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期
神国知行Kingdom Knowledge & Practice

我们的神,我们的歌

译/张军

随着教会内外不同意见日益增多,作为基督徒的我们,该如何同心合意地彼此关爱和服事呢? KRC的Arctos团队一起撰写此文,盼望神能借此激励我们,在基督里生出爱和善行来。

(原文刊登于《神国》杂志77期英文单元。)

陶恕(A. W. Tozer)曾这么说:

试问你是否知道,当一百架钢琴跟着一个音叉调整音准的时候,就自动彼此调和吗?它们的响声都照着一个音准,而不是设法彼此调和;在同一个音准下,每一架钢琴必须个别地与它相和。同样的道理,当有一百个信徒聚在一起,都望着基督,比他们把眼睛转离了神,就算有意识地追求合一,彼此心灵之间的距离,还要相近。

你我在教会不也常这样专注于彼此相和:怎样保持纯正的教义?怎样做才正确?但是演奏音乐的目的就为了音调一致吗?与神相交,和谐一致是很重要,甚至是必须。但与此同时,如果仍用音乐来比喻,仅仅音准了,并不足以演奏出美妙音乐。

耶稣在被钉十字架前曾这样祷告:「我不但为这些人祈求,也为那些因他们的话信我的人祈求,使他们都合而为一。正如祢父在我里面,我在祢里面,使他们也在我们里面,叫世人可以信祢差了我来。」(约翰福音17:20-21)正如耶稣所祷告的那样,神不仅召我们在祂里面,也召我们彼此合而为一,好叫世人相信父差了基督来。

在这个越来越极端化的社会,教会要如何向世界彰显基督?基督的跟随者该怎样看待不同的观点?最终要怎么通过彼此相爱、彼此服事,使世人透过我们看到基督?

基督的身体若像乐团一起演奏,可如何做才能与那些对音乐,甚至整个世界有不同理解的弟兄姊妹,一起奏出不仅和谐,且是美妙的音乐来?

我们所相信的谎言

在伊甸园里,蛇引诱夏娃:「你们不一定死;因为神知道,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神能知道善恶。」(创世记3:4b- 5)正如柯罗奇(Andy Crouch)在他的《扮演上帝:赎回权力的礼物》(Playing God: Redeeming the Gift of Power,中文暂译)中提到,亚当和夏娃所面对的诱惑是:像神一样(获得权力),并凭借己力得永生。

这个诱惑如今仍在。我们想变得伟大,可以随心所欲却不受惩罚;思维方式像独奏者。我们受召按神的创造,依着祂的旨意来奏乐,却常常以自己的方式,为自己的好处而独奏。

不下功夫解读作曲者的意图,不听别人的演奏,只专注自己在乐曲中的部分,那可容易;想获得观众的掌声和认可更是人之常情。同理,获得永生和权力是人常常选择听信的谎言,而想成为独奏者,一如追求长生不老。

正如耶稣通过祂的生、死和复活所展现的,丰盛的生命是从苦难中得来。走耶稣的路就意味着受苦。生命好像从土里所发的嫩芽一样,要从一粒种子的死亡开始。

对亚当和夏娃来说,不用神所指定的方法来获得某样东西,很具吸引力;听从蛇的话的确容易,却与生命背道而驰。亚当和夏娃选择听从蛇,不想花力气去分辨事实究竟如何,以及神到底怎么说,这恰恰说明了人天性中愿意选择轻松捷径的倾向。

若以乐团比喻基督的身体,你我要向独奏者般凸显自己,或是聆听团员的乐音,一起奏出作曲者的心意?

你我不也如此?想按自己的意愿生活,人生目的由自己决定,忽视行为带来的后果。把今生看成惟一的机会,竭尽全力为自己赚取丰富。渴望在世人眼中闪耀,因为我才是主角。试想,乐团演奏时,各个团员都只想表现自己,而忽略了聆听别人或作曲者的意图,会奏出什么样的乐音?

生命的意义

在死亡来到前,你选择怎么述说自己的生命?是世人眼中的人生故事,或者在基督里的生命故事?

如果死亡就是生命的结束,而我的确是生命主角,想要凸显自己很合理。但事实并非如此。那么我们该怎样生活?

