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馬拉松
跑得更健康
醫師,能找到身體甚麼地方出現毛病嗎?」小林焦急地問,醫師專注地看手上一份又一份的報告─驗血指數、心電圖、肝腎功能指數及癌細胞指數等等,「真奇怪,所有的報告顯示一切都正常,你的身體沒有甚麼問題。」
可是持續的痛症出現在身體不同的地方,有時在頭部,有時是胸口,有時在後頸,已困擾小林三個多月了,看過不同的醫師,做過不同的檢查,怠倦和無力感一天比一天厲害,心悸和氣促也越來越嚴重,最後連下床的力氣也沒有,只能躺在床上。然而工場的事奉怎能停下來?怎麼向團隊及支持教會交待?小林拼命做最後的掙扎,告訴自己:我不能倒下來。只是虛弱的身體卻連呼吸一口氣也困難。其後精神科醫師診斷他耗盡(Burnout),也患上抑鬱症(Depression)。
停下是為走更遠的路
小林在工場宣教已五年了,面對繁重的事奉,他像一列火車,不斷隆隆向前。他做事一向認真,有完美主義傾向;團隊中彼此的關係不如期望中的和諧;在跨文化的環境中,雖然能使用當地語言溝通,但生活及服事總是困難重重,充滿壓力和張力,弄得心力交瘁。礙於同工不足,有時即使身體不適,亦未能停下來。在忙碌的事奉中要休息,談何容易。小林躺在床上苦笑著:現在終於可以停下來了。
從事跨文化工作的資深宣教士及精神科醫師傅美惠(Marjory F. Foyle),在其著作《光榮的受創者》一書中指出「跨文化工作者每年承受的壓力指數是600點,遠高於可接受的指標」1,甚至已高於危險界線。無怪乎很多宣教士事奉了一段時間,便容易出現不同的狀況,如身體出現無名的痛症或皮膚敏感,情緒出現焦慮或抑鬱,而要被迫離開工場。
▲作者愛在跑步時,思想事奉的難處和團隊的問題,聆聽上帝的提醒。圖為作者在2018年參加在韓國濟州的馬拉松賽跑。
走出抑鬱的幽谷
小林在那段幽谷的日子裡,每天醒來不是計畫今天的工作,而是重新學習感受自己的呼吸─原來有生命氣息能呼吸一口氣、有力氣踏出家門不是必然的。遵照醫師的吩咐,小林嘗試在家人的陪伴下,每天外出步行五分鐘。
一個月後嘗試獨自散步十分鐘,然後嘗試緩步跑。在緩步跑中,透過一呼一吸,他聆聽自己的呼吸聲,感受生命的氣息。有時跑不夠十分鐘便累了,汗流浹背,氣喘如牛,在急促的呼吸聲中停下來。正視自己的軟弱,繼續堅持下去,每天只要稍有力氣便穿上運動鞋跑起來。
日復一日,不愛運動的小林竟愛上了跑步。每當跑步時,他停止內心的翻騰和一切的計畫,專注於當下,從步伐中探索對自我的認識,感受自己身心靈的需要。在跑步中展開與自己的心靈對話,面對心底的喜與怒。不知不覺間,一切的焦慮和不安在步履中釋放,重新反思生命的本質和事奉的意義。跑步成為抗壓的良方,成為療癒身心的康復之旅,讓小林無力的心再度跳動起來。他跑出了抑鬱的幽谷。
▲作者參加在耶路撒冷的馬拉松。
奔向上帝的懷裡
跑在路上,一步接著一步,天地間彷彿只有自己與上帝,身體有節奏地擺動,心靈卻無比地安靜,因為當小林回到自己內心深處時,上帝就在那隱密處等候著他。如奧古斯丁的體驗:「我的靈只有在神裡面才得安息。」在安息中才能察覺上帝的同在,聆聽祂微小的聲音。「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詩篇46:10)休息就是靈裡的安息,以致能認識(知道原文的意思是認識)神,辨明神的旨意和方向。
在安息中他與神展開對話:原來,事奉的本質不在於熱烈的心,乃在於順服的靈;原來生命的意義不在於為神做些甚麼,而在於與神的關係。在軟弱無能中,小林經歷上帝的擁抱和接納,叫他不再以忙碌的事奉來肯定自己,能安然在主的懷裡歇息,不感到內疚自責。跑步成為小林的屬靈操練,讓他奔向上帝的懷裡,享受在主內的安息。
跑往更美的宣教事奉
宣教士在出工場前常被提醒,需要有平衡的生活和事奉、培養屬靈操練,及建立團隊的人際關係。只是當進到工場時,往往讓忙碌的事奉充塞了生活與生命,加上個人的體力心力不足,結果知易行難。在「知」和「行」之間似乎有一道長長的距離,以致身體和心靈的健康受磨損,團隊的關係和事奉的果效也受虧損。可有想過跑步能縮短這道距離?筆者也是馬拉松愛好者,深盼能透過跑步的經驗與宣教士的事奉生涯結合,因宣教士所需具備的特質,都可以在跑步的過程中孕育出來。
身體心靈得壯健
