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期
神国管家Kingdom Stewardship

面包与吗哪: 企业老将刘哲基的生命历程

采访/张陵兮,曾静芬,丁怀慈,张丽春(于2006宾州写作进深及采访营)

整理/张丽春

眼前的这位伯伯,身着清爽的蓝白条纹衬衫,深褐色的领带上,小小团花里,是「神爱世人」几个字。他面色红润,精神抖擞,身形挺拔,军人风采犹存,望之如六十许人,实在令人无法相信,他已经八十一岁高龄了。这便是我们久仰大名的「刘面包」—刘哲基伯伯了。


「刘面包」这个名字,在台湾,可称得上是家喻户晓,街知巷闻。刘哲基坚持以健康、卫生的理念生产出的苹果面包、胚芽面包,是伴随着多少人成长的童年记忆。


1980年代初,台中的“Liu's Bakery” 飘洋过海,落户美国,成为「能卫康公司」(Nutricom Inc.)。香港回归后,又在青岛设厂,专门生产健康的食品。


在神奇妙开路下,从退役国民党军官,到生意人「刘面包」;在促进健康、放眼世界、回馈同胞的心志下,再从美国「能卫康公司」董事长,到赴大陆投资设厂的跨国企业家。刘哲基的人生,正是时下人们所向往的成功人生。


然而,最让刘哲基引以为豪的身份,不是生意人,不是企业家,不是百万富翁,而是天国的大使—传道人。他是没有差会派遣的传道人;他推销的,不只是喂养身体的粮—面包,更是喂养灵魂的吗哪—耶稣。


我们文字营采访班的同学围坐在刘伯伯身边,在他洪亮激昂的语声中,他那丰富多彩的人生,如一部动人心弦、精彩纷呈的电影,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

死里逃生


初到台湾时,刘哲基是国民党上尉连长。枪林弹雨中几番出生入死,他总算活下来了,不料走下战场后,却患上了在当时被视为绝症的肺结核,而且已是重度第三期,无异于被下了死亡判决书。


他被安置在太平间旁的重病房,只等着咽了气好处理后事了。同房间的病友一个一个离开了人世。对半生戎马、快意恩仇的刘哲基来说,这样在病床上苟延残喘,束手就戮,真是生不如死。他偷偷积攒了一瓶安眠药,只想找个机会了此一生,但又不甘心就此了断,只想着要死也得要杀了仇敌再死才划算。


那时医院里有妇女祈祷会派发的圣经,陈维屏牧师也常常来探访病人。刘伯伯看到马太福音中,耶稣治好了患了十二年血漏的女人,只因为她心里不疑惑,深信病得医治,刘伯伯大受震撼。


起初,他并不承认自己有罪,渐渐从圣经真理中得到启发,才真正悔改,决心从此跟从耶稣。就这样,在设施简陋的军中医院里,重度肺结核病人的竹床、蚊帐边,陈牧师为他点水施洗。圣灵如同甘雨,洒在他干涸的心田上。刘哲基成了一个新造的人,再也不是过去那个烟酒赌博样样都来的大兵了。


事隔五十多年,刘伯伯提起那个重生得救的日子,仍旧热泪盈眶。他说,从那以后,一切都不再一样了。就好像是一间黑屋子里,「吧嗒」一下,有人打开了电灯开关,霎时间一片光明,耶稣进入了他原本幽暗无望的心里。他的重病也奇迹般地得到了医治。在太平间旁住了四年、休养两年之后,他康复出院,「重返人间」。

▲担任上尉连长的刘哲基,枪林弹雨中几番出生入死,罹患第三度肺结核险些丧命,却开启了信主重生的契机。

白手起家


退役后,刘哲基与刘东昆牧师配搭,在乡下搭帐篷布道。那时传福音非常困难,努力三个月后,终于结出了第一个属灵的果子。


加拿大籍的富力农牧师是刘哲基的朋友,当时,台中约住有三十多户外国人家,常常需要去面包厂买面包。富牧师建议刘哲基做个小生意,从面包店批发面包。就这样,刘哲基开始用脚踏车载着一个箱子,写上“Liu' s Bakery Delivery Fresh Bread Daily”,为台中的外国人送货上门。

