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盼神國降臨
譯/林敏雯
天堂與復活
成長過程中,我相信天堂就是關鍵。
當被問及:「為什麼你是個基督徒?」
「因為我要進天堂。」我回答。同樣的,在傳福音時(我可是個火熱小子),我會問對方:「你確知你會進天堂嗎?」
因我相信,信主的人死後會進入天堂,與親友共度永恆。而基督徒的使命,便是領別人也進天堂。好似一隊銷售大軍,我記得曾以傳福音作為跟主討價還價的籌碼:「神啊!為我成就此事,我答應帶七個人給祢。」
年紀漸長,見解愈深。直到後來偶然讀了某本書裡的一段話,我不記得書名或作者,但大意是:「我必須愛耶穌到一種程度,設若祂在地獄,我也願與祂同在。」對我,這段話是個轉捩點。長久以來,我聽說基督教是一種關係。直到那刻,它的真實性才觸動我心。
我終於明白(至少據我了解),天堂,並非關鍵。
回到經文裡,我也發現天堂不是終結。聖經反覆敘述新天新地,以及死人身體復活。這與我所知,死後在全然屬靈境地與親友共度永恆的想法,天差地遠。我不是惟一有此誤解的人。從談話中,我意識到對許多基督徒而言,個人靈魂的救贖是基督教的目的與終極產物。不僅如此,許多與我對談的人甚至不知道如何理解「死人復活」一詞。對他們,基督教與現實世界並無太大關聯。正如我的朋友所說的,他們相信「靈魂復活才更重要」。
復活之軀是魂?是體?
然而聖經再三強調死人復活的重要。保羅視基督為所有將從死裡復活之人的先鋒。不僅如此,他更強調:「若沒有死人復活的事,基督也就沒有復活了。若基督沒有復活,我們所傳的便是枉然,你們所信的也是枉然。」(哥林多前書15:13-14)根據保羅所言,我們身體復活與基督的復活緊密相連,因此,我們對身體復活的信念更顯重要。當他寫出這段經文,你能聽出保羅質疑的聲調:「既傳基督是從死裡復活了,怎麼在你們中間,有人說沒有死人復活的事呢?」(哥林多前書15:12)
耶穌的復活是身體復活。異端諾斯底學說(Gnostic)最近又廣受歡迎,而值得注意的是,諾斯底派是「耶穌是完全的人」此一思想的最早反對者之一。對持諾斯底學說的人來說,物質是污穢的,因此耶穌的復活之軀必定純粹是靈。使徒約翰於約翰一書中,提及諾斯底主義的一些要素。「親愛的弟兄啊,一切的靈,你們不可都信,總要試驗那些靈是出於神的不是。⋯⋯凡靈認耶穌基督是成了肉身來的,就是出於神的,從此你們可以認出神的靈來。」(參考約翰一書4:1-2)。
同樣於路加福音中,耶穌的復活之軀並非鬼魂。福音書中的那一刻,簡直就是齣喜劇。耶穌顯現於門徒之間,對他們說:「看看我的手,我的腳!確實是我!摸摸看,鬼魂無骨無肉,你們看,我有啊!」門徒還是不確定是否該相信祂。
耶穌接著說:「你們有什麼吃的東西嗎?」他們給了祂一片燒魚,看著祂吃下,睜大的眼睛裡流露喜悅與驚異(參考路加福音24:39-43)。難怪那些相信復活的耶穌已解脫肉身成為靈體,諸如信奉諾斯底學說的那些人,會對這樣的經文感到難解。這些場景強調耶穌復活的實體,描述門徒伸指深入祂肉身的傷痕,如約翰福音裡的多馬一樣,而且歷歷如繪地指明,耶穌吃下一片燒魚。
不是被毀,卻是蒙贖
即使我強調肉身和它的實體的重要性,以目前的狀態,肉身仍不完全,並受轄於罪性。如保羅所述:「我說,你們當順著聖靈而行,就不放縱肉體的情慾了。因為情慾和聖靈相爭,聖靈和情慾相爭,這兩個是彼此相敵,使你們不能做所願意做的。」(加拉太書5:16-17)
然而,基督榮耀之體是肉身的前景,是我們復活之體的先兆。「但基督已經從死裡復活,成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哥林多前書15:20)保羅強調我們身體所發生的,不是被丟棄,反倒是得轉變,恰如基督的身體得轉變一般。「我如今把一件奧祕的事告訴你們,我們不是都要睡覺,乃是都要改變。⋯⋯死人要復活成為不朽壞的,我們也要改變。」(參考哥林多前書15:51-52)
聖經同時也強調,我們現存的世界(大地),並非僅是亟待飛越的牢籠,而要從其罪性中得到救贖,如同我們的肉體將從罪性中得贖一般。「受造之物切望等候神眾子顯出來。因為受造之物服在虛空之下,不是自己願意,乃是因那叫他如此的。因為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脫離敗壞的轄制,得享神兒女自由的榮耀。」(羅馬書8:19-21)
我極喜愛保羅在此所用的意象,受造之物在「熱切期盼」,或是「焦慮守候」。他所勾勒的圖畫,是臨盆在即的孕婦,「於生產痛楚中呻吟至今」。保羅說的受造之物,包括我們皆同感這內在的渴慕,無數的神學家、哲學家、畫家和詩人,皆曾描述這種情緒。
如同路益師(C. S. Lewis)在《天路客的回歸》(Pilgrim’s Regress)書中所言:「靈魂被造成要享受某種事物,是以我們目前主觀的模式與受限於時空的體驗,所無法圓滿得著的。不,毋寧說是無法想像可得著。」1。我們與所有受造物都有一種感覺,便是有什麼事不對勁、不該如此。保羅告訴我們,這種感覺,這種渴慕與等候,將在世界至終蒙救贖時,才得充分滿足。
