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都是文字事奉者
有人说,你的生活,不记下就是尘埃,写下来了就是年轮……
「一天过去了就不再。还能留下什么呢?无非就是一则故事。」你我也许不是作家,但都可以是作者,一个写自己故事的作者。
我们是自己故事的作者,也是在主里的「文字事奉者」。神允许每一个文字事奉者所经历的,没有一件是徒劳、无意义。哪怕自己看来微不足道、只跟文字沾上一点边的经验,都是神赐下的祝福。五饼二鱼的滋味可能平淡无奇,一旦交在耶稣恩手中,就可喂饱许多人,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味道。
基督徒全民写作:你可能不是第一,但绝对是惟一
创世记文字培训书苑提出「全民写作」的概念,强调你我都有故事,心中都有一位呼之欲出的作者,这是一个人人都可以动笔的时代。这样的异象,因着网路平台蓬勃发展,使得每个有故事的人,除了利用纸媒写作,也有更多发表作品的途径。网路写作平台敞开了素人写作的机会之门。特别是在早期部落格(博客)流行的时代,平时没有写日记习惯的人,也开始在网志上透过简单的贴图,附上几段话,学习记录自己的生活点滴,与他人分享生命的经历。
我自己就是这样跨入了网路写作的领域。
关键一:纪律的养成
我是从纸媒写作起家的。在台湾当学生的年代,就常投稿给一些刊物,参加作文比赛。我的中学导师是国文老师,对我们有严格的写日记要求─她会每一篇亲自用红笔眉批、挑错字,盯标点符号!在她班导的几年,我把天天写日记当成练笔的机会,很多投稿作品就脱胎于日记。而这段经验,也帮助我在日后写部落格时,能马上有「天天写格文」的纪律,而过去练笔的态度,也让我很容易进入「写网志也是在创作」的习惯中。
无论纸媒或网路写作,纪律都是进深的要素之一。
▲五饼二鱼的滋味可能很平淡无奇,一旦交在耶稣恩手中,可以喂饱许多人,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味道。
关键二:生活即写作、写作即生活
当初纸媒的笔耕,因为天天写,所以自然会想办法在生活、时事、阅读中找寻题材。就像是捕蝶人要捕捉稍纵即逝的蝴蝶,得学习观察、聆听、阅读生活,把刹那的灵感内化成写作的素材。同样,在网路写作上,常常更新贴文很重要─虽说写作不是为了人气,但不可否认,网路的写作,若没有读者就没有意义。特别是做文字事奉,选择在网路上发表作品,也是希望文章有更多读者,所以作者必须要想办法让读者有常来你部落格/脸书/任何网路平台的习惯。
当初写部落格,虽将自己的类别归在「亲子育儿」,但文章分类,从育儿笔记、夫妻关系、旅游杂记、美食笔记、时事杂谈、阅读心得、家庭回忆录……都广泛涵盖。在文末也会放上标签云、关键字、或延伸阅读,让读者可以从本文继续发展下去。此外,我学会运用网路写作平台「多向文本」的特性:简单上手就可以放插图、连结、影音,让文章具有流动性、延展性,可以层层叠叠,丰富多元。
关键三:精炼文字纯度
在多写、多尝试、天天操练下,写着写着,自己可以感觉到文气越来越顺,笔锋越来越利,下笔越来越得心应手。虽是日志,却有投稿的潜力,于是将这些文章挑出来,重新加工润饰,使之更加精炼,寄去投稿。
所谓有潜力的文章,应该是在题材上有普及性的。一个亲子育儿网站的博客,或许会吸引很多同类读者(父母亲)来流览,但是纸媒读者更多元化,因此在选择投稿时,就必须考虑具体选材是否能引起不同读者群体的共同兴趣。例如在博客上可能只是针对当下与孩子之间发生的一段教养插曲写成一篇文,引起了很多博客读者的共鸣;但是若要将这段故事改写成可以投稿的作品,就必须考虑到其他非亲子类读者的阅读兴趣─他们或许没有与孩子互动的经验,却一定也有与自己父母互动的回忆,我分享的小插曲,是否能触动或引发共鸣与回响?
