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期

公義一代:生命與家庭的整全觀

歐巴馬當選美國總統,是全球矚目的歷史性時刻。以往美國大選只不過是黨派權力的轉移,今年不論在政治、社會文化、種族,甚而宗教意識上都意味著一個基層性的轉移,許多人認為這代表一個新領導、新時代的曙光,更反映年輕一代要求的改變與理想。


「大衛服事了他那一世的人。」(使徒行傳13:36)我們都是受托服事自己的世代。姑且不論你我是否全然贊同歐巴馬的政策立場,可是,了解我們的世代是基督徒服事的先決條件。從嬰兒潮世代,到X世代、Y世代,直到21世紀的今天,面對舉世的人為苦難與悲劇,年輕人(不單是年紀、亦是心態)不約而同地躍進所謂「公義一代」,愈來愈醒覺於世界的不公而放諸行動。

▲長春籐大學畢業生參與「為美國未來而教」(Teach For America)行列,進到大城市貧窮區教書。(圖片來源:http://www.teachforamerica.org/)


這些例子不勝枚舉:長春籐大學畢業生參與「為美國未來而教」(Teach For America)行列,進到大城市貧窮區教書;年輕人加入和平志工團(Peace Corp)到戰亂中的第三世界服務;2008年美國有線電視網絡(CNN)英雄獎入圍的有:救助並教養靠撿垃圾維生的小孩,以及未滿二十歲的大學生「每週一晚上在費城市街上與公園裡服事流浪漢,親自作三明治、買襪子並與這些人聊天」。更如丹尼爾‧珀爾(Daniel Pearl)的遺孀瑪利安(Mariane)在夫婿被綁架撕票、最傷痛的日子,進到柬埔寨採訪受性販賣淫虐的女童,將她們悲慘的身世公諸於世。傳媒特輯如報導生態破壞的影集《險境中的星球》(Planet in Peril)及重訪六十年來種族屠殺史的紀錄片《呼喊血腥謀殺》(Scream Bloody Murder)等皆備受矚目,這誠然是「公義一代」。

▲報導生態破壞的CNN電視影集《險境中的星球》(Planet in Peril)(圖片來源:CNN官方網站)


競選時兩黨立場最分歧的議題,以墮胎及同性婚姻居多,可是,對這「公義一代」而言,生命神聖不單指墮胎,維護家庭亦不單指婚姻定義,更擴及一系列社會倫理問題:貧窮、健保危機、公校教育失敗衍生的城市暴力罪行、吸毒販毒、種族歧視、性別歧視、家暴虐妻、安樂死、戰爭、欺壓、虐待、種族屠殺、虐囚、酷刑、死刑,核武、性奴役、人口販賣、自然污染、生態毀壞等一切威脅生命、侵犯人權、破壞家庭等。「生命」與「家庭」這兩個環環相扣的課題,正是「公義銀幣」的兩面。

▲CNN重訪六十年來種族屠殺史、備受矚目的紀錄片《呼喊血腥謀殺》(Scream Bloody Murder)。(圖片來源:CNN官方網站)


今天,經濟危機雖籠罩全球,社會倫理卻是國家的良心,不容漠視。要牧養這「公義一代」,我們的倫理道德觀就要更全面、更適切、更貫徹;因而「生命要全程關懷,家庭要全面維護」應是當前基督徒服事這世代的重要課題。

一、生命要全程關懷


尊重生命是貫徹聖經教訓的主題,不論男女、種族、貧富,人人都按神的形像受造,享有同等價值與豐榮。保障每個人應有的權利與尊嚴,是我們的基要責任;「公義一代」看到公義破產而要求「改變」,無可厚非,可是改變亦應遵循憐憫的方向進展,正如聖經的教導:「秉公義、好憐憫」,這才是謙卑與神同行的真表現。

1. 墮胎: 生命的侵犯
面對美國每年一百二十萬墮胎案件的駭人數字,基督徒不能袖手旁觀!可是,反墮胎口號容易喊,而切實大幅減低墮胎率,搶救無辜胎兒的性命,卻極具挑戰,這絕不是「支持墮胎」對辯「支持生命」即可達成。抗衡墮胎涉及社會與經濟多方因素:貧窮、低收入、缺乏醫療保險與資源、城市公校失敗、人慾氾濫、家庭支援崩潰、父親逃避責任等問題叢叢。我們若不全面展開「生命關懷」策略,向這些遭遇急難的婦女與家庭伸出援手,無法根治墮胎這社會課題。

