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期
神国知行Kingdom Knowledge & Practice

以笔拆墙的华裔漫画家

—楊謹倫 【道聽圖說】圖像小說專欄

许多的「第一」和「惟一」

如果说百年前出生的威尔。艾斯纳(Will Eisner,1917-2005)推动了美国漫画1930年代以降的发展,催生了图像小说进入主流,并且带领扶持了新生代漫画家,那么华裔美籍杨谨伦(Gene Luen Yang,1973- )就是青壮一代漫画家中的佼佼者。

他的作品为他带来不少「第一」或者「惟一」的殊荣。譬如《美生中国人》(American Born Chinese,1997)是第一本获得普林兹奖金牌和国家图书奖银牌的图像小说;他是第一个受邀写作「华裔」超人漫画的作家;第一个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的亚裔漫画家;历届国会图书馆阅读大使中惟一的图像小说家⋯⋯然而杨谨伦在专业领域上一次次突破之前,他必须先找到自己心与笔的定向。

70年代出生的杨谨伦,有着北美亚裔社群里许多人共通的背景和经历:父母是华裔第一代留学生,他和弟弟在加州湾区出生长大。勤奋好学,不负期望进了柏克莱(加州)大学,主修电脑编程。毕业后也顺理成章,当了几年吃穿不愁的软件工程师。

难关塑造了人生和艺术

然而杨谨伦的人生进展有多层次的挣扎,仿佛不同河流交会激荡,终于将他推向新的海洋:

• 他幼时阅读速度缓慢,学习是一件苦差。五年级时拥有第一本超人漫画,让他经验到阅读也可以这么有趣!漫画不但开启了阅读之门,也种下创作根苗。虽然家人并不鼓励,初中时他已经开始画漫画;大学时他顺应父亲期望主修电脑工程,但辅修了创意写作。

• 小学时父母决定搬离唐人街,迁入更优良学区。但新学校几乎没有华裔,他经验了族裔之间的歧视和语言霸凌,促使他长期思考族裔身分认同议题,和族群间对话的必要。

• 母亲是虔诚天主教徒,他因此接触了信仰,成长过程中渐渐远离神。大学时重新坚固与上帝的关系,却在自由派大本营的柏克莱校园成为小众─如何坚持信仰却不落入离群景况?这成为他和InterVarsity团契里的朋友必须面对的难题。

造就杨谨伦成为出色漫画家的,可说是他从小到大一个个危机─如何应对这些难关,塑造了他的人生和艺术,更显现在他作品的终极关怀里。在全时间投入漫画前,杨谨伦已经当了17年的高中老师,自己又是四个孩子的父亲,这些背景使他成为少数对漫画在教育上的应用有深度思考和投入的创作者。

2016年的TED Talks〈漫画属于课堂〉(Comics belong in the classroom)融合了他身为教师和漫画家的经验,也谈到美国漫画在教育界的起落,以及他童年时的阅读挣扎。结论时对漫画在各级学校的广大应用空间,做了极有说服力的阐释。

2016年美国国会图书馆选择杨为两年一任的儿少文学推广大使。这不仅是荣誉,也给了他难得的平台。他推出「无墙阅读」(Reading Without Walls),借着网站和巡回校园访问,向全美国各级学校和图书馆发出呼吁,鼓励下一代读者走出阅读舒适圈,尝试不一样的主题和文类(当然也包括漫画和图像小说)。

迷失身分‧找到新生‧跨出舒适圈

出道至今,能写也能画的杨谨伦创作不辍,大部分作品与不同作者或画者合作。独立创作的长篇图像小说有三部:奠定他文坛地位的《美生中国人》;企图宏远的历史小说《义和团》与《圣徒》(Boxers & Saints,2003);全新出发的纪实作品《龙球风云》(Dragon Hoops,暂译,2020)。

《美生中国人》:这本带着魔幻写实风的校园故事,巧妙融合了三条叙事线,创作动机源于亚裔少年在主流洪潮里迷失了身分的深度省思。关于族裔身分认同的文学作品不在少数,但《美生中国人》特别之处,是贯穿三条故事线的孙悟空(杨童年时常听爸妈说中国传统故事,孙悟空是他最喜欢的角色)和「自有者」(《西游记》原作里的如来佛)之间的互动。杨氏版本的孙悟空,接纳自己本像的先决条件,是愿意接纳「自有者」为他的创造者。因为「自有者」的关键地位,将《美生中国人》故事定位,从族裔文化象限,提升到属灵天地层次。

