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期
神国邻舍Kingdom Neighbors

把盼望带进失丧之处

访台湾贵格会非比教会李雀美牧师

采访/李文屏供图/李雀美

什么能超越六道轮回?

2016年8月底,李雀美牧师三哥的女儿李鸿真病危,医生说只有两礼拜可活。三哥一家虔诚拜佛,与转而笃信基督多年的雀美牧师,有些「道不同不相为谋」。那天,雀美牧师和出嫁的姊妹们,赶回娘家探望焦虑悲伤的兄嫂,心疼又心急。生命在生命之主的手中,如果主耶稣要医治鸿真,医生说无治也有治;如果这的确是鸿真离世的日子,那么有些话不讲就为时太晚。

相对而坐,三哥对妹妹说:「医生说鸿真只剩两个礼拜。」

雀美:「你想过她死后去哪里吗?」

三哥:「没。医病都来不及,哪有时间想!」

三嫂:「她婆婆说要祭拜她一年。」

雀美:「一年后怎么办?让她成饿鬼?」

三嫂一脸茫然,但三哥说:「对哦!一年后怎么办?」

雀美牧师按照他们所信的逻辑继续直接发问,实在是爱之深,所以问之切,没时间再拐弯抹角:「不只如此,一年后呢?」

三嫂:「一年后就一年一次。」

雀美:「每年一次,一年才一天。还有那剩余的364天怎么办?让她作饿鬼吗?」

三哥感到惊悚而扎心:「不,不要啦!」

雀美:「可是传统信仰就是如此。那六道轮回中,鸿真能上天道吗?」

作为拜佛的家庭,三哥一家都清楚,人不只要通过修行,而且要修行成功才能摆脱六道轮回的宿命,即天道、人道、阿修罗道(半人半鬼)、畜牲道、恶鬼道、和地狱道。

「鸿真不修行,她不能上天道。」三哥说。

「修行的人,我也没听说能上天道的。那么让鸿真上人道,再转世为人吗?」雀美牧师问。

鸿真结婚没几年丈夫就因台风溺死,她悲伤回娘家守寡,继而罹癌五年多,为父的怎忍心让她再经历这些苦。所以三哥说:「不要,她太苦了!」

「那,阿修罗道呢?」

「那太恐怖了!不要去。」

「其他三道呢?」

「不要!」

「三哥啊,天道不能去,人道不想去,其他四道不敢去,那么鸿真不就真的成为孤魂野鬼了吗?一整年被关着,只有农历七月才能出来一个月,还要自己讨吃的,多么可怜!这些年你们找师姊医病改命都没用,要不要找耶稣解决她的终身大事?」

三哥的心已经柔软而开放,于是雀美牧师可以将生命的真理介绍给他们:「人因罪而进入苦海,耶稣从天上而来,道成为肉身,替人赎罪,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下到阴间,又死而复活,因此凡信祂的人都可以得救复活。

如果鸿真信耶稣,她要么被医治,要么被耶稣接回天家。那些办法事的人,他们是人,从来没死过,根本不懂死是怎么回事,也不知西方极乐世界的去路。他们中的许多人白天做法事,晚上就吃喝嫖赌,你们要信耶稣而不是信他们。你们信耶稣,鸿真也信耶稣,死后就不必去茫茫的恐怖六道轮回,而是耶稣陪伴走十字架恩典路。全家都走相同的一条路,以后在天上就一定能与鸿真团聚。 」

三哥三嫂觉得刻不容缓,马上与雀美牧师到医院,雀美牧师将真理讲给姪女听,姪女接受耶稣为救主,并当场受洗。三哥说,「我们全家都要信而受洗,好让鸿真知道并得安慰,以后我们都可以再见面,她不孤单。」于是一家祖孙八人,都受洗归入耶稣的名下。

