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期
神國鄰舍 Kingdom Neighbors

「何必飄洋過海?」

紐約第三華埠布碌崙區的福音呼聲⋯⋯

其實,並不是人人都有機會到中國大陸去宣教,但住在大紐約都會區或新澤西北部的人很容易就可以來布碌崙,這是一個大禾場。


你知道布碌崙有多大嗎?布碌崙是紐約市五大行政區之一,它包括了九個縣、十五個鎮、二百六十萬人口,布碌崙無論是人口或面積都超過美國五十州中的三十個。2004年紐約市長彭拜(Bloomberg)在信義會醫院所屬第八大道華人診所主持揭幕儀式時,曾宣佈現在布碌崙是全美華人增長最迅速的一個城市。

移民潮如滾滾熱浪


根據2004年夏天的統計,此地已有二十六萬三千名華人,這還不包括沒有合法居留身分者,比起十年前足足增長了一倍。這新移民如滾滾浪潮勢不可擋,街頭巷尾處處可見講西班牙語的墨西哥裔或講普通話及福州話的華人。因此,在此服務社區已一百二十餘年的信義會醫院,也因應情勢重新設計了所有的指示牌,同時並列英文、西班牙文、中文、俄文及阿拉伯文。當然,這五種語文只是代表在日落公園區及貝瑞吉區較多數的族群,其他少數族群的語文一時仍未能全部標明。

牧會的挑戰與突破


我被神呼召在此作牧師,在一個由德裔移民開創的傳統信義會服事,這間會齡一百一十七年的教會正面臨核心會友流失、人口轉變及人口老化等挑戰,但最重大的挑戰則是「如何堅持傳福音」。其實,此地宣教工作的主幹就是尋找資源、引進資源及運用資源,以提供新移民身心靈各方面的實際的幫助。


我們像一般教會一樣,有主日學、學道班、新會友班等課程,為因應社會人口結構變化,我們更新了崇拜的儀式和音樂,改為中英雙語崇拜且將歌詞列印出來。想像一下,每個主日用英語、粵語、普通話三種語言講道的景況,我已如此講了六年,正像從遠地被差派來的宣教士一樣,必須在其中掙扎並適應。感謝主,在過去六年之中,引領我嘗試下列途徑來宣揚主愛,牧養教會:


(一)擔任醫院院牧:在急診室及醫院中擔任院牧,增添很多機會服事急難中的病人及家屬,打開社區服務之門。


(二)積極推動雙語事工與崇拜:既然歡迎不同族裔及社會背景的人來教會,就要學習「彼此接納」這個非常不容易的功課,願上帝恩待我們繼續學習長進。


(三)以創意向青年人傳福音:我組織了一支籃球隊,每星期六帶一群九至十六歲,來自不同族群、文化水平、家庭背景的青少年打球,牧師兼作球伴,又得作和事佬。結束後再帶他們吃午餐或漢堡,把握時間講五分鐘福音,然後開車送他們回家。一年半過去了,其中有一個孩子帶了她的外婆來教會,這是六年交往之碩果,終於她倆受洗成為基督徒。


(四)開辦音樂會安慰人心:2002年一月,911事件發生四個月之後,創設了定期的「免費」音樂會,使聖雅各堂在布碌崙西南區藉音樂來治療許多憂傷的心靈。感謝主使用我個人的音樂恩賜來開展此事工,並興起樂於分享且有才幹的音樂家同工,服事街坊。四年來,這每月一次於第二主日下午四時舉行的音樂會從不間斷,看見上帝不斷恩待我們一步步前進,讓我們切實體會信靠、順服並仰望主去開荒,就不缺乏!


