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期
神國鄰舍 Kingdom Neighbors

咖啡的馨香之氣

雙職宣教行

圖/李偉良

雙職宣教的聖經基礎

有一次參加宣教會議,與會者先介紹自己,每個人不是牧師就是全職機構同工,空氣中有一種非「全職」就不屬靈的壓力。最後到我,我像被壓迫在角落的小孩,只有撒賴地說:「我是全職……基督徒。」全場呆了半秒,然後爆出會心的笑聲。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是全職基督徒,不是嗎?

以全職基督徒身分踏入世界工作,就變成了雙職基督徒;以全職基督徒身分在未及之民中工作,就成了雙職宣教士。如果前者是土產咖啡豆,後者就是出口咖啡豆,作用無非是叫一杯又一杯的白水轉化成充滿咖啡香的飲品,讓天國臨到人間。一為同胞,一為萬族,然而雙職的精神相同。

▲雙職生涯:一邊參與大學生營會,一邊處理公司業務。

在三次宣教之旅中,都有明確證據提到保羅緊貼地氣,邊工作邊宣教:

第一次宣教之旅:與巴拿巴都不用「靠福音養生」的權柄(參考哥林多前書9:4-6,15a);

第二次宣教之旅:辛苦勞碌,晝夜做工(參考帖撒羅尼迦後書3:7-8),平日製造帳棚,安息日傳福音(參考使徒行傳18:2c-4);

第三次宣教之旅:雙手供給自己與同工的需要(參考使徒行傳20:33-34)。

即使後來保羅以囚徒身分被帶到羅馬,路加也強調保羅自養:「保羅在自己所租的房子裡住了足足兩年。凡來見他的人,他全都接待。」(使徒行傳28:30)

其實,雙職宣教是雙職事奉的延伸;反過來,保羅雙職宣教,建立教會後,又選立牧者,讓牧者與信徒在本地教會雙職事奉(參考使徒行傳14:23)。筆者是香港人,十多年在本地雙職建立教會;來到泰南這八年,又延續了保羅雙職宣教的事奉。同理,基督徒「營商宣教」與「本地營商」也相仿;定意轉化社會的基督徒企業,不該只在未得之地出現;本地商人透過商業在本地帶來天國的影響,更該是主流。從耶路撒冷到地極,雙職事奉都應該是那麼自然擴散。

而保羅並非沒有權力像耶穌與十二門徒般靠福音養生,他自闢蹊徑,是為了給雙職事奉的信徒作榜樣。「你們自己本來就知道應當怎樣效法我們,因為我們在你們中間並沒有遊手好閒,也沒有白吃過誰的飯,反而辛苦勞碌,晝夜作工……這不是因為我們沒有權利,而是要給你們作榜樣,好讓你們效法我們。」(帖撒羅尼迦後書3:7-9,新譯本)

當雙職事奉被視為一種常態、一個當然,教會與宣教的復興就會臨到。吳振智牧師曾說:「我願意你們這裡的人,全部作牧師。但全當牧師又如何?就是全香港每十個基督徒中有一個作了牧師,那還有九個剩下來!這九個做甚麼?是否甚麼也不用做?神是否單呼召那些牧師?」

吳牧師關注了多數信徒的問題。是的,每個信徒都必須成為全職基督徒!吳牧師聽見我畢業後當老師,並沒有勸我改行當牧師,以致上帝用我這小老師帶領數以百計學生歸主。眾所景仰的孫中山先生改變了21歲時想當牧師的宏願,致後來結束了中國五千年的帝制,也為國民政府舖就了信仰基督的土壤。

▲作者與他事奉的大學生群體。

雙職宣教之旅的啟動

2010年,我家再次踏上泰國宣教之旅。我跟母會與中信差會分享「雙職宣教」的理念,雖然無經驗可參考,但難得雙方都投贊成票,盡力與我家整合出一個現代雙職宣教家庭的可行方案。

我們夫婦決定不從教會支薪,放手一嘗雙職宣教的味道,以作全職基督徒的榜樣。差會知道泰南的薪金不足以應付我家整個宣教配套的支出,在現實的考慮上,與我們訂出了宣教士與「腓立比教會」(參考腓立比書4:15-18)分別負責的範疇:宣教士負責衣食住行,包括自用車、房租、水電柴米油鹽一切生活所需;教會負責事工(包括一輛大的事工車)、醫療保險、強積金(強制性公積金計畫,香港的一項退休保障政策)、述職費用、子女本地教育與父母生活津貼等。

到泰南後我倆一邊在泰語上深造,一邊適度開展事工。太太一星期教學兩天,我則先完成寫作的使命。頭兩年我家以積蓄來補貼生活,踏入第二年,神帶領太太進入一間中學當全職老師,在該校開展中學生事工,我也開始私人教授語言、足球與游泳,一家收入才開始可以餬口。

▲工廠小股東對信仰早有接觸,神差派作者進入工廠,帶他到小組,最後他受洗歸主。

雙職宣教的挑戰

離開了故土,時刻醒覺自己為何而來。故在尋找工作上,特別以「不是工作控制我,是我控制工作」(參考羅馬書12:2)為原則,要不在工作環境中建立教會,要不在工作之外建立教會,最好兩樣一起做。

