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石油價格飆漲談石油危機
【管理新知】
最近半年由於國際原油價格大幅攀升,世界各地汽車加油站的價牌一週數變,美國各地也是如此。大家加油時,就發現油錢比以往高出很多,雖然在2004年11月底後,油價稍呈下滑趨勢,但比起過去幾年,仍然居高不下。油價的大幅攀升,也影響天然氣、及其他能源電力的零售價格,特別是南亞又在去年底發生海嘯,造成十幾萬人喪生,幾百萬人流離失所,也可能影響能源價格再度提升。為什麼最近的油價會大幅攀升?將來趨勢如何?是否高油價時代已經來臨?高油價對我們有何影響?我們應該如何因應?這是本文想提供給讀者的一些資料及看法。
最近油價高升的現象
關於國際原油價格的攀升趨勢,請看圖1,表示1986年初以來至2005年1月初國際原油現貨市場油價波動情況。首先看美國原油WTI品牌的現價在2004年10月至11月間高達每桶US$49-56,12月中已跌回US$40一桶。 2004年第四季平均油價為US$51,與2003年第四季相比,足足高出$20。如果看趨勢的話,2004年的油價是1998的三倍。注意在2001年前後油價也曾一度攀升,但不如2004下半年開始的大幅上升。
原油價格上升,也馬上反映到市面汽油及飛機燃料等能源的價格。以汽油為例,圖2表示美國東北區市面汽油每加侖零售價格(以我們所熟知的一般油regular為例)。1990年代汽油價尚稱平穩,2000年開始就有上升跡象,但2003-2004年上升幅度開始加速,到2004年可以說是飆升了。
其他能源價格,例如天然氣,燃料油,冬天的暖油等也上升。美國東北地區普通家庭為例,2004年冬季暖油平均價格比2003年冬季高37%,天然氣價格也上升15%。
油價上升之理由
國際原油價格在2003年下半年就開始有大幅上升跡象,而許多因素剛好湊在一起引發這一次的油價波動。油價波動是受供給與需求交互運作的影響,也受到投機客在期貨市場炒作的影響,另外,美元2002年開始由於聯邦政府預算赤字及外貿赤字雙重加大,對主要貨幣一路貶值,以美金計價的油價自然上升。以美金計價的金屬與礦物價格比2001年上升60%,石油價格上升雖只有40%,但對於整個經濟的影響卻是最大。供給方面,重要石油生產國產油受阻是重要因素:例如美國對伊拉克的戰爭,使原油之供給量下跌;產油國委內瑞拉曾有勞工爭議,影響石油生產;奈及利亞情勢有一陣不穩;2004年九月中墨西哥灣的颶風伊凡(Ivan)使該地區的原油生產一度停頓,減產50萬日桶,11月回復一些,但仍舊少產20萬日桶,也是油價短期波動的原因。2004年世界經濟景氣開始復甦,對原材料的需求開始增加,但供應卻趕不上需求,因此造成原材料,包括石油價格的大幅上升。中國大陸經濟的高速發展,對原材料進口需求大幅增加,也是油價上升原因之一。
油價升高的影響
首先,在消費者物價指數中食品與燃料(food and fuel)兩項稱為核心物價(core prices),指,如果波動大的時候,別的商品或服務業的價格就會連帶受影響,造成其他類商品價格的上升,形成一般性通貨膨脹,進而影響經濟成長率。
有些分析師認為美國在二次大戰之後每次不景氣都與油價大幅上升有關。1973和1979的石油危機導致全球經濟不景氣大家記憶猶深。目前油價居高不下,一般預測,2005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將因此減緩。油價上升有利於產油國家,但對石油輸入國的景氣影響更加嚴重,特別是較為貧窮的石油輸入國,因為這些國家為要支付更多的石油或其他原材料的支出,就會壓縮其他物品的進口,例如拉丁美洲或非洲國家,使他們更加貧窮。
其次,是有關國民所得的移轉效果。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研究,油價上升美金5元將使石油輸入國的國內總生產值(GDP)的14%移轉到石油輸出國手中。在一個國家內,石油消費者的部分收入也會移轉到石油生產者手中。
油價過去之長期趨勢
