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期
神國鄰舍 Kingdom Neighbors

掌握福音大躍進的契機

教會團隊的運作

在KRC雜誌第三期裡,筆者曾論及二十一世紀對神國擴展的重要性,不亞於第一世紀;神將在本世紀行偉大、美好的事。筆者也提到,當今教會傳福音的方式,以讓人體會到主的愛,比知識的傳遞與說服更重要;教會中相愛穩定的生活,比講台的流暢與優勢更重要;教會增長的重點,應著重教會團隊(fellowship of churches)的運作,超越追求單一教會增長的訴求。


換句話說,筆者期待,有一天基督徒見面時,不只是互相詢問:「請問貴教會有多少人?」還要多了解:「請問貴教會成立多久了?開拓了多少教會?在哪個教會團隊裡?弟兄姊妹相愛的情況如何?」或「在你居住的城市,信主的人口比例有多少?有多少人有教會生活?」


因為耶穌關心的,不只是你我參與的教會有多少人(我們可以隨時加入大教會),而是你我是否彼此相愛,你我居住的城鄉景況、族群景況—耶穌關心的是整個神國度的景況。

▲[圖一]本文各圖資料來自筆者的綜合整理。


福音事工擴展的第三次契機


縱觀歷代以來福音事工的消長(參圖一),基督徒佔全球人口比例,曾有兩個快速增長的時期:第一是主後第一到第五世紀,第二是十九世紀,歷時較短。二十世紀以來,基督徒佔世界人口的比例,則稍稍下降(關於歷代福音事工消長的因素,筆者在本刊第二期裡有簡明的論述,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


不論是主後第一到第五世紀,或是第十九世紀,這兩個福音事工快速增長時期,都與教會團隊的運作息息相關。筆者在本刊第三期中解釋,未來二十年會是完成大使命的關鍵年代,而這大使命能否完成,關乎我們能否妥善運用教會團隊。換句話說,福音事工能否有急速擴展的第三次轉機,端看教會團隊是否普遍在神國被接納、被應用。

教會團隊的特點


教會團隊是由多個(或多重)教會(multiple churches)組成的團體。通常由一個教會開始,繼而繁殖增長,著重人與人、教會與教會之間的關係。教會團隊著重主耶穌身體(地區性教會)的繁殖,不只是看重某個單一教會(肢體)的增長,而是心繫整個教會團隊的整體發展、城鄉差距,甚至整體神國的景況。


我們來談談教會團隊的幾個特點:

一、教會團隊的開始 順服與祝福


歷代以來,神總是經由祂的百姓來成就大事,教會團隊的運作也不例外。聖經裡記載的第一個教會團隊,是由彼得、雅各與約翰所帶領的團隊。


約翰及安得烈最先跟隨耶穌;當施洗約翰指出耶穌是基督之後,他們隨即順服地去跟隨耶穌,安得烈也把他的哥哥彼得帶來見耶穌(參考約翰福音1:35-42)。他們遵行主的大使命,義無反顧。彼得、與約翰所帶領的團隊,建立了耶路撒冷、猶大、與撒瑪利亞附近的眾教會。


值得注意的是,約翰及安得烈本來是施洗約翰的門徒(參考約翰福音1:35),當他們去跟隨耶穌的時候,施洗約翰沒有禁止,倒是祝福(參考約翰福音3:30)─當有人順服,有人祝福,主的事工就容易成就。


保羅與提摩太、提多所帶領的團隊,情形也是這樣。當時保羅是安提阿教會五個牧者排名最後的一個(參考使徒行傳13:1)。聖靈差遣巴拿巴與保羅出去「去作我召他們所作的工」,後來建立了土耳其與希臘的教會團隊,包括加拉太地區的眾教會、以弗所教會、腓立比教會、歌羅西教會、帖撒羅尼迦教會⋯⋯等。


我們也看到保羅團隊的建立受到巴拿巴很大的祝福,巴拿巴在保羅悔改信主之後,率先接納他,後來又從保羅的故鄉大數帶保羅到安提阿學習牧養教會,又帶他開始使徒性事工,到巴拿巴的故鄉居比路(今塞浦路斯島 Cyprus)去開拓教會─當有人順服,有人祝福,上帝的旨意就容易成就。


