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期
神國知行 Kingdom Knowledge & Practice

走到她身旁

First Care第一關懷婦女診所持續影響生命

▲不在計畫內的懷孕,並不表示不被接受的嬰兒。(圖片提供:First Care)

生命抉擇的對立陣營


2014年1月22日,從美國首府華盛頓的林肯紀念碑、到國會大廈、到最高法院,擠滿遊行人潮,標語牌在刺骨寒風中揮動,口號隨著雪花飛舞空中。華氏十幾度的低溫亦擋不住這些人的熱情,他們在這裡紀念墮胎合法法案Roe vs. Wade通過四十一週年,即使他們對墮胎的看法是在對立的兩端。


同一天,向來和暖的南佛州西棕櫚灘市(West Palm Beach, FL),亦是略帶寒意。喧嚷的大街旁靜靜佇立著「第一關懷婦女診療所」(First Care Women’s Clinics,以下簡稱First Care),寬敞明亮的大廳等候著即將來到的女孩。她猜測自己可能懷孕了,但是否留住孩子的決定讓她忐忑不安。可能因家人或男友施加壓力,也可能是年紀太輕或經濟窘迫,她實在不知道除了墮胎外,還可以怎麼辦。然而女孩選擇先到First Care做最初步的驗孕,而非對街的墮胎診所。


自1973法案通過後,全美已有超過五千六百萬次墮胎。這五千六百萬條生命,在母親的選擇下,在醫生的手中,結束了。


四十一年來,許許多多基督徒嘗試挽救這些生命,有人在墮胎診所前抗議,有人尋求設立限制墮胎的法案,有人參加「為生命禱告四十天」(40 Days for Life, http://www.40daysforlife.com/),甚至有人槍殺施行墮胎手術的醫生。這些以不同方式、不同管道,在政治、司法等不同層面進行的種種行動,匯聚成「支持生命運動」(Pro-Life Movement)的洪流。無論是否合法或合理,他們站出來,要為那些無法護衛自己的小生命發聲。


同時也有一群尊崇生命的信徒,在全美各地設立懷孕中心,期望從實際協助與真誠關懷中,讓這些面對意外懷孕卻手足無措的女子,認識自己腹中胎兒生命的寶貴,和她自己生命的價值。

▲寒風擋不住澎湃情緒,滿滿人潮在此紀念美國墮胎合法化四十一週年。(圖片來源:http://1350kman.com/wp-content/uploads/2014/01/Abortion-Protest-Pic.jpg)

First Care的陪伴


1983年在南佛州棕櫚郡(Palm Beach County)先後成立兩家懷孕中心,分別是位居西棕櫚灘市的Alpha Care,以及伯卡市(Boca Raton)的TLC,服務項目包括免費驗孕、輔導、親職課程等。目的在提供正確與客觀的資訊,讓不打算留住胎兒的女性清楚知道墮胎對身心靈的影響,幫助她們看見除了墮胎,還有親自撫養或出養的路可走。誠然保留胎兒的決定會帶來困難和心痛,也需要很大的犧牲,但她們的選擇是肯定自己和腹中幼小生命的決定,而非奪去生命的決斷。


懷孕中心的志工、同工會一路陪伴,讓她們有勇氣面對各方壓力,也提供各樣轉介,利用政府或福音機構的資源,解決醫療或經濟需要。輔導過程中,志工會引入福音,盼望她們邀請神一起面對人生難題,也選擇神所賜的永生。

▲First Care婦女診療所傳遞肯定生命價值的信息,陪伴婦女做出生命抉擇。(圖片提供:First Care)


1995年這兩家懷孕中心合併,成為First Care,在郡內的北、中、南三區,加上隔鄰布羅瓦郡內珊瑚泉市,共設立四家中心。柏雪倫(Sharon Brewer)於1992年起任Alpha Care懷孕中心的主任,並於1996年起合併後,擔任First Care執行總主任。她投身服事迄今廿二年來,貫徹該機構的兩大核心宗旨─搶救胎兒,傳揚基督。日常工作包括與董事會共同擬定異象、發展落實異象的服務、管理培育受薪同工和志工、募款、聯繫教會界……等。面對的挑戰之一,是讓機構提供的服務切合目標患者的需要而不過時。

▲投身「支持生命」事工廿二年的柏雪倫鼓勵信徒,信實必能得到報償。(圖片提供:First Care)

事工轉型之必要


柏雪倫觀察到,前來First Care接受驗孕的人數漸減,從2011年該中心所做的一項研究更指出,這些婦女當中只有20%考慮墮胎。是何種原因造成的?


