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期
神國鄰舍 Kingdom Neighbors

公元2000年福音運動的落實與再出發

「公元2000年福音運動」在感恩與省思中告一段落,預定目標雖然沒有完全達成,卻活絡了台灣教會的橫向互動與發展,是1950至1965年大豐收時期以來,台灣教會成長較為顯著的十年。


在眾教會的支持下,原有的正式組織「中華基督教福音協進會」更延伸發展出「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以「雙品牌策略」繼續服事教會,也服事社會大眾至今。且讓我們聽聽貫穿並領導這兩個重要時期的夏忠堅牧師,為我們探討「公元2000年福音運動」的落實與再出發,期盼「教會更新、福音遍傳、普世宣教」的異象,繼續在眾教會開花結果。

Q:公元2000年福音運動,曾為台灣訂出幾個目標,落實的情況如何?造成差距的原因和檢討是什麼?


A:1987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台灣有六十多位各教派和地區的代表聚集在桃園機場過境旅館,舉行了「公元2000年福音運動研討會」,會中代表們向台灣教會提出共同呼籲:台灣教會必須同心合意,以公元2000年12月31日為目標時間,一起推動台灣福音化運動,並以達成「信徒數二百萬、教會數一萬間(後來追加差派宣教士二百位)」為目標。


於是2000年福音運動正式開始,並由三十四個主要的教派及機構正式差派代表組成「2000年福音運動推行委員會」,事工也正式開始推展。


2000年福音運動一直透過兩個方向—教會更新、全面佈道—與台灣眾教會一起同工,努力推展事工,期盼達成共同目標。2000年底,兩百位宣教士的目標已經達成(1999年台灣教會差派的海外超文化宣教士已達到204位,認領支持海外當地宣教士已超過2000位),但是二百萬信徒、一萬間教會的目標尚未達成。


雖然如此,自1990到1999年台灣教會信徒數由557,483增長到780,529,十年增長率是40%;教會數由3,127增長到3,961,十年增長率是26.67%(以上統計含真耶穌教會、安息日會,人數統計含兒童)。1990到1999年堪稱台灣教會自1950至1965大豐收時期以來,教會成長較為顯著的十年。


雖然2000年福音運動的總目標尚未達成,實在叫人感到遺憾,但在教會更新及全面佈道兩方面的推展上,十一年推動期間,台灣教會的合一、信徒的活力、教會對傳福音的投入都有相當蓬勃的表現。


2000年福音運動雖然結束了,台灣教會的增長情況仍然繼續中。2003年底,基督教會總計約有4,057間堂會;基督教會友人數總計約有781,400,佔五歲以上人口總人口比例約3.69%(含真耶穌教會、安息日會;不含天主教會),超文化宣教士有235人。基督徒十年人數增長率是43.04%、堂會數十年增長率是39.16%。以教會規模來看,如以平均主日出席人數計算,主日平均出席人數約384,439,每教會平均會友約193人,平均主日出席約95人。


在這些年間,信徒與教牧對台灣教會增長運動算是相當努力的。2000年福音運動目標沒有達成的最主要原因,其實在於當初訂定目標的過程比較是感動式的「信心宣告」,而不是嚴謹的「計畫擬定」。但這項「信心宣告」的目標,也的確激勵了教會在這十一年期間更加努力佈道。

Q:目前的「福音協進會」與之前的「公元2000年福音運動」,在異象和策略上有何異同?


A:2000年福音運動雖然在2000年的12月31日宣告結束,但是十一年來所發展的事工,譬如:海外宣教士的認領、上班族宣教運動、教會更新的推展等等事工,實在不能不負責任的說停就停。因此在眾教會的支持下,即以原有的正式組織名稱「中華基督教福音協進會」,繼續承擔「教會更新、福音遍傳、普世宣教」的異象,推展工作。


而在工作策略上,因為不再有「福音運動」的壓力,我們就可以完全以「地方堂會為主體」的策略,來擬定「教會更新、福音遍傳、普世宣教」的長期建造事工。


目前我們有四個事工部門,其方向與事工設計圖表刊在下頁。


而1998年,我們另外成立了「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協同教會參與重大災難救助,及社區服務宣教。救助協會完成了1999年至2001年的921地震救助及災後重建之後,我們協同教會建立「1919服務中心」網絡,不但與教會參與重大災難救助,而且目前正以「急難家庭救助」、「弱勢兒童陪讀」、「家庭發展事工」幫助教會走進社區,開展社區宣教。


「福音協進會」與「救助協會」用「雙品牌策略」服事教會,也服事社會大眾。

Q:台灣福音廣傳的最大挑戰是什麼?您負責的事工在其中扮演什麼角色?