耶稣是神;祂本来就有主宰一切的权柄。但祂的主宰与我们以为的有所不同。耶稣完全可以呼求众天使前来救祂脱离死亡,祂却没有这样做;反倒选择顺服神,接受祂的呼召。耶稣有权成为这个故事的主角,但祂没有这样做;祂顺服父神,让故事按神的旨意发展。用奏乐来比喻,就是耶稣不仅弹奏正确的音调,还以牺牲自己为代价,奏出荣耀父神的音乐。

这可是与主流文化相背。通过亚马逊、网飞,还有优步等商家的服务,我们能即时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想要什么东西?轻按一键,第二天就会出现在门口(要是下单够早,甚至可能当天就到)。想要去什么地方?只要输入地址,就有车子送你去。不喜欢你在X(前推特)平台看到的内容?那就标上不感兴趣或者干脆拉黑某些人。不爱看某些频道?有的是其他频道供你选择。我们可以选择看什么,怎么看,什么时候看。我们决定要接受怎样的讯息和观点,把自己放在只有一种意见的环境里。基督徒甚至可能会选择只看基督教媒体,想要借此使自己与神的音调一致。

世界说我们是音乐的主题;我们才是主角,是独奏者。这样做似乎可以生活更舒适。但……舒适真是生活的真谛?

通过基督跟随者互为肢体,耶稣看到祂生命的延续;祂顾念的是教会,而不仅是自己双手所能成就的。我们在乎自己独力能完成的事,但有没有可能把自己看成是神国大家庭的一部分,大家共同努力听从神,完成祂所交付的?我们蒙召,究竟是要成为乐曲的主角—独奏者?还是在演奏好自己的那部分时,也努力理解作曲者的意图,把乐曲表现得最切合作曲者的心意?

思考:你的生活以谁为中心?生活不仅是音调准确就好(虽然那很重要)。在基督徒的圈子里,我们常把注意力集中在正统的神学理论上,这虽然必要,但仍不够。哲学家齐克果曾说罪的反面不是美德,而是信心。追求曲调和谐是为了自己的荣耀和舒适,或是为了神的荣耀? 这乐曲不是为我们而作,我们岂能只为自己演奏?生活不只是关乎自己。我们同属基督的身体,这关系是永恒故事的一小部分。你如何看自己在这个故事中扮演的角色?  

你是独奏者吗?

希望右图可帮助我们看清自己的位置。

影响力的三个圈子:主控圈,影响圈和关注圈,帮助我们决定什么是自己受召要演奏的部分,而非试图独奏。

人以为自己能掌控周围的一切,看见有需要就要有所行动。使徒约翰说:「凡有世上财物的,看见弟兄穷乏,却塞住怜恤的心,爱神的心怎能存在他里面 呢?」(约翰一书3:17)怎样才能顾及所有的需要,显示怜恤的心?

约翰福音不是说,神差独生爱子,是因爱世人,而非仅是犹太人?那为什么耶稣只在犹太人当中传道,很少帮助外邦人,且清楚表明:祂奉差遣是去寻回以色列家迷失的羊?耶稣只在犹太人中传道,是因为顺服神,做了神呼召祂要做的事。

耶稣知道世上发生的每一件事,每一种需要。但作为人子,祂守住自己的呼召,甚至选择限制自己的能力,确保遵从神的呼召和计画。在家乡不受欢迎时,祂没有这样想:埃及不远,我还在那里住过,也许可以去那里传道?当彼得劝说耶稣不要去死,还被斥责了。对耶稣来说,活着的真正目的不是选择容易、安全的路,而是顺服神。

以下几个问题引导我们对主控、影响、关注三个圈的思考:

  1. 我们按着自己的呼召生活,或者试图另寻出路?神呼召我们做什么?如何在生活中感受神的呼召?可以看到圣灵的哪些印记?
  2. 我们可主控的有哪些事?例如与他人的互动,脑中的念头,怎样过生活。
  3. 可影响的又是哪些?例如听到我们话语的人,看见我们生活的人。
  4. 哪些是我们关注、却无法控制或影响的?例如世上的重大事件和问题。

耶稣怎样做?祂有特殊使命;祂会采取什么行动来处理使命之外的人和事,却不偏离使命?这又如何影响我们?若我们以爱待人,在这三个圈的表现又是如何?

良心软弱或强壮

随着亚当和夏娃决定违背神,罪进入了世界,我们受到罪的影响,包括心智。所谓「罪的心智效应」(noetic effect of sin),就是对思想(包括良心)的影响。根据作家Andrew Naselli和J. D. Crowley的说法,就是「你认为何为对错的意识」。

沿用前文的音乐比喻,良心可能与如何定义「好」的音乐有关。古典音乐家可能十分在意作曲家的意图,而爵士音乐家则会更重视当下所感受到的音乐流动。因此,不同的风格、训练、经验,都会影响人如何看待音乐以及如何演奏音乐。

同理,良心也会受人的成长环境、文化、经验、圣经知识与理解等影响。那么,要如何演奏好这音乐,荣耀基督呢?

让我们从良心得到适当的校准开始。我们是否对自己所看重的事物与彼此的关系,两者之间有适度的平衡?

