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價換取的南海明珠
關懷臺灣外籍配偶
圖片提供/潭子福音中心
數千年來南中國海以出產珍珠聞名,渾圓潤澤的珠串是名媛淑女不惜以重價換取的珍寶。
環繞這片海域的幾個國家:越南、柬埔寨、泰國、印尼、菲律賓等,還為臺灣帶來另一項重要的資源─新娘。
新娘?外配?新住民?
1987年至2011年間,臺灣人民迎進約四十四萬的外籍配偶,涉外婚姻比率從1998年的7.13%節節攀升,至近來的17%,高峰期2000至2003年間甚至高達31.86%。外籍配偶中52.96%來自大陸,25%來自越南,7.97%來自印尼,其餘為東南亞其他國家。
這些外籍配偶中93%為女性,起初一般人民慣稱「外籍新娘」。這樣的婚姻,尤其是迎娶東南亞女性的男士,通常經由仲介公司安排,憑藉照片挑選,因此又稱「郵購新娘」。隨著這個族群人口增加,在臺居留時間漸長,名稱也因之改變。
當這些新娘們與臺灣人共建家庭,落地生根後,她們又被稱為「外籍配偶」(簡稱外配)。當她們取得臺灣身分證、養育新生一代,並投入職場,定位就不再只限於配偶,因此近來又稱為「新移民」或「新住民」。
不同名稱是否也意味著身分定位的改變?她們真能成為婚姻裡平等的伴侶、社會中受公平對待的居民嗎?
臺灣社會中出現外配群體有其社會背景。首先是傳統門當戶對的觀念,使得許多從事農工業,或喪偶、失婚的男性難以覓得良緣。加上超過十五歲的男性人口比女性多出約七十萬人,適婚男子自然不易求得佳偶。更因許多家庭需要有人照顧長期患病或年老的長輩,迎娶外籍媳婦可免除雇用外籍幫傭簽約、續約的麻煩。更有一些男士因自己的身心障礙,很難在本地尋求願意接受他們的另一半,卻不得不擔負起傳宗接代的責任,只好漂洋過海找新娘。本文焦點將放在來自東南亞國家的外籍配偶。
幸福在哪裡?
這些南海姑娘一旦遠嫁寶島,娘家可以先拿到一筆豐厚的聘金,並期待來臺灣工作後可以寄錢回故鄉,為要改善家人和自己的生活。
當寶島新郎與南海新娘決定步入婚姻時,許多時候是各自帶著從對方取利的期望,然而結果又是如何?
當家暴和外配逃跑的消息不斷傳出後,媒體和學界開始關注這些跨文化婚姻,才漸漸揭露她們的遭遇。2003年臺灣公視播出「移民新娘三部曲」─《我的強娜威》、《黑仔討老婆》、《中國新娘在臺灣》,真實呈現外籍配偶進入臺灣家庭後,許多不足為外人道的心酸。
▲2003年臺灣公視播出「移民新娘三部曲」(由左至右)─《我的強娜威》、《黑仔討老婆》、《中國新娘在臺 灣》,道出外籍配偶的心酸。
到底外配會面對什麼挑戰?
