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聖經故事連結生命
供圖/呂邁飛、吳信惠
2024KRC春季退修會報導
說聖經故事是門藝術
在新綠盎然的賓州使者培訓中心,Jim和 Janet Stahl帶著逾四十位學員,翻開聖經,也 掀開2024KRC春季退修會主題—故事線: 透過聖經故事連結生命。
根據講員經驗,對非信徒說聖經故事,他們也能對上帝的話語感同身受,願意分享自己的故事,與聖經產生共鳴。當他們再轉述聽到的聖經故事,也是宣講福音的好方式。
Janet Stahl開始述說耶穌與撒馬利亞婦人相遇的故事(參考約翰福音4章)。隨著聲調、音速、刻意的停頓,加上蹙眉、仰頭、手勢,帶著大家回到兩千多年前的雅各井邊,注視著尊貴的猶太拉比和卑微的外邦女子對話。
聽眾邊聽邊思想,有畫面,有感受,分享 時沒讓麥克風靜默過:「很熱的正午,需要一口清涼的水解渴,但耶穌的湧泉活水,更好! 直到永生」;「耶穌特意經撒馬利亞地,透過一個婦女,成就祂的宣道」;「耶穌讓婦人去叫丈夫來,婦人說沒有丈夫,耶穌的回答表達出恩慈而不是論斷,婦人的情形被看見了」; 「燃燒的荊棘前,神如雷灌耳地說I AM WHO I AM;這裡,聽到溫柔聲音說I am,充滿大愛的憐憫」;「疲憊的婦人對族人擁有的雅各井非常驕傲,聽到耶穌有不渴的水卻是非常渴慕」;「婦人因有過五個丈夫,被人排斥,但她受感動後,馬上很勇敢地回去大聲疾呼」; 「腦海裡如有電影放映般,一幕接一幕,雖然從小就聽這故事,但這美麗熟悉的過程,讓我不禁為著每個圖像著色,尤其是水罐子,可以看到它的形狀、顏色和圖案」;「耶穌先知性的啟示特別觸動我」。
Janet提醒故事裡還有門徒。他們見到耶穌和女人的互動,聽到夫子說祂有東西吃,稀奇、疑惑,卻不敢明問。直到日後才理解耶穌
要突破僵化的社會規範,接納所有相信的人進神國。
井邊婦人是和耶穌、門徒很不一樣的人。那誰是與我們不同的人(others)?又一波踴躍:「對無家可歸的流浪漢,有些排斥,會迴避。在慈善供應食物處服務時,提起勇氣和他們交談,結果是很愉快的經驗」;「會排斥冷漠、不坦誠,或見解不同的人。如何連結、如何愛他們是很大挑戰」;「非法移民這個爭議性話題不能從政治或經濟角度看待,要思考耶穌會怎麼做」;「有位在市場工作的婦人和人同居,我知道後,如果她在市場內,我就不進去購物。現在我覺察了,憑甚麼論斷」;「我會和計程車司機聊天,說宣教士或自己的見證,或聖經故事,並為他們行車安全代禱」;「服務我們的人,如清潔工、復健治療中心的護士等,常被視而不見」;「原是佛教徒的母親願意為父親在教會舉行追思禮拜,那是她第一次進教會。現在她接受主,很渴慕,總向左鄰右舍傳福音」;「我在服事年輕的族群中有幾位同性戀者。我想LGBT族群也是神所造,應該被尊重,不應只以性傾向被標籤。我組了讀經班,希望能成為她們接受福音的橋梁」;「有些生活舒適的人卻常常到食物銀行領取免費食物。每次看到都難受!」
耶穌跨越種種障礙,去到不同的族群中。耶穌的一場對話改變了撒馬利亞婦人和村民的人生,你我是否也願意去到不同的族群中,向他們說故事?