A:最大的挑戰有兩大方面,第一是傳統的、第二是現代的。


傳統的問題在於「福音與文化的關連」。福音傳入中華已二百年,傳入台灣已一百四十年,但是我們對於福音與文化的關連,仍然努力不夠,因此傳福音還是常常碰到祭祖、掃墓、傳統節期、生命禮俗等問題的攔阻,使人不容易歸信耶穌。


有鑑於此,我們出版了一系列民俗佈道小冊,有《收驚解厄平安來》、《避邪妙方》、《算命與改命》、《風水與福氣》、《擇日與平安》、《祭祖與孝道》、《輪迴與永生》,這是一個小嘗試,盼能引起更多基督徒投入,使台灣老百姓可以脫離傳統禮俗與思想的束縛。


現代的問題又可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是,教會的健康素質不夠強,以至於佈道無力。


傳福音是屬靈成人的自然表現與事奉使命;當教會不夠健康時,佈道只會是教會的年度事工節目安排,只會是信徒的事奉重擔。當教會與信徒都夠健康時,佈道將是信徒信仰生活的自然表現,是教會經常性的活動型態。


面對這項挑戰,我們除了用不同於傳統佈道會方式,著重在生活與關係、領人歸主的「漸進式佈道」的方法與材料,幫助一般信徒在職場生活中也能自然帶領人信主,而不是只等教會辦佈道會才行動。此外,我們的最主要事工就是針對教會的需要,協助教會走向「健康成長教會」。


另一方面是,台灣社會變遷快速,但是現代教會卻習慣於用傳統「農業社會」的佈道觀念與方法,因此佈道事工沒有重大的突破。


福音協進會與救助協會面對這些挑戰,我們努力發展「漸進式佈道」、「職場宣教運動」,目前在全台辦公大樓中,已經建立約有1800個福音小組或辦公室團契。我們也協助教會推展「健康成長導向的教會」,以加強教會健康素質,使佈道成為自然結果。此外,我們也協助教會運用社區「高心靈接觸」的服務,如:親子成長小組、讀書會、急難家庭訪視服務,以發展社區服務宣教。

Q:您如何看待教會人數(數量)與素質(質量)?


A:教會需要的是「健康成長」,以數量為目標不是問題,使徒行傳也多次提及數量的增長,教會要衡量的不是「聚會」人數,要衡量的是「散會」狀況。


如果主日敬拜聚會人數300人,散會後的六日生活中,只有30人每天有個人的敬拜生活,你會如何評估這間教會?


如果有200人參加小組,過彼此相愛的小組聚會生活,但是散會後,在公司裡會關心同事、在社區中會關心鄰居的信徒不到20人,你會如何評估這間教會?


所以,觀察一間教會,必須評估信徒的生命,而不是評估其事工。理論上,教會可以因為事工的推動而建造生命,但多數教會卻容易陷在忙碌事工而無暇建造生命。


所以教會必須跳脫開質量的爭議,全面再思教會觀,好讓教會建造能回歸到「建造生命」、「建造生活」,而不是在「聚會」、「事工」中打轉。


福音協進會這三年來,一直在推動「健康成長」導向的教會建造,我們就是以更合乎聖經與現代生活的教會觀,幫助教會建造「健康成長」的教會。(這部分的內涵相當多,有興趣同工可以進一步參加我們的「健康成長教會建造的六大基礎工程」、「教會總論」、「同心建造」等課程。)

Q:在普世宣教工場上,台灣所扮演的角色?


A:台灣近三十年來的發展,是一個相當特別的神蹟。台灣的土地狹小、沒有特別天然資源,但是台灣的外匯存底、國民生產毛額、國家競爭力卻都排在全球前幾名;全世界90%的電腦裡一定有台灣生產的零組件;台灣商人、僑民也遍及全世界。


從這個角度來說,台灣在普世宣教工場上,應該可以扮演一個重要的關鍵角色。但是,台灣教會在普世宣教上卻也面對幾方面的困難:


1. 許多教會體質貧弱,無力發展宣教。


2. 台灣教會普遍缺乏普世宣教異象,習慣於接受外來宣教團體的幫助,對差傳教育、普世宣教使命,尚未落實在教牧及信徒意識中。


3. 台灣教育不利培養超文化宣教士,由於缺乏雙語環境及世界觀,英語溝通能力及全球視野不足,以致獻身作超文化宣教士的傳道人較少。


4. 台灣國際孤兒的困境,在全球經貿上台灣雖然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但因著海峽兩岸的政治因素,台灣在國際組織中,卻是不得其門而入的國際孤兒。因此身懷台灣護照,在許多需要宣教士的地區,都會遭遇入境及居留的困難,而使台灣差派宣教士有不少不必要的攔阻。


雖然近年來年輕一代傳道人比較有差傳觀念,有不少教會開始舉辦差傳年會,也有不少教會開始奉獻金錢參與本土宣教士認領計畫。但是台灣教會要發展普世宣教,比較好的方法是與普世華人教會建立合作關係。


譬如:取材新加坡教會的普世宣教教育;師法香港教會的宣教機構經驗;接納北美教會的宣教人才;奉獻台灣的宣教經費。如此結合,可以使台灣教會更紮實貢獻於普世宣教工場。

Q:兩岸目前的政治、經濟局勢中,台灣教會參與大陸福音事工的途徑是什麼?