2. 貧窮:生命的貶值
飢餓是貧窮最極端的表現。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全球有九億二千三百萬人長期生活在飢餓中;每天有一萬六千名兒童死於飢餓,即全球每五秒有一名小孩、每三人就有一人因營養嚴重缺乏導致殘障或死亡,懷孕婦女與嬰孩首當其衝。21世紀初的今天,全球每天仍有三萬以上兒童死於可防禦又可療癒的疾病,這些數據在在使我們這醫學科技突飛猛進、盛享空前富裕的一代,深感羞慚。


那麼,美國自己又如何?在美國七千三百萬兒童當中,40%(即2920萬人)生活在低收入家庭;18%(即1350萬人)在貧窮線下,在經濟不斷衰退的今天,預料情況會更嚴重。

3. 戰爭:生命的摧毀
主戰?反戰?似乎雙方立場都可以聖經支撐。頑強的邪惡勢力不斷掌握權勢,草菅人命,如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大屠殺及九一一事件等。為維護和平、悍衛無辜去抗衡邪惡勢力,刻不容緩,因此,全然站在和平主義呼喊反戰,似難令人首肯。另一方面,戰爭的殘酷遠較天災可怕,這人禍帶來的士兵傷亡無法計算,此外,戰爭同時帶來屠殺、強暴與家破人亡,令人震慄。不但如此,歷史亦一再告訴我們,戰爭非但不能解決問題,只會滋生更多戰爭,愈演愈烈。這些無法迴避的事實又使我們難以支持聖戰主義。戰爭誠然是充滿爭議的「生命」課題!


其實左、右兩派不外乎以不同著眼點去維護生命的神聖,如左翼以貧窮饑饉為出發,右翼則聚焦於墮胎,兩者都抓到神的心腸,可是,雙方都欠缺整全性。生命倫理的課題應一致又涵蓋廣闊,對生命負起「從母胎到墳墓」的全程關懷與保護。

二、家庭要全面維護


要維護婚姻家庭,必須回到神建立婚姻家庭時的理想,「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創世記2:24)因而男女在養育兒女、發展文化上理當肩負同等責任(參考創世記1:28)。

1. 捍衛一男一女神聖婚約

這個令全國深陷尖銳分歧的議題,一直成為2008年大選的熱門焦點。家庭是人類最基本的社會單位:一男一女誓盟,組織家庭,生兒育女,繁衍後代,是造物主給人的天然定律,亦是社會人倫的基礎,兒女心理健全的途徑。從神的啟示裡,一男一女的婚約神聖,同性戀則是「當得報應,可羞恥的事」。政府既負起道德倫理的保衛角色,就應在釐定政策、裁判訴訟中,以維護家庭穩健與培植下一代身心靈健全為取向。應謹慎,同性戀及同性婚姻雖不合神心意,卻不是神交付基督徒保衛家庭的唯一職責。

2. 對抗破壞家庭之罪魁

毫無疑問,同性婚姻合法化定會毀壞婚姻制度,嚴重貽害社會,但我們不能忽略,在放任文化氾濫的今天,神聖的婚姻家庭早就遭到踐踏!


‧ 離婚:自1970年代以來,離婚率一直爆炸性上升,令傳統家庭陷入泥濘;今日離婚手續更是「簡易無誤、方便快捷」。調查數據顯示,半數以上夫妻不守婚約,以離異收場。而以社會倫理護衛自居者,卻在這家庭崩潰的浪潮中對此保持緘默,容忍漠視。


‧ 婚外情:不婚同居、婚外情與性行為,是今日破壞婚姻制度的第二大罪魁。在美國,30%以上年輕一代從不考慮步入婚約,反嫌麻煩;33%以上嬰兒生長在未婚媽媽家中;66%夫妻在婚外公然不忠貞。教會人士也不例外,全然蔑視傳統婚姻。


‧ 家庭暴力:亂倫及性強暴等虐待,是破壞婚姻的第三大罪魁。20%至50%婦女表示,一生中曾受配偶身體虐待;20%婦女曾被配偶性侵犯。更可悲的是,調查數據顯示,美國每六秒鐘就有一位婦女遭丈夫毆打。婚暴出賣了夫妻的信任,漠視婚約的神聖,毀壞家庭的幸福,貽害生命的安全。