提到順服,筆者想起離居所往西一個半小時車程的 “DOVE International” 教會團隊。

「我本來是經營養雞場的農夫,同時在岳父的教會分擔青少年事工。」


在賓州鄉下安靜的冬天下午,柯萊瑞(Larry Kreider)與我分享,「在靈裡我清楚聽到神對我說:『你願意為我參與地下教會嗎?』」


只有高中學歷的萊瑞是“DOVE International”教會團隊的創辦人與國際主任。他本來以為神要他去共產國家開拓教會。當賴瑞淚流滿面,順服地回答說:「我願意」之後,才知道神要他在賓州鄉下Lancaster附近開始小組教會。


他們鼓勵各小組主日敬拜成為家教會,母會成長到兩千多人,家教會也繁殖了幾十家。後來在國外又開拓了幾百家教會。與我們一起聊天的邵萊恩(Brian Sauder)負責督導關顧加拿大教會網絡,他也是DOVE教會團隊「植堂與事奉學校」創辦人與校長。


當我問起這重大的教育、培訓使命,為何由他來負責時,邵萊恩靦腆地回答:「我是我們團隊裡唯一有學位的。」


DOVE教會團隊裡有五位使徒性領導者,邵萊恩是唯一擁有學士學位的,他在“DOVE International”教會團隊長大,學的是工業工程。


「只有我比較知道如何安排課程。」邵萊恩說。


我一時覺得非常慚愧,我向他們解釋,不只是筆者帶領的教會,華人教會裡多的是碩士、博士,也不乏有神學訓練的。但華人當中很少有勇氣去開拓幾十家、幾百家教會,我們甚至沒有勇氣參與一間教會的牧養。一群農夫,在賓州鄉下開始了幾百間教會,讓我想起在加利利海邊的一群漁夫,他們順服,勇敢。

二、教會團隊的帶領 勇敢與明辨


神使用勇敢的人來帶領祂的教會團隊。DOVE教會團隊裡的領導團隊雖然絕大多數只有高中學歷,然而每一個都有實戰經驗,不但能開始與牧養一群教會,都有自己的著述,都能帶營會幫助人。


神使用順服的人,而除非勇敢,我們很難順服神。神說:「一人追趕千人,兩人追趕萬人。」(參考申命記32:30)在教會團隊裡,神用勇敢的人來興起與帶領團隊。


彼得時常犯錯,但基本上他是一個勇敢的人,當耶穌說「你們說我是誰?」彼得答對了:「祢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接下來彼得卻試圖攔阻耶穌上十字架,被耶穌斥責:「撒但,退我後邊去吧。」(馬太福音16:13-23)可是彼得仍然跟隨主。


彼得後來雖然三次否認主,他仍然回頭、堅固他的弟兄(參考路加福音22:32)。由此可見,勇敢之外,明辨也很重要。


雅各與約翰也是勇敢的人。他們的綽號叫「雷子」,耶穌也曾更正過他們,因他們曾建議耶穌從天降下火來燒毀不接納他們的人(參考路加福音9:54)。耶穌被捕之後,唯一緊緊跟隨主的是約翰;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守著主的除了幾位姊妹,就是約翰;而雅各是第一個為主殉道的。


在舊約裡,我們看到相似的情況。以色列人出了埃及,沒有即時進入迦南應許之地,在曠野漂蕩了四十年,正是因為摩西帶領的領導團隊有十二分之十的人膽怯。神用祂的百姓與祂同工,最有效的方法是「領袖與他的團隊」。沒有領袖,團隊很難運作;沒有團隊,領袖很難有效(參閱《團隊領導的妙用》,巴喬治 George Barna著,飛鷹出版)。


而萬萬不可的是,把膽怯的人放在領袖團隊裡,他們會攔阻神大膽又奇妙的作為。難怪啟示錄二十一章7至8節說:「得勝的,必承受這些為業:我要作他的神,他要作我的兒子。唯有膽怯的、不信的、可憎的、殺人的、淫亂的、行邪術的、拜偶像的,和一切說謊話的,他們的分就在燒著硫磺的火湖裏;這是第二次的死。」(啟示錄21:7-8)神的說法,叫人何等訝異。

威廉.克理(William Carey)所帶領的團隊


上文提到,福音事工快速擴展,除了一至五世紀,十九世紀也成果輝煌。教會歷史學家Kenneth Scott Latourette稱十九世紀為「那偉大的世紀」(”the great century”)。而這世紀輝煌的成果,不能不提到威廉.克理(William Carey)以及他帶領的團隊。


