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哀傷之旅
採訪、整理/簡海蘭 供圖/華語哀傷陪伴事工
「華語哀傷陪伴」的兩位同工於本刊73期(2023年秋季號)分享了自己的經歷、事工的起始,以及對陪伴哀傷者的提醒。文章刊出後得到許多正面迴響:有牧者讚許作者;有遠方的教會主動聯繫,想進一步知道如何開始類似事工。可以看出教會和信徒對這個服事的關注。
2024年7月,事工舉辦了實體的「細說哀傷之旅」研討會,希望邀請社區進一步認識哀傷和陪伴──甚麼是哀傷;對哀傷的反應;如何陪伴哀傷的人;教會如何為哀傷者搭起支持網。同時也讓許多原本在線上相識的組員,能面對面交流, 展望將來的推廣,期許以神的愛和真理,陪伴更多行經流淚谷的人。
參加過的組員經歷醫治與成長,祈願藉由他們的見證,你我能體會哀傷陪伴的影響,也願意深入了解哀傷和陪伴。
2024 年7月27日,在北美的華語哀傷陪伴事工,在馬里蘭州中華聖經教會(以下簡稱聖經教會)成功舉辦「細說哀傷之旅」研討會。現場洋溢情誼和喜樂;許多弟兄姊妹雖是初次實體見面,都如老友般親切。會中,信息充滿深刻的屬靈洞見,哀傷者的見證充滿勇氣和期望。
聖經教會從起始便與蓋城華人宣道會齊心扶持事工,這次的研討會不僅提供場地,也協助事前宣傳和當天的餐點,牧長們還親自到場服事。這對同工而言,是莫大的肯定與鼓勵。
同工詹章以滇回顧跨教會的合作,讓哀傷陪伴事工得以創立、進行。她指出,整個歷程中不僅關於如何提供支持,更是培養信任與關懷。她介紹從最初的設計到逐步推廣的每一步,看見不同教會提供不同資源,為要幫助人找到希望和力量。
講員Gary Alker針對「哀傷與心理健康」,剖析從破碎中得到醫治與成長。他列出哀傷者可做的四件事:
1)接受失去的事實;
2)處理哀傷帶來的痛;
3)調適自己活在沒有摯愛的人的世界;
4)重新起步時也找到與逝者持久的連結。他也盼望見到經歷失去傷痛的人,能重新調整、設計、擁抱生命的目的與意義。
幾位參加哀傷陪伴組員,也分享:失去摯愛的經歷;期間最傷痛的部分;經歷哀傷對信仰的影響。以下是他們的見證。
苦難中找尋新力量
瑞紅,哀傷陪伴課程的陪伴者之一,來自維吉尼亞州。先生2020年因心臟病突然離世。當時新冠疫情初起,全國停滯。而她在一夜之間失去丈夫,生活面目全非,原來完整的家瞬間支離破碎,三個未成年的孩子,頓時成為孤兒,生活陷入困境。那種痛徹心扉的感覺,是她人生所經歷最大的苦難。
在身心靈瀕臨崩潰的時候,瑞紅鼓足勇氣參加另一教會的支持小組。組員們雖然膚色不同,但哀傷一樣,分享不同的傷痛緣由,卻完全感同身受。然而,瑞紅仍覺得若有中文的課程更好。一年後,參加了第一期華語哀傷陪伴線上小組,兩期課程之後,她有負擔成為別人的祝福,讓自己也成為神手中合用的器皿,開始加入服事。
她提到,哀傷陪伴課程是一個安全的渠 道,幫助她與相同經歷的人聚在一起,互相支持、鼓勵,重新建立與神的關係。初期的確有疑問和情感上的絕望,但在課程中學會如何與神和解,並重新找回信仰的力量。
痛中重生,信仰更深
李瑞,居住馬里蘭州,2018年感恩節前兩天,妻子在上班途中經過人行道時,被一輛超速車撞到,當場離世。突然的打擊遠超過晴天霹靂,將媽媽離世的消息告訴上高中和大學的兩個女兒時,她們撕心裂肺哭喊媽媽的情景,他至今難忘。
感謝神,女兒們走過這段哀傷路。李瑞感恩來自天上的安慰和教會弟兄姊妹的關愛,幫助他們度過那段艱難時期。猶記當時一位不相識的姊妹,主動分享她十多年前失去丈夫的經歷,帶給他莫大的安慰和鼓勵。此外教會司提反關懷事工同工Jay老弟兄經常陪伴,讓他不覺孤單。之後的華語哀傷陪伴課程,更為他提供一個療傷的角落。他不僅自己情緒恢復穩定,也願意成為其他人的陪伴者,扶持正經歷傷痛的人。於是他加入同工團隊,陪伴許多失去親人的哀傷者,在過程中更深層領悟信仰的真實。他並學會珍惜身邊人和事,從埋怨轉變成感恩;從最初向神哭訴,到如今從心底發出:「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
幽谷同行,神恩永在
Selina,來自維吉尼亞州,丈夫於2018年一次露營中意外辭世。夫妻倆在相隔不到30分鐘內,天人永別,一切像做夢般地不真實。
那時小女兒高中12年級,大女兒在大學最後一年,她非常擔心失去至親對她姊妹倆的影響。感恩的是,如今女兒們完成學業,逐漸適應新的生活。對Selina來說,儘管時間流逝,有些情景仍偶爾觸發情緒,導致重新感受痛苦。
在瑞紅姊妹及時鼓勵下,她參加哀傷陪伴課程,學會如何面對困境,不再過分擔憂未來,找到內心平安,勇敢地繼續走人生路。且因與痛苦經歷相同的弟兄姊妹在一起,也不再感到孤單。
從課程和小組分享中,她學到不要想得太 遠,只需解決當天的事,明天的事明天再去面對。還意識到,必須找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而不是因為別人認為自己該做甚麼就去做,她也明白了平安與痛苦可以共存。最重要的是,組員們都正經歷和自己一樣的痛苦,生活也面臨同樣的景況,自己所經歷的憂傷都屬正常。她說,雖仍有挑戰,仍感孤單,卻知道獨處能有更多時間親近神。此外,遇事無人商量時學會獨自面對,且知道終究會過去。更因目睹瑞紅姊妹從傷痛中一步步走出,她也堅信神會照樣引領她走出幽谷!
