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期
神国家人Kingdom Families

美得让我不得不说⋯⋯

A100藝術欣賞入門班綜合報導

回溯2004年文字營,看圖說故事時間,曾分享自己的油畫作品。憑良心講,當代繪畫有時還真不好理解,但真誠勝於一切,經過「坦白說明」,至少拉近了一些對藝術的距離。那一場熱絡的討論,使我心中彷彿燃起了一把火。我知道,創作的路雖會孤獨,但不寂寞。


有一天,俐理姊妹告訴我,該是時候了,明年就辦藝術營!因著這個對美的異象,藝術營在2005年夏天誕生了。俐理給我充分的自由來設計課程,雖無前例可尋,卻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挑戰。它使我不斷地思考,如何把抽象化為實象?美與不美,對生命到底有什麼關係?走過這趟「思路之旅」,又一次,感受到神的奧妙與豐盛。


2005年藝術營是一個嶄新的開始,報名資格欄註明:「凡愛美人士均歡迎!」我抱著一顆「好奇的信心」期待到底誰會出現?俐理姊妹說的好:「神所帶來的,就是最佳人選。」顯然,神是聽禱告的神。班上七位「美人」,加上錄影的金卡陳伯,四天相處之下,個個令人刮目相看!


馬利亞修道院本身就是一個極理想的大教室:優美的長廊,是講解透視最佳地點;四圍的遠山近林,是示範色調的模範生;教堂的彩繪玻璃,扇扇述說著神就是光。一片葉,一朵花,處處隱藏著創作的靈感,真是愛透了這種「一起吃喝美」的浸潤!

與日出約會


藝術營開始前兩天,蘇文安老師告訴我:「日出時間在清晨五點五十五分左右,好大,好紅,好耀眼!」聽過之後,無法淡忘,於是用失眠來迎接都市人失落已久的日出。那個清早,置身一片清薄晨霧中,聞著甜甜草香,與日出安靜地約會。哇!終於看到了一場驚艷的演出,玉米田前的木長椅上,我做了一個決定,一定要分享這種「與光相會」的艷遇。


「明早五時三十分要看日出,藝術營必修,其他班選修。」公告發出,不料隔天凌晨,在床上卻聽到隆隆雷聲,窗外一片漆黑,雨絲陣陣。心想,完了!日出泡湯了。本想寫一張海報貼在尤加利的樹幹上:「下雨取消,回去睡覺!」手錶顯示五點半已到,還是出去瞧瞧,竟然看到幾位忠實觀眾已站立在濛濛細雨中⋯⋯


「下雨,看不到日出。」我用著失望的語調。


「沒有關係啊,雨天也有雨天的美!」金卡陳伯確定地說。


看來這一陣雨,也不該太計較了。只見魏幗縮在夾克領子裡,芸杰穿著短袖運動服顫抖,「選修」的時良兄夫婦撐著一把大黑傘有備而來,大家似乎都沒有散去的意願。那一刻,心中不禁生起陣陣自咎,「對啊,怎能就這樣輕易放棄了?」再往後一看,更多人在灰濛中出現⋯⋯於是,昏暗中揭開了營會主題:光與眼!漸漸地,天亮了!群山,樹林,草地,層次也愈來愈豐富。光影繼續它盡職專業的演出,大自然再一次宣告,烏雲遮日,卻不能否定日出的事實。

▲蘭惠老師(左三)教早起看日出者取景竅門。

畫家生命素描一:回轉像小孩


我喜歡用強烈對比的色調作畫,卻不喜歡用誇大的言辭表達。我安慰心情緊張從沒有繪畫經驗的秀華姊:「只要妳能用筷子吃飯,就一定能拿筆作畫。」果真,秀華姊的作品清秀樸實,透著一股羞澀,套句行話,頗有極限主義的味道,是一種「溫暖的極限」。就像她的人一般,不搶眼但很耐人尋味。


與秀華姊異曲同調,建勤兄也說他從沒動過畫筆,一度想「逃學」的他,接上「電源」之後,身體好似被膠黏在椅上,可以一口氣畫上五個鐘點。建勤兄的作品非常直接而有童趣,個人色彩濃厚,他不會害怕,作畫像開水龍頭般,劈哩啪啦,暢暢快快。看著他飽滿的筆調問道:


「你真的從來沒畫過?」


「嗯!」


「畫得真好!」


「謝謝!」他的回答也很極限。


人若不回到小孩的樣式,很難進得了天國。從秀華姊與建勤兄的身上,我看到一種單純的童真,願意倒空再被填滿,這是從事創作的極高境界,畢卡索的心願不就是要畫得像孩子嗎?