臺灣人俗稱妻子為「牽手」,意謂「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然而許多外配在家庭中的地位卻只是幫傭和孕母,甚至被扣上「掏金」的帽子。丈夫自己不懂得珍惜妻子,動輒拳腳交加;公婆限制媳婦與外界接觸,甚至不鼓勵她們學中文,深怕她們眼界一開而生離異之心。
初來乍到的外籍新娘,一方面要學習中文,一方面要適應婚姻生活。其中很多年紀尚輕,在一般花樣年華的少女滿懷人生夢想時,就需要擔當妻子、母親、媳婦的重責大任。《我的強娜威》中,柬埔寨新娘強娜威十八歲時嫁給臺灣郎黃乃輝,在臺灣生活兩年後仍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會」。當被問及是否幸福時,她無奈地笑著說:「我們兩個不會幸福。」
來自東南亞的外配尚需面對教養下一代的挑戰。因為這些母親懂的中文不多,夫家又不願意她以母語和孩子溝通,對孩子的教導大受限制。也因為公婆和丈夫不尊重的態度,甚至讓孩子有樣學樣,對母親也以輕蔑的口氣回話。
外配除了需要肩負家務和養育子女之責,在有了相當的語言能力後,也必須工作貼補家用,等於挑起全職工作與全職主婦雙重負擔,使得她們身心俱疲。
因為外配人口不斷增加,社會開始檢討對這群「新住民」的福利與態度,對她們重新定位,開始重視她們帶來的文化,為她們謀求權利。藉由許多文化交流活動,這些臺灣新媳婦自豪地展現傳統服飾和家鄉菜,也有許多政府或民間機構舉辦中文班,幫助她們早日融入臺灣文化。民間機構如「賽珍珠基金會」,致力於關懷外配家庭中孩子的福利;「新住民關懷及照顧協會」則提供生活與法律諮詢。
當社會關注外配的身心需要時,又有誰來關注她們的靈魂?
▲民間機構提供婚姻輔導和法律諮詢,誰來關懷外配的靈魂?圖為佈道會後為決志信主者禱告。
▲北美信徒可以短宣方式投入越南事工。圖為來自美加的越南宣道會短宣隊以詩歌佈道。
外配服事特報 1
耕耘禾田的園丁─客西馬尼行道會林淑珍牧師
臺中市客西馬尼行道會的林淑珍牧師已投身關懷來自越南的外配十餘年,事工著重於同工培訓,與宣教士及社福機構合作、策劃如何落實關懷,並持續、積極為事工和所關懷的對象禱告。林淑珍牧師早期在臺灣工業福音團契(簡稱工福)服事,牧養在潭子加工區的基層勞工。自1990年代起,臺灣從東南亞召募許多外籍勞工,林淑珍開始接觸越南勞工,也因此結識聖馬利諾會的越南籍阮修女。
教會成為避風港
鄰近一帶的越南新娘婚姻遇到困難時,得知可以找阮修女傾訴,甚至在遭受家暴時,來修道院躲藏。同一教區的白神父負責募款,林淑珍和同工當時以禱告支援,成為他們靈裡的守望者。
這些尋求庇護的外配當初都是經由婚姻仲介嫁入臺灣家庭,媳婦逃跑,夫家便找仲介,仲介再找黑道恐嚇阮修女,上門吵鬧、索人。如此事件三番兩次發生,即使神父、修女愛心再大,差會也不願意這樣的情況繼續下去,便將阮修女調離,關懷越南外配的事工也因此停擺。
林淑珍清楚看見這些南海新娘的苦楚,也知道事工必得繼續,於是開始主動找同工,並尋求宣教團體的支援。她曾與紅十字會、世界展望會(World Vision,又稱世界宣明會),以及基督教女青年會(Young Wo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簡稱YWCA)合作,開辦機車學習班,幫助外配考取駕照,或是在週日下午舉辦福音茶會。