这是雀美牧师在丧亲之际,把人生的真理和盼望带给伤逝之人的一个实例,但她从不强迫灌输,有大原则而无僵化的格式,总是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温柔而智慧地将真理的内容带进去。

▲李雀美牧师在司礼中▲李鸿真姊妹在沙鹿教会的追思礼拜,

传讲带给人盼望的真理和将在天国重见的盼望充满整个家庭。

福音。

在「被动」地爱时,采取主动

爱,是一个动词,也是基督徒的本分和使命;但有时候,爱不能太主动,比如婚、丧之时。这时的爱,需要被邀请而爱之,否则有「居心不良」和「功利」之嫌,与爱的初衷远离。雀美牧师把这样的爱叫做「被动之爱」。

虽是被动之爱,一旦启动,雀美牧师就完全采取主动,把来自上帝的特别关爱,带进那些特别的处境里。

▲雀美牧师以安息者的▲教会预备的伴手礼,都是传耶稣的资料,每个小细节

小故事为题证道,全场同感共鸣, 深深领受生命的智慧。

都为传福音打造的。

怀亲礼拜与追思文集

在台湾,治丧是件大事,有作七的礼仪,之后还有百日祭,周年祭。雀美牧师信主早年「师从」贵格会牧师郑新教(已故)。郑牧师很看重丧礼,也尊重丧家,若征得同意,在治丧期间,逢七就去丧家带领怀亲礼拜,根据各个家庭的不同需要和处境,带出福音信息,百日祭、周年祭也如此,体贴,关怀,将真理一点点给出,不强塞。因为「智慧人的心在遭丧之家」(传道书7:4),面对人生大限,活人的心思暂时会从对生活的碌碌营营,转向对生命的关注和思考,是容易对真理「开门」的特殊时期,短暂而宝贵。

雀美牧师传承了郑新教牧师的洞见,并在关心、牧养丧家时,发挥文学素养(曾留学东京大学研究文学),为每个家庭量身定制一册〈追思文集〉,内含程序单、牧师证道文、牧师勉励文、亲人追思文、访谈文等,主题根据家庭而不同,如「泪光中得智慧」、「从往生到永生」、「双赢人生」、「赢在终点」等。这实际是文字宣教,未信主的人看程序单为不吉利的,往往丧礼后就丢弃;但她做的追思文集通常都会被保留,曾有人打电话给她,因为翻看早年的追思文集,而感动要信主。

会友郑雪梅表弟的独生女陈逸,聪慧伶俐、热情洋溢,先上台大,后因兴趣而插考国立台北教育大学,2017年6月毕业,8月实习,10月染上流感,12月底离世,芳龄二十四岁。父母甚是悲痛,但按习俗,早逝者不必大办丧礼,何况他们家族只有二十几人。

然而,雀美牧师帮他们订了中山长老教会来举行;为作追思文集,同学用LINE邀稿。因而,那天参加者大大多于陈逸父母的预估,足有四百多人参加;陈逸的同学、老师,父母的同事、好友等都来了。以至安葬后还需加印追思文集一百份,分送希望阅读的朋友。

▲郑新教牧师的外甥遽逝,安息礼拜后在大雨中安葬,雀美牧师带领郑牧师妹妹一家受洗。

陈逸的大学恩师,教导「生命哲学」的陈碧祥系主任,对陈逸的父母说:「参加告别追思礼拜时,看了精心编制的生平DVD,听了〈跨越死亡的深渊〉的证道、 〈双赢人生〉的慰词,又读了追思文集,这气氛令人赞叹欣慰,感触良多。」原本不甚认同基督真理的系主任,被信望爱的大能深深撼动。

而陈逸的父母,也在礼拜中满得安慰,他们透过礼拜的流程思索、回忆女儿,确信将来有天家再相见的盼望,而不再有生死两茫茫的悲惨,心中涌流无限的感谢和感动;虽有失女绝后的悲泪,但不再有失落的绝望。他们从牧师传讲的耶稣救恩、安慰盼望的话中,找到走出悲伤泥淖的出口;又因教会同工一肩挑起治丧事宜,这满满的爱融化了悲伤,化为平安的盼望。因此大受感动、大得安慰,不久的复活节,双双受洗归耶稣名下,在神的家得到更多的亲人。

