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期
神國知行 Kingdom Knowledge & Practice

單親也是一個家

專訪「溪水旁關懷單親家庭協會」創辦人蔣海瓊博士

2006年8月16日是一個晴朗、美麗、舒爽的夏日。我們四人興奮地作好各樣預備工作,等待採訪「溪水旁關懷單親家庭協會」(By Streams of Water, Inc. 以下簡稱「溪水旁」)創辦人兼會長蔣海瓊博士。


蔣老師身著一襲黑底藍花的絲質長裙,翩然來到馬利亞修道院。我們在一間安靜的會客室裡,展開了兩個小時的訪談。


———————–

接受生命熬煉


話說1985年,因丈夫涉及政治問題,身繫囹圄,蔣海瓊挑起大樑,獨自撫養女兒,成了「暫時的單親」。


事發突然,她不敢說出實情,怕連累朋友,更無法向三歲的女兒訴苦,內心非常煎熬,彷彿也被關在監獄裡。兩年半後,丈夫出獄了,卻因外遇而提出離婚,蔣海瓊成為「真正的單親」。


1989年,蔣海瓊勇敢地帶著七歲的女兒從臺灣遠赴美國進修、發展;神學院畢業後,曾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服事神。從十八年的單親生活中,她所學到最重要的功課就是:「不管發生任何事,總要專心仰望神,跟隨祂的腳蹤,一步一步往前行。」

踏入單親事工


十八年單親生涯的熬煉,蔣海瓊切身體會其中的艱難與辛酸。她在教會、神學院或教會機構服事十多年來,總是看到單親家庭有特別的需要,所以一直利用閒暇之餘關心單親家庭。


而真正全時間服事單親,則從2004年底開始。當時,蔣海瓊內心跟神拔河了許久。她靦腆地笑著說:「神多次呼召我出來全心服事單親,我都以各樣理由推辭,很不順服的。」


她解釋當時的掙扎:「我已經在服事的工場上了,服事的方式和範圍很廣,單親只是其中一部份,為什麼神要侷限我呢?難道因為我是單親,就只能服事單親嗎?當時只覺得很不服氣,現在想想,或許是自卑引發的自傲吧!」蔣海瓊朗聲笑了起來,顯然已經可以笑看風浪。

掙扎、愧疚到順服


直到1998年,蔣海瓊搬離新澤西州(New Jersey),來到賓州(Pennsylvania)服事。原先帶領的三個單親媽媽小組,因為沒有人繼續幫助她們,就解散了。


有一天開車時,想到這些單親媽媽,蔣海瓊心裡很難過,好像拋下自己親姊妹一樣地愧疚。神多次呼召她出來專心服事單親,總是以恐懼推托,但這一次神不輕易放過了,祂說:


「妳自己身為單親,都不願意回應我的呼召,還有誰願意呢? 」


蔣海瓊眼角閃著晶瑩的淚光:「當時,我淚流滿面,為自己的自私、自卑和自以為義向神認罪。」此後,她開始以寫作、專題講座、電話輔導的方式積極服事單親,也從學術的角度研究單親和孩子的心路歷程。

「溪水旁」的由來


從那次悔改以後,蔣海瓊雖主動關懷單親家庭,利用週末或晚間服事他們,但每一次演講歸來,她都為自己沒有時間進一步關懷單親朋友而懊惱不已。


「唉!歲月不饒人,蠟燭豈能兩頭燒呢?」蔣海瓊說:「當我徘徊在放棄工作和全心作單親事工的十字路口時,忽然病倒了。養病期間,神再次呼召我出來全職服事單親家庭。我卻嚴重懷疑自己的能力,因為重病的我連讀書、寫信都無法集中思想,遑論教書、講道,更不用提成立一個機構了。」


有一天,吃早餐時,忽然有一節經文在蔣海瓊眼前出現,好像電腦簡報一樣,一個字一個字地印在她的額頭上,那就是詩篇一篇3節:


「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凡他所作的盡都順利。」


蔣海瓊立刻知道,「這是神給我的印證和鼓勵,我(包括許許多多的單親)就是那棵樹,栽在主耶穌湧流的活水旁,我的葉子不但不會枯乾,還會多結果子哩!」於是蔣海瓊成立了這個關懷單親機構,取名為「溪水旁」(By Streams of Water)。

單親也是一個家


「溪水旁」的異象是將神的關愛、醫治和希望帶給單親家庭,並且鼓勵他們營造一個完整的家。蔣海瓊說:「我從神領受的一句話就是『單親也是一個家』。家的定義並不在乎角色是否齊全、人口的多寡或房子的大小,而是在乎家中有愛,這愛是從主耶穌基督而來,可以與別人分享的。」


蔣海瓊歸納造成單親的原因:


