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期
神国邻舍Kingdom Neighbors

以理解、陪伴、接纳,修复一个家

專訪美國溪水旁關懷單親家庭協會

供圖/美國溪水旁

失婚、喪偶、未婚生子……,無論原因為何,單親家庭是由一位家長帶著孩子組成的家。與雙親家庭相較,他們多數經歷傷痛、失去,面對獨特的挑戰,需要教會與信徒格外的理解、陪伴、接納。創辦美國與臺灣兩地溪水旁關懷單親家庭協會的蔣海瓊博士喜歡說:「單親家庭也是一個完整的家庭」;服事單親多年的詹章以滇也說:「不要把單親家庭稱為『破碎的家庭』。」

美國溪水旁自2004年創立以來,同工藉由實體營會、教會團契、線上禱告,以及無數的電話關懷與親身探訪,靠近單親爸爸、單親媽嗎、單親孩子,進入他們的家。從陪著一起流淚,到擦乾彼此的淚水,露出微笑;從陪著坐在幽暗的角落,到一起站起來,邁向陽光。這一個個的故事,代表的是一個個的生命,當中,該有多少的不容易。

▲ 美國溪水旁提供安全的環境,讓單親家庭得到理解、陪伴、接納,好讓他們得到修復。圖為2022年6月在賓州使者農莊舉辦的退修會(右一為受訪者陶櫻)。

以自己的經歷服事

2009年丈夫病逝,陶櫻帶著18歲和11歲雙胞胎的三個兒子,在悲傷、憤怒、恐懼等錯縱糾結的情緒中,開始單親生活。經人介紹進入馬利蘭州蓋城華人宣道會的活泉團契,與其他單親一起開始這段修復自己、醫治家庭的旅程。同年,她第一次參加溪水旁舉辦的營會。就算過了這麼多年,她依然清楚記得那次的主題——「愛裡沒有懼怕」。這正是她需要聽到的信息。

此後她年年帶著孩子參加溪水旁為單親家庭舉辦的營會,因著親身經歷,了解單親與孩子的需要,她開始參與服事。除了協助營會的籌劃,安排接送,也關懷、陪伴這些家庭。

曾是神國資源為基督協會董事會主席,並擔任本刊人才單元企劃編輯的溫英幹教授,亦是溪水旁多年的會長兼董事會主席,長期關懷、服事單親。他於2020年初開始接受癌症治療,病痛中,把美國溪水旁的事工交付陶櫻,知道她是位誠懇做事的人。陶櫻誠惶誠恐地加入董事會,並接下代理會長之責,與協會理事長劉胡美蘭師母,於疫情間堅持每週的同工線上禱告會。

近三年的疫情阻礙了人際間面對面的相處,卻擋不住神的事工。網路培靈會、讀書會,讓各地單親也能相聚。在不能舉辦實體營會期間,也透過雲端講座,以「亮麗人生」、「總要選擇感恩」、「從破碎到蒙恩」等各種主題,給予單親生命新視角。2022年恢復實體營會,以「生命更新的醫治」、「與耶穌共度人生的喜怒哀樂」的主題,向單親家庭清楚、肯定地宣告——即使在苦難中,神同在。

讓陶櫻願意持續服事單親的動機與動力,是因為她切身體會:單親真的很難,只有與上帝建立關係,才能得到醫治、修復。即使挑戰重重,她仍堅信,事工「特別需要有類似經驗的人幫助。上帝給我力量;我靠著祂的恩典來做。」

讓他們知道——有個人想到你

陶櫻經歷喪夫之痛,兒子們也走過心理疾病的嶇道。艱難的日子中,卻從教會肢體得到非常不同的關注。有人責備她「怎麼不讀屬靈書籍」;有人捧著孩子愛吃的披薩,來到她的家中,沒有多說甚麼。

心頭點滴冷暖,讓陶櫻體悟:服事單親家庭並不需要說教,只要把家門打開,端上一杯茶,安靜聽他們說。孩子生日,給他們買個蛋糕;逢年過節,請他們來吃飯。她說,這樣做是為了讓他們知道——有個人想到你。

