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期
神国知行Kingdom Knowledge & Practice

我作客旅,你们留我住

【慕义&行义】

▲战乱致使百万人流离失所、饥馑贫病,造成人道危机。

遭世界遗弃的全球难民洪潮

与人类历史共存的歧视,带来的不单是性别、种族、阶级的欺压,还有民族斗争、国家内战,甚至引发国际冲突。遍地烽火的结果,致使成千上万的无辜生命,流离失所。今天这波难民潮,已由北非和中东泛滥而遍及全球,造成人道危机。

据联合国难民署(UN High Commissioner for Refugees or UN Refugees Agency,简称UNHCR)报导:今天全球近6800多万人无家可归,近3300万人受逼逃离家国。其中以也门(Yemen,或译叶门)为最。由沙乌地阿拉伯领导、美国支援的也门战争,轰炸、袭击平民基建、医院设施,甚至平民婚礼、丧礼、学童校车等,也无幸免。波及之广,有800万人濒临饥荒饿死边缘,100万人已患上霍乱,300万在国内无家可归。

再者,被英国广播公司(BBC)冠予「世界最不受欢迎之少数民族」的罗兴亚(Rohingya)人,在缅甸政军残暴武力下,120万难民受迫离开乡土,当中65万5千人逃难到邻国孟加拉(图二)。联合国称之为种族清洗的典型例子,这其中又有多少身心灵破碎的受害者!

因中南美洲国家政府的腐败,帮派暴力与毒品的泛滥,成千上万携老带幼的升斗小民,跟着篷车队逃离本地,为得安全、自由的前景,到美国寻求政治庇护。然而长途跋涉之后,在旅途尽头却是冷漠的拒绝。他们或是等在边境不知何去何从,或是遭遣回到不安和危险的环境中。单在德州边境的Tornillo城,就有近3000名未成年小孩留在「帐篷城市」,等待与在美国的亲属团聚。令人心痛的是,2018年年底有一位七岁的女孩及一位八岁的男孩死于美国边防拘留处,死因在该文发表时(2019年1月)仍在调查中。

难民洪潮的数字不断上升,全球平均每天就有34,000人因战乱沦为难民,其中还参杂不少受宗教逼害的基督徒。这相当于全球每113人中就有一人流离失所,每分钟就有24人被逼逃离家国,不少难民在逃难中受伤、死亡,恐惧与绝望笼罩着他们。海岸边脸伏沙滩的婴孩,鲜血满脸、茫然独坐、欲哭无泪的小男孩,以及浪涛中载浮载沉、挤满寻求生机渡客的舢舨,种种影像在成为新闻焦点后,在网上疯传后,可曾于人们心中留下印记?

在这些人道危机面前,北美与西欧国家仍以保安与防恐之因,相继缩紧甚至收回其难民收容政策,而传媒亦越来越逃避报导此类刺透良心的实况。

「难民」不单是新闻里的名词,也可能是你我生命中的经历。二次大战前后,东亚、东南亚战事频仍,迫使多少人离家,以血泪踏出流亡之路。

▲全球每113人中就有一人流离失所,每分钟就有24人被逼逃离家国,不少难民在逃难中受伤、死亡,恐惧与绝望笼罩着他们。

耶稣成了异乡人

圣经虽未出现难民、移民、无国籍、寻求庇护者等词汇,却不断提及不同族群的「外人」:寄居、作客、客旅。向来鄙视外族的以色列人,在所等候的弥赛亚耶稣族谱中,提及五位先姆,已非寻常,其中竟有「外邦」女子迦南人她玛、耶利哥的喇合和摩押女子路得,以及赫人乌利亚的妻子拔示巴。这样的记载有何用意?让我们藉由其中路得的故事,做进一步的思考。

路得跟随拿俄米到犹大,在波阿斯的田里拾取麦穗时,她俯服在地叩拜说:「我既是外邦人,怎么蒙你的恩,这样顾恤我呢?」(路得记2:10)波阿斯以恩慈款待异乡女子路得,不仅本于他的个人道德,更是出于对律法的敬重。恩慈的耶和华早已嘱咐以色列人,以各种实际的资助,款待寄居者。

