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裡行間的祝福
【2011 KRC文字進深編輯營】精華篇
整理/林文心
▲在本刊主編蘇文安牧師帶領下,《神國》團隊中三位企劃編輯簡海蘭(左)、韓甲華(中)、林敏雯(右)的生命視野穩健開廣,編輯功力與日俱增。
一日為編輯,終身樂學習。有人擁有寫作與關懷別人的才幹與恩賜,卻不知如何在教會中運用而漸被埋沒;有人已踏上編輯事奉的領域,卻不知如何突破提升而漸失熱情。蘇文安牧師每兩年在美國賓州開辦「文字進深編輯營」,讓編輯新兵和專業戰將都廣受激勵與造就,且聽《神國雜誌》團隊中三位資深文字人兼企劃編輯簡海蘭、韓甲華、林敏雯娓娓道來,原來,這字裡行間的工作,竟是這麼豐盛又蒙福!
請問,您目前擔任《神國雜誌》哪一環編務?
海蘭︰我負責「KRC與你」單元,報導文化實務營各項活動與專訪,也是文字筆兵初試啼聲的平臺。希望藉由這個單元向讀者展示神國資源為基督協會的精神,以拉近我們與讀者的距離。
甲華︰我目前是「國度社區」單元的企劃編輯。社區指教會,也涵蓋廣義的社會。本單元的精神來自主耶穌的期許:「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馬太福音25:40)「你們是世上的鹽。你們是世上的光。」(馬太福音5:13-14)過去曾報導教會服事弱勢團體的事工,如餐館、車衣廠、流浪漢、監獄等福音事工;或是基督徒主動向社會發聲,宣揚聖經價值觀的事件,如最新25期談到臺灣基督徒走向社會,倡導「守約」、「守分」、「守貞」與「守成」的家庭倫理價值,以及表達對中小學「兩性平等教育」教材重新編修的關切。
敏雯:我是「國度關係」單元的企編,負責策畫單元主題、邀稿、潤稿、文章內容查證、採訪、寫稿等工作。
回顧您最早參與的第一份編輯事奉,又是如何?
甲華:我是從2001年文化營前身──文字營,開始研讀蘇老師講授的編輯課程。往年的文字營課程結束後都會推出一份特刊,內容包含師長勸勉、課程精萃、學員感悟、營會習作、花絮點滴及創作觀摩等。當上完編輯課,老師竟然把編輯工作交給我,很感謝他的信任,然而,這不僅是個人的熱情委身,也需要全家配合。拉著海蘭的手在營地旁的玉米田來回禱告後,清楚還不是時機,含淚婉謝了老師的提攜。
經過一年安靜、無怨言的等待,全家準備好了,我的夢想起航,在老師、好友扶持下,一點一滴從打字學起,老公和兩個女兒全力守護我這電腦盲,編輯工作做得很順手。真是十分感謝神賜下這一年的沉潛等候,家和萬事興,更讓我明白事奉是神額外的恩典。而2001年文字營特刊──《下筆如有神》是第一本送去臺灣天恩出版社印刷的特刊,有專業的美編和圖片,經費不但沒有超支,還有餘裕,非常榮幸能完成那次工作,是非常美好的經驗。
敏雯:在《神國雜誌》正式當企編前,我多半協助當時的編輯群打字、校對和採訪寫稿,開句玩笑,是打雜的勞工階層,被奴役了兩年,說好聽點,則是所謂「吾少也賤,故多行鄙事」。當時必須機動支援編輯團隊的需要,好比戶政事務所前的第一張桌,幫忙解決編務的各種疑難雜症。
海蘭:我對臺灣早期《文星雜誌》一群編輯人同心協力的工作,十分嚮往,但不敢想像會成為真實。受到文字營學姊麥小瑩、王美玉的鼓勵,參與2000年第二屆文字營特刊的編輯(後來才知道麥、王兩人早已為此事禱告許久)。而實際參與編務的箇中辛勞,不如當初所想像那般美好,幸有蘇文安老師持續鼓勵我面對挑戰,因此一路接受挑戰至今。
請用語言圖像來形容編輯事奉。
海蘭:有次和一位師母同心禱告,她預見我在打毛衣的異象。我恍然大悟,編輯工作不正像是在打毛衣嗎?從設計圖案到編織完成,就像編輯從企劃到邀稿、審稿、改稿的過程。而打毛衣要有耐心,不好就得拆,編輯工作也是如此,需要去蕪存菁,才能有好的成品。
甲華︰編輯工作最注重的就是團隊,團隊是個圓,每個人缺一不可。「國度社區」的編輯團隊好比一群大雁南飛,領隊的是特約主編蘇文安老師,企編、作者、記者排成人字形鼓翅同行。工作特質有三個:一、輪流主導。二、落地休養,若成員因家庭或其他需要暫停,隊友會圍攏陪伴並代替他工作。三、發出呱呱聲,彼此加油打氣。
▲蘇文安牧師風趣幽默的訪談,使編輯營課堂上時傳朗朗笑聲,寓教於樂。
擔任編者迄今,您最得心應手的是什麼?最需要突破的又是哪幾方面?