委身工人難尋
起初辦活動是希望認識當地的外配,期望在拿到名單後能做家訪。林淑珍卻發現空有名單仍不得其門而入,因為婆家限制越南媳婦與外界接觸,不歡迎訪客。她和同工發現語言溝通是另一難題。一方面外配本身教育程度不高,中文學習有限;一方面婆家也不希望她們中文進步太快,受外界誘惑而逃離。即使同工能與她們接觸,也只能以簡易的中文對話,無法深談信仰。
▲福音茶會準備的越南餐點,讓參加的外配和越勞一解鄉愁。
種種挑戰無法攔阻林淑珍及團隊服事的決心。過去曾有一位住在桃園的越南華僑仲介,是主內弟兄,經林淑珍邀請,每週搭車南下臺中,一起來關懷越籍外配。因為他熟習中越雙語,是服事外配的理想人選。林淑珍鼓勵這位弟兄留在臺灣,並願意資助他進修神學,好牧養這片福音禾田。合作一段時間後,在家人催促下,無奈這位弟兄還是回到越南。
林淑珍思索,既然會說越語的同工難覓,何不讓本地同工學越語?於是她鼓勵同工專注於這項事工,甚至讓他們到越南學語言,期待以語言為敲門磚,開啟福音之門,並且以土法煉鋼的方式,把教材翻成越文。可惜的是,即使林淑珍有心培育,同工卻常因越語難精進而受挫退出。
新禾田,新契機
近年來林淑珍與同工們接觸到一批越南工人,他們或是服務於加工區,或是在醫院擔任看護。這群越工教育程度較高,同工帶領他們一對一查經,兩年內已有近二十人受洗歸主。林淑珍發覺這是神的另一預備。她正培育這群新生基督徒接受門徒訓練,希望他們看見越籍外配也亟需福音,進而呼召他們負起牧養的責任。他們與外配有相同的背景,溝通沒有阻礙,可以清楚講解救恩的真理。
十數年來,林淑珍看到、聽到外配在臺灣的種種遭遇,心中實在不捨。有機會拜訪越南的華人教會時,甚至呼籲他們不要把女兒嫁來臺灣,因為生活太辛苦了。深知越南事工的重要,她不斷尋找願意委身的同工,不斷嘗試各樣管道靠近外配,卻歷經挫折。有些合作機構只停留於辦活動的層次,忽略了靈魂牧養;有些宣教差會只想借用她的經驗來成立自己的事工。外配進入臺灣大城小鎮,而關懷她們救恩的信徒卻零落分散。她鼓勵各地教會與機構合作,以辦活動為始,進而關懷外配的生活,為主贏得靈魂,牧養她們的生命。她盼望見到人力、物力、經驗的整合,更有效地服事這群成為臺灣媳婦的南海姑娘。
為了這群弱勢中的弱勢,林淑珍牧師帶領團隊投注時間、心力,甚至每年自籌經費。她情願付出如此代價,因為知道外配需要的不僅是法律諮詢、婚姻輔導、就業機會,她們更需要的是改變生命,翻轉人生的大能。
▲原本只在意賺錢的年輕人認識神後,生命翻轉,人生有了盼望。圖為在越南事工中受洗的新生基督徒。
外配服事特報 2
把握時機的工人─潭子福音中心陳淑英傳道
服事於臺中潭子福音中心的陳淑英傳道,隸屬臺灣工業福音團契,藉由預工接觸許多來自東南亞的外籍勞工,漸漸觀察到全臺外籍配偶人口的增加,是亟待耕耘的園圃。
善用管道接觸外配
事工的起頭是來自加拿大的陳玉春宣教士,因為親身體會外鄉人在異地生活之不易,特別願意關心這些或為討生活,或為改善家人生活條件,遠渡重洋來到寶島的外勞和外配。
陳淑英也在小學的晨光時間講故事及教唱詩歌,藉由這個平臺結識一些越南籍外配,進而邀請她們參加福音中心舉辦的活動。團隊中除了十幾位來自不同教會的本地志工與一位神學生外,之後又有來自美國加州、越南籍的唐柔姊妹,由一開始數星期的短宣,到現在為時一年的長宣,投入對越籍同胞的宣教。
