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期
神國家人 Kingdom Families

改變生命的夢工廠

走過八屆的文字營

1999至2006年,接受培訓者近600人次;八屆以來,由一種營會(文字營)、一個班,到四種營會(文字、藝術、戲劇、理財)、八個班;八屆以來,師生出了五期文字營特刊,四冊人生補羹勵志書,更聯合神國人才,推出《神國雜誌》。八屆以來,北美教會內外的報章雜誌及網上刊物,湧現了一批內涵、文筆均佳的新作者;許多教會刊物喜獲編輯、採訪人才;許多出版社尋獲優秀譯者。


這已非一個營會,而是一個團隊、一種運動,一場徵召、訓練、動員神國人才的持久戰。


這樣的生命影響力從何而來?筆者採訪了年年分享生命、辛勤耕耘的老師們,和在營會及實戰中不斷更新成長且幾乎年年「回爐再煉」的學員們,請他們描繪這「改變生命的夢工廠」是如何建構、運作、生產的。

幾乎每個參加過文字營的學員都說它好像一座寶山,它裡面到底有什麼寶藏?


1998年底,高俐理老師接任《使者雜誌》編務兩年左右時,興起了辦文字營的念頭。一方面是因為她自己想要學習,另一方面是她需要有異象、有筆力的作者群,好分擔寫作、採訪等工作。當她與蘇文安老師分享這個想法時,感謝神,蘇老師毫不猶豫一口答應,讓她知道神在這件事上有印證。就在1999年夏天,重新開始已中斷多年的賓州文字營。


自1999年開始,蘇老師一直是文字營培訓、進深兩班的講師。蘇老師談及最初與俐理老師在一起為這個營會定基調時,就希望這是一個能讓生命、生活、事奉相輔相成,靈力、筆力、創造力平衡發展的營會。他說:「文字營的特性在建立每個人的價值觀、人生觀,從而有新的生命、生活、事奉。在營會中所學的,不僅是寫作的技巧,更是一種生活的方式。因為能把所學的放入生活之中,文字的事奉才可長可久。」

「工人先於工作」的生命傳承


一開始,蘇老師教導的方向便專注在有文字人的生命、過文字人的生活。不唱高調,沒有高深的理論。乃是從務實的「七每運動」出發,一步步學習。


俐理老師不但同意這個文字營要從塑造文字「人」開始,更盼望藉這營會,傳遞對靈魂的異象,並藉著參與文字事奉,影響社會、文化,建立教會,裝備信徒,拓展神國度。


學員麥小瑩的心聲,可以詮釋此話,她說:「在文字營的第一年,我找到了那支兒時鍾愛的彩筆,從此每年帶著候鳥歸家的心情回到文字營。在師長的關愛指導下邁開腳步,和同學共攀『創作、編輯、採訪和翻譯』的山頭。雖常跋涉雲山叢嶺,但方格中的視野漸被打開;除了擁有蔚藍的晴空,也把心筆交接於曙光,讓飛躍的靈思透過恩雨,反映出謙柔的彩虹,寄語大地。年復一年,我的老筆就在這水乳交融的教導切磋中,被灌滿了新墨。」

▲對文字事奉的異象與熱情,孕育了八屆文字人生命養成的奇妙營會。圖為1999年賓州文字營重新開始的「創營元老」們。

真槍實彈的文字操練


俐理老師還提到文字營另外的一個特色,是來參加的人都要拿起筆來,真槍實彈地演練。絕不只是聽聽演講,滿足一下個人對文藝氣息的羅曼蒂克情緒而已。1999至2003年,曾經前來助陣的蔣海瓊老師,記得第一次要求當場寫作業時,同學們還以為她在開玩笑。後來,同學一年比一年進入狀況,竟無一人抗議了。


她說:「當場操練寫作是很重要的。雖然要在短時間內寫出一篇完整的文章,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卻可以藉此發現每個人都有潛力,只要願意把心擺上,一定會有收穫的。」後來開了編輯班、採訪班、藝術營之後,也都秉持同樣的原則,在營會中除了講授原則與技巧,更必當場操練、現場評析,務求同學能知行合一。

▲1999年第一屆文字營「元老級」筆兵,有的至今仍年年回鍋,重溫並充電。

惺惺相惜的甜美友誼


「來到文字營就加入了這個大家庭,我們強調建立長遠的關係。因為,要成為一位有果效的文字筆兵,必須從別人身上觀察學習,與神與人都建立起美好的關係。」俐理老師如此說。


也誠如學員陳冰光所說:「在靈命遭巨創、不再能吟唱時,因著老師同學們同舟共命、濟弱扶傾的情誼,感動天心;因著大家竭力禱告,懇求天父救拔;待風暴掃過,事奉的前路,又見一道彩虹高高升起。因此我知道:釘痕手的愛,不會離開。神再次將我心門推開,帶我走出幽暗,使我枯木般的生命,再沐春雨甘霖。」