(五)青少年暑期外展:「教會不夠人手,能做什麼外展呢?」感謝主,藉著信心、勇氣、熱忱,我們用本身一點點的人力物力資源,加上其他外援,辦假期聖經班、免費語文補習、野餐活動等,平均每年有一百五十人次參加青少年活動;另外還推廣室內樂,培養音樂人才,我們得到專業音樂家訓練及推廣,兩年下來有三十人受惠。


(六)社區活動及服務:我們參與暑期「街上攤位展覽」,辦「友誼主日」提供防疫注射及公眾衛生教育,另外,定期在兩個信義會的老人中心作宣教服務。911之後,羅省信義會生命堂與我們一起舉辦福音粵語話劇外展,有一百五十人與會,他們的熱忱也挑旺了我們的心。在紐約閩恩堂佈道會邀約,本堂協助之下,2004年有三千人來聽福音。這一切都是上帝得榮耀之見證,在布碌崙極需能駐守、接納、餵養並不斷鼓勵支持的同工來共同打這一場福音的仗!就算此地教會每天都帶一個人歸主,那麼十幾二十個教會每天只能帶十幾二十個人,每年也只不過20×365=7300人,這跟新進的移民總數簡直不成比例,我們還要等神家荒涼到何年呢?祈願我們都有像保羅一樣的熱忱、決心及行動:「我是大有憂愁,心裡時常傷痛。為我弟兄、我骨肉之親,就是自己被咒詛,與基督分離,我也願意。」(羅馬書九章2∼3節)

▲911事件後,首次的粵語福音劇佈道。


(七)參與「文字工作為基督」行列:個人開辦三場音樂會,一場音樂劇指揮,籌了兩千元支持《路德文選》在中國大陸合法出版C. L. P. C.《五千本項目》(中國基督教文字事工會),以文字增加信徒領袖之聖經、神學知識,這本小小的五百餘頁書,包括三大信經、十誡、主禱文、八篇精彩講章、受洗、聖餐及一般神學的基本要道,每本值美金3.50元,有意訂閱或奉獻者請向筆者接洽:

Mary  Chang  Literature  for  Christ  c/o
St. Jacobi  Evangelical  Lutheran  Church,
5406  Fourth  Avenue
Brooklyn, N. Y. 11220


我誠心地祈禱,願主讓我們「打破疆界」,去為主多得人、多做工。我熱忱地歡迎你為我們禱告,邀請你參與這偉大的行列。我雖能諳十四種中國方言,但在整個開發神國禾場的聖工上仍是微不足道的,願主賜福你,恩待你!有任何感動歡迎來信:
電子郵箱:StJacobiLutheranBklyn@msn.com
marychang2002@yahoo.com
或來電:(718) 431-8978,或 (917) 572-5181(晚)

堅守布碌崙—

緬懷挪威裔皮.納森牧師

(Pastor Per W. Larson)

我在醫院的四樓走道上攔住了正推往太平間的推床,在這位敬愛的前輩面前肅立,並邀我的同工跟我一同禱告;以見證這位忠心的八十二歲老人在過去對布碌崙區的貢獻。


我巴不得掀開裹著他身體的大塑膠袋,見他最後的一面,但礙於法律規定而作罷。不過,我慶幸自己能從記憶中捕捉他的身影:那活潑的講道、感人的歌聲、令人賓至如歸的招呼以及接納各類人士的胸襟。他,就是皮.納森牧師,一位挪威移民。在去世的前一天,他還說:「唉!今天我不能去講道了,這是我這輩子第一次的缺席⋯⋯」因他急症住院了。他曾說,教會徵詢他是否願意去中國傳福音,但他婉拒說:「我的禾場就在這兒!」


納森牧師把青春歲月奉獻給教會—美國教會,挪威教會。當他注意到挪威移民逐年遞減而華人如潮水般不斷湧入,而他卻「不會講中文」傳福音時,他立刻禱告,找到一位華人傳道,一通電話之下就邀請了這位素未謀面的陌生人,從史丹頓島過橋來開荒,這一個邀請就誕生了紐約第五十九街信義會弟兄會華語福音堂的華人事工。

這二十幾年來辛勤向新移民宣教,不單是落實了納森牧師的異象,更是實踐了主的「大使命」。時至今日,這教會還在不斷地增長中。願感動皮.納森牧師的靈也同樣感動我們在去布碌崙區開發、扶持福音外展工作。


作者小檔案

張陵兮是美國信義會雅各堂主任牧師,紐約信義會醫院院牧。出生於大陸,在香港長大,臺灣求學,目前在紐約服事。從事教育及音樂專業多年。她的三名子女均已大專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