2010年起開始舉辦主日下午的福音茶會,由中文課揭開序幕,接著一段唱詩時間。之後以講道或查經的方式學習神的話,並分享禱告。會後一起享用越南餐點,交談聯誼。這個越南小組約有十二至十五人固定出席,加上來來去去的人可達三十多位。看到她們吃到家鄉口味眉開眼笑的神情,協助預備餐點的唐柔姊妹便深感欣慰。
每週四上午也有中文班,由同樣位於臺中的客西馬尼行道會支援。曾有一位中學國文老師獲得國家經費,在福音中心以生動活潑的方式教中文,得到外配們極大的迴響。另外還有聖誕節佈道、美加越南宣道會短宣隊詩歌佈道等等定期或不定期活動,主要希望認識更多越南外配和外勞,傳遞救恩的信息。
然而關懷外配最多也最直接的途徑,還是探訪。陳淑英提及許多外配的婆家並不歡迎教會同工登門拜訪,因此需要約她們出來見面。有時探望經營檳榔攤的外配,在馬路邊、公園涼亭下,就帶她們查經。
▲潭子福音中心為外配舉辦的郊遊,盼望在輕鬆氣氛下與她們成為朋友。
關注「新臺灣之子」
福音中心的關懷對象,還包括跨國婚姻中的下一代。由中心資助,讓孩子們免費參加郊遊、夏令營、才藝班。少子化已是臺灣政府、民間皆關切的現象,反倒是外配家庭的嬰兒不斷增加,在2007年時已佔新生兒總數的七分之一。教育界也開始注意這代所謂「新臺灣之子」的學習情況,希望知道在來自東南亞的母親教養下,是否會帶來任何優勢或不足。有人認為母親中文能力有限,會延緩孩子的啟蒙,也無法幫助學齡兒童的家庭作業。
陳淑英在小學為孩子講故事時觀察到,一班三十名左右學生中,來自跨文化家庭的孩子約有五個。他們的學習與一般孩子無異。甚至幾位參加中心開辦的鋼琴班、烹飪班學生,還表現優秀。同時也看到一些外配家庭中出現重度失聰或重度智障的孩子。因此很難以一概全,說出身外配家庭的孩子就一定如何、如何。
陳淑英更關切的是孩子的品性。她觀察到新住民孩童通常顯得浮躁、坐不住,情緒波動大,對母親大聲回話,態度有失尊重。她相信這與父母雙方的互動與教養方式有較大關聯,不單只因為母親是外配。這樣的家庭經濟壓力大,家長忙於謀生,沒有時間也不知道如何經營親子關係。
▲關懷越籍外配事工亟需同工加入,無論是否會說越語,神會把工人放在最合適的崗位。左一為潭子福音中心陳淑英傳道,右一為來自加拿大的陳玉春宣教士,右二為越南籍唐柔宣教士。
生命翻轉
陳淑英自2004年陸續關懷外配,看到越南新娘們起初對婚姻都懷著憧憬,有心經營家庭。然而丈夫不知如何珍惜太太,不懂如何維護夫妻感情,若再加上公婆介入,小家庭內常有風波。
有位外配因連生兩個女兒,被婆婆以無法傳承香火為由強迫離婚;有位外配的丈夫在教會同工探訪時客客氣氣,等同工走了便對妻子施以拳腳,還威脅不准教會同工再上門。當外配身心受創時,教會同工便成為她們傾訴的對象。
除了家庭關係的挑戰,外配也經常遇到法律問題,最常見的是護照過期而逾期滯留,以及債務問題。陳淑英和同工會經由網路資訊協助她們辦理護照延期。
福音團隊從不同層面的扶持與關懷,接近外配的心靈,也以聖經的教導幫助她們明白真理,學習在面對挑戰時仰望神,而非倚賴人的能力或方法。
陳淑英曾接觸過一位越南看護,接觸福音有段時間了,想受洗,家鄉父母不同意;逾期居留,父母期待她回越南,但不容易做到。剛到臺灣時曾接觸一貫道,受黑暗勢力轄制,靈裡有很大爭戰。她持續來教會,繼續學習神的話,接受同工的愛心教導。一天竟然表示願意受洗,也願意自首。結果可能是被遣返越南,依然滿心喜樂在教會洗碗、服事。還懷著盼望說,有一天會再回臺灣。陳淑英知道,是神改變了她的想法,也改變了她的生命。