筆者當初是為了健康開始跑步。每天堅持恆常練習,成為生活及事奉的一部分;不論晴天陰天,不論身在何處,只要穿上跑鞋,大街小巷都是跑場,盡情忘我地奔跑,所有的壓力都一掃而空。慢慢地察覺身體和心靈起了變化,變得更強壯和健康。因運動時腦部釋放的「安多酚」(Endorphin)讓人感到愉悅,大大提升抗壓的能力。
傅美惠指出「身體健康是海外宣教極重要的一環,因身體健康出現問題,與情緒障礙及適應障礙有顯著的關係。」2 可惜很多宣教士往往忽略運動對身體的重要性。有調查指出宣教士在五年內離開工場的高達47%3,其中一個原因便是因健康出現問題。
永不放棄的毅力
藉著跑步帶來的改變像漣漪般,從內到外泛起一圈又一圈的祝福。除了身體和心靈外,生活和事奉也變得更有規律,因為在日復一日的鍛鍊中,得不斷地調整自己,挑戰你跑出自己的舒適區(Comfort Zone),在堅持中培養自律和堅毅的精神,讓你面對宣教工場艱巨的環境,即使事奉多年沒有果效,在失望困難中亦不輕言放棄。
著名作家村上春樹,在開始職業作家生涯時,也開始了跑步。他堅持每天跑步直到如今,四分之一世紀過去了,他在書中分享:「眼下不必介意成績如何,只消默默地堅持……這種堅持陪伴我走過30年的寫作生涯。」4
面對困難的勇氣
筆者跑過不同地方的馬拉松,沿途有不同的風景,與不同的跑者擦身而過。開始時會選擇平坦的跑道和美麗的風景,跑在其上遊刃有餘,心境愉快。然而天色不常藍,當碰上傾盆大雨時,跑道變得泥濘不堪,但奇怪的是,腳步卻沒有因而停下來,繼續全力以赴,因為我只有一個目標:完成賽事。
經過泥濘路,有更大的勇氣和力量繼續向前跑,而更重要的是,眼界有所改變。我不再逃避困難的處境,學習從心隨境轉進而不受環境的影響。
宣教事奉亦然。宣教士按神的呼召進到不同的工場,工場的環境和事奉的團隊如何,非人所能控制,但能持守呼召,認定目標,並按著自己的步伐沉著應對,終能跑到終點。艱辛的環境和複雜的人際關係,都成為上帝雕琢生命的工具,為要使生命更成熟。「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提摩太後書4:7)
享受獨處的空間
我愛在跑步時,思想事奉的難處和團隊的問題,聆聽上帝的提醒。「祢開廣我心的時候,我就往祢命令的道上直奔。」(詩篇119:32)跑在上帝的道上便有出路。但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跑。跑在茫茫天地之間無邊無際,孑然一身,不知何處是吾家。這不就是宣教士常面對的處境嗎?故學會獨處是每個宣教士的必修科。
跑步教我學會沉默獨處,細嘗孤單的味道。面對馬拉松的漫漫長路,在獨處中喚醒心靈深處的盲點和迷失,從而看到在萬事萬物中的主,祂與我同跑天路,握著祂的應許:「你當剛強壯膽!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因為你無論往哪裡去,耶和華你的神必與你同在。」(參考約書亞記1:9)回看一步步走過的足跡,踏實而滿足。主啊,「願你吸引我,我們就快跑跟隨你。」(參考雅歌1:4)
一年後,小林重回工場,帶著跑鞋,還有前所未有的朝氣和活力,喜樂帶勁地繼續事奉。我有幸能在跑道上與他相遇,聆聽他的故事。「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豈不知在場上賽跑的都跑,但得獎賞的只有一人?你們也當這樣跑,好叫你們得著獎賞。」(哥林多前書9:23-24)
1. 《光榮的受創者》,傅美惠著(Honourably Wounded: Stress Among Christian Workers, by Majory Foyle),香港宣道差會,2012,頁20。
2. 同上,頁224。
3. Too Valuable to Lose: Exploring the causes and cures of missionary attrition, Taylor William, William Carey Library, 1997, P13.
4. 村上春樹著,《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時報出版。2008。
施麗輝,馬拉松愛好者,婚姻及家庭治療師,現職中信國際差會協調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