西部成為「鐵銹地帶」;跨國公司給美國帶來新型環境污染,貧富巨差,金融結構百病叢生,「反恐」戰爭造成民貧國窮。
而中國呢?經濟似乎飛速發展,但短短二十年內作為貧富差距指標的吉尼系數(Gini coefficient)從幾乎為零急速拉升到五十,永續環境破壞、投資環境惡化、貧富差距惡化……。其他二戰後靠廉價土地、勞動力崛起的工業國家,也都付出慘痛代價。東亞發達經濟體,如中國、日本、韓國、臺灣、香港的年輕世代,成為高房價與勞動環境惡化的承受者,對人生未來感到一片茫然。
▲吉尼系數為判斷年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標,系數越小,年收入分配越平均;系數越大,越不平均。(本圖由M Tracy Hunter根據世界銀行2014年的數據製作,來源: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33962866)
有別於美國「海洋港口式的全球化」,中國主導的一帶一路,是新一波「內陸型全球化」起點。這似乎是很好的福音契機,但我們也必須捫心自問,上一波全球化帶來的是真正繁榮?還是遠期災難?資本家總是不斷尋找更低價土地和勞動力,賺得一切後拍拍屁股走人,留下表面而短期的GDP(國內生產總值)、污染的環境、嚴重的貧富差距、和侵略式經濟所帶來的動盪不安。
所以在歌頌一帶一路帶來的福傳契機時,教會要保持清醒,在進行商業宣教的時候,必須反省是否能擔起土地守護者的角色,成為當地人民的祝福與保護。如果只強調即將來到的經濟機會,那與可悲的成功神學又有多遠的距離呢?
必須坦言,這一波新全球化勢不可擋,教會好像無法做些甚麼;但教史殷鑑,教會對社會的不作為,對趨勢的不準備,往往演成另一種罪孽。有時我們冷眼看強暴橫行,像當年在德國;袖手看貧富差距為禍弱勢,如戰後的香港、臺灣和韓國。這一次,我們還會如此嗎?
如果趨勢是分明可見的,教會應當有所準備,成為土地的守護人,成為社會資源分配的正義發聲者,成為產業發展有遠見的管理者,成為國家正確發展的吹哨人。當我們細看中亞人民的臉孔:吉爾吉斯、哈薩克、塔吉克、烏茲別克……,當世人專注於贏得巨富,神的教會,別忘了守護比經濟發展更重要的價值,不單是靈魂,還有土地、社會、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