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期
神国管家Kingdom Stewardship

美国双赤字问题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管理新知】

「双赤字」指一个国家同时出现「财政赤字」和「经常帐赤字」(或对外贸易赤字)。财政赤字指政府财政收支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经常帐赤字指对外贸易的进口大于出口部分(外贸赤字)加上「经常帐移转」净支出。这里的进出口除了商品的外贸外,还包括国际资本与劳力的收入及支出(例如对外借款的利息收入/支出、对外投资的利润的收入/支出,及本国人在外国工作汇回之外汇或外国人在本国工作汇出之外汇等)。经常帐移转指本国政府或民间为对外不必归还的赠与款项净额,例如外援与慈善捐款,通常数额很小,但因为美国这方面净额都是负值,代表「净支出」,加上外贸赤字后,更是雪上加霜。


美国在过去四十年,除了少数几年出现财政盈余或外贸盈余,大多数期间都出现两者是赤字的情况。由于美国是世界经济超级大国,其国内总生产(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占全世界总额的30%,在世界经济上举足轻重。双赤字的问题,在布希上台后至今变本加厉,引起国际关注。本文拟探美国近年来这种「双赤字」现象,并推测其长期间对世界经济的可能影响。

双赤字趋势


图1显示1960到2004年这段期间美国外贸经常帐赤字和联邦政府财政赤字的金额。通常我们会用对GDP的比例来观察两者及其总和的长期趋势(见图2)。

财政赤字


如图1和图2所示,过去四十多年来,大多数年间美国的联邦财政都出现赤字(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总额比起联邦政府来很少,在此不述)。 2003及2004年联邦赤字占GDP约3.5%,与美国类似的高所得先进国家的赤字占GDP比例平均为2%,可见美国稍微偏高。政府总负债余额也一直在增加中,图3列出1940到2010的长期趋势,其中1940至2004为实际金额,2005至2010是美国预算管理局预估金额。


1930年代罗斯福总统(1933∼45)以财政赤字进行新政,使美国从1930年代的大萧条中恢复经济活力,接着1940年代参加二次大战。战后在1950年代帮助其他国家重建,1950至1975期间又卷入越战;战后詹森总统(1963∼69)宣示「伟大社会」的理想,大举增加社会福利,以致联邦负债逐年增加。但是因为经济好转,成长快速,联邦负债总额对GDP比例自1946年的高峰121%逐年降低到雷根(1981∼89)上台后1981年的32%。联邦赤字金额则在福特总统(1974∼77)当政时,在1975年急速上升到709亿。


雷根上台后,进行减税政策并取消各种管制,每年赤字已经开始超过1000亿,负债余额则从他上任第一年的接近1兆美元增加到1988下台前的2.6兆,该年度财政赤字为1885亿。不过雷根在减税政策上还配搭大幅减少政府支出,不然赤字会更多。老布希(1989∼93)在任内发动伊拉克战争,下台时,交给柯林顿的负债余额已经高达4兆,年度赤字高达3633亿,虽然对GDP的比例还不是历史高峰,也引起各方关注;因为政府负债越多,借款利率会加增,挤压民间的贷款供需及房贷的压力,也影响企业的投资成本。


柯林顿(1993∼2001)上台时采纳联邦准备理事会主席葛林斯班的建议,致力于消除共和党政府遗留下来的财政赤字,他做到了。一方面是在他八年任期刚好美国经济开始大幅迅速成长,政府税收也水涨船高,年年增加(财政总收入占GDP比例由1992之17.5%增加到2000之20.9%)。他又将政府的支出尽量减少(总支出对GDP比例同期间由22.1%降至18.4%),结果在柯林顿2000年下台前,政府财政不但赤字不见了,当年还有1721亿的盈余(占GDP2.5%)。他执政八年期间政府负债余额只增加到5.6兆,对GDP比例从老布希任满时的66%降低到58%。持平而论,在经济表现方面,柯林顿可能是美国过去半世纪以来表现最佳的总统:通货膨胀速度很低,利率大幅降低,经济成长率为历史高点,加上财政有盈余,不过经常帐赤字并无改善。