過去十餘年來,驗孕劑價格下降,一般藥房和超市都可買到,中心所提供的免費驗孕已失去吸引力。自2000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簡稱FDA)通過RU-486(Mifepristone,美服陪酮)墮胎藥後,許多人選擇墮胎,以為只需要吞下兩顆藥丸,便可不著痕跡地處理這意外的「麻煩」。FDA亦於1998和1999年先後通過兩種緊急避孕藥,目的在防止已受孕的卵子著床。其中的藥物Plan B,更從2006年起,十八歲以上婦女即可在藥房直接購買,不再需要醫生處方。


目前藥物墮胎約佔所有墮胎總數的四分之一,接受度逐漸增加,也解除原本墮胎手術所帶來的負面印象。前來First Care驗孕的女子中打算墮胎的人數大減,並不表示意外懷孕的女子都願意留住胎兒,而是她們在家做了驗孕後就直接到墮胎診所,不願意先到First Care這樣的機構接受輔導。


既然機構宗旨是要搶救胎兒、傳揚基督,此時柏雪倫必須做出抉擇─保持現有服務,或是晉升為醫療診所。畢竟對一般婦女來說,懷孕在成為心靈、情感的議題之前,先是身體、醫療的議題。


為了讓懷孕的女性認知生命成長的奇妙,願意留下孩子,早自1996年起,First Care每個中心均購置超音波掃瞄儀器,讓準媽媽看見漸漸成形的胎兒,和小小身軀裡有力的心跳。儀器有了,是否可以擴充設備、聘用醫護人員,在原有的基本服務上添加初期產檢、性病檢測,甚至子宮頸抹片檢查等,朝著全方位婦科保健的長遠目標邁進?


於是2011年起,First Care正式改名為婦女診所,提供更周全的醫療服務。

▲超音波掃描讓準媽媽看見腹中漸漸成形的胎兒。

(圖片來源:http://0.tqn.com/d/pregnancy/1/0/s/w/3/11converse11us.jpg)

選擇生命,前景大不同


做出如此巨大的改變不單需要魄力,更需要財力、人力的持續支持。募款不易,要找到願意委身的基督徒醫療人員更難。目前除了最西邊的Belle Glade 中心,其餘診所都有志工護士輪值,在輔導員初步與前來中心的女子認識交談後,護士將執行驗孕,並回答所有醫療問題。目前雖未能有婦產科醫生加入團隊,柏雪倫相信神必供應。


機構重新出發後,前來驗孕的女子中有74%考慮墮胎。柏雪倫強調接觸傾向墮胎女子的重要性。她談到,女子發現懷孕後,若先到「計畫生育聯合會」(Planned Parenthood,美國支持並提供墮胎最強力的機構)尋求服務,80%選擇墮落;若先到如First Care這樣尊崇生命的機構,80%選擇留下孩子。


然而First Care的服務並不停留在初步驗孕和輔導。為了與準媽媽建立持久關係,First Care提供親職課程,和嬰兒衣物和用品。若考慮出養,也將協助與領養機構聯繫,開始為孩子尋找合適的家庭。


若是發現沒有懷孕,輔導員也會溫柔提醒婚前或婚外性行為帶來的焦慮與傷害,並教導如何維持健康男女關係。談話中可發現許多男友對女友並不看重,只想享受性行為的樂趣,而不願意承擔後果。據統計,70%的墮胎行為是男方脅迫的決定。


當S來到First Care時,已打定主意不要孩子,她沒錢、沒工作、沒盼望,男友也已清楚表明他不會負任何責任。雖然責備自己怎能如此沒有愛心,她實在不知道還有什麼選擇。


S從超音波掃描裡看見自己懷了雙胞胎,心意開始動搖。輔導員親切溫暖的鼓勵,讓她從驚慌中安靜下來,冷靜考慮到底墮胎是不是自己想要的結果,或許也該認真思索其他出路。在First Care協助下,S再次回到教會,輔導員持續肯定她的決定。


S說從未在任何醫療診所裡感到這樣的關懷。因為First Care所傳遞尊崇生命的信息,如今她擁有一對可愛兒女,人生前景亦截然不同。

▲懷孕中心事工提供的服務,包括驗孕、輔導、嬰兒衣物、醫療福利轉介等。(圖片來源:http://static.squarespace.com/static/5126b0c7e4b08376dc009ada/t/518a849ae4b00d1f32fa1f3f/1368032410811/carenet_inside_final.jpg)