我事奉的群體是大學生,所以有五年時間都在大學兼職教中文,既能直接跟學生傳揚福音,也有足夠的時間事奉。不要以為教大學薪金可觀,我的時薪只有$16美金一小時。別的老師都以泰國學校常放假與辦活動為喜,但我因為是時薪,備課、批改、出卷、做成績表全為「售後服務」,一個月下來,只有$300美金上下的薪酬,是太太的1/3。我沒跑去找其他工作,能在大學生中事奉,請他們吃飯,我甘之如飴。

但當一個外國人,辦工作簽證實在太麻煩。2017年,雖然大學依舊請我教學,但我沒有辦到工作簽證,為不觸犯法例,只有停工。在外國找工作難,找一份適合事奉的工作更難。八個月後,合適的工作出現了,卻是我從沒做過的工作:在一間工廠做外銷。因工廠符合我堅持的一個條件:鄰近大學。雖然我對工廠與銷售一概不通,不過跟歷史上的宣教士一樣,我的語言能力被看上。在這個小地方他們驚喜地找到了一個通中英泰語的人,零經驗的我竟成了管理層的一員。

面試的經驗也體現了一個雙職宣教士的掙扎與祈求。過去我一週五天早上與大學生集體靈修,午間個別約談或在飯堂傳福音,每年又有述職與營會,但新工作的時間對此有所侷限。我大膽向老闆爭取,他考慮之後終於同意多給我時間和假期。當然,商業社會很公平,我的薪水在同階層與同行中特別低。不過自始至今,我沒有為同工不同酬爭取過甚麼。我沒忘記我是「出口咖啡」,為的是在未得之民中發出香氣,若求的是薪水,當初也不會選擇「出口」了。

▲咖啡豆需磨碎,方能發出香氣:作者與大學團隊,右邊為全職校園同工,另外兩人為雙職同工。

雙職事奉者的質素

心志

無論是雙職還是全職,重點不在乎身分,而在乎奉獻心的多寡。其實宣教為主,雙職只是手段。全職的彼得與雙職的保羅,都是對神毫無保留的僕人,這點至為重要。奉獻心志不足的雙職宣教士,最終只淪為次等宣教士;正如奉獻心志不足的雙職事奉信徒,遠不及全職牧者值得信賴。這樣的雙職事奉者碰上困難或必須做出犧牲時,只會且戰且走。有了將神國放在首位的心志,才能在異邦生活的種種困難中堅持走窄路,不忘異象,直跑到馬拉松的終點。

使徒行傳18章1-4節記載保羅「邊宣教邊以織帳棚維生」,精彩的還在第5節,同工路加形容保羅「正專心傳道」(和合本修訂版)。一個人雖是雙職,但給人的印象卻是「正專心傳道」,我願以保羅的例子與箴言四章23節勉勵雙職的同道:「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勤勞

心志看不到,勤勞卻看得到,心志的外顯就是勤勞。雙職就是兩份工作,當然更忙,需要更好地管理時間,需要更勤勞。留意保羅,他不斷重複提到勤勞。他「比眾使徒格外勞苦」(參考哥林多前書15:10),他的團隊勤勞,提摩太「勞力做主的工,像我一樣」(參考哥林多前書16:10),提多「一同為你們勞碌」(參考哥林多後書8:23),這幾段的聖經勉勵信徒像他一樣勤勞。這並不是偶然,這是雙職事奉的必然。

我在《還我教會》中記述在香港當老師建立教會的「充實」生涯。現在當上了全職銷售,一週五天工作,但早中晚常有大學生聚會、約談,以及週六日的教會事奉,怎樣保持好精神?現在有了一個新習慣,六點一刻起來,為夫妻倆先各沖一壺現磨咖啡,激發一天為主而活的精神。

我深信,如果每顆咖啡豆都願意磨碎自己,融入世界,這世界將飄滿基督的香氣。

▲作者帶領學生禱告接受主。

展望未來─雙職建校夢

《神國》55期提到的營商宣教包括開辦學校,正是這兩年上帝放在我們夫婦心中的異象。在耶穌的名尚未被99.7%人稱頌的省分,建立一間基督教國際學校,正是轉化地區、全人建立門徒的重要策略。基督教教育轉化了香港整整百年,現在我們期望把福氣帶到此地,建立第一所基督教中學,提供優質教育,訓練優質門徒。籌備工作密鑼緊鼓,中信差會與母會已經通過買地方案,我們需要籌款$150萬美金。此外,也需要以下人材:項目經理、設計師、建築師、會計、(AP)課程主任與各科教師(英語授課)。

想要了解我們的事工或建校的資訊,請電郵yukstone2013@gmail.com或中國信徒佈道會(香港)。


延伸閱讀與影音訪問:
〈中信傳書〉2019年8月號—作者事工報導。


作者與妻子從事教育廿載,現為雙職宣教士,在泰國事奉已十二年,育有一女一子。著有《還我教會》及《在大地畫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