关于文字技巧,关键在于精炼。投稿有其必须依循的规矩。例如在文章投出之前,最基本的要求是没什么错别字、避免赘字,标点符号要精准,字数须符合刊登要求等。纸媒编辑是决定你的作品能否问世的关键,是有专业水准的守门人,作者要先过编辑这一关,让作品「见天日」,才能谈以后对普通读者的影响力。
就如新闻播报必须是一则完整的新闻资讯,纸媒作品也必须是一篇完整的文章,文字顺畅,内容扎实,具有连贯性与严谨的专业性。例如叙事观点不能前后矛盾、引经据典不能误用错置等。
▲多写、多读,为自己的作品把关,精炼文字的纯度。
纸媒作者vs.网路作者
纸媒作者与作品的关系,有点像电视新闻主播播报新闻,所呈现的内容是经过层层工作与复杂程式的结果:新闻采访、整理完稿、润饰修改、编辑剪接、灯光音控,甚至主播脸上的化妆与衣着……观众得到的整体视觉讯息,是多重专业劳动的结晶。读者读到的纸媒作品也是如此,是作者、编辑与印刷部门(甚至出版商)共同合作、去芜存菁的完成品。不过,纸媒作者与读者之间,没有一个固定或常态性互动回馈的机制。
网路作者与作品间的关系,则像是独自全程包办制作的关系。所谓的网路作者,是以网路为主要写作平台,运用网路的功能与优势(如多向文本、即时更新、关键字、插图、连结等),固定长期在这平台上与访客(读者)互动的作者。网路平台的种类很多,但几乎每一种都有留言回馈的功能,提供作者与读者及时互动的机会。我个人觉得这是与纸媒最大的差别。网路写作也更能自由随兴地凸显其作者的个人风格。
网路作者必须是愿意与读者在网上交流的作者,少了这一环,充其量就是把作品贴在网路上,把纸报纸改成电子报而已。换句话说,传统纸媒作者,只要稿子登出就算大功告成,而网路写作除了贴文还要学会经营网站。两种作者间有很大的差异。
▲作者的部落格。
基督徒全民写作实现网路文人社群的异象
纸媒写作与网路写作,各有其「潜规则」,熟悉这些「潜规则」,都可以帮助我们在文字事奉中精进。
网路写作经验,可以协助我们建立基督徒文人社群,在牧养、团契和传承的学习上提供很好的养分。我个人在网路写作上的最大收获,是得到一个可以学习「文字牧养、文字宣教」的机会。
学习一:以文字来连结
网路作者在作品刊登后会得到回馈,可借与读者的互动更深地省视自己的作品,甚至是文字中的自己。我的部落格是归类在「亲子育儿」类(虽然文章题材内容不限于此),访客(读者)中有很多同型的作者也会来坐坐、晃晃(其中大多数是妈妈),这些有共同兴趣(教养培育)、话题(小孩)的读者。她们来我的格子坐坐聊聊,我当然也抽出时间去她们的格子晃晃看看,加以留言─要能有诚意地留言,需要认真仔细地阅读,无形中我学会从文字来「阅读一个人」,在字里行间聆听作者的心声。这样的互动,操练我如何用文字与人「交心」、「搏感情」。这立下日后服事创文咖啡屋的基础。
学习二:用文字来影响生命
网路书写的可贵,就在于写作的自由,不需编辑审察,没有截稿期限,字数无上下限,主题没限制。既然书写的题材自由随兴,我也很自然地会书写信仰与生活方面的主题,在文字中带出基督信仰的价值观─这并不是刻意在写「见证文」,乃是因信仰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书写生活日志时我不可能忽略它。无论是婚姻亲子也好、家族回忆录也好,甚至出门吃馆子的饮食笔记,都可以隐约见到信仰落实在食衣住行各层面的痕迹。读者或许不一定有兴趣读你专门为护教而写的文章,但他们可以在阅读你的生活故事时,被那影响你生命的力量所触动。
这样的学习体悟,影响我日后在咖啡屋与学生同工一起服事的态度─网路文字上的互动就是一种异象的传递与生命的连结。咖啡屋里的学生大多是我未曾谋面的,在带领他们成长时,除了直接传授概念外,必须要让学生在网上看到我们的生活态度,整个文字事奉的生命姿态─文字事奉者在写「规规矩矩」的文章之外是怎么生活的?这些生活态度,如何影响了我们的创作?
有无可能成为跨界作者?
虽然自己是纸媒写作起家,但我发现网路写作提供了更宽广自在的创作方式。因为拥有自由、可以随兴,反而促使我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每天都写部落格。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被触动了什么,就记录下来。而发表的即时性、发表平台的开放性及个人化、与访客的双向互动性,更让网路写作多了一份吸引力。
记得苏文安老师在他的《文字实务培训营:心与笔的飞跃》中阐述了「一车水」的事奉观念:你我都有一车水,你要把它浇在哪里?
