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期
神國知行 Kingdom Knowledge & Practice

這條路上,不孤單

訪馬利蘭州蒙郡中華基督教會湯兵午師母

採訪/簡海蘭

圖片提供/湯兵午

Q:請介紹您的家庭和教會,教會著重哪些事工?


湯:剛從中國來時,我和先生袁曉都是研究生。先生對學生、學者特別有負擔,結婚第二天就找他們來家裡查經聚會。教會由查經班成長,至今正式成立十幾年。教會80%的會友從國內來,也有從臺灣或其他地方來的,大部分是學生、研究生,或博士後。每主日約一百五十人參加敬拜,80%以上是專業學者,因此中年人較多,他們的孩子多為青少年,所以教會有不少帶領青少年的事工。這是神給我們的挑戰,也是祝福。

教會最中心的事工是裝備門徒及傳福音,年中也有家庭、婚姻方面的主日學教導。教會很重視關懷事工,大多數人都有所屬的團契,每星期五固定查經聚會。兩個兒子義天和義芊,一個十四歲中學畢業,一個十一歲小學畢業。

Q:目前您仍從事原來的專業,談談當初從高科技專業領域,轉為服事神,對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型態各有何感受?轉捩點是什麼?


湯:婚後我倆全時間上班,先生還在神學院上課。我自己在國家醫學科學院從事醫學生物研究,平時要帶學生,工作壓力不小。但基於工作熱情,我越做越發現神的偉大,因此非常喜歡這份工作。先生一直很愛主,婚後我心中隱約有種感覺,知道他對神有負擔,終究會走上全時間服事的道路。然而當他提出要辭去工作全時間傳道時,心裡仍很掙扎。他辭去工作後有一年時間在家禱告,以致清楚神的帶領。這一年我們一起禱告時,我心裡充滿疑慮:走這條路正確嗎?真的合神心意嗎?未來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先生全時間服事前,工作很忙加上事奉經驗有限,好幾年是由當地中華聖經教會劉傳章牧師和師母,不辭辛勞地教導和幫助我們。牧師師母常請我們吃飯,鼓勵我全力支持先生的奉獻,他們的關心和代禱,使我們受益良多。我遲遲不順服,只因一直專注在自己的能力,而非定睛在神身上。當我把焦點轉向神時,問自己:「耶穌為我死在十架,我到底要怎麼做,才能滿足神?」後來發現:我做什麼都不能滿足神!之後一切就很順利,很自然地開始支持先生的決定。我繼續做腫瘤研究工作,發現無論在教會還是在工作場所,其實是同一個服事的兩面,環境雖不一樣,生活態度卻是一樣的。  

▲袁曉牧師和湯兵午師母在達拉斯神學院(Dallas Theological Seminary)耶穌為門徒洗腳塑像前留影。

Q:您如何在忙碌的家庭、工作及教會服事三者間取得平衡?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照顧到自己身、心、靈各方面的需求?


湯:教會沒有傳道人時,先生的服事已很多,成為傳道人後,星期六、日我們不再能有私人休假機會,但我們很快就適應了,連孩子們也適應得非常好。他們從小在教會長大,很多事已養成習慣。把全時間服事的決定告訴他們時,也告知在生活上會有的改變,他們很懂事,說只要爸媽決定的事,都願意接受。

孩子們以實際行動支持,在教會幫忙照顧幼兒,在主日幫忙青少年音樂敬拜。還有許多發自內心的支持。平日我們以讚賞、鼓勵為主,不給他們壓力。老大要求受洗時,還提醒他:不要因為是牧師的孩子,不得已才受洗,一定要深思後決定。兄弟倆雖難免有時鬥嘴,仍彼此友愛。最令我們欣慰的是,老大從四歲起每天都有靈修時間,弟弟也從小跟著哥哥學。我們家一星期有兩次一起靈修;唱詩、讀經、禱告及談話,討論聖經真理對自己生活的影響。近來,老大正處青少年階段,這樣的輔導對他很有幫助。感謝神賜給我們兩個好兒子。

我每天有一段與神獨處的時間,在神裡面把自己這一天交給祂,也把先生孩子都交給祂。由於牧師在教會的事務紛雜,有些事也需要我一塊兒處理;我有自己的工作,還要照顧孩子,在身心靈各方面,都要靠這一段與神獨處的時間重新得力。像今天,是兩個孩子上課的最後一天,又是他們畢業的日子,我預知會十分忙碌,就在清晨六點起床,先與神獨處,讓祂安定我的心。孩子們放假了,下午爸爸帶他們到教會打球,我又得到一段與神獨處的時刻,邊洗碗,邊跟神說話,那種感覺十分甜美,雖然很簡單,對我卻很重要。

▲2009年8月全家在維州Shenandoah National Park合影。

Q:您在教會要協助哪些事工?服事時,面對過哪些挑戰與學習?


