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難民營正在發生甚麼?
供圖/黃明發
【愈來愈愛「穆」】
在我未去中東之前,曾聽過敘利亞難民事工的分享;因為沒親眼見過,所以沒有那麼大的震撼。2018年5月,我有機會前去探訪,親眼看到神的作為,真是太感動了!
難民營中的燈光
大部分敘利亞逃命的難民在一夕之間失去所有,有很多逃亡到鄰近國家,在約旦就有三百萬以上,在黎巴嫩也有二百萬,幾乎各佔這兩個國家人口總數的1/3,對這兩個國家來說是很大的負擔。但他們有接納之心,也讓人看到難民關顧成為當今社會的重要課題。
在中東,我們接觸到華人弟兄姊妹,遵從愛的呼召而來,原是為了傳好消息給當地人,在一兩年前開始關愛難民。他們起初不知如何開始,後來因為有被鬼附的家庭因他們信耶穌而來找他們趕鬼。這群弟兄姊妹憑著信心靠著主的聖名和能力,驅除了污鬼,從此打開了服事難民的大門。
這裡的難民事工大約分為兩類:一是難民探訪及關懷,一是開設難民學校。探訪及關懷通常依照難民的需要來關心、輔導他們,鼓勵、幫助他們就業。例如教他們做鑰匙圈、十字繡或其他手工藝等,使他們自己能夠自力更生;有些年輕人還用自己獨特的藝術天份,教難民畫畫來補貼家用。為難民所設立的學校則有小學、初中和高中,主要使用當地語言,也開設英文、音樂、藝術、心理輔導等課程,以幫助難民在艱苦環境中找到自己的夢想,領受從神而來的盼望。
我們拜訪的難民大都散佈在不同的鄉村地區,他們很多住在田野旁邊的帳篷裡,非常簡陋,嚴重缺水,衛生條件很差。但是每次看到我們,總是非常興奮。這樣的難民群聚處,大人、小孩大約都各有五十人以上。探訪完畢要離開之前,我們總是會發禮物包給他們,大人小孩通通有奬。
探訪中總能聽到他們表達需要,特別是在中東曠野的難民營,資源更為缺乏,所以任何美國教會能夠提供的教育資源,包括聖經故事、音樂、美術等,都非常受歡迎;小孩都會認真學習,珍惜這些外來的支持。
華人弟兄姊妹在這些難民身上也下了不少功夫,藉學校事工與學生及家長建立起長期、深遠的關係,期待用生命來影響他們,讓這些穆斯林百姓信主的機會就越來越多。雖然世人看到的是災難、難處,是家庭破碎和流亡,但是神愛穆斯林,開了一個很大的門,讓這些難民家庭一個一個信主,一些教會也建立起來了。神的意念超過我們的意念!
要是沒有親眼看到這些難民營的光景,很難想像他們的極度缺乏。身處物資豐盛的北美,每日都能享受神豐富的恩典,我個人覺得非常感恩。這次中東之行,讓我們在他們的需要當中,看到了我們的責任及今後努力的方向,那就是宣教。正如經上所說,要收的莊稼已經熟了,做工的工人在哪裡?
不可思議的情節
這次在中東認識了一位華人姊妹,年輕,單身,因著愛的呼召願意放下一切,離鄉背井來到這個跨文化而且算是危險的地方傳遞救贖與盼望的好消息,很不容易。她在這裡參與難民家庭的探訪,很冒險且深具挑戰性,有些經歷讓人膽破心驚,卻沒有讓她因此放棄。若不是因為愛的呼召,這種又難又危險的事是不可能堅持下去的。聽完了她的生命故事,我們大受感動,她的情況就像邊雲波弟兄在〈獻給無名的傳道者〉所描述的光景一樣!在此獻上我對這些無名傳道人十二萬分的敬意!