●  第一是喪偶,這情況古今中外皆同;
●  第二是離婚或分居,乃現代單親家庭的主要成因;
●  第三是未婚媽媽,除了青少年未婚懷孕以外,婚外情也不少;
●  第四為單身領養小孩,也是一個新的趨勢;
●  還有一種是華人社會特有的現象:暫時的單親。

暫時的單親


「暫時的單親」是指夫妻因工作、學業長期分居兩地,或是配偶一方重病長期住院療養,或因案入獄而造成。


其實二十多年前,社會上就流行「太空人」(太太在空中飛來飛去)、「內在美」(內人在美國)等名詞,與現在的「臺商」(臺灣商人在中國作生意)和「外在陸」(外子在大陸)正是同樣的情況。暫時的單親內心所承受的壓力並不比真正的單親少。


讀者不妨靜下來想一想,不用多久就可以從身邊的親友身上找出以上五種單親的類型。


蔣老師語重心長地說:「99%以上的單親都不認識主耶穌。如何接觸他們,並帶到神的面前是最重要的事。換句話說,單親事工也就是宣教事工。」


至於已經信主的單親,不妨鼓勵他們起來在不同的崗位上服事主,這將是最美的事。幫助「暫時的單親」建立基督化家庭,學習與丈夫溝通,避免成為「真正的單親」也是當前刻不容緩的。


要做的事多,做工的人少,所以「溪水旁」很樂意與其他的機構連結,盼望資源集中、力量集中,將最好的獻與主,也盼望有更多的弟兄姊妹一起同工。

你我都可扶持單親


由於目前提供單親事工的教會可說是極少數。有些教會表示,他們沒有這方面的需要,或者明白地說,他們教會只有少數會友是單親。


對此,蔣海瓊提出兩點誠摯的建議:第一,單親人數雖少,但是他們有特殊的需要,教會理當伸出援手。第二,社會上的單親家庭比例已達30%以上,亞裔美人也有20%,這足以說明廣大的單親家庭是福音的未得之地!


「溪水旁」樂意到各教會去主領週末研討會,提供基本的輔導課程,或協助成立單親團契。大多數的單親都很敏感,因為他們的心靈曾經受傷,需要關懷,但又不敢顯露軟弱的一面;輔導者必須有耐心、有智慧、有技巧地去引領。「溪水旁」也樂意培訓平信徒參與輔導關懷事工。


其實,你我都可扶持單親。若是已婚的弟兄姊妹,鼓勵夫妻一起投入事奉。「溪水旁事工」需要禱告和經費的援助,同時也需要同工,例如錄音、騰稿、寫作、打字、電腦排版、網站設計、製作廣播節目、拷貝CD、營會行政同工等。

假如能重新來過⋯⋯


問起這個問題,蔣海瓊若有所思:


「母兼父職的單親生活,實在太忙碌。假如能重新來過,我但願能給女兒更多的時間,也給自己多一點時間休息。但是在工作、學業、生活的壓力下,即使時光倒流,我也很懷疑自己是否能做到這兩點。」


其實,親子關係是很微妙的,在雙親家庭中也很難拿捏得準。很多單親媽媽來請教蔣海瓊子女教養問題,她總是回答,如果單親本身的心理不健康,孩子也不會健康,所以要先建立單親的自尊、自重、自信,才能教養出健康快樂獨立的孩子。末了,她提及生命中最難忘的一件事:


「有一年,女兒從大學放假回來,我們一起逛街、喝咖啡、談心。我們談到父母離婚給孩子帶來心靈的傷害,我向她道歉。女兒善良、貼心地回答:『媽媽,如果換作我是妳,我也會作同樣的決定。』她給了我一個擁抱,接著又說:


『媽媽!若是我能選擇,在千萬人當中,我還是會選妳作我的母親。』」

▲受訪者蔣海瓊博士與愛女鄭克迦合影。

蔣海瓊博士(Dr. Pauline Chiang),曾任記者、編輯、神學院講師、廣播節目製作人。1989年帶著七歲的女兒來美進修,獲愛西蘭神學院(Ashland Theological Seminary)基督教教育碩士、教牧關懷暨輔導碩士、教牧學博士。

2004年回應神的呼召,成立「溪水旁關懷單親家庭協會」(By Streams of Water, Inc.)。現任該會會長、賓州蘭城聖經學院(Lancaster Bible College)兼任教授。已於2007年一月在臺灣成立「溪水旁關懷單親家庭協會」分會。


後記

訪談在這溫馨、感恩的一刻結束,兩個小時,轉眼即逝。蔣老師的笑容和輕柔的語音,好像把我們引進一座山谷,在陰涼的綠蔭下,潺潺的溪水旁,分享她生命中的憂傷、歡樂和神交付給她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