就這樣,陶櫻家裡總有單親姊妹出入,或談心,或聚餐,甚至留宿。兒子的朋友不明就裡,還問這些阿姨:怎麼叔叔沒有一起來?兒子說:「來我們家的都是單親啦!」

郁茗(化名)正是其中的一位。

她原是被丈夫捧在掌心的嬌妻,手都不曾讓洗碗水沾溼。驟然失去另一半,她的世界似乎垮下來,天天以淚洗面。沒有丈夫的收入,家裡財務頓時陷入危機;兒子不願讀大學,她說不聽,勸不動;篤信佛教的她,卻無法從拜佛誦經中得安慰。

陶櫻偶然得知,便邀請並接她一起參加溪水旁的營會。為了尊重郁茗原本的宗教,陶櫻在路途中也沒有多說甚麼關於基督信仰的事。出乎意料的是,郁茗在營會中決志信主,之後還請牧師到家裡把佛堂拆了。

拆掉的不只是看得見的偶像,還有郁茗生命中看不見的陰霾。從前哭哭啼啼的她,繼續與單親姊妹們一起成長,現在臉上有了光采,很樂意傳福音。在社區健走時,總會關心遇到的人,向他們傳講神的愛與救贖。兒子後來上了大學,成了家,接母親一起住。

上帝透過溪水旁的事工,以及關愛郁茗的單親同路人,擦乾了她的眼淚,讓哀哭轉為喜笑。

多一點憐恤和陪伴

像郁茗這樣的例子,激勵了許多人,也推動陶櫻和同工們堅持服事。然而單靠一群委身的同工,影響力有限。陶櫻認為,單親家庭關懷事工的挑戰及需要,其實在於教會的認同和參與。的確,教會需要傳講如何建立合神心意的美滿婚姻,按真理經營和諧家庭。但就算是單親,仍舊可以建立基督化家庭,甚至更需要學習在沒有配偶同心協力的情況下,如何在家庭中持守信仰與真理。

從多年的服事中,陶櫻觀察到教會裡都有單親,但牧長、信徒不一定都看到單親家庭獨特的需要,不一定知道如何牧養、關懷他們。溪水旁的確能針對單親的需要舉辦營會與成長課程,同工也能關心、輔導他們,但結束後,大家還是回到自己的生活圈。若有當地教會就近關懷,持續牧養,才能讓這些經歷重大失去的主內肢體,得到醫治、修復,也才能持續更新、成長。

至於單親是否應該成立屬於自己的團契,以陶櫻的經驗,這樣的團契很可能因參加的單親們為工作、生活過於忙碌,沒有心力參與。其實,若有夫妻一起扶持單親和他們的家人,會成為很好的鼓勵和榜樣。

陶櫻感慨地說,雙親家庭教養兒女都不容易了,更何況是在沉重生活與情緒壓力下的單親?一旦單親孩子在兒童主日學裡有調皮、不守規矩的表現,弟兄姊妹竟然說:看吧,單親家庭的孩子都不聽話。

我們既然都是基督身體的一部分,對於受傷的手足,是否能有多一點的憐恤和理解?身為單親也服事單親多年的陶櫻,誠懇地提醒:好不好放下有色眼鏡,少一點論斷,多一點陪伴?

更多刻意的關懷

美國溪水旁關懷單親家庭協會自創辦以來,事工的目標並沒有改變。協會期盼:

1. 向單親傳福音,帶領他們回轉歸向神。

2. 幫助單親引導孩子來到神的面前。

3. 幫助基督徒單親的屬靈生命成長茁壯, 以神所賜的屬靈恩賜參與神國事工。

4. 幫助暫時的單親建立基督化家庭,預防他們成為真正的單親。

5. 幫助各教會培訓同工參與關懷單親的事工。

陶櫻和同工們都意識到,單親家庭的心理與情緒輔導、財務管理、建立並維繫健康親子關係等,這些需要沒有改變,但具體挑戰不斷變化。例如孩子陷溺於網路遊戲或社群媒體,雙親家庭都難以應付了,單親家庭又能從何處得到幫助?