賓州文字營重新開始的1999年,只有一班,至2006年,增至四種營會共八個班(詳見附表)。此外,學員們來處已從賓州近鄰擴展到美國中部、西部、南部及加拿大,甚至台灣等地。2006年更在休士頓開進深班,在鳳凰城開培訓班。


最初,學員原居地為港、台者居多,自2001年起,來自國內的也增加了。學員的年齡層也多有變化,從十幾歲到八十多歲的都有。與其他營會最大的不同是,相當高比例的同學一旦參加,就年年回來,因此同學之間的感情也越來越深。


俐理老師說她是個蒙福的人,在文字營中,各位老師將生命擺上,盡心盡力地服事。同工們默默做盡一切工作,只要她敢開口,大家絕對幫忙到底。就連許多同學,逐年下來也都變成她最好的同工和朋友,在營會的準備和各樣事務上,她幾乎不用過問。每年營會,她最愛的場景之一,就是老同學回來時那種喜極相擁、惺惺相惜的情景。她期勉大家,來過文字營之後,都能成為一生的好朋友。證諸實情,俐理的夢想早已成真。


甲華同學表示,她為能結識一群懷抱愛主、愛人情懷的筆兵而感恩。和大家一起追求靈性、見識、文字的高度,一同成為基督國度爭戰的勇士,真是她人生下半場最有價值的事!


除了在營會中的相處以及每年三月第一個週末在俐理家重聚所累積的情誼,更特別的是,每年營會之後均有極具挑戰性的共同目標。例如:1999年至2004年,一年一次的《文字營特刊》,加上自2002年起《人生補羹系列書》的出版,此外,師生中更有一批人結合各地神國人才,同心投入2004年創辦的神國資源中心及2005年的《神國雜誌》,走向普世,真槍實彈地「發掘神國資源,結合蔚為主用」。這些大手筆、大格局集體創作的過程,把大家緊密地連結在一起。

▲文字營特刊。

靈命的突破與進深


營會中每天清晨的靈修時間,都看見聖靈運行在我們當中,親自感動同學們的心。那些傷痛、悔恨,或是喜樂、感恩,都成為彼此生命中相交時激起的火花,讓我們的靈命不斷地提升。


同學許芸的感受頗具代表性。她回首來時路,感動於神所賜豐豐富富的恩典,讓她不能自抑地要將神的大能和大愛與人分享。她說:


「文字營給了我正確的文字事奉啟蒙教育,讓我突破了思想、生活和生命中多個瓶頸。讓我的心靈可以完全向神敞開,坦然無懼地來到祂面前,為祂謳歌,向祂歡唱。從我向神禱告:『我不能,但祢能』那天起,便看見神一步步帶領和親自動工。是神膏了我這隻筆,用大愛充滿我,給我添加心力和體力。祂也藉著讓我踏入網路世界,看到千千萬萬有需要的靈魂,看到文宣文傳的使命和責任。」


冰光同學則說:「若不是雲上愛的呼召和引領,我不會來到文字營;若非心坎悄存著,對師長、同窗純情的深深感念,我不會殷殷期盼賓州的蜀田泛金,每年由加州越山過嶺、屢屢東飛。在這裡,生命被改變,生活有目標;從此知道『文字事奉』是我委身的祭壇,『福音預工』是我耕作的禾場,『見證信仰』是我發光的燈台。94%未信主的北美華人同胞,是我努力遞呈福音的對象;每篇自我剖解的作品,是我傳講生命的信息;我是蒙神揀選、文字傳道行列中的一員新兵。」

▲2003年進深編輯班師生歡聚留影,男生人數大躍進。

將信仰落實在生活中


「工人先於工作,作者重於作品,真誠勝於一切。」「讀書貴有心得,寫作貴有新意,生活貴有滋味。」這些都是蘇文安老師常提醒同學們的話語。他期望每位同學也把「七每運動」落實在日常生活中,好好利用這有效的工具,使之成為一種生活的型態,培養出基督徒的人文素養。


除此之外,蘇老師更勉勵我們對電影、小說、通俗文學、大眾媒體,都不要輕易地拱手讓給世界和撒但。要把時間、精力分配給廣大的福音預工工場,讓更多人因著我們的服事,被帶領到上帝的國度裡。


惠琬老師說:「創作,是一種屬靈的經歷。」她指出,創作不只是舞文弄墨,更是屬靈(spiritual)層面的經歷。因此我們一生的創作,必是來自於內心的呼召。而創作所需要的想像力跳躍,與我們信仰中用想像力來進入聖經故事或與神相遇,其實是異曲同工的。她說:「創作也是創造力(creativity)的發揮與語言的創造(creation)。創作更是一種信心的經歷,神啟示、神揭露、神帶領、神完成。這種種屬靈的經歷,都是我個人十幾年來的深刻體會。」