在地如在天
我們的身體是自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世界亦然,在末日也不被毀滅或遺棄,而是得蒙救贖。那麼,我們的挑戰就不是默然忍受世上的苦難,期盼死後的樂園。我們也不應該消極等待神國度的降臨。耶穌告訴我們:「⋯⋯神的國來到,不是眼所能見的。人也不得說:『看哪!在這裡;』『看哪!在那裡;』因為神的國就在你們心裡。」(路加福音17:20-21)神的國度已經在此,住在我們裡面。基督的復活是身體復活的初熟果子,且是神國降臨的先兆,同樣的,我們的屬靈變化,或說「聖靈初結的果子」(參考羅馬書8:23),亦是神國新秩序的預表。因此,「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參考加拉太書5:22-23)成為神國將臨的記號。
照樣,世界不應該只見到一個基督徒態度上的改變,還要看到基督徒們走入社區來改變它。基督教導我們給飢餓的人吃飽,給赤身露體的人衣穿,探望被監禁的人(參考馬太福音25:35-36)。基督徒應該對世界上不平等的問題提出討論,為不公義奮戰,預備世界好迎接神的國度;即使我們仍囿限於舊世界,仍要活得像新國度的公民般。
以賽亞告訴我們:「在曠野預備耶和華的路,在沙漠地修平我們神的道。」(以賽亞書40:3)就像施洗約翰為基督第一次來臨預備道路,除了教會以外,還有誰更該致力為祂的再臨預備道路?心中既有此念,我們豈能蟄居於教堂建築之內,把冰淇淋聯誼和教會野餐當作第一要緊呢?聖經警誡我們,留心對改變世界不起絲毫作用的信心。雅各是這麼寫的:「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在神我們的父面前,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雅各書1:22、27)
《詩篇擷思》(Reflections on the Psalms)一書中,路益師點破基督徒與猶太人對法官角色看法的主要不同。對基督徒而言,神是刑事庭的法官,他們冀望得赦免。聖經中猶太人認為他們是民事訴訟的原告,央求神作為公正的法官,為他們伸張正義(基督自己在路加福音十八章裡,寡婦與法官的比喻中,便是這樣的觀點)2。
明白了這點,對經節裡所表達神降臨審判世界的一貫期望,立時便有切身之感。世上每個人都曾經歷不公義,是由社會、政府、他人,甚至天氣所加害。有人告訴我們:「人生是不公平的。」然而,我們心中仍期盼人生是公平的,而且在遭遇不公時常感驚訝。因此我們渴求神的公義降臨在這個腐敗的世界,如保羅所說帶著「熱切期盼」地渴求。
我們蒙召在黑暗世界中高舉光明,如同明光照耀。透過我們的光亮,世界可以淺嘗乍現曙光。先知阿摩司寫道:「惟願公平如大水滾滾,使公義如江河滔滔。」(阿摩司書5:24)的確,讓我們的呼喊成為附和的迴響!讓我們跨出去,讓世界一窺將來國度之究竟。在彼處,困乏人將承受天國,飢餓者得飽足,哀哭者得安慰。
我又看見一個新天新地,
因為先前的天地已經過去了,
海也不再有了。
我又看見聖城耶路撒冷由神那裡從天而降,
預備好了,就如新婦妝飾整齊,等候丈夫。
我聽見有大聲音從寶座出來說:
「看哪!神的帳幕在人間。
祂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祂的子民;
神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神。
神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
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
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
坐寶座的說:「看哪!我將一切都更新了。」
∼啟示錄21:1-5
註
1. 柏德衛,〈衷心的喜樂與真實的迷思〉,柏德衛論路益師,1997。2008年4月13日摘自網站:http://www.geocities.com/athens/forum/3505/LewisJoy.html
2. 路益師,《詩篇擷思》,曾珍珍譯,臺北,雅歌,1991 。
作者小檔案
楊均安,目前就讀於美國費城天普大學二年級,主修英文與心理學。腦子裡專門想些複雜的題目如「位格研究」(appropriation)及「救贖論」(soteriology)等。除了神學之外,還喜歡拉小提琴賺幾個銅板,設法出版小說,在電視前昏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