溪水旁鼓勵單親們不斷學習。父母的角色是一輩子的,親子關係長長久久,在人生的每個階段有不同的難處,也有不同的收穫。因此同工們的服事也以此為方向,成為單親和孩子們的陪伴。

陶櫻認為,溪水旁當前很需要投注更多資源於培訓同工,也盼望有更多教會加入關懷單親。溪水旁同工們的電話問候、線上聚會、實體營會,這些都很好。當地教會卻能親身探望,提供即時、貼切的陪伴與幫助,例如協助喪偶、離婚的單親處理法律、稅務事宜;教單親孩子學開車;在孩子高中畢業、就業、成家……等人生里程碑中出席。

基於種種原因,單親通常不會主動提出自己的需要。其實這些服事都不難,卻需要教會牧長及個別肢體刻意的留意,在單親家庭的需要上,看見自己能幫補、扶持,並給予祝福的機會。

單親多年的陶櫻相當獨立,工作、生活、事奉……都打理得很好。但回想起疫情期間病了好久,連下床都困難時,是她所關愛,也是關愛她的單親姊妹們,把做好的飯菜放門口。就算不能見面,她還是收到滿滿的愛。

艾凡(化名)在丈夫回天家後,陷入傷痛中,不願出門見人,也怕觸景傷情而不再參加教會實體敬拜。一群老朋友時不時找她在網上相聚,聊聊生活,也硬拉著她上藝術欣賞課,讓生活多點色彩。還有個單親姊妹陪著她找工人,把房子所有的窗戶都換新,又陪著她到店裡選裝修浴室的磁磚,陪著她做這做那。另一位單親朋友邀請她參加線上查經,讓她從神的話語中重新得力。

單親需要的,不僅是言語上的問候,更是以行動表達的愛心;不僅是單親關懷單親,更是所有家庭一起關懷。單親家庭也是基督身體的一部分,是你我的肢體。

▲ 美國溪水旁藉由營會和講座,讓單親經歷神的同在,也得到彼此的扶持。圖為2023年春季特會,劉傳章牧師與劉黃懷甯師母(前排右三、四)以「敬畏主,為祂活」的主題,以及「有效親子交流」的專題,帶給單親真理的教導與貼心的關懷。

活出福音的單親,也能祝福人

才30出頭的耀承(化名),結婚沒幾年妻子就過世了。再次單身的他,在教會的身分有點尷尬。想參加小組,看見別人都是一對對的,有配偶有兒女,他顯得落寞。去到單身團契,和那些想擇偶的年輕人交談,又有點格格不入。再說,大家可能覺得他還年輕,有穩定工作,又是弟兄,要走出喪偶的悲痛可能相對容易些,很快就沒人再問他:你最近怎麼樣?

還好他認識了溪水旁,一個安全的地方,可以傾訴對妻子的思念。在那裡,就算流淚,也沒有人催著他:你應該走出來了。就這樣,耀承的心漸漸剛強起來。傷痛仍在,但他已經能看見:生活中仍有美好,生命中仍有盼望。

無論是喪偶或離婚,單親再婚,是溪水旁需要更多資源來協助他們釐清、預備的議題。或因似是而非的教導,或因在意傳統眼光的議論,不少單親對再婚裹足不前,或以錯誤的目的進入下一個婚姻。期待教會或福音機構能成為溪水旁的夥伴,放下文化包袱,給予合乎真理的輔導。

此外,陶櫻盼望看到更多各地的華人教會,善用如哀傷陪伴(GriefShare)與離婚關懷(DivorceCare)等,在美國教會界已行之多年,針對單親特殊需要的資源。

玲玲(化名)居住的城市華人不多,丈夫突然去世,帶著兩個孩子的她,在心痛中倍覺孤單。經人介紹參加華語哀傷陪伴的網上聚會,之後又得到蓋城華人宣道會活泉團契其他單親同工的關愛和鼓勵,並遠道開車參加溪水旁舉辦的夏令營,深刻感受神的愛與同在。幾年下來,她和孩子們在神的帶領中,平安、喜樂、感恩地過著每一天。(更多關於華語哀傷陪伴事工,請參閱本刊73期鄰舍單元。)