▲1961年,工作人员卫生检查:领班检查面包师傅指甲。


起初,每天只能卖出五六条面包,后来增加到十多条,勉强够吃饭。但有个严重的问题出现了,美军医生怀疑面包不合卫生标准,要到现场视察。这一查可糟了!只见厂房墙上蛛网密密,面包师傅指甲长长,面案油垢厚厚,仓库里的面粉袋上满是老鼠咬破的洞,卫生条件之差令人怵目惊心,美军卫生检查屡屡通不过而拒绝购买。这一瞬间,生意全没有了。

刘东昆牧师于是提议:「我们来建立个合乎卫生的面包厂吧!」刘哲基心想:「简直是痴人说梦,没有本钱,又没有技术,这哪有可能?」然而,在人不能,在神凡事都能!靠着大家迫切的祷告,美军医生协助他找到了厂房兼门市部,「刘面包」就这样问世了。

▲1961年,首席技术顾问:美军供应处长。


初期,光是厂租就是一笔庞大的开销,还有许多现实的挑战要面对。刘哲基因为自己的信心太小,乃亲书「不要怕,只要信」、「你们当顺服神」来鼓励自己。教会的弟兄姊妹为他祷告,很多美国朋友来帮忙,刘哲基和员工去面包学校学习,去美国工厂参观。渐渐地,靠着使无变有的神,不只是美国人,台中乡亲也开始吃起「刘面包」了。


说起面包厂的命名,刘哲基野心不小,曾考虑再三,想定为「面包大王」,不料这名号已有人使用。后来美军医生命名为“Liu' s Bakery”,翻译成「刘面包厂」,因为大家都认识刘先生,简单又好记。喊到后来习惯了,连刘哲章本人也被称为「刘面包」,尽管他不喜欢,更未想过这名号竟打响了。今日的刘哲章怀着凡事谢恩的心说:「不喜欢的事在神手中,仍可以成为祝福。」

▲1968年,开幕6周年董事长刘哲基夫妇与第一线外务员合影。


面包生意是做起来了,但刘哲基一刻也没有忘记,他更重要的使命,是推销生命的面包(The bread of life):耶稣。他在外出送面包的时候传讲耶稣,主日下午在台中公园里传讲福音,有时有不少听众,有时不过寥寥数人,但他从不气馁,一样声音洪亮,满怀热情地高唱圣诗「来信耶稣,来信耶稣⋯⋯」,很多人就是这样信了主。


刘哲基常在周末乘公车去清泉岗的军队里传福音,尽管每次挤在六、七个人的土厝里,有时只有三、四个人来听,他仍是风雨无阻,丝毫不敢懈怠。有一次错过了公车,他就搭出租车去,车费相当于他两天的收入,但为了福音的缘故,他从未计较过个人的得失。

「能卫康」的诞生


做生意鲜少是一帆风顺的,刘哲基也颇经过了些卧薪尝胆的艰苦日子,在1970年代初,曾一度因周转不灵,他卖房子,卖车,不用冰箱,和厂里的工人们同甘共苦,终于提前还清了贷款,成为台中商会「转败为胜」的模范人物。


不想生意走上正轨之后,他却又得上了「富贵病」(刘哲基称自己以前得的肺结核是「贫穷病」):由于食物精细而引发的高血脂、高胆固醇等,成了月医疗费得花六、七百元的「药罐子」(那时,普通工人的月薪也不过三百元左右)。


孔杰博士建议他吃胚芽,就是未发芽之前的麦芽。黄色的胚芽中含有大量营养成分,但也含有百分之十二的油分。正因为如此,一般加工面粉时,必须要从麦粒中除去胚芽,这样处理过的面粉才能长久保存,而且颜色雪白,可惜的是,有效营养成分随着胚芽流失了。


刘哲基咨询各方专家,探讨怎样把有粘性的胚芽打成粉,从德国买进了能够粉碎胚芽的机器,健康食品的品牌「能卫康」就这样诞生了。刘哲基的高血脂和高胆固醇不药而愈。自此以后,他在身体力行、广传福音的同时,致力于健康天然食品的开发,希望把身体的健康和灵里的健康一起,带给有需要的人们。

情系故乡

▲2006年台中胡志强市长与苏逸洪主播参与面包制作。


刘哲基在1980年代移民美国后,「能卫康」也在美洲扎根了。然而,海峡两岸睽隔几十年,在山东家乡倚门相望的白发老母,青青故园山水,都让他魂牵梦萦,无时或忘,他多么渴望把生命的福音也带给家乡的亲人!