在传述荣耀的圣诞信息时,绝不能忘记紧接着发生的事:「约瑟起来带着玛利亚与婴孩耶稣逃往埃及,住在这里。」(马太福音2:13)神圣家庭顿时成为难民家庭,神子耶稣需要逃离强权暴政,寄居外地。

传道的耶稣其实过着与难民无异的生活:居无定所,连枕头的地方也没有(参马太福音8:20);自己的家乡不欢迎祂(参马太福音4:28);最后在城门外受难(参希伯来书13:12)。因此,祂可以对今天的逃难者说:我了解!我体会!

因此,难民般「受苦的仆人」,就成了受苦的典范。 「祂被藐视,被人厌弃;多受痛苦,常经忧患。祂被藐视,好像被人掩面不看的一样,我们也不尊重祂。祂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我们的痛苦…… 。」(参以赛亚书53:3-4)

不单如此,永恒、无限、荣耀、超越的基督,「…… 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 。」(腓立比书2:6-7)这岂不就是宇宙的终极「难民」形象?这位跨越天地深渊的「陌生人」,甘愿来到最排外的土地,为的是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马太福音1:21),好让已远离父神的我们,能有返回天上家园的途径。

主耶稣透过震撼寰宇的「道成肉身」,为使我们因祂得平安、得医治,最后被钉在十字架上,三天后复活。祂的死让信祂的人罪得赦免,祂的复活使人承受永生。 「道成肉身」的跨越,成了人类最得具体安慰、最能领会认同的神人关系!

然而不同政治或宗派立場,對耶穌是否算為難民卻有不同的看法,亦以此做為制定難民政策的依據。聯合國對難民定義為「因戰爭、暴政、貧窮,以及受到種族、宗教或政治逼害而逃離家國,不能或不願回去的人。」爭議點在於耶穌一家在希律死後遷回拿撒勒重建家園,因而不算為難民。

争论耶稣是否为难民解决不了难民潮的危机。祂道成肉身,亲历难民苦况,应成为耶稣追随者有力并具体的启发与激励。

▲神子耶稣也曾逃离强权暴政,神圣家庭成了难民家庭。因此,祂可以对今天的逃难者说:我了解!我体会!

跟随基督脚踪者受托的责任

以色列人出埃及的逃难史中,神已明明吩咐:「……你们要怜爱寄居的,因为你们在埃及地也作过寄居的。」(参申命记10:19)耶稣在马太福音25章35-45节里,更以比喻说明,凡拒绝客旅寄居者、不留住宿、不给食物与衣服的,就是拒绝耶稣。反倒是做到给饿了的人吃,给渴了的人喝,给作客旅的住,给赤身露体的穿,病了的去看顾,受监禁的去探望,就是做在主的身上。

在谈论难民危机时,并非着眼政党或政策,而是在日益分歧混乱、人道日泯灭的后真相时代,重新唤醒基督跟随者正视自己的责任。即便是在「客店没有地方」的大环境,耶稣的经历、榜样、教训、托付,带出两层信息:

1)     教導我們如何看待難民與寄居者;
2)     提醒「世界非我家」,我們自己也僅是寄居者,當如希伯來書11章所述,嚮往天上那個更美的家鄉!

就算「客店没有地方」,我们该如何「道成肉身」,即便只是提供一个遮风避雨的破马棚?

「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祂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弥迦书6:8)。

诚盼我们能在祷告里持续记念水深火热中需要帮助的危难者,并随神的感动,以言以行伸出援手。无论是个人或教会,都可透过财力、人力的奉献,加入可信赖的济助机构,实际参与照顾难民。以书信向国会议员请愿,或以和平游行与抗议行动,申明「善待寄居者」政策的必要性。邻里间若有新移民,协助他们熟悉环境、适应文化。

当我们以恩慈款待寄居的难民,便是款待了主耶稣。


注:参考联合国难民署网页“What is a Refugee?”www.unrefugees.org/refugee-facts/what-is-a-refug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