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期
神國鄰舍 Kingdom Neighbors

落地生根

專訪加州核桃市長蘇王秀蘭談如何關懷新移民

採訪/林敏雯

受訪者小檔案
蘇王秀蘭,生長於臺灣,定居加州。於1997年創立核桃學區華裔家長會。2006年以最高票當選第一位華裔核桃女市議員,連任兩屆,2009年並成為該市首位華裔女市長,目前出任第二任市長。2009年榮任南加州華裔民選官員協會首位女會長。


服務家長會期間,蘇市長深感移民家庭面臨的特殊挑戰,便定期舉辦親子關係和升學計畫等講座。她多年來也熱心於慈善募款活動,關懷殘障、老人等弱勢團體。


蘇市長身為基督徒,以社區為服事工場,投注心力於教育組織及社區服務多年,深受當地居民敬重。她並且接受許多榮譽表揚,其中包括聖蓋博谷(San Gabriel Valley)基督教女青年會2011年傑出女性獎,以及於2003年和2011年獲加州參議員推選為年度傑出女性。

身為第一代移民,居住於亞裔人口佔58%的核桃市(Walnut, CA)逾廿年,蘇王秀蘭(Mary Su)親身體會融入遷徙地的社會、文化之不易與必要。自2006年進入市議會後,榮任兩屆市長,她投注無可度量的心力及時間於新移民社群。

移植異鄉


但在參政之前,秀蘭是位母親。孩子才入學,秀蘭便常在學校擔任義工。一天看見一位亞裔家長與學校接待人員之間的交流似乎不甚順暢,秀蘭主動上前詢問。原來,這位才移民此地的華人媽媽要求校方為女兒提供課堂翻譯,但英語表達能力不足,接待人員實在難以理解,應對態度便不那麼友善。秀蘭不僅立刻幫助她與校方溝通,還發現兒子和那名女孩同班,恰好可以擔任她的翻譯。


秀蘭不禁憶起當初自己與夫婿雙雙來美留學,即使已有語言基礎,但要在聽、說、讀、寫完全使用英文的環境中,仍覺吃力。加上對此地文化認識有限,總覺得美國人就像當地的生菜沙拉一般冷冰冰,不如華人好客、熱情。離開故園移植他鄉,秀蘭和大部分的留學生難以避免的,都經歷過一段孤單又失落的時光。


之後在學校的學習中心結識已退休的長輩格林先生。他特別喜歡幫助留學生,充當免費家教,幫忙修改報告,還帶著留學生們看表演。他的熱誠在秀蘭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不禁自問:為什麼格林先生要這樣做?讓秀蘭更納悶的是,週日都找不著他。後來得知老先生是虔誠的基督徒,這天一定是在教堂敬拜神。


此外,秀蘭也和鄰居夫婦建立深厚的情誼。他們的關懷給予初成家的秀蘭鼓舞和安慰,把蘇家的孩子當成自己的孫兒般。在這對夫婦邀請下,秀蘭走進教會,感覺就像找到了適合成長的好土,從此往下扎根。

▲身為第一代移民,蘇王秀蘭(立者右三)投注無可度量的心力及時間於新移民社群。圖為2011年所舉辦的敬老送暖活動。

華麗的門面下


因著基督徒的扶持,秀蘭一家適應了移民環境;更因曾接受幫助,她也極樂意幫助別人。自從接受耶穌為救主和生命之主,神的愛便成為秀蘭關懷移民社群的動力。


她觀察到新移民初來乍到,因語言、文化隔閡受到多少不便和委屈。他們對教育體系不熟悉,與學校、學區缺乏溝通,若沒有在地人為他們發言,爭取應得的權利,新移民實在無處申訴,也無從解決遭遇的難題。


由於這體認,蘇王秀蘭1997年創辦核桃學區華裔家長會,為移民家庭與學區搭起橋樑。不僅協助華裔家長和子弟認識學校、課程,好善用資源,更在政府削減教育經費時為學區籌款。秀蘭也積極向學區介紹中華文化和中文課程,更促成核桃學區與上海寶山學區結為姊妹學區。

▲蘇王秀蘭(二排左五)於1997年創辦核桃學區華裔家長會。她建議教會適當引導、教導新移民家庭中的青少年,幫助這些孩子長成健全的個人。


正因為長期與家長、學生相處,秀蘭看出新移民的一些獨特需要。加州大洛杉磯地區越來越多的華人家庭中,多有缺席的成員。有些家庭是「內在美」,妻子帶著孩子在美生活,父親為事業留在亞洲。還有些家庭是「孩子頭」,十來歲的兄姊當家照顧弟妹,父母則留在原居地。


如此的安排都有一個冠冕堂皇的前提:為了孩子的教育。父母認為美國的學習環境好,孩子在這裡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有更好的發展機會,將來有更大成功的可能。


