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期
神國鄰舍 Kingdom Neighbors

邂逅

市鎮廣場角落有一家古色古香的餐館,我和兩位友人坐在那扇風景如畫的窗畔。那天,食物與同伴都屬上乘,令人心怡。


正聊著天,我的注意力被吸引出了窗外。那邊,從街道對面正朝著鎮子走來的男人,好像把他在世間所有的財產都擔在背上,舉著一塊破舊的標誌牌,上面寫著:「工作換食物」。我的心陡然沉落下去。


我將他指給朋友們看,這才發現周圍的人都放下了刀叉,盯著他瞧,搖搖頭帶著悲傷和不解。


我們繼續進餐,但他的影子在我腦海中徘徊不去。飯後和友人分手,我便匆匆離開,去辦幾件事。我向廣場瞥了一眼,半有心半無意地尋找那個陌生客。我心裡有點隱隱不安,知道如果再看到他,道義上大概應當做點什麼。


我開車從廣場穿過,並沒有看見那個人,在一家店裡買了幾樣東西,又回到車上。


心底,神的靈不住地提醒我說:「先不要回辦公室,至少在廣場周圍再繞一圈。」

穿著耶穌走天涯


帶著些許勉強,我又轉回鎮上。在廣場的第三個角落拐彎時,我看見了他。他站在教堂前面書店的臺階上,在背包裡摸索著。


我停下車,感受到一種想跟他說說話的催促,同時,又想揚長而去。角落裡有一個空車位似乎是神發出的停車邀請。我終於駛入熄火,向這個小鎮最新的來客走了過去。


「在找牧師嗎?」我問。


「不是。我只是休息一下。」


「您今天吃飯了嗎?」


「哦,今天早上我吃了點東西。」


「您願意和我共進午餐嗎?」


「您有什麼活兒讓我做嗎?」


「沒有活兒,我是從城裡到這兒來上班,不過我樂意請您吃頓中飯。」


「好啊。」他微笑著回答。


趁著他收拾東西的當兒,我和他寒暄。


「您往哪兒去?」


「聖路易斯。」


「您從哪兒來?」


「哦,哪兒都有。主要是佛羅里達。」


「您這樣走了多少年啦?」


「十四年了!」他回答。


我知道遇見了一個不尋常的人。在我早些時候離開的餐館裡,我們面對面坐著。他滿面風霜,看起來比他三十八歲的實際年齡要大一些,眼睛黝黑,眼神清澈,說起話來有著令人驚訝的流利清晰。他脫下外套,露出一件亮眼的大紅色T恤,上面寫著:


「耶穌是個永不結束的故事。」

站在聖地


丹尼爾向我展開了他的過去。


年少時嘗過艱苦的日子,他做了些錯誤的選擇,並承受其苦果。十四年前,他肩負背包穿越美國旅行,停在岱通納海灘(Daytona FL)時,正有些人搭建大帳篷和架設音響。他想,「這大概是個大型音樂會吧!」就向他們申請一份工作。


他被雇用了。但這個大帳篷不是為音樂會搭的,而是為了舉辦靈命復興特會。在崇拜中他更清楚地看出生命的意義,就將自己的生命獻上給神。


「從此一切都不再一樣了。」他說:「我感到主吩咐我繼續走下去,所以就這麼做,如今已有十四個年頭了。」


「想過打住停歇嗎?」


「哦,不時會想。也曾瀕臨放棄的邊緣,但神已經呼召了我。我的背包裡都是聖經,我用工作來購買食物和聖經,隨著祂的靈指引,我就把聖經送出去。」


我坐在那兒,目瞪口呆。我這個無家可歸的朋友並不是流浪漢。他有個使命,並為此活出他抉擇的生活方式。有個問題在我心裡灼燒,猶豫了一刻,問道:「這是什麼樣的感覺?」


「什麼?」


「背著盛裝所有一切的行囊,舉著標誌牌走進一個鎮子?」


「哦,起初的確非常屈辱,人們會盯著我看,竊竊私語。一次有人扔下吃了一半的麵包,還打個羞辱我的手勢,這一切實在無法讓我覺得受人歡迎。但是,意識到神在用我觸摸生命,改變人們對像我一樣的人的成見,就令我謙卑下來。」


我的成見也被改變了。兩人用完甜點,收拾起他的東西。在門外,他停下,轉過身來對我說:「你們這蒙我父賜福的,可來承受那創世以來為你們所預備的國;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參考馬太福音25:34-35)


我感到我們好像站在聖地上。

尋找需要聖經的人


「你願意再接受一本聖經嗎?」我問。


他說他偏愛某個譯本,不是很重,容易攜帶,也是他個人的最愛。


「我讀了十四遍。」他說。


「我不確定我的教會是否還有這個譯本,不過咱們去看看。」我給新朋友找到了一本還不錯的聖經,他顯得非常感激。


「從這兒你打算去哪兒?」


「我在遊樂場的廣告後面發現了這張小地圖。」


「你想要到那兒找份工作,待一陣子嗎?」


「不,我只是感到我應該去那兒。我覺得那顆星星下,有什麼人需要一本聖經,所以打算下一步去那兒。」


他微笑著,精神抖擻,反射出對自己使命的真誠。我開車送他回到我倆相遇的市鎮廣場。路上下起了雨。我停下車,將他的東西卸下來。


「你願意在我的簽名簿上留言嗎?」他問,「我喜歡保留遇見過的人的感言。」


我在他的小本子上寫下他對呼召的委身,是如何觸摸了我的生命。我鼓勵他保持堅強。然後送給他一段經節:「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教你們末後有指望。」(耶利米書29:11)

再見之約


「謝謝,朋友!」他說:「我們剛剛見面,實在還是陌生人,但是我愛你。」


「我知道,」我說:「我也愛你。」


「神真是好!」


「是的。祂真是好!自從上一次有人擁抱你到現在有多久了?」我問。


「很長時間了。」


就這樣,在繁忙的街角,淅瀝的雨中,我的新朋友和我緊緊地擁抱。在我心底深處,我感到被改變了。他把東西扛在背上,綻開那贏得人心的微笑說:「新耶路撒冷見!」


「我會在那兒!」我回答。


他又開始了旅程。他的標誌牌在背著的鋪蓋捲兒和聖經背包旁晃盪著。停住腳步,他轉過身來說:「如果看到什麼東西讓你想起我,你會為我禱告嗎?」


「當然!」我大聲喊著:「願神祝福你!」


「願神祝福你!」這是我最後一次見到他。


那天傍晚,離開辦公室時,寒風凜冽。一股冷鋒剛剛吹到鎮上。我裹緊衣服,匆匆鑽進車裡,伸手去搆緊急手煞車時,我看到了它們⋯⋯一雙陳舊的棕色工作手套,很整齊地搭在把手上。我拿起手套,想起了我的朋友。不知道那天晚上,沒有手套的他是否夠暖和?


然後我想起了他的話:「如果看到什麼東西讓你想起我,你會為我禱告嗎?」


今天,他的手套就擺在我的辦公桌上。它們幫助我用新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和世上的人們,也幫助我紀念那位不平凡的朋友,以及與他共處並為他的使命禱告的兩個小時。


「新耶路撒冷見!」他說。是的,丹尼爾,我知道我會的⋯⋯


(本文取材自網路,題為”To Meet Such a Man”,作者不詳。)


譯者小檔案

張麗春,來自新疆,任水利工程師,於佛羅里達州棕櫚灘華人教會服事,帶領詩班及講台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