把故事演出來
Jim說了夏甲的故事(參考創世記16章),接著討論其中的情感糾葛。有人責備亞伯蘭的懦弱、撒萊的蠻橫,或同情對自己生命無從置喙的埃及使女夏甲。KRC創辦人高俐理指出,三人的行為都顯示各自的脆弱敏感。夏甲懷孕後膨脹了,因為發現自己能給主人一個孩子,是主母撒萊一生都做不到的;撒萊沒有孩子,把女僕給了丈夫,卻反被小看;亞伯蘭則是不知所措。夏甲逃家後走進很熱的沙漠,絕望中在井邊遇到神的使者,神的聽見及應許大大安慰了夏甲,使她生出為求生存而返回的勇氣。
接著分組以戲劇、桌上小劇場(desktop drama)、故事板(story board)的方式,要把故事演出來。
戲劇組中,董事錢文燾是當仁不讓的亞伯蘭,以拐杖和不時的咳嗽,演出耄耋之態;扮 演撒萊的Sophie先是溫柔,後來變臉兇悍;最 傳神的是夏甲Amy,抗拒無力,被老主人一圍巾包裹入懷。之後以嘔吐顯明懷孕了,便趾高氣揚回到主母前,將掃帚揣在地。一臉委屈逃家後,來到井邊休息。天使 Maria出現,莊嚴恩慈扶起夏甲,擁抱她,讓夏甲微笑著回家。Lucia 以鋼琴為劇情配樂, 更是急竹繁絲,緊扣人心,精彩詮釋。
故事板以圖格的方式說明故事影像的構成。Sam 的圖畫加上Livingston的敘述,人物尺寸、顏色的對比,讓平面的圖像有了深度、 廣度。桌上小劇場則以兩台筆記本電腦的桌面 圖片為故事背景,一邊是從帳棚往外看,一邊是沙漠,就地取材,說出有畫面感的故事。
Janet和Jim自己的故事
講員Jim和Janet參與威克里夫聖經翻譯事工多年,幫助沒有文字的民族,研發字母,使他們能讀出自己的語言。2007年開始,他們和
種子公司(屬於威克里夫全球聯盟,參與聖經翻譯工作)合作,到太平洋西南部、澳洲東邊的瓦努阿圖共和國(Vanuatue)宣教15年。這個由83個島嶼組成的國家,三十多萬人口共有一百多種方言,流通的比斯拉馬語沒有文字。為了保障土地所有權,居民要說出家族在土地上的故事為證據。
當老酋長被問到最喜歡的聖經故事,竟口若懸河說了20分鐘掃羅王的故事,還要追加大衞王的。50年前,在他孩童時期跟隨來自澳洲的宣教士傳教,當時聽的故事,這麼久了卻仍記憶猶新,準確無誤。
一位參加了說創世記故事訓練營的印度婦女,遇到一位年輕女孩,因婚後九個月仍未懷孕,即將被丈夫休了。婦女到女孩家分享創世記2章的故事後,女孩向丈夫立約永遠作他的妻子,丈夫也承諾永不離婚。
Jim和Janet已在南太平洋、東南亞、東亞、南亞、非洲和美洲各地,培訓了八十多個語言群體,以本土語言講述聖經故事。如此能產生社區歸屬感,增強當地事工,引發翻譯聖經的興趣,從而在被服事的人中興起自動自發的渴望。
溝通:積極傾聽,問好問題
Arctos團隊的莫博恩(Brandon Morgan)帶領溝通講座,強調「停頓; 積極傾聽;問問題;複述 (rephrase)或分類短語 (split tracks)」。其 實溝通不見得是尋求解答,所以帶著恩慈,以好奇心問開放性問題,尋求更深入的了解,不以回答是或否的封閉性問題局限談話。複述聽到的重點,確定進展的正確。內容複雜的,可以分成幾個類別。這些都是讓對方感到被聽見。
示範練習中,Brandon複述了:「我觀察到妳剛才說了很多次憂慮」;用深入的問題:「請對那事再多說一些」;用澄清的問題:「妳說的『有耐心』是甚麼意思」。互動順暢完成,幫助對方釐清焦慮源頭,自己找到解決方案。Brandon最後問能如何代禱,將溝通帶到神面前。
覺察、洞察、行動力
主日敬拜中,蘇文安牧師以保羅的奇幻漂流(參考使徒行傳27章),提醒大家:無論遇到甚麼挑戰,都要能細心覺察(Sight),看清萬事;靜心洞察(Insight),參透萬事;用心回應(Action),有行動力。他鼓勵列出掛慮清單(Worry List),之後覺察辨識,
劃掉杞人憂天 不會發生的煩惱;洞察剩下的及其他的需要做出禱告清單(Prayer List);最後一定要有行動清單(Work List)。有行動清單不代表可以靠自己解決所有困難,而是另一組禱告清單,全然信靠神,讓神的大能彰顯在我們的軟弱上。
有著繞樑之音的董事薛悅悅領唱敬拜,其中有KRC會歌,「為基督,為國度,去整合聯絡每一個委身的勇士,開啟活用每一座屬天的寶庫,甘心獻給恩主榮耀天父……」。
創辦人高俐理分享,父親高耀民牧師辭世以來的哀慟與失落,在默想中看到異象與使命,體會「人生最大的悲劇不是死亡,是活著卻沒有目的」(Myles Monroe),鼓勵以上帝的眼光規劃人生,挑戰思考「誰可以作為你生命此時的榜樣?」
晨更時段裡,本刊文字編輯林敏雯從五餅二魚的神蹟,邀請大家數算「手中有甚麼」。當人與物、與人、與神連結,即使手中所有只是一點點,也能結出果子祝福人,榮耀神。
執行編輯吳信惠回顧,40年前紐約聖教會的高耀民牧師對小留學生關護、牧養。在吃吃喝喝、說說笑笑中,一位當年15歲的青春女,後來信主並投入歐洲校園事工。這是2024年KRC主題「神人物我,多方連結,多結佳果」的例證。
右手掌向上,接收神的恩典;左手掌向下,給予神的故事;與鄰舍左手右手相連,成為基督身體的一個部分。期待你我繼續以生命說聖經故事,在聖經裡結出生命果子。
查看未來的KRC與Arctos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