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啟時間轉輪: 評析芭比特《永遠的狄家》
【凝視時間之眼】3
「太陽下山明早依舊爬上來,
花兒謝了明年還是一樣的開,
別地那喲呦,
別地那喲呦,
我的青春小鳥為何一去不回來?」
從孩童童稚和聲,到歌手羅大佑黯啞嗓音,這首民謠被許多人唱過,歌詞也在人們心頭迴響—「青春小鳥為何一去不回來?」英雄白頭,美人遲暮固然叫人感慨,就是我們這些不是英雄也不是美人的凡夫俗子,不也都想抓住青春飛鳥的尾巴嗎?
日出日落,青春永駐是世世代代多少人的渴望與追求。從兩千多年前,秦始皇大手筆派遣方士、童男和童女出海,船隊浩浩蕩蕩往東瀛仙山求長生藥;到今日專業美容整型風潮,與店面琳琅滿目的保養護膚品,人們無止無休地將金錢、時間、心力投進抗拒光陰、衰老、死亡的戰事,卻從來奪取不到長期勝利。即使現代美容醫藥科技日新月異,最多只能延遲歲月刻痕,無法讓時鐘停止擺動。
文學既然反映人心深處的慾望與夢想,自然少不了長生不老的傳奇。這些故事常常都伴隨著上天下地的魔幻場景,主要人物也多有強烈維繫青春的動機。但七○年代,美國傑出作家奈特莉·芭比特(Natalie Babbitt)卻別具慧眼,問了一個獨特問題:如果,就在我們生活的現實土地上,有平凡的一家人,無意中得著長生不老祕方,他們究竟是得著上好福份,還是無邊咒詛?
芭比特的故事讀者群年齡分佈廣泛,每每模糊了兒童與成人閱讀分野。當評論家質疑其作品隱藏的哲學思辨,對孩子是否過於艱深時,她的回應是,或許我們低估了孩子主動尋求人生真理時,思考面向的廣度與深度!
《永遠的狄家》(Tuck Everlasting) 自一九七五年問世以來,陸續被譯成多國語言,長銷不衰。二○○二年,迪士尼集結一線編導演員,重新翻拍電影,推出後佳評如潮。或許讀者心目中對奇幻文學的刻板印象,是魔法與精靈充斥,然而奇幻文學包羅各種類型,《永遠的狄家》的場景、人物都寫實,因此更拉近與讀者的生活距離,並突出故事中唯一奇幻元素「泉水」的張力!
故事主軸
十九世紀末美國樹溝鎮,是個平凡純樸的小鎮。十一歲的丁葳,是鎮上首富獨生女。隨著年事漸增,母親與祖母的嚴密管教呵護,比盛夏酷熱更讓丁葳窒息。
一個八月清晨,丁葳決定小小叛逃,獨自到家族樹林中探險。林中她意外撞見自稱一百○四歲的陽光少年狄傑西,與狄家四口竭力埋藏了一世紀的祕密。
混亂中丁葳遭狄家人「善意綁架」,帶往幾十哩外山中木屋。在那兒,狄家父親努力想讓丁葳明白,生命永不衰亡是苦楚而非福澤;若是長生不老泉水祕密外洩,將為全世界帶來無法收拾的災難!
尾隨竊聽到一切的神祕黃衣客,帶著必勝籌碼,不懷好意現身狄家。母親為保護丁葳與泉水祕密,向黃衣客下了重手。丁葳安全返家後,突然多了綁架受害者與命案目擊者雙重身分,不僅得應付親友提問目光,更要釐清內心前所未有的掙扎—她該不該相信狄家人的故事?她要不要幫助獄中的狄家母親?她該如何回應傑西「海角天涯」的邀約?
