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期
神國鄰舍 Kingdom Neighbors

那些難以忘懷的身影

中東之旅心情札記

住在難民營的瓦力問:
「這本可蘭經叫我殺殺殺,
這本聖經叫我愛愛愛,到底哪邊是真的?」

我獨自在黎巴嫩機場,等待深夜兩點半回程的飛機。緊湊的一週行程,身體極倦。想到明晚就能躺在自己舒適溫暖的被窩裡,享受安全、安靜、沒有烟味的好眠,在這長條凳上再等六小時也變得不難接受了。但過去幾天的見聞在腦海中縈繞,尤其是在惡劣環境中生活多年的難民家庭和孩童們,讓我對自己急於逃回安逸環境的心態,頓感萬分慚愧。

此行於我,有兩個目的:一是探望在約旦與黎巴嫩的朋友;二是實地探訪難民家庭與難民營。短短一週,收穫遠超預期,開闊了我的事工,且對宣教策略與方式都有新的看法與眼界。


眺望應許之地

2019年1月,從紐約啟程,經德國轉機抵達約旦首都安曼的機場。朋友遠道來接機,室內室外都是華氏40度(攝氏4度)低溫,習慣有暖氣的我,感覺寒氣直逼,凍進骨髓,白天頭痛不已,晚上徹夜難眠!想到大部分居民就生活在如此環境,覺得自己真是嬌生慣養。

隔天,友人帶我去摩西一生中最後的駐足點─尼波山,隔著近在咫尺的約旦河,四面觀望,摩押地真是荒蕪一片!約旦全境都是沙漠曠野,是全球最乾旱的國家之一。約旦西接約旦河、死海及以色列,北鄰敘利亞,東接伊拉克及沙烏地阿拉伯,南臨紅海,與埃及接壤。約旦人與以色列人原為同族,現則對峙。約旦的法定宗教是伊斯蘭教,穆斯林佔人口的95%,只有4%左右的基督徒。

根據維基百科統計數字,自從2011年,ISIS崛起,敘利亞內戰開始,敘利亞2,200萬人口,有1,350萬淪為難民,其中750萬逃出敘利亞,成為國際難民,大多由臨近各國收容,前四名為:土耳其354萬人;黎巴嫩220萬人(這個小國總人口也才400萬);約旦126萬人;德國70萬人。難民當中超過50%是18歲以下孩童。

1.         作者站在尼波山上,眺望應許之地。

艱辛的難民生活

朋友持續關心一些來自敘利亞的難民,我們拜訪了其中幾個家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母親帶著七個未成年子女,父親已失蹤三年。女主人說,可能他已被殺,或關在某個監獄,或流浪在世界某角落。他們領了聯合國難民證。每月領取的現金補助還不夠為簡陋樓房付租。兩個16、17歲的男孩出外打零工;15歲的女孩在家,不上學;13歲與11歲的男孩剛從學校回來,很有禮貌地與我們擁抱親頰打招呼;最小的是7歲的女孩與6歲的男孩。

兩個上學的孩子本來也待在家中,因住得偏遠,單程上學要步行近兩小時,若是搭車,每月車費大概約旦幣10元(合美金14元)。朋友請他們做手工,每月以約旦幣跟他們交換成品,條件是必須上學。39歲的母親患有糖尿病,醫生友人觀察到她手上的割傷都沒癒合。因為藥物缺乏,她的病情無法有效控制;因飲食短缺,我們不敢提飲食管理。畢竟,生存第一。

朋友們以各樣方式關心敘利亞難民:探訪、財物幫助、教青少年各種技藝,或設立小工廠讓難民婦女製造橄欖香皂等。他們以各種行動傳述了神的愛,有力地活出基督徒的見證。

黎巴嫩─特別的福音禾場

想到黎巴嫩就想到香柏樹。聖經描述,這是一個充滿香氣的地方。黎巴嫩東、北邊與敘利亞為鄰,南接以色列,西臨地中海,位於歐亞非的要衝,總面積一萬多平方公里。在聖經中,黎巴嫩被提及至少64次,95%是腓尼基人後代,泰爾與西頓都在黎巴嫩境內。

黎巴嫩雖然國內人口只有400多萬,但在全球各地的移民卻超過1,500萬。本來基督徒佔總人口80%,但因屢次內戰、移民及少子化,且伊斯蘭信徒普遍子女眾多等原因,近年基督徒比例已下降到35%左右。

黎巴嫩是中東國家中最西化,也是傳福音最自由的國家。

2.         看不到盡頭的帳篷,泥濘不堪的通路。孩子們在髒臭的營區四處遊走,無法上學。這樣的難民營有十幾個。
3.         難民營孩子們的笑容,令人難忘。
4.         黎巴嫩難民學校的孩童清晨聚集、歡唱詩歌。