写过文章、做过采访和编辑的人大概都知道,制作一本追思文集是多么花费时间和心思的事。雀美牧师一旦受邀主持丧礼,可以被动地去爱之后,她就立刻采取主动,全心投入真情,把真理和爱都溶入到具体的每一本记念册里。

但这只是其中一步。一旦应承,当遇到意外挑战时,雀美牧师敢将礼仪负责到底。

▲陈逸的告别礼拜布置简雅,主堂和两个副堂都满座,雀美牧师的信息真挚、深刻、实在,感动了信佛道教亲友。

▲雀美牧师在陈逸告别礼拜致慰词,精心制作的DVD最后一张文稿,给人永生的盼望,成为拭人眼泪的手帕。

我被请来就要尊主为大

当年,耶路撒冷的圣殿沦为生意场,以至耶稣发怒,将绳子做成鞭子把买卖人赶出去,以还圣殿该有的圣洁。今天的台湾,丧礼也成为一项发财的生意,失丧的家庭不懂其中的沟壑,又有心求体面和风光,因而从他们的荷包里掏钱变得很容易。

但雀美牧师及同工主持丧礼,不但不收礼金,还带去实际的帮助和安慰。这虽让失丧的家庭受惠,未必让其他生意人欢喜。

2017年7月,会友王明仁之母在云林县口湖乡遽逝,那是台湾西海岸拜拜最盛之地,会友的姊姊尚未信主。雀美牧师对求助的会友说:「如果你们要办基督教丧礼,我会全力挺你的。」

王弟兄赶回故乡后,发现堂亲已安排了道教的丧仪。商量后,堂亲全部同意,等隔天下午两点雀美牧师与基督教葬仪社老板洪惠泽执事赶到后,全改为基督教丧礼。谁知和家属开治丧会议时,当地葬仪社却以威吓手段要求主掌丧仪的安排,藐视雀美牧师不懂丧礼,几经折冲仍满脸挑衅,将口里槟榔汁喷到洪执事的脸上。

所幸洪执事很有风度,不被激怒。雀美牧师提醒说:「不是说定两点后由教会接办,今天是王家办丧事,不是你家啊!」最后,雀美牧师柔和而坚定地说:「王家请我来,就是我做主。」

▲只身从美国回台医肺癌的基督徒谢宏毅弟兄,被介绍来找雀美牧师,教会成立关怀小组照顾他、陪伴近一年,在台安息后,在中山长老教会帮他妻儿为他送终。

「行,你要办也行,你得保证以后全村的平安,若不平安就找你算帐。」对方怒气冲冲撂狠话。

雀美牧师说:「奇怪啰!一家是一家的事,每家拜各自的祖先,拜各自的神,王家办丧事干全村何事?」

对方发愣,最终被王家的堂哥带走,却威胁说,他不帮忙申请死亡证明。此招自然不成,又刁难说要拿走冻放遗体的冰箱。但这些招数都不管用,因为雀美牧师这边都能立刻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非常感恩,葬礼选在当地的椬梧长老会举行,口湖乡各界都来参加了这个全村第一次基督信仰的丧礼,没有他们平时拜的任何偶像,隆重而平安。这是雀美牧师通常坚持在教会办葬礼的原因,因为教会和殡仪馆的属灵气氛非常不一样。神是光,有光的地方就有温暖、就有力量;有光的地方黑暗尽都要退去,不怕冲煞,不怕邪灵。雀美牧师当天以「神是爱」致慰词传耶稣,与开启人心的圣灵同工,带领王苏唱阿嬷的亲家母信主。