湯:教會在不同時期有不同挑戰。目前教會80% 的人都參與事奉,我主要教青少年主日學,也在關懷探訪方面支援牧師。此外帶領每月一次的姊妹會,過去一年都在討論平衡生活,除查經、見證分享,也外出郊遊及學插花等生活小事,以期建立主裡健康的團契。有時也陪牧師輔導會友的婚姻問題。我沒學過輔導,常不知該怎麼辦。但總是先把聖經真理講清楚,然後傾聽她們的心聲。我認為處理這類事情,最重要的是不要自己擔重擔,而要把當事人和發生的問題,都藉著禱告交在神手中。我永遠在學習,求神賜給我智慧能學得好。

記得教會有位弟兄車禍去世,他的妻子剛信主一年,孩子尚年幼。事情發生那晚,我陪姊妹過夜,她問我神為何如此待她?我沒有任何解釋,只在旁邊陪她哭,那次是極大的挑戰。一年後,這位姊妹見證在丈夫過世後,深刻感受弟兄姊妹的愛。從這事中我學到:一顆真誠關懷別人的心,才是最重要的。

Q:請就師母的角色,談談您獨有的掙扎,和特別的需要?


湯:剛成為師母時,有位姊妹開玩笑說:「不會彈琴也不會唱歌,乾脆換個師母好了!」我聽完哈哈笑了。大家問我為什麼笑得出來?因為想起當初劉師母鼓勵我出來和先生同心服事時,曾認為自己絕不可能做得像她一樣好,為了自己和她比較差距太大而掙扎不已。後來想到牧師師母都不是神,都有人的軟弱,覺得自己傻得可笑!感激教會弟兄姊妹多方理解我,體貼我工作家庭兩頭忙,常在主日午餐輪到我們家烹煮時代勞;他們關心我的孩子,寬容我的錯失。在主日生病時,牧師會要我留在家裡休息,這些對我而言,都是最好的安慰和鼓勵。

Q:師母生涯裡,您最難忘的是什麼?若能重新來過,您最想改進的是什麼?


湯:印象最深的,莫過於麥希真牧師給予我們的激勵。前幾年教會邀請麥牧師帶領培靈,我們接待他住在家裡。星期天主日講完道,離他回去還有四個小時空檔,孩子們去中文學校後,他為我們安排了一個特別節目─請我們喝咖啡。當一人一杯咖啡在手,他說:「誰也不用講什麼,事奉很辛苦!不要忘記你們的婚姻,要經常有這樣的時間,兩人同心坐在一起,眼對眼深情對望,不必說什麼。」那次以後,我們學會安排夫妻二人相處的時間,甚至跟兩個孩子都分別有單獨約會的時間,全家受益無窮。

信主前,我曾走過許多彎路;不知如何感激父母、生活缺乏原則。我是個被奶奶寵愛的孩子,脾氣比較急。在國內參加民運時,覺得世上沒有真理。曾想過:若世上沒有真理,人活著跟死了沒什麼不同!很長一段時間,我覺得自己生活在黑暗裡。然而89年到美國第三天,就有人傳福音給我:「耶穌就是道路、真理、生命……」(參考約翰福音14:6)改變了我的人生。因此若能重新來過,最想要更早信主,好更早蒙福。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把孩子帶到主裡,且越小開始越好。我相信:將來我們會離開孩子,神卻永遠不離開他們。目前,我盼望自己在屬靈生命上更進深,能更好的服事神、服事人。

Q:請用一節聖經經文鼓勵我們的讀者。

湯:「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難道是患難嗎?是困苦嗎?是逼迫嗎?是飢餓嗎?是赤身露體嗎?是危險嗎?是刀劍嗎?如經上所記:『我們為祢的緣故,終日被殺;人看我們如將宰的羊。』然而靠著愛我們的主,在這一切的事上,已經得勝有餘了。因為我深信無論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權的,是有能的,是現在的事,是將來的事,是高處的,是低處的,是別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們與神的愛隔絕;這愛是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裡的。」(羅馬書8:35-39)傳道人的路不容易走,我常用這幾節經文鼓勵自己、激勵先生、勉勵孩子,也願在這裡與《神國雜誌》讀者共勉。


受訪者小檔案湯兵午,北京醫科大學畢業。1989年赴美就學於喬治城大學,同年信主。在美國家醫學科學院工作至今,從事腫瘤研究。現為蒙郡中華聖經教會師母。


記者小檔案

簡海蘭,愛文學,喜閱讀,常以身邊好友生命故事為文,藉文字事奉經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