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不告诉我?
▲孩子需要倾诉委曲或分享喜乐时,父母是聆听且给予支持,或以负面言词、态度回应? (图片来源:https://blog.chocchildrens.org/wp-content/uploads/2013/04/MomComfortGirl.jpg)
为什么不说
朋友有个习惯,如果妳问她一些事,她都说:「我不知道!」那时她得了肝癌,并不希望别人知道(即使大家都已晓得)。既然她不要人知道,大家就心照不宣,装着不知道,也就无人闻问。
有一天打电话给她,她说:「妳真像个天使,我正需要找人带我到医院做复检。」隔天开车去接她,复检后请她吃了一顿饭。没想到这位甚少谈论自己私事的朋友,居然告诉了我她生命中的许多小故事!我那时领悟,如果她体会到、也接受妳真诚的关心,她的心便愿意向妳敞开!
那天的谈话中,她提到四十年多前曾辛苦赚钱,帮助丈夫完成博士学位,不幸他后来有了外遇。为了不让孩子们伤心,瞒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孩子们上大学后几年才据实告知。
他们对母亲的隐瞒非常生气,这也深深伤害了亲子间的沟通。她以无奈又遗憾的口气说:「妳敢相信吗?几年前儿子结婚居然没告诉我,过了好久后,才让我知道。」
朋友的委曲、怅惘,令我心疼。她的「不说」,原意是蔽护孩子不受伤害,没想到孩子也把一生中如此重大的决定,按下不说。
这引我思索:人生中总会遇着或大或小的难处,这时候该不该对人说?说了又如何?何时该说,何时不说,这之间又如何拿捏?
我们可能听过这样的说法:「有问题要藏起来,否则会丢脸,让人瞧不起。家丑不外扬。」可能是在对人诉苦时得到这样的回答:「这有什么好难过!」或在觉得受委曲时,需要有人倾听、安抚情绪,得到的反应却是:「不是早告诉你会有这样的结果吗?你当初就应该……」
渐渐地,人与人之间的墙,越筑越厚,越筑越高,即便是对至亲的家人,我们都不愿吐露心声。小孩长大了不认识父母,父母也不了解小孩,手足之间也难和谐。这道墙要如何拆?拆了之后又要如何才能重建关系?
最近听到有些父母感叹:小孩成年之后,「重大」事情或决定都不愿告诉父母。为什么?我问了两位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一位说:「我要去哪里都会告诉父母亲,因为大多数时候他们会说好,尊重我的决定。」另一位说:「我不告诉他们,因为我们观念很不一样。我认为好的事,他们不以为然,我需要花心思措词沟通。当他们否决我的想法时,还得收拾残局。」
是否孩子的说或不说,有很大部分取决于父母亲们听了之后的回应?所谓沟通,应该是有来有往,双向流动。当有一方常以「拒绝」作为另一方交流的回应,久而久之这管道就淤塞,就不通了。
▲孩子小时,父母尽心教养;长大了,便安心让他们离巢。 (图片来源:https://www.backyardchirper.com/blog/wp-content/uploads/2011/04/DSC09470.jpg,https://laurawooten.files.wordpress.com/2012/05/week20-001. jpg)
帮助孩子长大
有句老话说:「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尊荣、孝敬父母是应该的,但这真意味着父母就可凭己意操控儿女吗?有些人认为父母的责任是一辈子的,所以一生都要为儿女做决定;而儿女一生要完全听话,才叫孝顺。
我能理解为人父母者深怕孩子受伤害,总觉得他们年纪小、经验少,所以想为他们筹谋最理想的未来,想为他们遮挡所有可能的苦与痛。孩子的意见、想法、决定,在父母亲这些「过来人」眼中,只是自私、欠考虑、不成熟;回应孩子的提议或请求,就只有否定。只是这么一来,孩子怎么「长大」?我们作父母的,又能保护他们多久?帮他们扛多少担子?