更寬廣的國度


S只是許多個案之一。根據First Care統計,2012至2013一年中已挽回459名嬰兒的生命,並有1664名婦女聽到耶穌基督的福音。這個事工不僅是「支持生命運動」中重要的環節,更是一個福音工場。柏雪倫強調First Care與當地各教會密切合作,機構本身設立牧者諮詢團,志工來自各教會,會友也協助組織募款活動,包括年度健走Walk for Life,籌集零錢的Baby Bottle Boomerang等。


更重要的是一旦有人接受福音,輔導員會與鄰近教會聯絡,鄭重地把她轉交給婦女團契或關懷小組。來到First Care的女子中,有八成未曾進過教會,才信主的她們對教會環境與文化是陌生、疏離的。若只遞張教會名片要她們自己探路,就算有勇氣踏入教會大門,有多少人肯公佈自己懷孕,需要尋求心靈扶持與實際協助?柏雪倫指出,在這樣的轉介之下,可以幫助教會和女子兩方更順利建立關係。


在西棕櫚灘的診所內,還有一間雅致的小禮拜堂,幾排長條木椅對著一扇鑲著彩繪玻璃的圓窗。診所使用的建築,是由一位天主教徒奉獻,他的要求是分出這個房間,讓有志搶救胎兒性命的天主教徒,能在此禱告、望彌撒。圓窗正對著隔街的墮胎診所。


柏雪倫當時把此項提議帶到全是新教徒的董事會和牧長諮詢團時,得到正面且熱切的反應。其中一位牧師回應:「這不就是神的國度應有的眼光?」

▲First Care所影響的生命,無論是母親或嬰兒,都是真實又寶貴的個體。   (圖片來源:http://blog.heritage.org/wp-content/uploads/baby2.jpg)

影響真實生命


First Care成立以來,經歷了無數挑戰。對柏雪倫來說,最難的就是志工招募和募款。


雖然南佛州有許多退休的「有閒」人士,常把時間安排在休閒和旅行,樂於隨興活動,而不願意固定排班。First Care需要雇用受薪同工,才能維持基本運作。


2008年的金融海嘯亦帶來募款壓力。2009年歐巴馬總統上任,立即撤銷原本用來推廣以守貞為原則的「健康男女關係教育輔助金」,把款項轉給提供墮胎的機構,迫使First Care必須削減人事。這幾年來靠著許多長期支持者的幫助,奉獻數目逐步回升。


瞻望未來,除了朝向全方位醫療診所努力,柏雪倫更期盼牧者利用First Care的服務與資料,持續傳遞肯定生命價值的信息。面對損毀生命尊嚴的墮胎業者,信徒能做的就是「以愛心說誠實話」,不再站在牆頭觀望,而是挺身保護胎兒和母親的生命。


「支持生命」和「支持墮胎」(pro-choice或pro-abortion)的對立,呈現在不同領域,媒體也多半聚焦大規模的遊行或立法程序。多年來許多信徒致力遴選尊崇生命價值的總統,渴盼他任命有同樣觀點的大法官,扭轉當前最高法院墮胎合法的判決。也有信徒組織禱告團隊,在墮胎診所旁持續為所有進出的人禱告,以和善的言語邀請她們更進一步認識生命真相。


從最近的統計資料(2011年)顯示,美國每年墮胎總數和每千人的墮胎比率逐年下降中。這是否表示「支持生命運動」推行有成?固然這些數字能稍稍激勵投身其中的信徒,但這些數字仍代表每年超過一百萬幼小生命的失去,一百萬婦女做出無可挽回的決定。「支持生命運動」還未能放鬆,更不可放棄。


悍衛生命之戰還繼續著,新的議題已如火如荼展開,好比同性婚姻、生命終結等。信徒該如何面對這些文化、意識型態、信仰的挑戰?柏雪倫鄭重指出,信實能得到報償;凡忠誠服事的,必然看到成效。

▲Abby Johnson認識了墮胎對有形有體生命的傷害後,決意離開墮胎業者,義無反顧成為支持生命的勇士。(圖片來源:http://ambassadorspeakers.com/ACP/_img/Unplanned%20by%20Abby%20Johnson%20Book%20Cover.jpg)