這次旅程中也遇到一位難民學校的老師,他也是醫生和傳道人,四處講道,也參與年輕人事工,對年輕人,特別是敘利亞難民的年輕人非常有負擔。其講道活潑生動,活力十足,也成為年輕人的榜樣。他特別來到旅館和我們見面聊天,交換意見,希望不久的將來,我們能夠提供更多與青年事工有關的資源,幫助及參與敘利亞難民事工。也希望我們在美國及各處分享這樣的異象,邀請不同教會領袖、基督徒企業領袖去建造他們。他的熱誠與積極進取的態度,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個週間的晚上,我們去參加當地教會的禱告會。剛好這位主任牧師很會講英文,也在大學教課。我從來沒有參加過從頭到尾用我聽不懂的阿拉伯語進行的禱告會,竟也可以和他們一起敬拜、讚美、同心合一地禱告。結束後,他們請我分享來到中東的目的,我就用英語分享華人的命定(牧師作翻譯),是要承先啟後,接起福音的棒子,帶著愛來到絲綢之路上的這些穆斯林國家,最後把福音傳回耶路撒冷。
他們聽完大受感動,告訴我他們當天禱告會中,他們得到同樣的啟示。真是同感一靈!最後牧師希望我們能常常回來,把這個教會當作在這裡的屬靈的家,幫助、動員他們一起參與普世宣教,完成主大使命的呼召。
前往機場的路上,司機是一位當地年輕人,我們一上他的計程車,他就一直主動和我們搭訕,駕座旁放著一本聖經。因不同的文化及信仰背景,我巧妙地問他這是一本可蘭經嗎?他回答說是聖經。我就向他表明我的基督徒身分。從那時開始,他就一直向我們做見證,告訴我們神怎樣奇妙地親自帶領他信主,兩週後他就要在教會眾人面前受洗歸入主的名下,並且決定一生都要全時間來服事神,全然委身為主傳福音,搶救靈魂來翻轉他的國家。
這位年輕的司機還在短短30分鐘車程中,總共停了三次車。第一次是要買一杯咖啡和一瓶水給我們每一個人,因為他覺得當地的咖啡非常有名,要我們嚐試。等我們喝完了咖啡告訴他咖啡好喝,他就停了第二次車,給我們每人買了一包咖啡豆帶回美國,還買了一顆很大的牛番茄,說沒有吃過牛番茄就不算來過此地。但是因為車上沒有水果刀,所以他又停了第三次車,向一個店家老闆借了一把水果刀把牛番茄切了一切,還順便買了一些鹽巴好讓我們能在車上食用。像這樣的熱情和親切,在美國也不常遇見。他不但買東西給我們,還告訴我們他的家還有兩個空客房,要我們隨時回來使用。神為我們預備的,真的是眼睛沒看過、耳朵沒聽過、甚至連心裡想都沒有想過的,真的是太豐盛了!
商業宣教的探討
除了以上這些寶貴的經歷,還值得一提的是有關在中東進行商業宣教(business as mission)的可行性。這裡的弟兄姊妹,有些因為身分關係,必須轉成當地長久居留者,而通過商業行為取得合法身分是其中一條途徑。這與一般華人所認知的傳統宣教模式不一樣。
在穆斯林社會,傳統福音模式已經不適合,不但留下來不容易,簽證也是過不了的。從過去西方弟兄姊妹來到中國或臺灣的歷史,可以看到他們除了福音使命外,還有很強的文化使命—透過教育、醫療以及扶貧等預工,與當地人建立關係,一步一步領人信主。這是我們可以學習的榜樣。
目前在跨文化地區,已有或可能有的商業宣業模式有多種:
‧旅遊觀光模式:這種目前非常流行,即帶著文化使命,幫助這些地區的弟兄姊妹,也透過文化交流,協助當地人發展經濟,把當地文化推介到世界各地。‧餐館業。有華人就有中餐館。
‧發展當地比較獨特的產品。例如,很多商人利用死海的鹽石或漿製成昂貴的化妝品,銷售到世界各地。如果能參與這一行業的研究、發展、推廣、銷售等,都具有商業宣教的可能性。再如:用當地橄欖油來研發製作手工皂,銷售到世界各地,幫助當地弱勢族群能夠有固定的收入。
‧開語言學校:來教英文或中文等。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目前在這裡的華人弟兄姊妹還不熟悉或擅長商業行為,但我們深信,憑著信心來的,會有神的幫助和祝福。他們的擺上也算是拋磚引玉,希望能感動真正會做生意且成熟的基督徒企業家,來到這裡成為商業宣教的帶動者。相信神有祂的時間和方式來感動神國企業家。這些商業宣教,將會是未來跨文化普世宣教的主流之一。
盼望與異象
前往飛機場的高速公路上,窗外是一個又一個城市,一間又一間清真寺,我們舉手為這些城市呼求,神就在當下讓我們看到:祂要把世界各地的資源帶到這些鄉鎮,帶到這些穆斯林國家中,因為神要在這裡設立寶座,讓這裡的百姓都有機會來認識獨一無二的真神,來敬拜祂、服事祂。這裡的百姓也要一個一個快速回到主耶穌的懷抱,讓天國的文化成為他們新的文化。
我們很感恩,能有機會來到中東接觸敘利亞難民的事工。這裡的禾場很大,需要也很大。但是做工的工人在哪裡呢?
願更多的人能來參與中東訪宣,這樣的體驗式宣教或許能成為我們一生的轉捩點。哪怕只是從事難民家庭探訪,或英文教學,相信都會讓人有不同的領受。因為這些做在弟兄姊妹當中最小的一個人身上的事,就是做在主耶穌的身上。
黃明發,臺北市人,現居新澤西地區,「伯特利中心」召集人。喜愛旅遊、攝影及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