我认为,在选择写作平台时,或许也可以有这样的思考与祷告。我并不认为网路写作与纸媒写作有孰优孰劣的次序之分─一个写杂文随笔的网路作家,作品所带出来的影响力,可能甚于一个传统专业的纸媒作家;而一位一年只出版一本作品集的纸媒作者,其文字中所持续带出的价值,也可能远远超过天天发文的网红作者。
身为文字事奉者,写作是出于神的呼召,如同布赫纳所说,神要借着我们「传达我们要如何扮演那些角色的方式,因此去丰富、高贵和神圣化整个庞大的戏剧,包括我们参与其中那虽微小、却重要的部分。」我深信,无论是在哪个阶段,创作有时、不创作有时,网路或纸媒写作,都是神操练我们写作品格与技巧的平台。
▲存着祷告的心,认真记录生活中的恩典,你我都是文字事奉者。
你我都可以是文字事奉者
在这个世代里,或许有许多基督徒不觉得自己可以是「写文章的人」,也不把发表文章当成是写作的圣杯,但是几乎人人都有一个脸书或微博帐号,而极渴望学习能如何把短短的几行字写得打动人心,渴望在这些文字互动中,能带出基督的馨香,让人渴慕接触福音。
记得我的部落格开张时,我写了一篇短文纪念:「开张了几天,妹妹们的反应良好。舅舅也来email鼓励─他要求多挂一些照片,因为香蕉阿祖(我的曾祖母)只能欣赏图片啦!老爷最是大力支持鼓励─他说难得看到我对一件事这么认真投入。还说了一句以他一板一眼的律师水准算是『诗情画意』的话:『部落格就像是一座花园,要花时间去耕耘灌溉,才会欣欣向荣!』
愿这座小小的花园,让所有进来小憩坐坐的人,能暂时忘却外面的烦恼忧愁,静下心来,看看风景,闻闻花香。里面或许没有奇花异卉,可是每一朵小花,都经过园丁的细心照料;每一瓣馨香,都有一份情在里面。 」
多年后,当我重读自己的文字时,也在神面前如此为所有肢体祷告:愿神赐福我们手中的工,让我们所写的文字,在祂的国度里,都蒙记念。愿你我的五饼二鱼,都能献在神奇妙的手中,喂饱许多饥渴的心灵,带给他们意想不到的主恩好滋味。
▲部落格就像是一座花园,要花时间去耕耘灌溉,才会欣欣向荣!
小小题外话:不得不提的写作「黑暗面」
写作,是极其私密、个人性的「手工艺」。任何工匠,对自己呕心沥血创作出来的成品,都会有对待亲生孩子般的爱护与珍视,这是人之常情,也是对文字的尊重。但也因为对自己的文字有着一定的「感情」,当我们以文字事奉者的心态来写作时,更必须求神保守我们的心。特别是网路写作,看似轻松自在、无拘无束,电脑萤幕前人人平等,其实也有其暗流漩涡般的「黑暗面」─在格友中,不乏文笔极佳、人气甚旺的作者,也有不少被出版商「相中」而出书、办讲座,上节目,从网路作家成了网路明星。私底下也有互相较量、比人气,因为妒嫉而捕风捉影、八卦纷争。有因人气渐旺而部落格成为一言堂的情形;还有因「留言者无心,读留言者有意」的误会和绝交等。这些因人气而造成的乌烟瘴气,让作者失去了当初单纯写作、诚意交流的初衷,实在非常可惜。
网路写作,人气不能说不重要,因为没人读,就失去网路写作的目的;但是人气是两刃的利剑,也能把我们单纯分享的乐趣给砍掉了。 「工人先于工作」,无论是网路作者,或是纸媒写作,愿主保守我们,远离一切看似荣耀华美的诱惑,也持守文字创作的正确态度,不让作品成为我们的偶像,而能永远保持五饼二鱼那份单纯朴质的原味,在主手中成为多人的祝福。
作者小档案林滋恩,笔名滋恩、小恩。北美创文文字营第一届学生,现为创文同工。小时写作文,长大写文章。以前书写为自己,现在将笔交给神。煮字疗饥无法带来真正心灵的饱足,惟愿贡献五饼二鱼,烘培文字饼干,让读者「开胃」,进而乐意接触信仰真理,品尝主恩好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