敏雯:比起寫作,我的編輯經驗相對較少,在選題、深入報導、寫出感動讀者的作品、與作者做好溝通等方面都要進一步學習。尤其是如何將內心的期望表達出來讓作者明白,還有提醒作者按時交稿,認識作者的個性,找對方法與作者互動、同工,這些都是我要努力的方向。
甲華︰敏雯善於掌握讀者喜歡看的重點,近來「國度人才」單元〈雙手打造敬拜〉系列報導就是她主筆,題目吸睛,文章精彩。她也精於校對,一雙大眼睛特別能抓錯。她曾經歷一段瓶頸,在採訪工作與文學創作中掙扎,後來蘇老師鼓勵她以散文來寫採訪稿,另闢路徑。
海蘭:我曾被蘇文安老師連續退稿八次,學到許多寶貴知識和經驗。我將修改前後的文章列印出來,用紅筆框出並仔細比較,漸漸有進步,又發現蘇老師將文章次序改動,就使文章呈現不同風貌。十分感念文字路上有蘇老師如父母般呵護牽著走,深深體認「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這句話的道理。
我較少留心周遭事物,參與編輯工作後,喜歡找故事,就連看病時跟人聊天,都會注意有沒有故事題材。不過我需要突破的是「問」好問題,而不只是聊天。另外,也要加強專業知識,注重細節,因為失之毫釐,差之千里,編輯應負起刊登文章內容是否信實的責任。
甲華︰我很要求文章的每個字經得起挑戰,特別注意考證,事先做好隨時面對考驗的準備。我與任何人合作後,常和對方成為朋友,這是從蘇老師、俐理老師身上學到的應對之道。在執行主題策劃中,常有超出所求所想、挖到金礦的驚喜,這是禁食禱告後神所賜的恩典。而我要突破的是文筆艱澀、美式語法,筆力需要精進;並要擴大格局,放眼臺灣、大陸的讀者。當然,這不是一蹴可及的,是長程目標。
您覺得從「編者」的心態與品格上有何學習、檢討?這對生活和事奉又有何影響?
甲華︰編者應欣賞作者的好處,不吝讚美,以溫和態度引導作者寫出切合主題的文章,不任意批評、抱怨。在工作中有時會得知個人祕密,要有道德意識,也要有承擔責任的道德勇氣。記得第一次編文字營特刊,蘇老師賦予我無比的信任,與我同負刊物好壞的責任,令我刻骨銘心,兢兢業業。我也十分欣賞俐理老師在編輯會議上直接講出缺點,盼望編輯群精益求精的用心,而當編輯團隊面臨外界挑戰時,她挺身辯護、承擔責任的膽識,讓我們視這個團隊就像家一樣。
自我從事編輯,孩子們說我的脾氣越變越好,表達能力增加,整個生命不同,與家人更親密,這是我最大的喜樂。
敏雯:我的個性一板一眼,喜歡每件事按部就班,在計畫好的時間內完成,好像按時到站的公車。然而,實地編輯會面臨許多突發狀況,往往非我預期,比較像是必須隨時停下來接送客人的計程車。如何從容應變,在稿約、讀經、禱告和日常生活中適當安排時間,一直是我的功課。
我覺得編輯工作有時也像消防隊員,需要在緊急關頭滅火,以完成每次主題企劃。許多時候我以為可以控制進度,掌握流程,但擔任編輯卻幫助我學習時時倚靠神,因為每件事的發生都在神的手中。為了做好編務,我學習更認真為作者禱告,也學會了在面對新的挑戰時勇於接受,即使是自己無法掌控之事,也能倚靠神完成。
海蘭:編者應具備謙虛、接納、包容的品德。以前我會批評作者不認真,後來發現是對作者寫作的進程不了解所產生的誤會。我覺得編者也需要有順服、同工同命的心態,因為編輯是團隊工作,只要一聲令下,全體動員,才能完成每次的任務。至於參與編輯工作對個人生活的影響,就是自己會變得多替別人著想。
▲今年賓州的文化實務營,《神國》雜誌編輯群照例抽空開會,即使在戶外BBQ仍不忘凝聚編務共識,彼此代禱。
擔任編者歷程中,讓您最難忘的是什麼?