丁葳的大哉問與大跨越
芭比特藉著少女丁葳面對的重重難關,與讀者一同反覆推敲生命底蘊。閱讀中,我們或許低頭追蹤,時間巨輪在個人旅程碾過的軌跡,或許仰望青春飛鳥,又在哪根枝頭躍躍欲試。在翻動書頁與掩卷沉思之間,我們與丁葳一同跨越思想與行動的高欄:
1 門檻跨越 是否該逃離本家
故事開端時,被親人過度保護的丁葳,已在家園柵欄內度過了整個童年。年齡將屆青春燃點的她,如一隻被困的小鳥,在家籠內不耐地跺腳,不安地撲翅。她不滿現實,不安現狀,急著想突圍;但對外頭陌生世界的憂慮,和對熟悉環境的依賴,又讓她裹足不前。
在去留兩股張力中掙扎許久,最後丁葳打消遠走高飛的念頭,決定到家門外樹林子走一走。往自家林中漫步,這聽來實在算不得什麼了不起的冒險,但對於從未獨自外出的嬌嬌女來說,自主跨出家園門檻的第一步,實有極大的成長意義。
2 思想跨越 是否該相信狄家人
當丁葳悄悄溜出家門,穿過小路,步入蒼翠林中時,她全然不知前頭有什麼樣的驚奇在等待!丁葳原本個性理智務實,她懷疑不可知與超自然,也從不相信童話。可想而知,聽完狄家人對長生不老泉水顛三倒四的敘述後,她不能判斷他們說的,究竟是瘋狂妄想,還是真實經歷 ?
即使她願意相信,狄家四口確實經驗了「不衰老、不改變」的一百年,她又要認同哪個狄家人面對永生的態度與哲學呢?她該接受狄家父親對永存不朽的厭棄,還是該學習狄家母親的認份,無論年華有一年還是百萬年,日子只得一天一天過?或許她應贊同狄家哥哥在無奈掙扎中,仍然等待機會放手一搏的勇氣?還是索性與狄家弟弟一同把握用也用不完的時間,縱情享樂?
3 行動跨越 是否該幫助狄家人
傳統上,綁架者是強勢主動,被綁架者是弱勢被動。弔詭的是,丁葳瞭解了狄家綁架她的另類善意動機,參與了他們散漫無章卻自給自足的生活後,她開始主動認同狄家。之後,當神祕黃衣客侵入小屋,意圖擁泉自利,世界可能將因泉水祕密外流,與黃衣客貪慾氾濫,陷入不可收拾亂局。狄家母親毅然採取非常手段,讓黃衣客永遠沉默,自己瑯鐺入獄,等待絞刑。
丁葳無恙返家,她必須決定,是否願意不計代價,挑戰家規、法律、道德,二度離家,幫助狄母越獄逃亡,好保住泉水祕密⋯⋯
4 生命跨越 是否該加入狄家人
短短幾個日夜,丁葳在思想、心智、行為上作了許多重大跨越。不過最後一個決定顯然最艱難—她是否要選擇成為第五個狄家人,加入長生不老的行列?
試想,當你是寶藏持有人,是分享到藏寶圖的唯一對象時,你會如何看待這個祕密?天地彷彿一分為二:在這一邊,全世界都蒙在鼓裡,對跳離時間轉輪的祕密途徑毫不知情;在那一邊,無意中脫離光陰軌道的狄家四口,再也回不到生老病死的變化中⋯⋯唯有你,站在交界,可以決定向哪裡舉足。
終其一生,丁葳都握有長生不老的密碼。泉水就在那裡,在那棵永遠青蔥蓊鬱的大樹下。走入樹林中央,只是一刻鐘,俯身喝水,只是幾秒鐘,不就近泉水卻成為她一生的擺蕩與堅持!
我們撫卷深思,不禁揣想,在丁葳一生歲月中,有多少次,她彷彿又聽見傑西邀她共探海角天涯的熱切語聲?又有多少次,她想要走入林內,俯吻那可以叫時間在她身上永遠滑落的清涼?