A:稍微了解當前兩岸政治局勢的人,都知道兩岸問題的錯綜複雜。但是兩岸經濟依存度卻越來越高,台灣資金與人才深入大陸的程度也越來越高。相對的,台灣教牧及信徒領袖深入大陸參與培訓工作的量與次數也相當高。


不過,面對中國大陸之「大」;三自教會與家庭教會關係的高度複雜性;除家庭教會和三自教會之外,城市獨立教會的興起等問題,台灣教會參與大陸福音事工,實在缺乏默契與協調,缺乏資訊的流通,更缺乏明確有效的策略(當然,這也是大陸福音事工的複雜與困難所在)。


以中國教會的發展歷程來說,台灣教會最能夠貢獻的,仍然是為大陸教會培訓教牧同工及信徒領袖。但隨著中國大環境的改變,台灣教會也必須提供婚姻、生活、基督徒倫理、社區發展、教會發展等課程;但這些課程必須因應個別情境而調整變化,台灣教會必須更謙卑、更仔細地了解大陸的環境,不可將台灣的教導內容一成不變地移植到大陸。


夏忠堅牧師的生命檔案櫃1


事奉(家庭)里程碑
階段一 1974年7月∼1984年12月,在學園傳道會任副總幹事,參與推動教會增長運動事工。
1972年與妻子張建國結為連理,此後一直維持夫婦同工,因此事奉的里程碑也就成為家庭的里程碑。
階段二 1985年1月∼1990年7月,加入台北靈糧堂團隊任執行牧師,實際牧會。
階段三 1990年8月∼2000年12月,由台北靈糧堂借調,負責2000年福音運動,任總幹事。
1998年12月獲美國大學Biola大學的神學榮譽博士。
階段四 2001年1月迄今,負責「福音協進會」、「救助協會」,任祕書長,推動教會更新、福音遍傳、社區服務、急難救助等事工。
————

夏忠堅牧師的生命檔案櫃2


*影響最深的屬靈長輩
周聯華牧師是這三十年來對我影響最大的人。我們雖然不常在一起同工,但是從過去「我找到了,你也可以找到」佈道運動與2000年福音運動,他擔任主席、我擔任總幹事的長期搭配當中,他對我的支持、信任,他待人處事的典範,對我有相當大的影響。(可參見拙著《團契人生》,其中有幾篇描述並感念他對我的提攜與愛護。)


*震撼最大的一件往事
2005年1月18日,我與師母開車由蘇花公路要去花蓮,過了和平,在駕駛中睡著,一睜眼,車子已撞在路邊山岩上。還好沒有衝撞向另一側的懸崖下。離死亡僅一線之隔,感覺像另一次重生,更珍惜生命與上帝的使命。


*得力最多的生命良言
得救的經文:「因我們神憐憫的心腸,叫清晨的日光從高天臨到我們, 要照亮坐在黑暗中死蔭裡的人,把我們的腳引到平安的路上。」(路加福音1:78-79)
蒙召的經文:「你們往對面村子裡去,進去的時候,必看見一匹驢駒拴在那裡,是從來沒有人騎過的,可以解開牽來。若有人問為什麼解牠,你們就說:『主要用牠。』」(路加福音19:30-31)
————


神國資源整合網
歡迎上網深入了解,奉獻支持!

http://www.ccea.org.tw
當前迫切的代禱需求
為台灣教會的更新與復興代禱;為福音協進會與救助協會的75位全職同工身心靈成長代禱。
求主賞賜:
1.最正確的異象與策略;
2.最合適的同工;
3.最足夠的資源。
使福音協進會與救助協會能服事台灣眾教會、海外眾華人。

———–

夏忠堅牧師   著∣作∣典∣藏∣櫃

《數字的訊息》
《隱藏的一群》
《福音策略》
《成長》
《家庭崇拜Easy Go!》
《耶穌和現代人》
《教會事工手冊》
《群體認領》
《同心聯禱手冊》
《給我全世界—教會差傳手冊》
《教會復興365禱告手冊》
《上班族生命系列》—
人際關係、潛能開發、生涯規劃、
性格塑造、喜樂生活、溝通領導
《屬靈地圖與爭戰禱告手冊》
《歸主行動手冊》
《大家來打拼》—
教會參與社區營造手冊
《上班族生命系列》—
靈修、獻身、八福、靈果
《同心建造》—
教會領導團隊成長手冊
《生命全壘打系列》—
揮棒上壘—委身基督
攻佔一壘—委身教會
疾奔二壘—委身成長
滑上三壘—委身事奉
奔回本壘—委身宣教
《靜中得力系列》—
與摩西同行、High Touch
《敬拜人生》—我活著是為敬拜
《團契人生》—我活著是為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