威廉.克理是英國一位雙職牧者(Bivocational Pastor)。他是一位補鞋匠,同時是浸信會教會的牧師。當時遠洋航海技術發達(第一世紀則是陸地及沿海交通發達),發現許多新領域。威廉.克理看到人們組成各大公司到未得之地去作生意賺錢,卻沒有為救人靈魂努力,心急如焚。他召聚一群朋友擔任後援,親自成為團隊第一位宣教士,帶著家人經過五個月的航程,於1793年11月到達印度,開啟了現代宣教的先風。


威廉.克理後來被稱為「現代宣教之父」。他在馬爾達(Malda)建立了團隊第一間教會,同時在染印公司任職,供應家人與團隊的需要。許多人來聚會,但七年來沒有一人信主。團隊第二間教會建立在塞蘭坡(Serampore),信主的人多了。威廉.克理且在1819年建立學校,訓練當地印度人開拓教會。1834年威廉.克理過世時,建立了一百二十六家教會。

三、教會團隊的外展 建立新教會


教會團隊著重外展事工,而這外展事工是以建立新教會與連絡、牧養既有教會為主。筆者把威廉.克理的團隊列為教會團隊的原因之一,正是因為他著重教會的建立。


十九世紀另有一位偉大的宣教士,戴德生(Hudson Taylor)。戴德生在中國的宣教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成績斐然有目共睹。他創立的「內地會」(China Inland Mission),在他生前就有八百多位宣教士,戴德生過世之後,差會繼續發展,至今對中國福音事工仍有重大影響。


然而戴德生與威廉.克理的戰略顯然不同,戴德生立志要讓每一個中國人聽到福音,基本上運用的是「傳福音」(evangelism)的恩賜;威廉.克理則注重教會的建立與配搭運作,是「使徒性」的恩賜。


戴德生於1832年到達中國,穿中國人的衣服,留中國人的髮型,一面行醫,一面傳福音(也是一位雙職牧者)。筆者的宣教學老師大衛.司伯恩(David Spruance)在討論宣教戰略時提到,如果戴德生是以建立教會與牧養教會團隊的模式為主要戰略,是否會有不同的成效?


歷史的印證與自然科學的實驗不同,自然科學隨時可以改變因素,來測試結果;歷史的印證往往需要幾十年,甚至幾百年來看結果。然而,這福音戰略的果效問題,可以從約翰.衛斯理(John Wesley)與喬治.懷特腓德(George Whitefield)的比較來見其端倪。


他們本來同在一個團隊裡事奉,後來因為對「預定論」(predestination)看法不同而分開。衛斯理注重建立教會,他訓練平信徒領袖帶領小組(Class),幾個小組成為地方教會(Society),巡迴牧者負責關顧幾十個教會(Circuit)。衛理(Methodist)團隊成為近代教會團隊的典範。


1777年衛斯理派遣法郎西斯.阿斯伯理(Francis Asbury)到美洲,採用相同的模式開拓教會,成為促進美國福音化最重要的團體之一。懷特腓德則是一位佈道家,一生遊走四方、佈道無數,他在戶外可以一次對三萬人講道。


當時,懷特腓德的影響力不下於衛斯理,然而假以時日,懷特腓德的佈道已成過去。衛斯理建立的教會,卻發展成為當時世界第二大的教會團隊,至今仍然是第三大教派,僅次於天主教,及美南浸信會(參圖二)。

▲[圖二]


有趣的是,衛理公會(Methodist Church 當時約有會員一千萬)與福音聯合弟兄會(Evangelical United Brethren 當時會員約七十六萬)於1968年合併成為聯合衛理公會(United Methodist Church)之後,人數即年年下降。


一個教會團體若失去開拓的精神,試圖合併,就會萎縮,尤其是當它看重組織過於看重關係的時候。衛斯理當年的模範教會團隊,如今已經成了衰退中的主流教派(main line denomination)。


衛理團隊成為教派,另一個關鍵在於領導的承傳(leadership succession)。不同於保羅與提摩太、提多的關係,衛斯理沒有培植、交棒給他的得力助手多馬.寇克(Thomas Coke),或美洲的使徒性人物阿斯伯理。


衛斯理於1884年(時年81歲,他於1891去世)召聚了一百位巡迴牧者,即所謂的「法定一百人」(the Legal Hundred),召開年會,宣告在他及胞弟查理去世後,由年會行使職權。他去世之後,年會選舉主席、秘書,開始教派式的運作。