丁葳在十一歲那年,聽到時間輪轉,變化不息,生死相繼的道理,可是她要與光陰共轉幾流年,才能沒有絲毫遺憾地說:
我的選擇是對的。
我選擇不召喚青春漂鳥,不讓她永遠停在我的枝椏上;
我選擇成長,如一棵普通的樹,我的根會深掘土壤,
我的主幹年輪會加添,我的枝會開展,葉會茂盛;
我選擇忍受風雨摧逼,雷霆劈折,鼠兔啃囓;
我選擇經驗隆冬寂寞,好期待新芽在早春生發,
陽光摩挲嫩綠肌理,
繁花在夏季如芬芳的雪,向蜂蝶大發請帖,
果子在秋節驕傲地掛頭;
我選擇衰老災病,因為我選擇成長變化;
我選擇死亡,因為我選擇生命。
面對光陰流轉不息,與生命給予我們的諸般選擇,我們或許沒有肉體長存這個選項。但我們依然要決定,用什麼心態來看待青春漂鳥,是否要竭力追逐她的蹤跡,還是要追求別的什麼?願丁葳與狄家人的故事,引領我們重新注視時間輪軸中央不轉動的軸心,把握住真實的永恆。
————–
親子Channel
這些討論題綱為家有少年,希望在親子共讀上進深的家庭設計。讀者可按自身需要修改或延伸。
1 《永遠的狄家》書中動人一幕,是傑西興緻昂揚地邀約丁葳,等到她十七歲時,喝下神奇泉水,他會回到樹溝鎮,帶她遠走高飛⋯⋯如果你有類似機會,可以選擇生命中某個定點,喝下能將時光永久凍結在那兒的泉水,你會選擇留在哪裡?為什麼你選擇活在「永遠的××歲」?
2 狄家人擁有不衰亡的肉體,但他們失去改變成長的可能,失去與他人建立長久關係的可能。想一想,為什麼一般人如此恐懼衰老死亡,狄家人卻巴不得能經驗這些?究竟長生不老是祝福,還是咒詛?
3 從世俗眼光看,狄家人犯了綁架、殺人、逃獄等等重罪,神祕黃衣客無辜被害。為什麼向來循規蹈矩的丁葳,竟然認同狄家人,遠超過來營救她的黃衣客?究竟誰是書中邪惡的象徵?狄家人干犯罪行背後真正的動機是什麼?他們是否別無選擇?
4 狄家人永活不死的存在狀態,和基督徒所盼望的永生,在本質上有什麼異同? 你願意肉體長存,心靈漂泊,還是寧取肉體朽壞,靈魂進入不能震動的國?
—————
【延伸閱讀】
1.《彼得潘》Peter Pan: The Boy Who Would Not Grow Up, by James M. Barrie, 1904. 中、英文版本均有多種。
二十世紀初,彼得潘從作者貝瑞的腦海中,飛上戲劇與文學的舞臺,也飛進千萬讀者想像的空間。這個來自日不落國的小男孩,已成為家喻戶曉、拒絕長大的象徵。彼得潘與《永遠的狄家》中的狄傑西,呈現許多有趣的對比。
2. The Big Baby, by Anthony Browne. New York: Knopf, 1994.
當代英倫著名作者安東尼布朗,向以魔幻寫實畫風,幽默諷刺信息,風靡國際童書界。在本書中,永不服老的父親,喝下神祕小舖瓶裝水後,意外返老還童,臉孔依舊,身軀卻成為嬰兒模樣。在妻子、孩子照顧嬰兒爸爸的逗趣場景中,我們開懷大笑,也被提醒成長的真義,不只在生理層面,更在社會、心理層面。
3. Tuck Everlasting, 2002. Disney Movie Version.(電影中文譯名:真愛永續)
文學名著改編成電影,必然有取捨得失,兩種媒體呈現異同,提供了親子之間許多討論、比較的空間。建議在仔細咀嚼過原著後,再觀賞電影,收穫會加點。電影光碟版附有對原作者芭比特的訪問,不要錯過。
作者小檔案
黃瑞怡,來自臺灣,於俄亥俄州大學主修語文教育,專攻兒童文學。現居洛杉磯,天天操練撫育幼兒、教會事奉間的平衡,更享受在文字花叢中捕捉閃動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