▲藝術營學員成果大展,寫作進深編輯班師生受邀觀賞,歡為觀止,嘖嘖稱奇。

畫家生命素描二:嚴謹與灑脫


美惠與芸杰,同屬標準成人型,深思而熟慮。美惠擔心有些「效果」做不出來,我以過來人身分告訴她,技巧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做自己。她歪著頭在樹下丈量許久,到最後說:「我畫了一張生平最得意的圖畫!」那是一張水彩風景畫,從另一個角度,也是自畫像。美惠告訴我,她是為了女兒而來,想要把「美」介紹給女兒,相信她的「相信」必能成為她女兒的「相信」。


芸杰是組員中最年輕也「最哲學」的一位。她問了我許多「大哉問」,我一律以直覺回覆。憶起當年,我的指導老師約翰走路先生,叼著未燃的雪茄,說出令大家豎耳屏息的一句畫評:「對於創作,有時並不需要合理化。」我很同意,就像「情人眼裡出西施」,喜歡就喜歡嘛,不必找原因支持。一個傑出的設計作品,除了功能性,也可兼具趣味性與裝飾性。放開心去接受神是一位幽默、風趣,又能體會一切的神吧!當然,我很敬佩芸杰這場嚴肅的掙扎,能夠「做自己」是人生困難的選擇,但我相信神喜悅我們做自己,做祂眼中瞳仁的自己。

▲七門徒眾心供月,黑衣女俠為蘭惠老師。

畫家生命素描三:尋找個人心象


馬林與仙對,是我所認識惟一對在吵架時還會牽手的夫妻,仙對說馬林不太贊成她以後畫畫。「為什麼?」我問。「太貴了!」說畢,我倆一起哈哈大笑。


馬林自稱沒有繪畫經驗,但說也奇怪,拿起筆來有模有樣。很欣賞他在觀賞藝術作品時的坦白:「就這玩意兒,也能算是藝術?」「對啊!你不一定要去喜歡它嘛。」馬林不解,說老實話,有時我也很不解(就後現代藝術而言,有時只是為了發表一個立場與看法,不一定要跟美扯上關係)。


馬林畫了一張畫,圓弧地平線上長著三棵樹。「你到底是在畫哪兒?」有人問。「我心中的風景!」馬林答道。果然是第一高徒的架勢(班裡屬他長得最高),看來他是「得道」了!他的另一半仙對,個子嬌小,但筆觸豪放。她畫了一棵像似火團的紅樹(很肯定你也找不到它長在哪裡),「我真的是看到啦!」仙對認真地說,又是另一位「得道」高人!能看到他們夫妻倆形影不離地一起作畫,這就是美!


魏幗一口京片子,畫起畫來也不含糊,線條頗有野獸大師馬蒂斯的味道。「是嗎?」她半信半疑。在藝術的領域裡,名家大師之所以被肯定,是因為他們的情感觸動人心。魏幗有些素描底子,加上放開膽子,注入自己的情感與觀察,自然能找到「個人語言」了。


其實,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大師,端看自己如何領受,創出新意。此次營會中,最令我感到滿足的是:能夠將懷疑與害怕趕走,轉為勇於嘗試並樂於動筆的態度。有一句話說“What you draw is what you see”(你畫即你看),能將所觀察到的描繪(記錄)下來,筆與心的連結,這才是素描真正的目地。

用「美」回應神創造之愛


神的本性就是創造。聖經詩篇:「諸天述說神的榮耀,穹蒼傳揚祂的手段⋯⋯」四季變換著不同的風貌,花朵、候鳥、日出、日落,按時造訪。神大方供應著每秒新鮮的呼吸,直到我們與祂面對面,而面對面之後,所有一切又將超越任何的想像。這麼一位偉大奇妙的神,就在你我身邊,在你我裡面,在擦肩而過的每一瞬間。神期待並喜悅我們感受並享受祂的「作品」,而非任憑忙碌無知的腳步匆匆而過,錯失美景,心眼蒙塵,變得吝嗇又無情。


這位創造美的源頭,使得處處充滿驚喜,端視你我是否用心靈去發現!愛美,是神的本性,或者說,神就是愛,神就是美。否則天不會湛藍,虹不會七彩,群星不會閃爍,新芽不會鮮綠。我們在神眼中是美的,美到神願意用祂整個自己來包圍。

而受造的我們,理當用「美」來回應這位創造宇宙萬物的主宰。人人都在尋找生命的主題,都在述說自己的生命故事。舊約時代中祭司負責傳講神的話與大能的作為,但願你我也能成為一個美的祭司,心被恩感,不得不畫,不得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