‧ 色情氾濫:每年達上兆美元利潤的色情穢瀆行業,是今日婚姻的無聲殺手。為保衛家庭與下一代,我們應攜手抗衡、合力掃蕩,贖回神賜人類「性」的神聖。


離婚、未婚生子、婚暴、亂倫,對家庭不但嚴重破壞,更導致千萬孩童淪為無辜受害者,這些弱小心靈遭受踐踏、失去自信、充滿失落感、悲痛甚至憤怒,終生受害。所以家庭的崩潰不單是同性婚姻浪潮所沖破,捍衛傳統婚姻除了不能接受同性婚姻外,更應從婚姻的核心著手,力挽狂瀾,聯袂對抗破壞婚姻的罪魁。這「公義一代」須看到更多言行合一、合神心意、互敬互重的健壯家庭。

3. 救援人禍中的兒童

兒童是家庭的未來,今日兒童的權益雖已顯著進步,但這無助弱小的一群仍不斷被邊緣化,成為人禍的首當其衝者。連年飽受戰爭蹂躪的國家除了導致千萬難民孤兒流離失所,更有女孩被侮辱輪姦,男孩被迫拿著比自己更長的槍充當兒童兵,吸毒以振奮他們在戰場上殺人。又有被誘拐囚禁、嚴刑虐待、強逼童工、雛妓、性販賣等,慘不忍睹,實在是人間地獄。


據統計,每年有千餘萬五歲以下兒童,因感染可預防與可治療的疾病而死,愛滋病孤兒仍被社會唾棄。此外,更有無數生存於「垃圾堆」的流浪兒,母親、初生嬰兒與幼童得不到照顧,估計每天有一千四百名因產難而死的未成年少女。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又宣稱,每年全球仍有一億二千三百萬孩童,被拒諸學校門外,其中以女孩居多。「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誠然是當今維護家庭的要責。

▲世界上有太多兒童,無法綻放這樣的笑容。

4. 普及醫療保障家庭

歐巴馬認為現今的美國醫療保險急逞改革:全國四千七百萬人沒有健保,而其中九百萬是兒童;公民平等享有醫保是攸關生命尊嚴與家庭保障的社會公義課題。為避免政府全部承擔或靠個人自行解決,他將計畫具體提供由政府、社會與個人三方聯袂合作,以達成醫療普及。為貧窮家庭提供安全網,是他上任後的首要政策。

結語:「公義一代」的醒覺


當人類群居建立社會文化之初,神就啟示「禧年」、「拾穗」、「安息日」,為要使貧窮人得照顧、受奴役的得釋放,地土得歇息。聖經中有兩千句以上經文教導我們如何關懷窮人與受欺壓者,「行公義、好憐憫」是與神同行的具體表現。


我們承認不可能有完美的總統,亦知道神既不是共和黨、也不是民主黨,期盼作為這「公義一代」的首級領導,能「看」到世界上被遺忘、不顯眼、最卑微、受欺凌的弱勢群體,因為他們顯露的正是神的「臉龐」。基督徒應不分左右,最重要的是願意探討貼近神肺腑的議題,樂意遵行衪的心意。


近年來福音派領袖如Jim Wallis, Tony Campolo 和 Ron Sider等牧師皆領先帶導基督徒關注經濟公義、掃除貧窮、國際救援與及全球生態等行動,日漸獲得一些教會的迴應。又如福音派在社會服務的一大進展:2007年協議通過「福音派反酷刑虐囚宣言」;華理克(Rick Warren)等牧師表示關注地球暖化危機與及貧窮成因等世界「公義」課題,實在看到神在作工。

今日教會不能再停滯於教義的抽離傳遞,要向這力行公義的一代展示真正的敬虔:教會起而行照顧孤兒和寡婦,親力親為,作他們的生命師傅,同路伴行,對生命實際的關懷,對家庭實質的保護。把「公義一代」轉化為「憐憫一代」,以耶穌基督的心為心,來領導社會文化。


作者小檔案

李吳淑儀,本刊諮詢委員之一,現任基督教角聲佈道團國際董事會及執行董事主席,紐約勵馨董事會主席及總幹事,以及Evangelical for Social Actions的董事,矢志為中美兩地華人弱勢團體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