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書: 疫情中返臺有感家書
▲旅行時要帶行李,進神的國能帶甚麼?
甚麼帶得走?
這次返臺有一個跟以前很不同的感受。2020年岳母過了百歲生日之後,於4月18日過世。因疫情,當時我們不能回去,一切大小事都由在臺灣的大姊及大弟辦理,直到五個月後才回到家。景物依舊,人去樓空,見物思情。一進爸媽的臥房,看椅子、衣櫃、抽屜、掛的衣服,他們坐過、用過、穿過的都在,但人不在了。心中浮出幾個字,「父母在天之靈」,口中小聲地說:「爸媽,您們好嗎?想您們⋯⋯。在主那裡,您們正在做甚麼呀?」
因時差,睡睡、醒醒,想著,想著,回憶過去,捕捉未來⋯⋯。疫情期間進出機場,通關比較複雜,除了檢查護照之外,還需要量體溫、填表、提供手機定位。我在想,進天國的通關手續會比這些嚴格嗎?天使會呵斥、把關,還是親切、迎迓?通關需要甚麼條件?點水禮算嗎?曾經信主,但生命毫不檢點的,可以嗎?
這次返臺,我帶了兩件行李,一個手提,和一個背包。但那天進神的國,屬物質的行李一個也不能帶,連這必朽的身體也帶不走,那麼能帶甚麼?只有我的靈能去,還有生命中對神的愛,對人的寬容、饒恕、尊榮、鼓勵,因傳福音而得救的靈魂,以及照神的話去行的許多果子能去。
曾經珍愛的相簿、相框、紀念品全需拋下;整屋子幾十年所寶貝的神學書籍與特會筆記,若還沒活到生命中的,也全都帶不走。
回頭看,一生短短數十寒暑,我曾花過多少錢,多少工夫,拼命追這個、求那個,參加過的許多特會中,多少是有價值的,多少是浪費的?這麼多的書,一落落的筆記,有用嗎?靈命增長了嗎?想著,想著,心疼、歎息,邊丟邊不捨,百感交集。
一轉念,我想,那些全沒浪費,都是讓我火箭升空的燃料。因著那些學習與經歷,不管好的、壞的、摸索的、失敗的,走丟的、繞路的,都使我離地越遠,離天越近,越看透人生的短暫,越珍惜永恆,越謙卑自己,越敬畏神的偉大。啊,沒有一刻浪費,全都值得,因所經歷過的一切的總合,我才成為今日的我;神獨特的傑作―你,也一樣。
人多麼渺小啊!地球只是太陽的百萬分之一,全宇宙的星系比全球的海沙還多,多麼不可思議!
「人算甚麼,祢竟顧念他?世人算甚麼,祢竟眷顧他,祢使他比神微小一點,卻賜他榮耀尊貴為冠冕。」(參考詩篇8:4-5)人生的正確答案就寫在聖經裡, 是神造人時所附的使用手冊,但人不去問神,卻在被造的人當中去找答案,甘心讓瞎子領瞎子,人竟這麼無知!聰明的人類竟會這般愚蠢?真不可思議啊!神說,因為人被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心地昏暗,自稱為聰明,反成了愚拙。
黑暗中看不見光,必須先點了燈或至少劃一根火柴才能看見光,不是嗎?可惜,光來到,但人不來就光,所以一生摸索,正確答案就是看不見。其實答案並不遠,但只有謙卑的才願意來就光,才能看清人生,然後承受地土,遠超過地上父母親所能遺留下來的大片土地及數百坪的高樓洋房。主說,「凡口渴的都可以來,白白的取生命的水喝。」(參考啟示錄22: 17)但環顧四圍,要神的人真不多啊。
甚麼不可少?
在臺灣我注意到,許多父母親一生努力賺錢,把積蓄的財寶留給兒女,而自己年老了,坐輪椅,被外勞推去在路上逛逛,在公園乘涼,在店門口購物。有沒有想,再不多日,生命結束後將要去哪裡?難道骨灰塔是歸宿?就期盼以後子女定時捻香、供水果?有誰敢去想?有誰來告訴他們?