從多年的服事中,陶櫻看到太多的郁茗、艾凡、耀承、玲玲,深知他們要得醫治與修復,沒有公式,也沒有事先設定的時間表。而溪水旁能做的,就是來到他們身邊,以傾聽和鼓勵,表達理解、陪伴、接納。

她和同工們都知道,上帝會賜下力量與恩典,幫助他們服事單親;上帝也賜下力量與恩典,修復經歷失去的單親家庭。

他們也都相信,單親從實際、具體的關愛中,領受福音的大能,也能活出福音的生命。而這樣的生命,將成為眾人的祝福。

更多認識美國溪水旁單親關懷協會,請上網站:https://bsow.org/


美國溪水旁的果子

得到安慰,也成為別人的安慰

2001年在沒有預警的情況下,我失去摯愛的丈夫。之後帶著兩個有特殊需要的孩子,能夠在才成立不久的溪水旁單親營,得到別處得不到的安慰與陪伴。

那時溪水旁同工海蘭姊來家裡探訪我和孩子。記得聽到她的第一句話我就哭了;她說七年前先生過世時,她也一個人帶兒子過著單親的生活,有主的恩典才能挺過來。

每次溪水旁單親營會,有許多眼淚,也有許多安慰和醫治。感謝主讓我能參與敬拜的服事。22年單親歲月,回首盡是感恩!為陪伴的家人、弟兄姊妹、牧者,還有溪水旁感恩。感謝主有一個讓我們能夠得安慰,得醫治的地方,在這裡也能成為別人的安慰,或說成為安慰別人的人。

互相饒恕,重建關係

不久前返臺時,大女兒提來兩袋沉甸甸的水果,都是在美國想吃卻不易買到的,讓我深深感受她一片孝心。誰會想到我倆曾是互鬥到警察上門的冤家!

2001年8月我帶著年幼的兩個孩子移民來美,9月姊姊帶我參加溪水旁單親營會。當時我對聽課一點也沒興趣,只喜歡在廚房裡忙飯食。但是片段聽到課堂上關於饒恕的課程,字字句句使我內心澎湃,眼淚像斷了線般宣洩而下!回家路上,我禱告求祂給我勇氣,想打電話跟在臺灣的大女兒道歉,請求她原諒我曾經的過錯。

一進家門竟然就接到大女兒的越洋電話,是臺灣時間凌晨4:00。這通互相饒恕的電話使我們冰釋前嫌。聖靈的工作,太奇妙,太真實了!如今我們母女就像閨蜜般無話不談。

感謝溪水旁帶給我們的福分!

服事單親,歡喜滿足

2009年春天先生去世,我成了孤家寡人,之後搬到賓州小鎮兒子家附近。

那時,故溪水旁關懷單親家庭協會董事溫英幹教授,邀請我參與單親事工,我立時答應,且每年在感恩聚會中服事,從中感到無比的歡喜與滿足。

服事過程中曾幾次遇到難處,神都施恩解困。一次我訂購烤好的火雞。如約去餐館拿時,才發現火雞雖已烤熟,卻是冰冷的。經理立刻承諾用他們的大烤箱幫我忙烤熱,並派員工送達聚會現場,讓大家得以嚐到色香味俱全的感恩大餐。

參與單親事工多年,我體悟到:人若有心服事,神必賜機會;只要盡力去做,神總會及時供應所需;與人同工,要存謙卑的心,因為人比事重要。看到這些家庭臉上的笑容,我想這是神給的美好獎賞!

陶櫻,來自上海,從事電腦工程師工作。1993年信主後和先生徐昕煒一起受洗。2009年先生病逝,成為三個兒子的單親媽媽。經歷喪偶之痛,對單親關懷極有負擔,經常幫助有需要的單親媽媽,在本地教會之單親團契服事,並擔任美國溪水旁關懷單親家庭協會董事及代理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