有同工就有事工
陳淑英由衷地說,有同工就有事工。她盼望有能說越語的信徒一起加入團隊,因語言文化的相近而更有效傳講信仰;期許更多弟兄投身這片禾田,輔導臺灣丈夫。國外信徒也可組織短宣,成為本地同工的助力。
福音中心的同工們以晨更開始每天的服事,花很多時間禱告,每週二還有禁食禱告。因為神的工作需要神自己引導,屬靈的服事需要屬靈的力量。
她堅信神在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時,定下律例要關懷貧窮的、寄居的,今天的信徒仍要盡力而為。她感謝外勞承擔了臺灣許多重大建設,也感謝外配為臺灣生養可愛的下一代,即使耗時費心而收成有限,陳淑英仍願意持續服事臺灣新移民。
誰知道將來外配的政策會有什麼變化,誰能斷言她們可否繼續大批來臺生活?陳淑英傳道鼓勵信徒把握時機傳福音,讓這群前來寶島尋求幸福生活的南海新娘,也尋得永遠的生命。
延伸閱讀
‧ 外籍配偶在臺生活情況與法律問題,洪敏萍,2011。http://blog.roodo.com/laf/archives/15547849.html
‧ The Biggest Leap, by Zoe Cheng, Taiwan Review(英文臺灣評論), February, 2007. http://taiwanreview.nat.gov.tw/ct.asp?xItem=23746&CtNode=1337&mp=1
‧ New Kids on the Block, by Jim Hwang, Taiwan Review(英文臺灣評論), February, 2007. http://taiwanreview.nat.gov.tw/ct.asp?xItem=23747&CtNode=1337&mp=1
有感動想更進一步認識外勞與外配事工的讀者,請聯繫:
‧ 客西馬尼行道會,林淑珍牧師
臺中市潭子區大成街120巷18號
04-2538-9502 kcmany@gmail.com
‧ 潭子福音中心,陳淑英傳道
臺中市潭子區興華一路311巷58號
04-2533-3303 Tzkf.cc@msa.hinet.net
若願為此事工支持奉獻:
‧ 郵政劃撥戶名:工業福音團契
帳號:12984410
‧ 郵政劃撥戶名:
財團法人基督教客西馬尼會新住民基金
帳號:21222217
外配服事特報 3
持續付出的母親─唐柔宣教士
越南裔的唐柔(Loan Duong)宣教士定居加州多年,在一般人享受含飴弄孫之樂的年紀,飛越太平洋,來到臺灣。因為在這裡有一群同胞需要聽到福音。
由短宣到長宣
2003年,唐柔在母會越南福音宣道會(Vietnamese Alliance Evangelical Church)的一位朋友,聽說許多越南同胞到臺灣當看護,從事基層勞動,或嫁入臺灣家庭。越籍外勞與外配人數日漸增加,是一片亟需工人的福音禾田,因此兩人相偕來臺宣教。第一次為期四週,與本地同工配合,接觸了許多越南新娘,以她們熟悉的語言分享神的救贖恩典。
唐柔於2005年再度來臺短宣八週,發現之前認識的福音朋友都不在了。本地同工雖已盡力關懷,仍因為語言障礙無法持續聯繫。之後幾次短宣經歷加深她對越南事工的負擔,在禱告並與家人商議後,決定長住臺灣臺中,與客西馬尼行道會和潭子福音中心配合,全時間投入關懷越籍勞工和外配。近兩年經由國際差傳會(SEND International)的差派,她在臺灣一住一年,簽證可於每三個月延期一次。