瓦力的故事

朋友們專為難民孩童開設了學校,老師大部分也是敘利亞難民。雖然並非正式學校,卻見到義工們的用心。朋友們在有限的資源下,盡心盡力,憑著信心往前邁進。

我們拜訪了黎巴嫩人的福音教會。這是為從敘利亞逃來的庫爾德人(Kurdish)設立的聚會,向他們傳福音。在這裡,我們遇到難民瓦力,受邀拜訪了他座落在破舊樓房的家。

瓦力在故鄉是磨石子地板的工人,六年前舉家逃來。因孩子們就讀難民學校,瓦力太太長期與難民學校接觸,信了主。她安靜為丈夫禱告,卻不敢讓瓦力知道,怕被趕出家門。三年前,學校邀請家長們參加聖誕慶祝會,她說服瓦力一起參加。慶祝會的主角是耶穌,瓦力聽過卻又陌生的名字。聖誕會所講的耶穌激起他的興趣,他拿到一份禮物—阿拉伯文聖經。之後他認真閱讀,也一邊如常讀可蘭經,不由覺得迷惘,用有限的英文說:“This Quran tells me to kill, kill, kill, and this Bible tells me to love, love, love, which one should be true to follow?”(這本可蘭經叫我殺殺殺,這本聖經叫我去愛愛愛,到底哪邊是真的?)

他去教會問牧師,牧師說,答案必須由他來決定,並建議他禱告求問神。於是,他認真禱告,越來越被耶穌所吸引。

一天,瓦力向耶穌禱告,就從那一刻開始,他願意跟隨耶穌,全家包括五個孩子都歸了主,因此屢次被同族人威脅要殺他而搬家。

在他被威脅時,神賜智慧給他來回應:「看你們,作為我的兄弟,除了威脅之外,幫過我甚麼?但那些基督徒,從一開始,就主動來幫助我的妻子、孩子,從來不求回報,也沒有要求我作基督徒,幾年來不斷地幫助我。你們說,我作為一個正常人,會親近你們,還是應該親近他們?」

瓦力說他天天期待早日回故鄉建立教會。這會不會危險?他說:「耶穌都為我死了,如果我為耶穌死豈不是應該的?」

▲拜訪敘利亞難民瓦力的家。

難民營怵目驚心,你我該做甚麼?

旅行中最令我無法忘懷的是難民營,生活情況難以想像地糟!毗鄰不見盡頭的帳篷,中間的通路永遠泥濘不堪,遇驟雨就水深及膝,充滿惡臭,孩子們在髒臭的營區四處遊走。難民營遠離市區,沒有公共設施,沒有學校,也沒有醫療設備。成千上萬人在這裡生活,最久的已達七年,不知哪年哪月才能離開!而像這樣的難民營有幾十個。

我探頭一窺一個營帳,主人見狀熱情邀我進去坐,我呼朋引伴把一行人全叫了進去。他立刻動手煮茶款待我們,我感覺時空交錯,彷彿遇見亞伯拉罕,突然有感動想為這家人求祝福。請了同行的翻譯傳達,便奉主耶穌的名,宣告救恩與祝福臨到這家。

飛機上,我一路問主自己能做甚麼?在人際關係結構極為緊密的中東社會,建立信任絕對需要。我目睹宣教工人如何將父神無條件的愛活化在生活中,與當地人建立信賴的友誼。在無法公開傳講基督的環境中,當人親歷天父的愛,在對的時間,心門必能打開聆聽天國福音。把愛活出來的福音策略,需要以信心完全信靠聖靈的工作,神必以奇妙的方式來收成。

旅程,其實沒有結束,乃是剛開始。我需要仔細思考、分辨、省思,必須求問主的心意。畢竟,祂已經帶領我看見了,聽到了。

▲奉主耶穌的名,宣告救恩與祝福臨到這個家庭。

註: 關於各國難民人數,因來源資料不同而差距較大。聯合國難民署的數目是根據已登記並且核准的難民數,而約旦、土耳其、黎巴嫩等國是根據各國國內統計,比聯合國統計數字大很多。因不少難民在不同地區間往返和遊蕩,甚至多有不敢登記等現象,實際難民數不僅比聯合國檔案數目大,也比各國家統計數目大。本文採用維基百科資料做參考。


從一幅畫到一個教育方案

右邊這幅圖畫為一難民女孩所作。如同許多難民孩子,在戰爭與逃難中,她經歷難以想像的驚恐場面而遭受精神、情緒的創傷。宣教士主動關心她,鼓勵她以畫畫來表達內心感受,她畫了右上這幅畫—「基督徒以愛擁抱穆斯林」。

愛,是否能成為一個數字來衡量宣教果效?