小布希上台第一年(2001),靠着柯林顿留下来的老本,财政还有小幅盈余,达253亿。不过,他上任不久,美国就开始陷入经济循环的萧条期,经济成长趋缓。为了振兴经济,他采用大幅减税政策,希望经由减税,民众有多余的钱就会去消费。消费增加,企业就会增加生产,同时就业人数增加,工作者有收入(或失业减少),会继续消费;如此良性循环,经济就会成长,税收也会因此增加,弥补政府减税的损失。


但这种政策不一定有效。小布希上台不久就发生2001年的911事件。为了制止及报复恐怖分子的攻击,小布希政府发动阿富汗战争,消耗美国的大量资源。阿富汗战后,还忙着为阿富汗做重建工作及推行民主政治,2003年3月20日,小布希又发动第二次伊拉克战争。此战美国伤亡很大,所消耗的资源更数倍于阿富汗战争,至今仍然不得脱身。减税加上军事花费及社会福利支出,政府财政收入因经济衰退未见增加,致使财政赤字逐年快速加大。小布希上任,短短四年,联邦财政由盈转亏,在2003至2004两年都高达历史新高的5400亿美元;还好以GDP比例而言,却只达3.5%,还不算历史新高,但后续难料。


行政独立的「国会预算局」估计2004年的财政赤字中三分之二是因为减税政策。在既有的大幅财政赤字下,小布希「变本加厉」,于2004年10月又经由共和党占多数的国会参众两院通过「2004年美国创造就业法案」(American Job Creations Act of 2004) ,给予企业与农人共1450亿元的减税措施,目的在刺激生产、增加就业。


此举学者和许多国会议员并不看好。一方面伊拉克战争还没结束,另一方面美国的制造业多年来逐渐外移到生产成本低廉的地区,制造业占GDP的比例和制造业就业占总就业量的比例从1960年代中期到2003年逐年呈下滑状态,分别从27%/24% 下降到13.8%/10.5%。想借减税来达到增加就业,效果可疑。何况美国最近几十年来,由于科技进步,制造业工人的生产力持续增加,减少了新工作的需要,也使就业增加有限。此外,美国(和其他国家一样)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美国普查局在2004年8月报告2003年美国贫穷人口增加130万,没有医疗保险者增加140万;这些都是潜在的社会问题。


小布希任内,除军事开销外,其他财政支出也没有节制,连财政部的主计长(Comptroller) 华大卫(David Walker)都认为美国未来最大的威胁是财政的不负责任。最近的卡崔娜及莉塔飓风席卷纽奥良和德州海岸,造成巨大灾情,以及石油价格飙涨,使情况更加严峻。其实目前的财政支出以社会安全(即国民退休金)的支出为最大宗,2004年占GDP比例4.3%,其次才是国防预算,占4.0%;健康与老人医疗保险合计也达4.4%。军事支出的国际比较,2003年美国为4174亿美元,占全世界军事支出的47%,平均每个美国人支出1419元,只比以色列的1551元稍低。除非世界各主要国家都能化兵器为镰刀,减少军事支出,否则大家都在进行军备竞赛,世界和平将遥不可及!

经常帐赤字


财政赤字问题外,美国的经常帐连年巨幅赤字也是一大隐忧;在2004年两者合计金额以及占GDP的比例9.4%也是历史新高。以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在小布希任内的双赤字占GDP比例在2003至2004年间也已经创历史新高(见图4)。


经常帐的反面就是外资流入流出的资本帐。经常帐有赤字代表有外资净流入,也就是向国外借钱。美国经常帐赤字在雷根时代的1987曾达历史高峰的1607亿,占GDP的比例为3.5%;之后连年下滑,在老布希任内的1991还产生37亿的盈余。柯林顿任内,经常帐赤字开始攀升,从1992的480亿(GDP的0.8%)上升到2000的4130亿(4.3%)。小布希任内更上层楼,2004年已经达历史新高峰的6659亿(5.8%)。几年之前,美国对外国而言是净债权国家,接着就开始沦为净债务国家,2004年美国对外负债总额已经达GDP的30%,还在迅速增加中。


经常帐赤字主要原因是大量进口价廉物美的商品,但部分也反映美国跨国公司多年来的对外投资,其中约半数在欧洲,其余分散在发展中国家;除了在地主国内销外,也有很大部分的商品反销回美国,形成外贸赤字的一部份。对外投资也是上述美国制造业占GDP的比例及制造业就业机会一直下滑的主因之一。美国制造业生产在1990年代中期还提供国内消费总额的90%,但这比率在短短的十年间已下降到75%。这种情况在1990年代以来更趋普遍。由于发展中国家工资低廉,美国及其他高所得国家(包括台湾)很多公司都将生产移到国外,特别1990年代至今,中国大陆已经成为世界制造工厂。