《义和团》与《圣徒》:对绝大多数在美国成长的学生来说,除非少数历史专业,清朝末年历史在教科书里只是三言两语带过。学理工的杨谨伦,却在成年后花了大量时间研究义和团拳乱,创作出《义和团》与《圣徒》两册历史图像小说。

这部作品的创作契机,是2000年梵蒂冈封圣「中华殉道圣者」,表彰17世纪以降一百多位在中国殉道的信徒,其中不少是义和团拳乱时的殉教者。杨谨伦聚会多年的的圣荷西天主堂为此大大庆祝,激发他对这桩历史事件的探索。在创作过程里,为要找到合适的叙事视角,他反覆推敲许久,直到领悟:这不是单一角度能说清楚的故事,以致从原计画的一册演变成后来的孪生书。

两本书的少年主角,《义和团》的小宝和《圣徒》的薇安,都是历史洪流里的小人物,也都在时代里寻找归属感,寻找个人定位与身分认同。小宝拼命往历史光荣与民族主义里追求。而被家族视为不祥,连正式名字都没有的「四(死)姑娘」薇安,在天主教社群和基督信仰里找到新生。表面上两本书情节似乎是平行的,但角色命运在最后有了震撼性的交错。

《龙球风云》:《义和团》与《圣徒》出版后,杨谨伦有一段时间陷入创作瓶颈,不知道下一部长篇要从哪里出发?结果突破的契机,来自日常生活圈。他多年任教于加州奥克兰的奥多德主教高中,然而就像他的同事和学生,他也有自己的社交舒适圈;从小缺乏运动神经的他,习惯和数理科老师交往,与校队教练或球员从无交集。

这所高中的篮球队极其出色,毕业球员不少进入职业男篮生涯,校队多次进入加州冠亚军决赛,却次次拿回亚军。 2015年,全校企盼又有超强队员加入的球队,终能夺冠。杨谨伦意外发现,篮球队总教练卢当学生时校队的经历,和他回母校担任教练间的转折,非常戏剧性。仿佛瞥见故事新大陆的杨谨伦,勇敢自荐整个球季跟随校队,搜集故事题材。

《龙球风云》是他之前从未尝试过的纪实文学。全书13章,以两位教练和七个球员的故事为骨干,交错报导六场关键比赛,穿插了篮球运动的发展史,甚且揭露了创作者自己的心路历程。杨谨伦善用图像小说文图并重的媒介,将复杂多轨道的故事组织得有条有理,引人入胜。借着「跨步」这个在不同角色身上反覆出现的动作,作为视觉象征,强调主旨:不同族裔的少年和成人如何「跨出舒适圈」,走入下一个人生境地。

作品特长

1. 张力间的动态平衡

杨谨伦最让人惊叹的一点,是他举重若轻,幽默轻松的外衣,包裹深沉内涵的能力,还有在不同张力间保持动态平衡的努力。

传统上大量出产、以超人漫画主导的美漫,类似速食,可读性高但欠缺深度;长篇图像小说兴起后,又容易变得曲高和寡,少了亲和力。杨谨伦的作品,轻松容易入门,但是稍微放慢阅读速度,就会看见他从故事发展、人物塑造、主题的深入铺陈,都用了许多心思,耐得起反覆阅读和咀嚼。他的画风带着卡通调性,线条干净,人物造型明朗,颜色也很少强烈冲撞。返璞归真的艺术风格,与复杂的故事情节和隐藏的深刻信息,相辅相成。

2. 属神世界观融入故事

属灵的人洞察万事,杨谨伦对信仰的长年思考和坚持,相信也成了他创作的智慧泉源。基督徒作者直接引用经文,对世人大声疾呼,相对比较不费劲。要将真理教导不着痕迹地融进故事的文与图里,让世俗出版社愿意出版,让信仰圈以外的读者愿意读下去,这就不是容易的任务。

杨谨伦在《动物饼干》(Animal Crackers,暂译,2010)短篇合集的卷末语曾分享过,有时午夜梦回,难以成眠,抚心问主也问自己:辛苦创作的这一切真有意义吗?在永恒里能否留下痕迹?