疑惑中,神牽手扶持
天毅,在費城的教會聚會。2020年先生在經過化療、手術後,胃癌得治癒。但2022年癌症復發,轉移至肝臟,經化療、放療,撐到小女兒過了四歲生日後,還是被主接走。天毅就此陷入無比哀傷。最感傷痛的是神沒有醫治先生,留下她一人獨走屬靈的曠野路,開始懷疑神的良善和慈愛。期間曾接受心理諮詢,也堅持參加群體治療,但幫助不大。因為無法從本質上解決對神的不理解,讓她更不願禱告,覺得神不會聽,與神的關係跌到谷底。
天毅得知並參加了哀傷陪伴課程,幫助自己恢復和神的關係。課程以各種生活場景比喻遇到的困難,例如形容哀傷者像斷了手臂和腿的人,需要復健;又說哀傷者失去的不僅是摯愛,更是摯愛在生活中對家庭的付出。
在課程建議下她開始寫日記,每天向神傾訴生活中大、小事,並重新開始禱告;若神回應禱告,即更增信心。在「為甚麼」這個問題 上,知道耶穌基督才是答案,回轉向神才可得安慰;世上任何慰藉都不能填滿人的心,惟有在基督裡才能得到平安和喜樂。
小組中大家敞開討論個人經歷和生活中真實遇到的困難,她知道自己並不孤單。這種認同感給天毅很大的安慰。
天毅理解,無論是失去父母、配偶、孩子,無論失去的親人幾歲,活著的我們都可以表達哀傷。她思索:難道生老病死不是人之常情嗎?神起初的創造,死亡並不在其中;人厭惡、懼怕死亡,是因為心中有對永生的渴望。
天毅也看到陪伴的弟兄姊妹回應神呼召,聆聽一個個哀傷故事,與人同哀傷,且以愛心陪伴。這是需要從神來的力量,及個人奉獻的心志;她對神的良善有了不同層次的理解。雖然還是不知道為甚麼會有苦難,但知道神仍是美善。悲傷中,無論是否感到有神,祂都與我們同在!自此,她相信神的恩典大過苦難,更體悟經句的深意:「我若展開清晨的翅膀,飛到海極居住,就是在那裡,祢的手必引導我,祢的右手也必扶持我。」
孤單中,神保守眷顧
Sam,來自維吉尼亞州。母親離世時,由於疫情無法回國奔喪,讓他感到愧疚痛苦,對神的信心也受影響。當時周圍的人都對他說,母親年紀大了,是壽終正寢,沒必要太過傷心,因此不理解他心靈深處的悲傷和疑惑。
那段時間他十分鬱悶,之後看到哀傷陪伴課程的海報,決定報名參加。
註冊後,同工立刻打電話聯繫,並分享自己失去父母的經歷和痛苦,使Sam感到不孤獨。之後通過教材、影片、視頻、小組討論,以及每日靈修作業等,看見神的旨意,更信靠神話語,藉著禱告、讀經、分享,Sam從屬靈低谷走出來,看見神永恆的大能與恩典慈愛,重新在信仰中得到力量和安慰。
陪你走一程
見證者的故事展示哀傷陪伴課程的實際效果,提醒大家在困難中定睛仰望神自己和祂的愛。期待他們的生命見證,能感動人參加課程,加入陪伴者的服事,更把這樣的事工帶進教會,帶進社區。
事工主要同工吳瓊宜在「陪你走一程」中,探討失去摯愛後的情緒感受、生理健康、社交行為,分享如何有效陪伴哀傷者,並學習自我陪伴。她強調支持系統的重要性,且提供實用的建議,幫助人們了解如何在陪伴他人時,除照顧好自己,還要尋求專業扶助。她也列出實用的工具及策略,盼望大家更重視心理健康,更好地應對哀傷帶來的挑戰。
這次研討會及事工往後的目標皆是:因著同是行經流淚谷的哀傷者,彼此勉勵無論面對何種困難,神的愛與支持始終存在,也與我們同在;彼此可以通過互相支持,獲得心靈的平靜與安息。也帶著信心,盼望更多朋友通過哀傷陪伴課程走過痛苦,享受神的恩典與憐憫,彰顯神在每個人生命中的奇妙作為,並成為愛流通的管道,祝福社區,祝福人。
更進一步認識華語哀傷陪伴,請以電郵聯繫:GS.Mandarin.DC@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