秀蘭盼望信徒與教會能望穿「事業有成」、「豪宅美屋」、「孩子進名校」的華麗門面,真切看進許多妻子和孩子受傷的心靈。

▲蘇王秀蘭(右四)鼓勵信徒與教會真切關懷移民家庭,藉由溫馨團聚時刻,傳遞基督的愛。圖為2012年核桃市府舉辦母親節餐會。

恩慈款待新移民


蘇王秀蘭看到在丈夫缺席的家庭中,妻子或以購物來滿足空虛的精神生活,或把莫名的苦悶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她也看到成長過程中缺乏父母陪伴的孩子,即使成年,甚至進入中年,仍會承受突如其來的不安所困擾。秀蘭知道只有神的愛是這些家庭恩惠平安的來源。她在能力範圍內提供實際協助,鼓勵家長帶著孩子一起進入教會。過去家長會常與飛揚協會配合,邀請李順長牧師帶領以聖經理念為本的親子關係講座。


此外,秀蘭和教會小組一起關懷移民家庭。弟兄們成為孩子的叔叔、伯伯,姊妹們成為妻子傾訴的對象。汽車維修、庭園整理,甚至稅務諮詢等,都是個別信徒和教會整體能做的。團隊服事不僅讓具有不同才幹與資源的弟兄姊妹提供各樣幫助,同時也避免弟兄與丈夫經常出遠門的妻子單獨相處的尷尬場面。


逢年過節是異鄉人最感孤單的時刻,信徒可在節慶時邀請移民家庭聚餐。期盼在享受華人傳統大家庭的熱情與溫暖的同時,也傳遞基督的愛。華人對「名牌學校」趨之若鶩,信徒除了提供新移民不同學校的資訊,更可以傳遞以聖經為基礎的價值觀,鼓勵父母親按孩子的特長與天賦栽培他們。


多年在家長會中服務華裔家庭,也曾在教會長期擔任兒童主日學老師,秀蘭語重心長地表示:青少年時期是人生的關鍵,教會若能適當鼓勵並教導新移民家庭中的青少年,讓他們享受一個大家庭的愛和肯定,就能幫助這些孩子長成健全的個人。她甚至認為教會能投入青少年事工,可以減少許多社會問題。她自己曾關懷、輔導一些華裔子弟,從幫派邊緣把他們拉回來。再沒有比看到他們之後努力向學、走上正途更讓她感到喜樂的。

▲蘇王秀蘭感謝神讓她步上核桃市長崗位,看自己為基督使者,享受源自神的愛心來關懷眾人。圖為2010年市長就職宣誓,由國際大使命教會陳腓利牧師監誓,兒子手捧聖經為見證。

融入主流


蘇王秀蘭在核桃市議會中更關心社區裡的移民家庭,也深切感受在異地生根的難處。市府舉辦各樣活動,例如羽毛球、乒乓球、英文課,期盼居民藉此結識新朋友,吸收新知識,早早跨越語言和文化隔閡,融入主流。


秀蘭曾遇到一些案例,移民對交通法規不熟悉,不知道當警察閃燈時,駕駛必須停靠路邊;加上英語能力不足,無法與警察溝通,演變成極大誤會。市府如今聘用具雙語能力的警官和職員,希望提供更好的服務。秀蘭再三強調「入境隨俗」,新移民要學習當地的法規與文化,加強溝通能力。若是把自己囿限於華人圈子,看中文電視、聽中文廣播……,不僅可惜了周邊豐富的資源,還可能失去擴大生活領域的機會,甚至誤觸法規還不知道。


蘇王秀蘭認為教會可以借助會眾的專業知識,舉辦各樣講座,為新移民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訊息。她也提醒信徒,這些講座目的在於服務社區,而非為自己的企業招攬生意。特別是關於申請移民的諸般手續,最好交由律師辦理,教會要知道自己的分際。

接納移民,落地生根


蘇王秀蘭市長步入政壇後,人氣節節高升。她不斷感謝神給予這個崗位,看自己為基督使者,享受源自神的愛心來關懷眾人。


她回想華裔家長會草創之初,核桃學區教育局長赫雷博士(Dr. Ron Hockwalt)樂意聽取秀蘭的提議。當時許多校長和老師反對,說是華人搞小圈圈,他客觀衡量這個組織對學區可能的貢獻,和對新移民家庭的幫助,至終力排眾議,全力支持。後來赫雷博士兩次前往中國,尋求對中國文化更深一層的了解,再把這樣的經驗和認識帶給核桃市師生。


身為基督徒的赫雷博士心胸與眼界一樣廣闊,自己有兩個子女,又領養四位不同族裔的孩子。不僅希望為他們提供愛的成長環境,更期許自己學習不同的文化,好幫助學區裡不同族裔的孩子。


他的博愛讓秀蘭相信,當教會與信徒願意敞開心懷、伸展雙臂,接納移民社群時,移民家庭就能在神的家中落地生根。當他們扎根於神的愛土中,福音的種子亦在他們心中生根成長。


記者小檔案

林敏雯,投身文字事奉,專注寫作與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