從裡到外的幫助
唐柔在越南事工中扮演許多角色。主日下午的福音茶會,她是翻譯,聚餐時她是廚師,探訪、以手機帶領一對一查經……她會說越語,能與外配毫無阻礙地溝通。她寬廣的胸懷,對這些社會邊緣人無條件接納,成為她們傾訴的對象。
▲只有神能從裡到外幫助人。圖為越南查經小組,左二為唐柔宣教士。
她知道臺灣丈夫付出昂貴聘金迎娶越南新娘並非出於愛,而越南新娘遠嫁他國,動機也不在深厚的感情。婆家對新娘處處防備,限制行動。絕大多數的跨國聯姻建立在互不信任的基礎上。唐柔不願責備哪一方,她指出在缺乏了解、溝通、尊重的關係中,需要教導、輔導,更需要神的真理與愛,惟有神能從裡到外幫助她們。
唐柔通常與本地同工一起探訪,她關懷外配,同工與夫家的人交談。開始會遇到夫家阻擋,畢竟臺灣民間信仰盛行,一般人對基督信仰仍懷有戒心。然而當團隊以誠懇的態度與這些家庭來往幾次後,他們可以感受真實的關心,也逐漸打開心門。唐柔相信以朋友關係相待,不強求她們對信仰立即表態,等時機成熟,自然願意接受福音。
除了參與潭子福音中心的越南事工,唐柔還自己搭火車到嘉義基督教醫院帶領一群越南看護查經,到苗栗西湖探望外配,坐公車到臺中太平區一名外配家中帶她查經……她表示若有足夠經費,很願意購買許多越文聖經、福音單張、查經教材、兒女教養書籍等等,到臺灣各地拜訪越南外配,將神的話和基督的愛帶給她們。
讓愛流通
目前唐柔所需費用除了少部分接受母會、國際差傳會、潭子福音中心,和客西馬尼行道會林淑珍牧師支持,其餘由自己承擔。她非常希望看到更多信徒和教會一起關注外配與外勞的靈魂,因此一有機會便到各地教會分享越南事工。回加州探望家人的同時,不僅催動母會更多參與,還到華人教會召募人手。她鼓勵北美信徒來臺度假,欣賞秀麗山水之際,也看看神在越南事工中興起的作為。會說越語很好,不會說也沒有關係,神會把工人放在最恰當的崗位。
服事外勞與外配時,唐柔陪伴他們經歷許多艱難情況。曾有越工宿舍失火,有人受傷,有人死亡,有人因此遭誣陷縱火,面臨牢獄之災;曾有看護因受不了雇主欺負而逃離,躲藏多年;曾有外配結婚三個月後,莫名其妙被婆婆強迫離婚;曾有外配因債務遭槍擊……
當被問及是否曾灰心沮喪時,唐柔哽咽地說,她很快樂,因為神是她的幫助。她看到越工禱告後再次得到工作機會,吸引他的同伴也請求為他們的工作禱告;她看到外配在參加福音茶會後,對神的話開始感興趣,後來接受耶穌為救主;她看到教會裡一位臺灣姊姊對越南新娘態度的改變,表示願意學好越語更進一步幫助她們;她看到這些原本只在意賺錢的年輕人,如今轉向神,生命翻轉,人生有了盼望。
唐柔祈求神看顧她的家人,好讓她無後顧之憂;她禱告有健康的身體,好持續在臺灣的服事。唐柔宣教士願意成為管道,讓神的愛通過她不斷流向這群來自南洋祖國的孩子們。
後語
耶穌曾在馬太福音十三章裡說了一個比喻:商人找到一顆寶貴的珍珠,不惜變賣所有,好買得這顆珍珠。基督不惜放下天上榮華,捨棄一切所有,為要買贖我們。林淑珍牧師、陳淑英傳道、唐柔宣教士,以及許多同工,也看見外籍配偶的真正價值,不惜付出代價。她們深知,無論社會如何定位,這群南海新娘在父神眼中,恰是那顆珍貴的明珠,值得重價換取。
作者小檔案:
林敏雯,投身文字事奉,專注寫作與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