大陆开放,积极引进外资后,人们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也开始受到「富贵病」的困扰,「为健康而吃」的观念日益受到重视,这为「能卫康」登陆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很快,刘哲基的工厂就在青岛开起来了。


然而,在「无神论」独步天下的大陆,如何能够顺利地把更重要的,让心灵健康的耶稣传出去呢?


凭着多年传福音的经验,刘哲基很快找到了突破点:用大陆人自己熟悉的语言来传讲耶稣的爱,用共产党的宣传典型「雷锋」来使神的爱具体化,强调他所传讲的不是宗教,而是爱。这样的宣传策略,加上为家乡带来效益的企业,对准了大陆干部们的脉搏,刘哲基在党部、公安局出入,传讲耶稣,居然畅通无阻。

▲不论是招牌产品「苹果面包」,高纤营养的各式新糕点,还是可饮用、可拌食的「能卫康」健康食品,刘面包厂坚持让客户买得安心、吃得放心! (网站:http://www.nutricom.com.tw)


有一次,受益于「能卫康」的山东德州市市长安排宴会,邀市里的干部出席,宴请刘哲基。入席后,刘哲基正在琢磨怎样找机会谢饭,不料还未开口,市长已连连阻止已经动筷的人:「停下,停下,让刘老祷告谢饭!」刘伯伯说起这事,笑得像小孩子一样得意。


我们好奇又佩服地问刘伯伯,这样传福音的灵感是哪里来的?刘伯伯强调:「圣灵与我同工,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主,凡事都能做。只要先求神的国,再求祂的义,神会赐下灵感,赐下帮助。」信主近六十年来,他就是凭着这样单纯的信心,常常喜乐,不住地祷告,凡事谢恩,每天都过得喜乐,得胜,且得胜有余!

▲1953年9月8日起,这本《荒漠甘泉》成为刘哲基每日读经之前的灵修良伴,直至今日,斑驳泛黄的书页见证了神在风浪中信实的带领。

文字精兵


刘哲基不仅仅是靠着自己的生意开拓福音工场,单靠着口来传讲耶稣的。尽管由于战乱,他初中都没能毕业,但他很有写作的恩赐。他每天把灵修时的心得纪录下来,也常常写诗来赞美神的大能。早在1970年代,他的《乘风破浪—刘面包日记》就已由宇宙光出版发行,给多少在迷茫中寻觅的人们带来了启发和希望。


刘伯伯在2003年以七十八岁高龄来美国宾州文字营接受装备,与可以做自己孙辈的年轻人一起学习怎样以文字事奉,他谦卑喜乐的态度对学员们是极大的激励。


2006年的文字营里,刘伯伯应邀来做我们的采访对象,他也是最认真的学生之一。专心听课,勤记笔记,积极发言,如小孩子一般好奇好学。


刘伯伯随身携带着他视若至宝,用了四十多年的圣经。书页已被翻得破旧磨损,边角满是纪录、心得。他的日记,也是灵感笔记,忠实记录着刘伯伯在晨祷时,在湖边散步时,看见雨后的彩虹时,沐浴夕阳余辉时,所感受到的主的同在,和生命的喜悦。


这些感悟,出自一颗单纯爱主的心,经历了漫漫岁月的淘洗,字字珠玑,闪烁着对主的爱和感恩。


刘伯伯自己写的诗歌〈八十述怀〉,让我们看到了他在主里面喜乐得胜,返老还童的生命。不过,刘伯伯可没有真正在「悠悠闲闲度晚年」,深深的使命感,促使他「朝朝暮暮为人想,殷殷勤勤做贡献」。如果你在哪儿,见到一位活力四射,思维敏捷的老人家,在滔滔不绝地传讲让身体健康的粮和让灵里健康的吗哪,绝对不会错,他一定就是「刘面包」伯伯!


记者小档案

张丽春,来自中国新疆,于美国佛罗里达州任水利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