她提醒我們,創作若只停留在風花雪月的寫寫玩玩,或極盡各種技巧的雕琢講究,這條路絕對走不長。屬靈的道路卻不同,是我參與神,神亦在我裡面,相生相成,生命與作品一起成長的道路。所以,她不只看重學生的作品是否有進步,更要學生交出在創作中聚積屬靈經歷的成績單。

▲文字營師生的福音預工集體創作—人生補羹系列。

是什麼原因讓老師年年回來傾囊相授?又是什麼使得不少學員年年回爐、學而不倦?

真誠相交


「每次來到營會,同學們都非常幽默、開朗,到處充滿笑聲。所以,我們的課程雖然密集,卻不覺得過份疲憊。」蘇老師帶著微笑回想。


他還有特別的感受:「自大學畢業,人過中年後,已很難再交到誠摯的朋友,卻在營會中和好幾位同學及同工成為推心置腹的好伙伴。看到同學們在生命、生活、事奉中一步一步的突破,如今在多方面都有長進,覺得這是一件極有價值的事奉。俐理在背後的籌備,使營會更有家的味道。大家的回應也使營會更有趣。2003年起,還有代禱團隊為營會守望禱告,使大家更經歷到上帝的恩典。」


就是這些,讓他在營會服事,歷經八屆仍樂此不疲。

為父為母的心腸


惠琬老師從一加入便是生命的付出。她表示,自2002年文字營增設「文字培靈與創作進深」班,開始規劃長期走向,這與她所要託付出去的異象,完全吻合。她感覺參加此班的同學因蘇老師在培訓班和進深班的嚴格訓練,在寫作上已有一定程度的水準,在文字事奉上亦有相當程度的委身,所以教起來特別有傳遞「棒子」的挑戰與熱情。


她提到,在上課習作時,讀到交進來的作品,好像終於確認了每個同學的DNA,特別有從蘇文安老師那兒接收領養權的感覺。在神裡對我們有了「血親」的確認,從此,相濡以沫、榮辱與共。

▲2005年同時舉行的寫作近深編輯班與藝術營師生,在馬利亞修道院的如畫美景中歡聚留影。

生命蛻變

「一年又一年,神怎麼帶領,我們便怎麼做。藉著參加者的改變與成長,神激勵我們繼續辦下去,並不斷擴展我們的課程。」俐理老師沉浸在回憶中。八年來,許多場景是她一想到文字營就出現在腦海裡的。例如,有一位現已回大陸的年輕弟兄,在營會中採訪宣教士之後,曾流著淚說:「這樣的經歷,大概一輩子就這麼一次了。」這話令她在神的面前戰兢。她祈求神讓每個人在這營會裡都有震撼生命的經歷。另一位學員說:「回去以後,我就寫個不停,寫到手都抽筋⋯⋯」這樣的敘述令她感動。還有其他許多人,包括她自己,也每年都在蛻變。


學員卓宜娟,在2000年第一次參加文字營之後,選擇以翻譯來操練「七每運動」。她說:「若沒有文字營對我的鼓勵、開啟及建造,我不會走上翻譯事工之路!」此後,每年她都要溫習一遍講義中的「標點符號」和「如何翻譯」。2002年,又聽到蘇老師說:「你的一車水要澆在何處?」啟發她要專注在宣教書籍的翻譯上。她說:「文字營強調全人事工及團隊精神。使我走出封閉,進入寬廣。文字營對我最大的幫助是,『要好好地活著,不負主耶穌救我的心意,來榮耀衪的名!』」

▲文字營師生真槍實彈的國度使命碩果。

彼此切蹉,互相影響


學員韓甲華說:「文字營中聽見來自天上清晰的呼喚,使我人生方向轉彎,從此心靈不再遊蕩、虛擲光陰。此外,文字營教材量豐而質精,活動多姿;老師們雖不算年長,卻都於基督教文字工作從事寫作、教學多年。他們以本身無比豐富的經驗,佐以精湛的學理,析采、剖情、解釋,全無保留傾授予學生;對學生疼惜,更以身作則在前領路,提攜扶持學生。受此吸引,我年年重回文字營。」


學員麥小瑩回顧八屆文字營的發展,覺得其中有故事,也有生命;它呈現各種選擇,也令人省思感恩。眼見每位在營會接受呼召的人,生命不斷被更新;也從他們的筆觸讀出靈魂的迴響、時代的脈動。而且每位敬虔筆耕的,腳前都有前輩的燈火光照。這些例證不但堅定了她的信仰,也肯定她在這生命傳承的搖籃裡成長。