曾有人看到蝴蝶蛹上出现了一个小孔,里面的蝴蝶用尽全力挣扎着要从小孔钻出来,过了很久却似乎一点进展也没有。他决定做件「好」事,找来一把剪刀将蛹剪开,这样蝴蝶很容易就出来了。谁知没经挣扎的蝴蝶形态很特别─身体肥肿而翅膀细弱。这只失去展翼能力的蝴蝶,很快就失去生命。
小孩的成长就像蝴蝶破茧而出的经历,惟有经过「挣扎」,才能高飞。为要预备儿女将来能独立自主,生命里必须经过「挣扎」。那些父母看来不成熟的看法和决定,是孩子们锻炼羽翼的机会。也许头几次试飞还会不顺利,甚至受伤,父母此时该做什么?难道为了确保儿女的安全,就不让他们飞了吗?
若父母亲放手让孩子成长,每日为他们祷告;特别是当他们碰到难处时,让他们学习倚靠神,经历神的爱及磨练,儿女终会明白,也会选择走合神心意的正路。
当儿女翅膀长好会飞了,父母还盼着他赖在巢里,那我们就有问题了!我自己经历过孩子离巢,真是不舍啊!但神很幽默,每年都以树梢上的鸟巢来提醒我。
春天一到,就可以看到爸爸鸟、妈妈鸟不辞劳苦,无数趟来回飞,衔着一枝、一草,一点一点把巢筑起来;然后妈妈鸟孵蛋,耐寒、耐风、耐雨,直到幼鸟诞生;接下来二鸟往返觅食好喂养幼鸟。直到有一天,鸟巢突然空了,原来幼鸟长成,飞走了。从没看过妈妈鸟又把它们叼回来!
教养小孩又如学习放风筝,祈盼着他们飞高,又深怕飞不高。等他们飞高了,飞远了,又怕拉不回来!想想,拉回来做什么?若要孩子守在你身边,他们就无法「宏图大展」,你真愿意吗?放、放、放,赶快放!
▲放手让孩子飞吧!这是对孩子的信任,也是对神的信靠。 (图片来源:http://mb.cision.com/Public/6695/9599448/affc6b731c547423_org.jpg)
鼓励孩子倾诉
两代之间如何保持好的关系,好的交流呢?说和听一样重要。听要确实,说要智慧。希望孩子愿意听进自己所说的话前,父母要先想想自己是否先听到孩子真正想表达的;希望孩子有话愿意对自己说之前,父母先想想自己的回答是否会鼓励他们继续沟通。试问,如果每次孩子征询父母意见,得到的答案都是否定的,有时还加上忧虑、责备、争执等等。几次下来,我们聪明的孩子也就学到「多说多错,不说不错」。
当孩子愿意分享他们的意见、想法、决定时,父母亲好不好忍住责难和回绝,先认真听听他们的心底话,多以正面的态度和言词回应。尤其是成人子女,老实说,他们并不必再征求父母同意了。他们愿意说,是因为需要肯定与祝福。就算父母亲必须提醒、忠告,也要以建设性的方式表达。
为人父母者都希望持续对孩子的生命发挥影响力,也都愿意持续为孩子的生命注入养分。我们爱孩子,也愿意祝福孩子,那么为何爱和祝福出不来?或者说,为什么想表达爱与祝福,但小孩感受到的却是负面的信息?