2004年12月美国《商业周刊》报导指出:中国经济的崛起,几乎使每一种美国的产业都受到影响,因为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太低了,常比美国本土制造业所需的材料成本还低,使美国本土制造业无法和中国竞争,许多厂商纷纷被迫到中国或其他低工资国家设厂。而且,中国制造的不但是传统的商品如纺织品,还包括高科技产品。不过跨国公司在国外生产,对美国本土仍须缴交利润税,在国外的美国人也要向美国政府缴交所得税,加上汇回的工资,部分抵销了外贸赤字。

弥补财政赤字与经常帐赤字


双赤字表示超级强国的美国进口多于出口,不足的部分仰赖外国人的资金来帮助;财政赤字靠发行美国长短期公债来弥补。公债除了国内投资者及银行购买外,很大部分由外国的中央银行持有,成为其外汇的一部份,特别是东亚国家;例如大陆的8000亿外汇及台湾中央银行的2500亿外汇大多数以持有美国公债方式来保管,因为在国际金融上,美金被视为零风险的金融工具。目前外国人拥有50%的美国国库债券,12%政府机构债券,及25%公司债券。财政赤字也代表部分的民间(私人和企业)储蓄被间接用来抵销财政赤字,以致民间投资被挤压,需要依靠国外资金的投入来维持(也就反应在经常帐赤字的扩大)。


1990年代以来全球通货膨胀受到控制,使利率相对偏低,即使联邦准备会最近一年持续升息,财政赤字还不到危机的时候,仍可以低利率来筹款应付。但如果美国的财政赤字一直提高,政府必须提高公债利率来吸引国外投资者。届时国内利率水准将被迫提高,增加生产者或投资者的借贷成本,使经济成长更加趋缓,成为恶性循环。另外,经常帐赤字如果有持续扩大的趋势,一旦外国对美国经济缺乏信心,其中央银行抽走美金,或不再购买美国公债,可能使美国政府破产,美金将大幅贬值;小幅贬值有助于增加出口,但大幅贬值可能造成金融危机及股市崩盘,有如1930年代的大萧条,对全球经济的影响难以想像。


短期而言,由于美国经济目前仍然属于成长状态,双赤字对GDP的比例目前也还属于可以容忍的范围;但长期而言,这两种现象都对美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和成长有害。美国前联邦准备理事会主席渥保罗(Paul Volker) 认为五年内有75%的可能性美国将出现金融危机。诺贝尔经济学得主史约瑟(Joseph Stiglitz) 及许多学者也认为事态严重。

美国双赤字现象对基督徒的启发


对基督徒而言,建议要多为美国的政治领袖祷告,求神赐给他们智慧来处理经济事务。个人方面,建议加强注意家庭理财和投资,除了投资型的贷款外(例如房屋贷款和上班工作必备的汽车贷款),不宜欠债,特别是有如高利贷的信用卡债。


我们应该多注意美国双赤字的未来趋势。笔者希望小布希政府重视财政纪律,不要再给富人做更多的减税措施,减少政府开支,使联邦赤字尽速降低。外贸赤字则是较难解决的问题,美国在服务业及尖端高科技软硬体产品之研发如能保持领先地位以保持竞争力,增加出口,则可使外贸赤字逐渐缩减。


如果这个超级强国的双赤字一直扩大,一直在过寅吃卯粮、入不敷出的生活,国内又贫富差距拉大,加上全球每年因为温室效应而引发的天灾、恐怖分子造成的人祸、全球石油价格飙涨、禽流感病毒肆虐等,以致外国对美投资却步,导致美国发生金融危机,接着是经济萎缩,经过骨牌效应而引起世界经济危机,结果会是非常严重的。

(注:本文所引用之统计数字和附图之资料来源均引自美国政府在网站所公布的数据,包括美国商务部、预算管理局、联邦准备理事会以及国际货币基金之资料库。)


作者小档案

温英干,现任台湾花莲国立东华大学经济系教授,持有美国特许财金分析师(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资格,曾在世界银行任职经济专家二十余年。美国约翰霍浦金斯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