經過八年的耕耘,老師們欣見碩果纍纍,欣慰之餘,也分享了對這營會的期望。

▲蘇文安老師示範訪談文字營出身的編輯人。

蘇文安老師:代代相傳


蘇老師語重心長地說:「由於在營會中,我想要傳達給同學的不僅是知識與技巧,更是靈命上的復興。而營會的時間短,要教的東西多。如何突破體力、意志力及屬靈爭戰的瓶頸,每一年都成為極艱巨的挑戰。」


「然而,感謝主,八屆下來,已產生出一批能真槍實彈上陣的編輯、採訪及創作人才,使我覺得非常欣慰。希望有更多新人來參加培訓班,參加過培訓班的人會繼續來參加進深班、特別班。已參加過一系列營會的同學又可以變成同工,回到文字營一起帶領分組或服事新同學。更希望營會不論規模如何擴展,皆能一直保存現有的親密、溫馨氣氛,使每一位來參加的人都快樂、難忘。」

▲文字營不成文的歡樂規定,就是文字人也要練就「包餃功」喔。在心靈充電之餘,大夥兒同心協力打點水餃宴,切搓文筆之餘,更享受愛的交流。

陳惠琬老師:要「寫」,更要「想」


惠琬老師認為,甫入門,寫作的手雖然低,但眼界卻一定要高。所謂的「眼高」是指文學、文化上的視野與器識要高、要廣。所以她會把自己近年接觸、思考過的信仰與寫作領會,不斷地向同學引進。所開的課,也會「思想」與「寫作」雙管齊下。


但根據經驗,學生自己愈琢磨、掙扎過的,對她所分享的就愈能「進入狀況」。換句話說,在學習方面,她盼望學生能主動參與(active learning), 而非被動吸收(passive accepting)。所以肯委身(commit),並對所探討的話題有追根究柢之心的學生,必定最能受益。她感到幸運的是「文字事奉培靈與創作進深班」的學生水準十分整齊,盼能把這種好的風氣,傳給下面的學弟與學妹。

▲藝術營學員成果大展,寫作進深編輯班師生受邀觀賞,歎為觀止,嘖嘖稱奇。

高俐理老師:擴展疆界為神國


俐理老師對這個話題最感興奮。因為幾年下來,認識了許多人,發現每個人都有獨特的恩賜與才幹。她總是在想,要如何讓這一切的恩賜與才幹都用在神國的擴展上。她相信,神給每個人不同的恩賜都有祂的目的,她希望能擴展這個營會,成為包括音樂、藝術、戲劇,甚至範圍更廣的營會。也希望這個營會成為發掘、培養神國人才,開拓各種事工最有力的地方。

▲2005年工作坊老師陣容極一時之盛;圖為工作坊全體師生在青翠山坡上合影。前排左二道聲陳敬智副社長、慎廣蘭老師、天恩丁遠屏社長、蘇文安老師,右一起黃瑞怡、高俐理老師;中排右四:陳惠琬老師。

持守起初的異象


2004年起,由於使者農莊已不敷使用,營會地點轉移至賓州亞倫城郊外的馬利亞修道院;清幽的山頭、寧靜的莊園,使同學們更能登高望遠,靈思泉湧。

▲2005年KRC與曉士頓西區中國教會合作,在休士頓舉辦寫作進深採訪班。2004年已舉行過培訓班,多數教牧同工夫婦及教會同工均參加。


2005年起,在原有的文字營各班之外,新開了「藝術營」,且首度與有心的教會合作,在德州休士頓開培訓班。而2006年更加開了「理財營」與「戲劇營」,而且於二月間就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開培訓班、在德州休士頓開進深班。同時,亦籌劃在北加州和亞洲開班。面對日益擴大的格局,樸樸風塵奔波各地的老師們,仍然堅守起初「工人先於工作」的核心理念,以生命的傳承為第一要務。


是的,堅持原則的人是可敬的。還記得在文字營中觀賞的電影〈火戰車〉主角艾瑞克.李岱爾的話:「我跑步的時候感受到神的喜悅。」「我所事奉的比國王還大。」讓我們行所當行,以致所作所為具有永恆的價值。讓我們都能知道祂的心意,把握人生有限的時光,在神國資源的發掘、運用、整合、倍增上努力不懈。願以此文,與每一位曾在此營會中流汗流淚的參與者共勉。更盼讀者中的有心人,早日加入這個大團契、大團隊,齊心努力為神國!


作者小檔案

簡海蘭,來自台灣,定居美賓州費城郊區。自幼即喜閱讀、寫作。現任職基督使者協會文字部。從文字營成立第一年至今八年,每一屆都參與並學習。文章刊登《使者雜誌》等屬靈書刊及北美世界日報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