当洪执事估算费用大概六万台币,堂亲们以为少说了一个零,又生怕丧礼办得过简不体面。但没想到,当村人经历了这场风光的基督教丧礼,产生「我死后也要像这样」的想法,堂亲们纷纷考虑改信耶稣,因为信了耶稣,可以与亲人团聚,而且丧事还可以又省钱,又体面,又平安。

对雀美牧师来说,丧礼不只是丧礼,而是一次布道会,不仅把盼望带给失去亲人的家庭,也带给所有参加葬礼的人。

「我们是在改革台湾的丧葬文化。」雀美牧师说。

雀美牧师不只有勇气面对民间地痞,即使文武百官来参加葬礼,她也坚持原则:参加葬礼不是来送行,而是「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 (罗马书12:15)。这是主的恩典,也是主所教导的,要尊主为大。所以如果来了,不要像拈香一样转头就走,而是全程参加。

这是雀美牧师在给自己的舅舅谢瑞智(前师范大学训导长、警察大学校长)治丧时,对百官来宾的温和提醒。

那次葬礼,当时的台湾总统马英九先生也到场,雀美牧师在葬礼前花十五分钟为总统和台湾祝福,葬礼开始后,整个流程都尊主为大。除了副总统因事半途离开,七百多宾客都从始至终参加完葬礼,听到了整全的福音信息。此后,舅妈带着孙子过教会生活,也听说官员中有些人信主了。

▲雀美牧师带领教会在口湖乡椬梧长老教会为王苏唱阿嬷举行隆重的告别追思礼拜,礼毕后诗班又为王苏唱阿嬷列队送行,被喻为耶稣的风光,使乡民渴慕,产生「我死后也要像这样」的想法。

树上结果,在于地下扎根

雀美牧师的十二字历程

神要用一个人传递祂的恩典,必先栽培。雀美牧师曾在神的带领下,走过不同的灵命路程。她自己这样概括—信主前的生活就像诗篇90所言,用十二个字概括:「劳苦愁烦,转眼成空,如飞而去」。信主后谦卑顺服,跟随郑新教牧师,如路加福音九章6节所言,也是十二个字:「走遍各乡,宣传福音,到处治病」,神的同在让神迹奇事伴随他们的脚步。及至灵程更深,主带她看见天堂的黄金街,她就失去了本有的对现世珠宝和环游世界的热情,只想省钱接济贫穷人,并如帖撒罗尼迦前书五章16-17节所言,也是十二个字:「常常喜乐,不住祷告,凡事谢恩。」一心按照主通过郑牧师对她的嘱托好好作传道。 2013年按牧后,她的十二字箴言又有了新的内容:「承诺承担,蒙召蒙恩,有爱有羊。」

就是带着这样的牧者情怀,雀美牧师真诚承诺,忠心承担,作为一个蒙召又蒙恩的人,以爱带羊,羊也反过来愿意与她同工。

凡为牧师者,可能都主持过葬礼。对于雀美牧师来说,葬礼似乎格外多,光2017年就有十次。而要把一个丧礼办成布道会,需要全教会成为一个团队,一起服事,荣耀神的名。非比教会可谓全民皆「兵」,平时得到牧养,解甲归田筑家庭祭坛、享天伦;一旦有「仗」要打,立刻披「甲」上阵福音出击—弟兄一律白衣黑裤,配黑色领带;姊妹黑洋装,配俄罗斯水钻的十字架项链。如果丧礼中有人赞誉十架项链,会友被鼓励立刻送给她,教会再配给。有什么配饰比十字架项链更吉利?