雖然大家覺得最近油價上升很多,但以固定年份價格為基期計算的實質油價(即去除通貨膨脹因素後的價格)還未到達高峰。依名目價格看,油價最近曾高達歷史新高,接近每桶$60,但是如果用實質價格來看,過去油價還有更高的紀錄。圖3為1861-2004之原油價格,其中實線者代表當期價格,虛線為以2004年為基期的實質價格,我們可以見到1863-1972原油價格比1986-99時期為高,和1973-1979石油危機期間實質價格差不多。1999至2004年間之當期價格的確大幅上升,但若換算為實質價格仍然不算歷史新高。而預測原油價格的遠期原油價格在未來幾年還呈下降趨勢,表示未來數年短期內石油供需暫時沒有太大問題。
全球石油之供需與油價
油價高低基本上要看世界石油(指經過煉油後之可用石油產品)的供需及各國石油來決定。圖4顯示2003-2005年間全球每日石油供需量。2004年全球總需求量估計為82.5百萬日桶,換算為該年總需求量為301.1億桶;供給為83.0百萬日桶,或全年303.0億桶,供過於求約183百萬桶。世界原油2004-2005之供需暫時沒有問題。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對石油的需求在2004年已經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消費國家,其經濟實力也位居世界第二。
供給方面,石油輸出組織(OPEC)仍舊是最大產油地,在2004年油價飛飆時,也提高產量到1970年代以來歷史新高,2004年10月達每天29.9百萬桶。 非OPEC國家的產油量增加幫助抵銷需求量增加的影響。這些非OPEC增產70%來自俄國及其鄰近國家。
在2004年, 15個產油最多的國家分別為沙烏地阿拉伯(10.2百萬日桶)、俄國(9.1)、美國(8.8)、伊朗、墨西哥、中國、挪威、加拿大、委內瑞拉、聯合大公國、科威特、奈及利亞、英國、伊拉克、巴西。在10個產油超過2百萬日桶的國家中,5個來自中東。但有些國家如伊拉克、奈及利亞、委內瑞拉、及俄國情勢不確定將影響其產油供應。上述15個國家中7國屬於OPEC組織成員,其他8國為非OPEC成員,對油價的決定也是舉足輕重。
全球石油供需與油價短期走勢
根據以上對全球石油之供需估計,美國EIA預測原油價格在2005-2006年可望回到美元40一桶。世界銀行則預測原油平均實質價格將由2004年之39美元一桶降低到2005年36元及2006年32元。根據世界銀行估計,OPEC的超額產能在2001年為460萬日桶,但在2004年縮減為140萬日桶,對未來油價持續上升帶來壓力。因為供給減少或持平,而需求每年上升,石油價格未來數年可能維持在高檔。
全世界石油儲存量(reserves)與長期油價
未來的長期油價也受到世界石油地下存儲量的影響。世界已知石油存儲量雖然過去每年都有增加,但未來可能要越掘越深,才能採到石油,開採成本將因此而增加。全世界石油儲存量到底多少,估計不一。根據不同機構估計,2003年底已證實的(約11-12,000億桶)加上待發現可能儲存量因此總共約28,000-29,000億桶可供未來使用。全球需求如果維持在2005年的84.5百萬日桶,則全年共需約309億桶,全球的石油只能維持約94年,也就是本世紀末就無油可用了。何況石油的需求幾乎每年都在增加,如果沒有開發新的能源,也許到本世紀中葉後就無石油可用。國際能源總署2004年世界能源展望測估未來三十年全球能源的需求將增加百分之六十,其中百分之八十五為石油。能源消費增加,也會使溫室效應更加嚴重。當石油越來越少,或開採成本越來越高時,油價就會大幅上升,屆時就會發生真正的石油危機。
政治因素也影響產油。伊拉克有全世界屬二或三大儲油國(與伊朗差不多),但美伊戰爭已造成該國產油情況不正常。俄國的產油因為石油工業民營化,使石油業財務管理不良,影響產油。低存貨、低生產、加上不穩定,造成石油供需失衡。如果最大產油國家沙烏地阿拉伯有動亂的話,情勢將不可收拾。