或许「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是个理直气壮的借口。但是父母亲啊!你们愿意把这样的教养方式再传给下一代吗?现在有许多资源帮助我们学习、练习以建造生命的方式来表达爱和祝福。两代间总是会有「代沟」,只不过我们和孩子不必总是站在深渊两端喊话,我们可以建造桥梁,两代走到一处。
曾听说有成年「孩子」独自去欧洲旅行,出发前没告诉家里,让妈妈打电话好几天都找不到。他可能认为,如果告诉妈妈,她一定会说:「不要去,太危险!」「你才开始赚钱,存起来不要乱花,浪费在『玩」上面不值得! 」「为什么不等我们一起去?」
父母是否让孩子觉得不信任他的决定,或是认为他的决定不好?他似乎可以预期到这些负面反应,所以想到就怕,干脆不说。就算回来后挨骂,至少已经去玩了。
孩子出远门,父母一定会有某种程度的担心。与其在事情发生前就「扩大」担心,限制了孩子,也给自己无谓的负担,不如温柔提醒在外期间常以视频、社群媒体保持联系,也让孩子知道你在为他/她祷告。
话说回来,信任孩子也是信任自己,知道已经把孩子教好、训练好,他们能够做出智慧的决定。同时这也是对神的信靠,相信在自己「鞭长莫及」时,神的膀臂仍然够有力,仍然能够保护、引导孩子。
让牵系成为祝福
有时孩子不愿意把伤心难过的事对爸妈说,因为怕会让他们担心,这是孩子的体贴。的确,很多时候让父母知道了,他们非但爱莫能助,还可能比孩子更伤心难过,反倒要孩子来安慰鼓励他们。如果我们让孩子知道,全能的神是我们的后盾,爸妈不能但是神能!父母亲为孩子祷告,是把自己和孩子一起带到主面前,整个家庭一起经历神。
从这一点来看看我们与天父的关系。如同箴言三章5节所说:「不可倚靠自己的聪明。」因为当我们想要自己承负孩子的重担,在向天父祷告前,自己要先想办法,自己要先忧虑,是否多少也有倚靠自己的意味?
当然,父母都希望与孩子有紧密的关系,所以也就期待亲子间无话不说,也愿意孩子尊重信赖父母的意见。只是孩子也想伸展翅膀,也需要自立。若是到了该自立的年纪还是事事征求父母同意和肯定,这反倒成了病态的依赖了。父母要学习的是鼓励、训练孩子自己来,欢迎讨论和交换想法,但不强求两代间的结论、做法一致。
就算孩子做的决定得到不如意的结果也无妨。有时就是需要从尝试错误中找到可行之路,这也有助于培养孩子成为有担当的人。如此,与家人的亲近联系,不会成为牵绊,倒要成为祝福。
▲不要让过度的担心成为孩子的牵绊,放手让孩子承负所做决定的结果,适时鼓励安慰,并为他们祝福。
(图片来源:http://cdn.trustedpartner.com/images/library/AlpertJewishFamilyAndChildrensService2011/4_
%20%20%20___because%20sometimes%20we%20can’t%20be%20as%20close%20to%20the%20ones
%20we%20love%20as%20we%20would%20like.jpg)
学习天父的爱
父母地位崇高,责任重大,却仍旧只是软弱的人,一样会受伤,也会伤害人。就像我们希望孩子犯了错,愿意悔改,请求原谅;我们犯了错,也需要回到主面前悔改,请求赦免,也需要向孩子道歉。这样也给孩子一个模范,信实公义的神会接受真心的悔悟。
天父爱孩子,也爱为人父母者。当我们有委曲、遇苦境,天父也期待我们坦然无惧向祂倾吐。当我们在做重大决定时,祂也给我们智慧和真理,作为引导。祂容许我们做错决定,让我们从后果中学习、成长。祂不因我们不听话就把我们「扫地出门」,而是殷殷等候我们回头。祂曾应许要把我们抱在怀中,直到我们头发都白了。
求天父拥抱我,给我祂的爱,我才能爱。不要以为我们是父母,有这个头衔,就是「圣人」,我们更该谦卑学主,背起十架来跟随主。
认识了天父的爱,为人父母者才知道如何去爱孩子。 「上帝爱我们的心,我们也知道也信。上帝就是爱;住在爱里面的,就是住在上帝里面,上帝也住在他里面。这样,爱在我们里面得以完全,我们就可以在审判的日子坦然无惧。因为他如何,我们在这世上也如何。」(约翰一书4:16-17)求神帮助我们,与其问孩子「为什么你不告诉我」,倒不如鼓励他:「孩子,我愿意听你说。」
作者小档案
薛悦悦与夫婿何明治,来自台湾,现居美国东岸。在成人主日学课程中教导「夫妻关系」及「教养儿女」,也辅导一些年轻人,并担任美国家庭更新协会恩爱夫妻营的带领夫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