「葬礼是严肃、传爱的地方,我们出去,要有体统,有秩序。」雀美牧师说。

▲雀美牧师的舅舅谢瑞智的丧礼上,马英九总统在颁褒扬令、覆国旗后,牧师们同心为总统祷告,为台湾祝福。

承诺承担,蒙召蒙恩,有爱有羊

秩序不是一天就有的,团队的合一与同心来自平时的牧养。雀美牧师的牧会有三部曲:用基督的真理和爱触摸进到教会的人→人留下成为会友得到牧养→出去用基督的真理和爱触摸他人。她珍惜一切机会去爱会友,「吃喝玩乐都是建立关系的机会」,所以注重教会的爱宴,如果爱宴比家里的差,就不要煮了。

韩元雄牧师的摰友梁玉梅老师罹患肝癌,他认为只有雀美牧师可以牧养她,就介绍她来非比教会。梁老师嫁进基督教家庭,然因受伤害而抗拒基督信仰,见到雀美老师后,她说自己「要一路玩到挂」。

雀美牧师说:「妳要开始敬拜耶稣,生命在于祂,要一路玩到好。」但梁老师坚持初衷。雀美牧师说:「那好吧!我为妳祷告,生死交给主耶稣,即或不然,祈求让妳安然见主面。」并一路以爱心陪伴她。梁老师在教会过得很开心、喜乐,最后真的没有什么痛苦地离去。家人看到母亲在非比教会这么喜乐,对雀美牧师的提醒就听进去了:你们如果懊悔遗憾没能尽孝,就要回教会,到见主面时才能与母亲重聚,到时可对她道歉、道安、道谢,结果梁老师的全家都回到了教会。

▲副总统吴敦义阅读雀美牧师为丧礼量身预备的文集《行在光中》。

雀美牧师在与较有时间的会友「吃喝玩乐」、共建密切关系的同时,也善用科技牧养忙碌的上班族,用LINE开「非比读经会」,每天十五分钟读经写笔记,预计五年圣经一遍;设「非比祷告群组」,每天推送精要六部曲:向神问安、敬拜诗歌、悔改自洁到施恩座前、为台湾祷告、为以色列祷告、祝祷;还有「非比教会赖在一起」的群组,让会友有社群生活;而「非比公告栏」则是教会活动总动员的地方。她的丧礼团队就是这样在LINE上调度,高度和谐。当有人来取经,问他们如何召开治丧筹备会,得到的答案让人甚是惊讶:「我们没有筹备会。」

而团队成员也在服事中亲身经历神的作为,得到造就。一会友在一次丧礼后,坐捷运时听到别人的充满好感的议论,感慨说:「我们在做,神在记念。我们完成了我们该做的,神会继续做祂的工。」

雀美牧师说:「根据郑牧师估计,将一个人从不信带进教会平均花费是一百万台币;但通过葬礼传福音,就像一串粽子抓住了头,一提就全起来了。非常经济,又有效果。丧仪的服事,有举行追思礼拜的工作,还有安慰鼓励遗属的工作,更有传耶稣的布道会工作。」

又说:「最重要的是,与其说我们去服事人,反而是我们被服事;因为在服事中,学习很多生活之智,也实践了圣经真理的生命之道。在团队服事中,全教会一次次地在爱中凝聚、在光中同行,聚焦于主耶稣的爱,带来教会的灵命复兴。」

刚结束采访,雀美牧师立即又要去主持一场丧礼。愿神继续赐福给非比教会,与雀美牧师、会友同在,不仅把盼望带进失丧之处,更让盼望在更多的人心中生根发芽。


受访者小档案
李雀美,1986年8月为花莲慈济医院启用前的「慈济推动小组」委员,完成阶段性任务后,向证严法师辞行。 1993年6月,耶稣向她显现,1994年受洗;2008年受郑新教牧师差派,开拓贵格会非比教会。 2013年按立为牧师。


记者小档案
李文屏,旅行者,本刊、丰荣网刊执行编辑,传刊特约编辑。曾任中信广播编导、主播、专栏主笔及不同杂志、诗刊编辑,着有散文集《百合花开放对那天》、《路是心灵的延伸》,其各样文字散见多样报刊,初期诗作曾获艾青杯世界华人诗歌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