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問行人歸不歸?
宣教新人小隱的四季家書
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送別詩〉,隋,佚名)
春 – 不至缺乏
來到工場,因疫情受到很多限制。解封後第一件事是找房子。尋覓了三個星期,找了幾位仲介,去了不下數十處地方。除了房租貴,穆斯林房東認為非穆斯林用過的廚房不潔淨,退租後需要重新整理,不願出租。多次被拒,甚感心灰意冷。
年末的傍晚,接到仲介來電說有一房可租,地點、大小、房租,超過所求所想,還附帶基本家具,幾乎可以拎包入住。小隱和丈夫阿源看了房後當場簽約。
神總是在最後一刻出手,過年前入住新居,再次經歷「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
隨俗
疫情期間,小隱認識兩位穆斯林女士,都是排隊時認識的,之後邀請到家裡喝茶。見面三次後,我們表明是基督徒,目前這兩位已經是定期聯絡的朋友,可以談論信仰。
請為我們學習適應本地飲食、文化、方言、習慣、想法、生活方式代禱;讓我們活到老學到老,忠心到老服事到老,作有智慧、結果子的基督門徒。
開放日
2月下旬Open House,十位家長與學生參加。小隱與父母交流上課方式,阿源與孩子玩桌遊。此地家長對老師的職分格外敬重,年輕一代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也特別重視。盼未來能與他們建立進一步關係。
最希望看到福音改變生命,家庭、夫妻、親子關係的改善,但一切的改變都必須從內心及價值觀改變。這也是為甚麼我們要長期在這裡生活。生命的改變非一朝一夕,我們力量有限,只能盡本分,做神要我們做的。
求主讓我們能學習將心比心,融入本地穆斯林社區,與已認識的朋友、鄰居更深地交往,自然真誠關愛他們。
齋月
3月下旬起是為期一個月的齋月,是我們人生中第一次,也是這半年來最大的震撼經歷。認識的大部分朋友都進行「封齋」,包括9歲以上女孩,12歲以上男孩。清晨3:00多,朋友起床開始準備早餐,黎明前必須吃完,然後做晨禮後再趕去上班。朋友說,齋月是一年中最神聖之月;在齋月中遵禮行善,效果百倍,也就是「存一進百」。所以每個人都盡其所能,禁食節慾,誦經修心,禮拜祈禱,循規蹈矩,樂善好施。
齋月期間本地朋友一般不太和我們見面,相約開齋後見面慶祝。期間阿源拜訪了鄰近幾個數百人規模的清真寺,看見許多男士聚集在寺裡膜拜的狀況,著實開了眼界。
好客
開齋節如同穆斯林的過年,慶祝三天。受邀到小隱第一位本地朋友麗麗家。老式的自建舊屋,臥室/客廳/餐廳都在同一空間。麗麗是單親媽媽,經濟條件不充裕,當日卻端出六盤大菜,誠意滿滿。
談話中對麗麗的家庭有更多的認識。為她及孩子禱告祝福,並分享見證。其實我們的婚姻也走過高山低谷,是天父的愛讓愛火重燃!祈願有更多這樣分享經歷的機會。
夏
5月開始,小隱每週固定與本地朋友莎莎見面,一面教英語,一面建立關係。每週三個晚上,水果店老闆阿林的兒子迪迪來家中,阿源免費教他英語及數學。
週末英語課已增加到兩班。小隱有用不完的體力、精力、活力與熱力,教小朋友英語,和婦女朋友喝茶。或許是因天氣轉暖,又或許是固定運動與睡眠品質較佳,阿源的身體也漸漸強壯,並與本地朋友保持定期聯絡。
蛻變
近日聽主日信息,多位牧者不約而同提到生命的蛻變;既然有了新生命,為何仍受老我的壞習慣控制?對我們而言,不能以年齡為藉口,而不勤奮學習。若不留意,「懶惰」常滲進生活中的目標和行動。離開老家脫離了舒適圈,但來到工場也漸漸適應並建立另一個舒適圈,要常常提醒自己不能安於現狀,要多多走出去。
望著窗外柳絮紛飛,楊花滿城,好像飄著細細白雪,這樣的景緻在老家可是看不到的喔!詩曰:「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這是否訴說著我們的處境?無論歸期如何,能夠有機會在異地生活,就當感謝天父。
秋 – 律動中的互動
9月回歸學習生活的規律。週末最是忙碌,兩班的課程,週間還有視頻作業,與學生來回的溝通,及不定期拜訪家長。若學生缺課,還要找時間補課。其實挺喜歡到學生家補課,一方面了解他們的家庭生活,一方面與爺爺奶奶聊天,很多時候還會受到盛情款待呢!