那天想和一位親戚談談,才開口問他:「你曾想過嗎?」他立即豎起牆說:
「不要跟我談這些!」我何等盼望,我所得著的,巴不得他也得著啊。
我知道人生必不可少的只有一件,我已經得著了,我緊緊地擁抱祂。耶穌,耶穌,我的性命,有誰知道祢的價值?人能拿甚麼來交換?再大的財富地位來換,全被我藐視,我毫無所動。生命終會結束的,而且,屈指可數。
當那天來臨,有人會追思、緬懷,上台說一些話,但無需傷悲,只需歡樂地送行。最重要的是現在就為自己預備好天國的護照,並持續更新,使它繼續有效。繼續努力吧,確保你有足夠的燃料,將火箭升至天國軌道,期待眾天使與眾聖徒的迎接。因此,在主忽然來到的日子之前,趁還有今天,把罪清理乾淨。像那五個聰明的童女,當新郎來到時,都預備好了,能同祂進去坐席。主啊,這些竟都是真的!我哪裡配?我會跪拜在主的腳前,主會近前來,彎著腰,摸摸我頭說:「孩子,我不是早已告訴你了嗎?看,還有寶座為你存留。」
哦,我已經想太遠了。爸媽接受主,受了洗,雖然信得不深,因為沒有好的屬靈同伴及環境幫助他們成長。但我深信,神恩夠大,我能愛兒女,愛孫兒孫女,而愛又是從神來,那麼神愛我們還有何困難?神是好父親,祂對爸媽的愛必遠超過我們對他們的愛,你說是嗎?所以我完全信任祂,深信父母在天,與天父在一起,一定好得無比,有一日我們還要再見。只是父母都不在,地上的日子就不再相同,可能以後返臺的機會也會減少了。許多人都說:「沒有父母就沒有家。」是真的嗎?但這話是過來人說的,從現在開始,這將會是我未曾經歷過,又一個新的探索與體驗。
▲孤兒成兒女,兒女成父母,這才是福音,才是「回家」。
甚麼是回家?
其實我已知道答案了。參加「回家」11年來,我終於肯定地發現,「回家」最重要的要素就是有父母,所以家才成立。我想,沒有父母就沒有家,這可能是真的,連教會也如此。若沒有父母,教會充其量也只是一群孤兒在經營一個機構或事業,與世界沒甚麼不同。世界就是一個大孤兒院,而許多牧師本身也是大孤兒,所以努力做工的動機最主要還不是為神,是為證明自己棒、教會大、事工強。
但如今在「回家」裡,教會有父母了,而有了父母就有兒女,我們不再是孤兒。教會不再是機構或事業,而是家。家裡強調的就不再是牧師、長老、主教、某某董事長、某某博士,而是家人、是父母、是兄弟姊妹,而這正是神對教會的原意。
這些年在「回家」裡,我真的親眼看見孤兒在變兒女,兒女在變父母,教會在得拯救。福音不只是信耶穌上天堂,是孤兒成兒女,兒女成父母,這才是福音,是「回家」的可貴,是千年來世界對教會的翹首以待。我是多麼有福,有幸活在今天,眼看教會在轉化,且我竟身在其中!
並且,孤兒變兒女之後還不能停在作哥哥姊姊或弟弟妹妹,因為兄弟姊妹還會爭競、嫉妒、不滿、抱怨,很難有父母親寬廣、無私的愛心。有一天父母走了,這時,若長子如父,長女如母,有無私的愛,有為父、為母的心,那麼家就能延續下去,而且作弟弟妹妹的,也要有廣大無私的愛,能敬重、欣賞、尊榮,才能一起來擁有,並建立這個家。難嗎?我相信是需要超自然的力量,在人不能,在神卻能,這也是我餘生努力的目標。看哪,沙漠中已有綠洲,黑暗中有光出現!神在做,只要你讓祂。
有次線上分享完有感,寫了幾句話給當時主持討論的Joylynn:
「妳已經得到趙爸在我們身上的投資,及戴爸長時間的教練。『回家』的最主要要素就是有父母。接下去若長子如父,長女如母,那麼家就能繼續。有家真好,神的家真可愛。受造在歎息,就是在等候神的眾子顯現,從孤兒變兒女,然後不停在作哥哥姊姊,而是成熟、無私到成為父母。則父神的心安慰,世人不失望,神的國降臨。那天見主,會聽見主說,Good girl,good boy,come enjoy Father’s happiness。」
許宗實牧師,微生物學博士,芝加哥三一神學院道學碩士,目前為美國新澤西州傳福中心主任牧師。著有《飛出鳥籠》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