四、教會團隊的長處 看重長久的關係


教會團隊的長處在於注重長久的關係。2000年5月,我因工作關係,南下北卡,趁此機會開拓第三間先鋒教會,搭飛機往返賓州與北卡(參閱「今日華人教會」2003年2月號,「從現代科技看福音廣傳」一文)。接觸到一個教會團隊「恩典國際團隊」(Grace International)。


開創恩典團隊的戴傑理牧師(Jerry Daley)在北卡 Fayetteville 建立團隊第一間教會。他花了十年的時間,帶領麥克.弗萊徹(Michael Fletcher)。麥克從十六歲到二十六歲,成熟到可以負責牧養工作時,傑理前往泰國繼續開拓第二間教會。


傑理回美後,與麥克繼續在北卡開拓了二十幾個教會,也同時在羅馬尼亞建立了幾十個教會。我在北卡出入時,傑理牧師不求回報地每個禮拜抽時間與我見面,將他的經驗毫不保留地與我分享,確實有使徒風範。我對教會團隊的觀念,很多是在那段時間成形的。


保持恆久持續關係的作法,與保羅是一致的,保羅對他開拓的教會,關顧牧養,或是寫信,或是探訪,或是久居,「存心溫柔、如同母親乳養自己的孩子。」(帖撒羅尼迦前書 2:7)保羅帶領團隊,看重整個教會團隊的開拓與牧養,並不偏重單一教會的增長,他說:「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唯有神叫他生長。⋯⋯你們是神所耕種的田地⋯⋯」(哥林多前書3:6, 9)


筆者在一小型教派的堂會雙職牧養三年半之後,確定繁殖教會是傳福音最有效的方法(參閱中華基督教福音協進會通訊《航向》2001年七月號筆者著「開拓新教會」一文),同時也發現在教派裡繁殖教會的不容易。


1999年8月筆者與妻子俐理、另一對年輕夫婦及幾位外地來訪的親戚在亞倫城家裡的客廳開始敬拜;當時不知道下週有誰會來,第三天筆者接到一位新來費城找尋教會的學生電話,就此,主帶了幾位賓大的學生,每週日開車一個多小時來到我們當中。為了學生的方便,同年11月我們在費城賓大附近開始了第二個教會,週日早晨在亞城,下午在費城聚會敬拜主。


2000年陸續有學生受洗及畢業回去台北,筆者偶爾回台北不定期主日敬拜,2001年911事件前兩週,筆者與妻子正陪同《疾風烈火》作者辛傑米牧師夫婦及布魯克林詩班主唱團,帶領屬靈事工研討會。


911發生之後,飛機停飛,當天主日是我們在台北第三次連續主日敬拜,當我宣布基督先鋒台北教會當天成立之後,除了耶穌與我,大概大家都嚇了一跳。回台北的學生有些回去出國前的教會,其中有兩位法律系的畢業生,在基督先鋒費城教會受洗,曾帶領小組與學習講道,留下來當同工。


憑著那粗淺的訓練(當時基督先鋒領袖學院尚未成立),與筆者的大姊楊初美老師及朋友勇敢地每週帶小組,每個月輪流講道。如今已有許多人在台北教會受洗,雖然教會還小,卻能每月一次到桃園敬拜,開拓桃園教會。受洗的第二代,也在高雄開始小組,不定期主日敬拜,開拓高雄教會。


回大陸的弟兄姊妹,前往歐洲的弟兄也在當地開始家教會。神的恩典真大,除非弟兄姊妹看重持續長久的關係,這些美好的事將不可能發生。寫到此,我的心湧起溫馨的暖流,這難得的主內情誼,值此一生。

上帝賜福的管道


教會團隊與單一教會組成的教派並沒有一個截然的分界。教會團隊由於從一個教會繁殖而來,注重長遠的關係,人與人、教會與教會之間互相信任度較高。相對的,在作決定及執行上往往比較有效率。


然而,著重教會團隊的運作,效率倒是其次,最重要的還是合主心意的考量。筆者參與在教會團隊,最大的收穫是經歷到主極大的恩典,在我的親身體驗中,教會團隊是上帝賜福的管道,主的恩典與恩膏由此傾倒下來。


作者小檔案

楊永慶博士是基督先鋒教會團隊創會與主任牧師,基督先鋒領袖學院負責人,飛鷹出版事業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