我們每週至少一次拜訪朋友。老查、麗麗、約翰,是眾多朋友中願意來我們家喝茶聊天的本地朋友。其他朋友大多約在外面茶館、餐廳,或到他們家。相識近一年,已有基本信任,稱得上有幾位好朋友了。不僅是閒話家常,也能談較深入的話題。
有時也問自己,到底哪裡吸引他們?他們為甚麼要聽我們說話?我們說話有權柄嗎?深入的對話通常源自彼此的親近和關愛。朋友感受到我們的真誠,我們也感受到他們的關心。
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
學生迪迪突患白血症,已在醫院化療兩次。不久前回家休養一週,我們特別到他家中探望。13歲的少年本應洋溢著青春,看著迪迪蒼白的臉,實在心疼不捨。
那天,第一次邀請迪迪的媽媽一起開口祈禱。她跟著我們一句一句說,迫切流淚地為兒子得醫治祈求。我們以天父的話勉勵她,相擁而泣。
迪迪後來回到醫院。請繼續記念他能找到合適的骨髓,進行移植。
豐盛生命
來此將屆滿週年,給過去這一年打個成績吧!小隱不加思考給了9分,而阿源只給了7分,可能是高原反應及睡眠不佳扣了兩分。
過去一年好像活了三年,多賺了兩年,有太多以往完全沒有過的體驗:隔離,找房子,布置新家,認識新朋友,適應新環境及文化,搭過夜火車,尋幽探境,造訪千年古都,出遊荒煙大漠,體驗齋月等。有處豐盛,也有處卑賤的經歷,最感恩的莫過於在合適機會認識朋友,並得到他們真誠的友誼,以及有機會深度分享從天而來的好消息。
知道還有許多需要學習、突破與成長之處,我倆給自己的勉勵是好好活著,有意義地活著,感恩地活著!讓我們在主裡得著更豐盛的生命。
冬 – 贏得友誼
使徒保羅曾說自己「向甚麼樣的人,就作甚麼樣的人……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
來到工場後,我們生活的主旋律就是贏得友誼。
水果攤阿林的兒子重病,仍在寒冬中樂觀地擺攤。為了給兒子多攢些醫藥費,他趁冬日加賣熱騰騰的烤栗子。每每看見我們經過攤子,總要送上水果,讓我們要刻意繞道而行,以免盛情難卻。
去醫院看望迪迪,並請他的媽媽吃飯。雜貨店阿立的三個孫女參加了英語班,我們與阿立開始頻繁互動,每週都會見上一次面。所謂「友誼」,就是時間積累出來的情誼啊!日前阿源閃了腰,阿立特來家中探望,幫他按摩,令我們感動不已。
12月非常忙碌,刻意布置家裡並準備禮物,邀請朋友來家中聚餐,同慶聖誕,分享節慶真義。我們珍惜認識的每一位朋友,與他們分享好消息,有時當然也會冒犯他們,引起小小爭論。
無論如何,向甚麼樣的人就作甚麼樣的人。這一年最大的學習,就是處境化(contextualization),為要拉近與鄰舍的距離。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漸漸了解此地文化和信仰之間強烈緊密的結合。
感恩,反思,設定目標
猶記年初搬入天父為我們預備的房子,對未知充滿期待。進入歲末,是數算恩典的季節,也是反省的時刻。
贊同好友所說:「我們不是從經驗中學習,而是從經驗的反思中學習。」不懂反思的日子,如同隨波逐流。過去這一年,我們給自己設立三個目標:每一天感恩地活著;結交十位本地朋友;搭一次長途過夜的臥鋪火車,體驗詩與遠方。
Yes,三個目標都達到了!
近日讀到一本書,提到「設定目標」的重要性。拆開了的金字塔,只不過是一堆散亂的石頭;沒有目標過下去的日子,只不過是數段散亂的歲月。如果凝聚努力,去實現某個目標,散亂的日子就搭成實在的地標。
春天的播種,其實早在冬天就要開始計畫。進入新的年度,我們是否也能從新人階段的撒種,進入灌溉和培育,看見種子萌芽、茁壯?我們又立下三個目標:夫妻一起讀經;邀請人一起讀書;來一趟說走就走的旅行。期待下次的家書中,向你們報告進展。
親愛的家人,下定決心設定目標,實現屬於你自己的夢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