回到美國後,我常分享這幅畫,有不少人問:「這個女孩是否是基督徒了?」這讓我想到多位宣教工人說他們最為難的,就是支持者常問有多少人決志信主,似乎決志或受洗人數是衡量工作果效的惟一標誌。

「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馬太福音28:19-20)今天,教會裡是否已形成一個系統或標準,以四律或三福,或個人見證,邀請對方做認罪、悔改的決志禱告,如此就多了一個得救的數目?這樣的系統與標準,能通用於不同的文化嗎?能真正領人成為主的門徒嗎?

主耶穌當年與井邊婦人談福音,與尼哥底母談福音,與少年官談福音,是那般自然和處境化,卻又那麼觸動人心。

作畫的女孩,她感受到基督徒無條件愛穆斯林。宣教士清楚知道,公開承認信仰可能帶給女孩殺身之禍,宣教工人也可能被驅逐出境。在那樣的環境中宣教,需要極大的信心,仰望聖靈的工作,用各種方式以基督的愛來服事,卻不急於以決志或受洗數目來證明宣教的果效。

在後方的我們,應嘗試了解並全然支持前方的宣教工人。

主啊,我當做甚麼?

親眼見到全球性的不公義所造成的苦難,是多麼令人焦急、心痛!難民需要實際生活和教育方面的即刻幫助。浪遊於難民營的失學孩童們中,10-18歲的男孩也許會成為恐怖分子招募的對象。他們沒受教育、沒有經歷愛或學習甚麼是愛,就被訓練去恨,這是我心中所害怕的。

同是地球村的人,卻不能享有同等的教育機會,你我能做甚麼?如何把學校帶到眾多的難民孩子中?甚麼是最快且低成本的方式?通過網路提供教育的方案開始在我心裡不斷醞釀。

回美之後,我立刻四處分享並行動,傳遞這個急迫的需要,並開始籌劃給難民的網路學校方案。一位姊妹幾年前恰巧投資建立了一個網上教育系統,已正常營運,可以馬上開展、提供英語教學課程給難民學校!不久之後,對此有異象有負擔的ESL老師也已到位,開始第一階段的實驗。

若主許可,盼望不久的將來,這個網路學校也能為世界各地宣教工人的子女提供網路教育課程,甚至能在難民營附近架設露天學園,為孩童提供各類遠程教學,把父神的愛,以更實際的方式傳遞給他們。

▲難民營孩子們的畫作。

把教育藉著網路,送到沒有學校的難民營
網路學校計畫—英橋學院 Eagle’s Bridge Institute of Learning

英橋學院的異象來自「摩西之約」:「我如鷹將你們背在翅膀上,帶來歸我……」(出埃及記19:4-6)。鷹在這裡象徵父神,藉著這個網路教育計畫,要承載許多人來歸祂。橋,使人與人之間相通,喻指文化的交流。以「英」代替「鷹」作為學校名稱,也祈願這個機構培育神國英才。

階段一:探索與試驗
‧        滿足現時立即需要,提供難民學校老師,教導英文課程。
‧        訓練當地英文老師。
‧        通過www.lumalearn.com網上教育系統提供示範教學。

階段二:建立英橋學院網站,成立並註冊美國聯邦非營利機構
‧        提供宣教工人子女英文課程。
‧        免費提供宣教工人所辦語言學校英文課程(漸漸擴展提供多種語言課程,如中文、西班牙文、法文、德文等)。

階段三:開始難民營網路學校
從提供英文課程開始,擴增到各種不同科目學習。

階段四:發展英橋學院成為認證的網路教育學習平台
如果您有感動和負擔通過網絡教育平台參與宣教,無論是專業教師、網絡技術人才,還是以代禱、財務奉獻來參與,都很歡迎。在第一階段「探索與試驗」期,約需5,000到10,000美金以支付ESL老師的課程費用。第二階段,需聘任專職負責同工,籌備所需電腦設備、系統,支付老師課程費用,初期預算為美金20萬。欲進一步了解資訊,請聯絡lilykyang@gmail.com。
奉獻方式:美加及海外地區/支票奉獻方式,支票抬頭請寫KRC,在note註明 China Mission – Education. 支票郵寄地址:P O Box 901, Pleasanton, CA 94566 USA

讓我們一起同工,乘上鷹的翅膀,乘駕地的高處,得吃田間的土產(參申命記32:10-14),跟隨父神一起在宣教的歷史中譜寫新的故事。


高俐理,神國資源為基督協會創辦人兼執行長,曾在美國大企業任高階主管多年,目前全職事奉。常在北美及亞洲各地演講及帶領營會,對培訓合神心意的領導管理模式極有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