敏雯:最感謝在這個團隊中有海蘭姊、甲華姊兩位前輩大老的鼓勵。甲華的鼓勵名言就是臺語「免驚」,免驚就是不怕,我從他們穩重的處事態度,更認識自己的有限,激勵自己要學習緊緊倚靠神。
甲華︰曾採訪愛加倍國際愛聾協會的祕書余超華弟兄,個子高大的他卻在電話那端侃侃而言中,為龐大卻未聽過福音的聾人飲泣;瘦小孱弱的創辦人林加樂姊妹,於中國旅遊時向聾人傳福音,甘心入監牢。他兩人對默默無聲族群的愛深深觸動我,投入了很深的感情寫那篇採訪文章,更與他們成為好友,常常為他們及愛聾協會代禱。
海蘭:最感謝蘇老師對我的一步步帶領。在最早編寫2000年文字營編輯特刊時,面臨邀稿不成的困難,蘇老師立刻在電話中為我禱告,又將原名《不知為了什麼》的特刊主題改成《終於知道為了什麼》,使我學習到凡事從正面看待的態度。後來在寫電影《送行者》有關父子關係的評析,題目初定〈不作缺席的父親〉,蘇老師將其改為〈聽石頭說故事〉,讓我學習如何將題目訂得更具文學藝術性,及更有意義。
對有心擔任編者的人,您有何提醒和建議?
甲華︰第一,擔任編輯需投入大量時間,生活要盡可能保持簡單、低維修的狀態,少逛街,少買裝飾物品,家中多餘的就捐獻出去;第二,由於編務繁多,相對會減少教會服事,更要常與教會核心同工保持和諧的人際關係,以謙卑的態度與弟兄姊妹互動,避免給人「傲慢」的印象;第三,要得到家人支持,尤其是丈夫、孩子,編輯工作才能勝任長久,得到祝福。
海蘭:有容乃大的處事態度。平常多閱讀書籍,鼓勵參加文化營每月一次的空中讀書會。遇到寫作瓶頸或尋找企劃主題時,需禁食禱告,求聖靈帶領。總之要鍛鍊自己,使靈命增進,並以熱誠、包容、接納、謙虛、學習的態度經營生活。
敏雯:首先,多操練基本功(如蘇老師的七每運動),以提升文字敏感度,才能在與作者溝通時,使作者明白文章被編者改動的亮點,使作者更加尊重編者的意見。其次,要從神那裡領受擔任編輯的信心,不要自以為聰明。企劃時不要怕主題有爭議性,只要在禱告後確認是神要你做的,就勇敢做下去。最後,經營關係很重要:
1. 經營與作者的關係,編輯要處理的瑣事繁多,剩下的時間要投資在哪裡?就我的經驗,看到前輩投資在自己身上的時間,慢慢學習到身為編者的自己要投資時間在作者上,才能將編務做得更好。
2. 經營團隊關係,編輯一份雜誌需要團隊合作,平日與工作夥伴打電話、代禱、聯絡感情不可少,因為一次見面拜訪勝於一萬封電郵。例如我上次回臺灣,特別抽空拜訪天恩出版社的執編斐如和美編炫梅,不僅加強聯繫感情,也得到她們許多幫助。爾後我們兩地往返的工作溝通,也因那次會面變得更加流暢了。3. 經營與神的關係,這也是最要緊的。有次已到截稿時間,我在掙扎是否要去BSF查經團契,還是趕緊整理收進來的文章?我選擇去查經,之後再利用晚餐前的空檔將文章整理好以電郵送出,正好是臺灣白天收稿的時間,一點都沒有耽誤,也使我更加明白,凡事以經營與神的關係為優先,神必賜下祝福。
作者小檔案
林文心,來自臺灣新竹,與夫婿現居美國明州,過著簡樸又豐盛的生活。喜歡美的事物,喜歡感人的真實故事,喜歡用相機捕捉大自然的奇妙,如今學習提筆服事,走上另一段充滿祝福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