無論是在First Care服事的同工、志工,都是對「支持生命運動」懷著極大熱忱的信徒。然而她們的目的不在於把這些考慮墮胎的婦女,硬拉進自己的陣營;反倒是走到她身旁,陪她度過意外懷孕的危機,踏上尊崇生命的契機。在First Care這樣的懷孕中心,一次雖只能影響一個人,但這個生命是真實的;卅年來搶救了10000名嬰孩,這些性命也是真實的。


T又懷孕了。前幾次意外懷孕都以墮胎結束,這次男友仍然強求她拿掉孩子。年輕貌美的她以跳脫衣舞為業,看自己的身體只是工具,心想重蹈覆轍也不見得使情況更糟。


然而這次她先到First Care,得到的是關懷與尊重,愛和陪伴。她第一次看見自己生命的價值,也看見腹中胎兒生命的奇妙。藉著這群尊崇生命的信徒,T願意留下孩子,也再度回到教會生活中。


T所去的教會恰好也是柏雪倫的教會。每個主日早晨,當柏雪倫把孫女帶到育嬰室,交給在那裡服事的T,柏雪倫眼中總是滿溢著感恩的淚。她看見的是裡外更新的T,一個恢復豐榮的生命。

懷孕中心事工簡介
懷孕中心,又稱危機懷孕中心(Crisis Pregnancy Centers),首先於1968年由「生產權」(Birthright)機構在加拿大創建;1971年「替代墮胎」(Alternatives to Abortion)機構成立,後成為「心律國際組織」(Heartbeat International);1980年「基督徒行動評議會」(Christian Action Council),後成為「關懷聯網」(Care Net),開始推動懷孕中心事工。目前美國懷孕中心多數均加入「生產權」、「心律國際組織」、「關懷聯網」三機構之一。
根據「關懷聯網」,墮胎合法化極具爭議性,但事工的目的在為那些不願意受脅迫而墮胎的女子提供一個出路,所傳遞的是正面的生命抉擇。《時代》雜誌曾評論懷孕中心為「支持生命運動」中「恩慈、寧靜、不帶論斷」的一面。
過去曾有報導懷孕中心廣告不實,使人誤以為墮胎診所;又指控志工輔導呈現的墮胎圖片和過程、後遺症資訊,目的在嚇阻傾向墮胎的懷孕女子;更有批評事工過於熱衷傳福音,引人反感。
First Care對受薪同工和志工的培訓與要求嚴格,柏雪倫指出事工不願做出任何不實行為,絕對是乾乾淨淨、不留話柄。這也是她全力朝醫療診所發展的原因之一,讓醫護人員來回答任何醫療問題。

「支持生命」(pro-life)
或「反墮胎」(anti-abortion)?
目前美國主流媒體慣常以「反墮胎」來標示「支持生命運動」。的確,「支持生命運動」最主要的推動力是抗爭墮胎對生命造成的暴力行為。然而「支持生命」運動更要推崇的是生命的尊嚴與價值,不僅對胎兒、對懷孕的婦女,也看重更廣泛議題,如生命終結的關懷。「反墮胎」非但無法完全代表「支持生命」,只是試圖以負面字眼為肯定生命的信息抹上負面色彩。

相關資料與延伸閱讀

一、有關墮胎的數據,請參考The Guttmacher Institute (AGI,http://www.guttmacher.org/sections/abortion.php)、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CDC,http://www.cdc.gov/mmwr/preview/mmwrhtml/ss6208a1.htm?s_cid=ss6208a1_w)及Number of Abortions(http://www.numberofabortions.com/)。
二、有關First Care事工詳細內容,請參考http://www.first-care.org/或http://firstcareoptions.com/。
三、有關懷孕中心事工,請參考Care Net(https://www.care-net.org/aboutus/)以及Crisis Pregnancy Centers(http://en.wikipedia.org/wiki/Crisis_pregnancy_center)。閱讀Wikipedia資料時需留意其客觀性,仍有許多主流媒體對此事工抱持負面態度。
四、Unplanned, by Abby Johnson with Cindy Lambert, Tyndale and Focus on the Family, 2010。Abby Johnson原為「計畫生育聯合會」在德州一家診所的主任,相信女子有權利掌管自己的生育機能。任職的診所每週固定施行墮胎手術,鄰近「生命聯盟」(Coalition for Life)機構每天有人在診所旁禱告,並與Johnson結識。她在一次協助手術時,從超音波裡清楚看見胎兒在吸引器下破碎、消失,當下意識到墮胎所傷害的,是有形有體的生命。於是決意離開墮胎業者,邁入「生命聯盟」大門,從此義無反顧成為支持生命的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