有意思的是,在全球已經證實的石油儲存量中,回教國家約佔百分之七十。回教徒的阿拉伯人自稱為亞伯拉罕另一個兒子以實瑪利的後代。創世記曾提到神對亞伯拉罕應許以實瑪利的後裔將成為大國,以及住在「眾弟兄的東邊」(創世記十六章12節,十七章20節,二十一章13節。)美國對伊拉克的戰爭以及捲入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爭戰無形中助長了回教徒與基督教徒的衝突。將來是否因為石油而引發世界動亂不安,應驗聖經所說的末日預言,猶待觀察(啟示錄六章提到由於戰爭引發物價高漲的情況)。
天災也會引發能源危機。全球的溫室效應,地震頻繁,及最近南亞發生的海嘯,都指向地球的災難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而救災的行動也需要消耗不少能源。
總結:美國石油供需與因應之道
居住在美國的人可為得天獨厚。美國人口2003年為2.91億,只佔全球人口的4.7%,卻是全球最大能源消耗國,也是最不知節制的國家。2003年美國石油消費總額為20.04百萬日桶,佔全球總需求的四分之一。除石油消費與許多原材料佔全球消費之最大宗外,對環保有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佔全球24.4%。石油消費中,交通用汽油最多,達8.94百萬日桶(佔45%),其餘為燃油及飛機用油等。美國汽油價格在全世界的加油站都算是最便宜的,往往汽油價格比在超市買的瓶裝水來得低。歐亞國家的汽油高達每加侖$4,在美國只需$1-2。自從1973年及1979原油價格高漲的危機後,事實上以實際價格計算的原油價格仍然偏低。
1990年代當汽車引擎及房子之冷暖機變成更有效率時,美國人就買大型豪華車,建大房子。從1990到2003年美國人平均房子面積增加200平方呎,到2330平方呎。雖然有較省油的機器、車子,美國人卻使用掉更多的能源。美國大選期間,兩黨總統候選人都主張增加政府經費在研究及發展替代能源方案,例如發展風力,太陽能,氫氣電池、新型煤炭發電廠等。
面對長期油價居高不下,身為基督徒,大家更需養成節省能源的習慣,來保護地球資源,讓後代子孫能與我們一樣享受同樣的生活水準。網路上提供許多節省能源的方法,值得大家參考。例如,填補漏洞、加強隔熱材料,找專門公司來找出房子漏洞,並加以補強,換裝低漏能窗戶(low-emissivity coating, low-e)等。(可以參考網站www.energystar.gov所提供的各種節能方法)。
附表資料來源及時期:
圖1: 資料來源: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Cushing, OK WTI Spot Price FOB ($/bbl)。 時期:1986/1/02 至 2005/1/04。
圖2: 資料來源: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時期:1992年5月11日至2005年1月3日。
圖3: 資料來源: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1861-1999), Go Tech (2000-2004)。 時期:1861-1944 US Average ; 1945-1985 Arabian Light posted at Ras Tanura;1986-1999 Brent spot;2000-2004 NYMEX Light Sweet。 價格1861-1999錄自EIA資料,2000-2004價格以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不含能源為準。
作者小檔案
溫英幹,現任臺灣花蓮國立東華大學經濟系教授,持有美國特許財金分析師(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資格,曾在世界銀行任職經濟專家二十餘年。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政治經濟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