这些问题不见得立即有答案,但他坚持耕耘,在不同作品中尝试以不同方式体现信仰。如前文所述,长篇图像小说给予他最大的创作自由,能以信仰视角重新诠释古老传说,也在勾画历史或日常生活时带进去基督徒角色的思考和行动。而当美漫巨头出版社邀请他写作《创世神通》和华裔《超人》漫画系列时,受既定故事框架限制,他以更柔性的手段,不仅不违背,甚且传递信仰的价值观。

3. 正反人物的立体呈现

既然说故事,就不会清一色都是好人。杨谨伦作品里的主要人物,不论正反派,都有立体呈现。从小密集接触漫画,他对早期漫画普遍出现的「刻板形象」一定不陌生,更加提醒自己创作时避免平面人物。

《美生中国人》里钦西言行夸张地集中了华裔常遭歧视扭曲的缺点,让人厌憎,但钦西同时身负教育故事主角(和读者)重任。

《义和团》与《圣徒》里的天主教宣教士贝神父服事极其热心,但是面对同工软弱时却掉入律法主义。资深信徒王医师对薇安亲近福音起了关键作用,但是他无法断绝鸦片毒瘾。这些配角都有光影,把主角描画得更加立体。

《龙球风云》里揭露了前任总教练菲普的「黑历史」,及总教练离职后,现任教练卢与他的互动,虽然篇幅有限,却是全书最动人的片段。面对人性里幽暗难明角落,和回溯学校过往解不开的谜,杨谨伦选择聚焦在现任教练卢的反思和具体行动,显示了信徒确实能尝试在公义和恩慈间取得平衡。

▲当灵魂安稳在「自有永有者」掌中,拿起的笔就有力量,拆除歧视、偏见、恐惧、骄傲、自以为义的高墙,建筑恩慈相爱的社群。

再思─华裔美籍的困境与机会

黄金加州是众多族裔定居之处,也是美国50州里华裔比例最高的地方。我的老大在南加出生长大,和杨谨伦一样是「美生中国人」。上大学时,孩子勇敢选择了中西部宁谧乡间的一所古老文理学院,四分之三学生是富裕家庭出身的白人,像他这样背景的亚裔稀少。

大一后的暑假,全家团聚旅行,孩子似乎心事重重。当话题转到多元族裔现况,他忽地情绪激动起来,跟我们长串述说,从19世纪至今,华裔在美国个别地、集体地受了哪些不公不义的欺压。个性温和的他,极少有这种脸红耳赤模样,让我十分惊诧。

除了小学刚搬家那段期间,儿子并没有长期被霸凌的成长经验。大学虽有时感到孤单,没人欺负他,看不起他。儿子的悲伤和愤怒,其实是在成人转捩点上,发现土生土长的家乡,从历史到今时竟有许多制度与个人对华裔百般拒斥。当家乡不接纳你,孩子是否更不容易接纳自己?

如此悲情历史背景,或许也促成了代代华裔在父母期许下,选择「黄金三类」专业:医师、律师、工程师,保证优厚薪酬又可与政治保持「安全距离」。杨谨伦不也曾走在华裔传统认定的平坦道路上?

当他转向专业漫画创作,在艺术领域追求,他必须先找到自己的声音,自己的表达和风格。从《美生中国人》中少年的族裔身分认同,到《义和团》与《圣徒》民族传统和基督信仰的冲撞,再到《龙球风云》中各种族裔背景的少年如何成为团队,可以见到他如何一步步扩张自己艺术和生命境界。但这些追求后面有一个关键:当他与天父和好之后,里面的锚稳妥了,就能安顿下来看清自己族裔身分和生命的定位。

许多华裔下一代,包括我的孩子,仍在摸索生命的定位与方向。杨谨伦人生和创作的突围,激励我们:当灵魂安稳在「自有永有者」掌中,拿起的笔就有力量,能持续写出画出故事,拆除一道道人心里不属于耶稣心意的高墙─歧视、偏见、恐惧、骄傲、自以为义─建筑恩慈良善,彼此相爱的社群。


黄瑞怡,台湾大学图书馆学学士,美国俄亥俄州大学语文教育博士,专攻儿童青少年文学。多年在南加公私立中小学任职,现任优曦基督教学校国际学生部主任,创世纪文字培训书苑资深同工及教师。文章散见台湾,北美基督教刊物。近八年为台湾《校园》杂志「尴尬少年游」及「恶水筑书桥」两个专栏作者。曾参与远东广播公司童话系列讲座。跟随自家两个爱阅读的大孩子继续拓展阅读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