在哥林多前书8章中保罗提到,良心软弱的人觉得吃祭偶像之食物是错的,然而「神只有一位,再没有别的神」,所以祭拜偶像的食物可以吃,因为偶像并非真神。

在音乐中,「摇摆节奏」(swing rhythm)是切分音的计数方式,这种非规律的节奏让韵律活泼起来。乐谱上是两个八分音符,用摇摆节奏演奏时,第一个音符会比第二个略长一点。但在古典音乐中,每个八分音符都是相等的时间。是摇摆乐的节拍错了吗?不。但「良心软弱」的人可能会说所有的八分音符都该一样长。

与之相反的是强壮的良心,因着正确的神学理解而知道什么是错误。他们明白摇摆乐是演奏的另一种方式,所以该演奏摇摆乐就演奏摇摆乐,不会因此而不安。在这段经文中,保罗是在告诉那些有强壮良心的人,不要使良心软弱的弟兄姊妹跌倒。那些知道用摇摆节奏来演奏没有问题的人,即使知道这是一种有效的音乐演奏方式,也不应该强迫他们的弟兄姊妹用摇摆节奏来演奏。

正如Naselli和Crowley所描述的,强壮的良心可能使人傲慢,因而看不起给自己定下不必要规则的人。而软弱的良心可能导致批评论断在基督里自由行动的人。

良心软弱或强壮,对什么食物可吃,有不同看法。然而神的国岂是在乎吃喝?良心软弱或强壮,是否能喜乐共处,彼此相爱?

在这两种情况下,保罗都呼召我们去爱。不要批判按良心行事的人;要用爱去适应他们。 Naselli和Crowley指出,保罗本可命令良心软弱的人做理论上没有问题的事。然而他呼吁良心强壮的不要看不起良心软弱的,也不要试探他们,使他们违背良心。他同时也告诉良心软弱的人,神的国在乎喜乐、公义与和平,而不是吃喝。换句话说,就是不要专注于评判别人,而是要追求喜乐、公义、和平。 (参考罗马书14:17)国度的目的是要演奏神的音乐来荣耀祂,而不是单按着调子或是以某种风格演奏而已。

我们不希望使别人跌倒,让他们做出违反良心所认定、关于真理和是非对错的行为,同时也不能将自己良心的准则强加于人。

保罗写信给同在罗马的两个群体:外邦人信徒和犹太信徒。犹太信徒在严格的律法环境下长大,很自然会在饮食上坚持某些特定的节日和规则;外邦人信徒则倾向不同的节日和规则(甚至没有规则)。保罗呼吁他们要彼此相爱、彼此忍耐。

良心?还是神的旨意?

那么我们在哪些方面可以变通,哪些不可以?哪些关乎良心,又有哪些关乎神的旨意?怎么才能知道我们坚持的信仰、理念和意见,是否被错误归类了?

我们的良心和别人的良心可能会重叠,但也可能不会。同样的,我们对神的呼召也可能会存在盲点。 Naselli和Crowley就以下图来说明这一点:

1→良心未察觉的神旨意
2→良心察觉,但他人并没有察觉的神旨意
3→我们和他人的良心共同察觉的神旨意
4→他人良心察觉,但我们没有察觉的神旨意
5→我们的良心,理论上并不违背神的旨意(Naselli和Crowley称之为「顾忌」)
6→我们和他人都有的顾忌,理论上并不违背神的旨意
7→他人的良心,理论上并不违背神的旨意

你认为以下每项符合哪一栏?

  • 圣经是神的话语
  • 使用哪个版本的圣经
  • 选择哪种教会治理模式
  • 是否可以在教堂之外举行圣餐
  • 教会礼拜几点开始
  • 属于哪个政党
  • 如何用钱
  • 耶稣必须为我们的罪而死
  • 该不该吃肉
  • 该不该回收
  • 说方言在今日是否合宜

这张图表让我们看到如何与跟自己不同的文化互动。如果看到有人在第4或第7区的范围做某件事,神会叫我们如何做?别人若在第5或第6区有不同看法,我们应该怎么回应?

拿2023年开始的以色列/巴勒斯坦的哈玛斯战争为例。要是有人相信神呼召祂的子民藉由募款供应食物,来怜恤巴勒斯坦人,这属于图中的哪个区域?如果有人相信以色列国是蒙独特呼召,在神面前享有特权地位呢,这又属于哪个区域?若有人认为神呼召我们去做的事属于第2区域,但其他人却认为属于第5区域;或者有人认为属于第7区域的事,别人却认为属于第4区域,该怎么应对?

如何判断何为神的旨意,何为各人良心? Naselli和Crowley在著作中提出关于良心的两大原则:

  1. 神是良心的惟一主宰
  2. 服从你的良心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奏出美妙的声音,好让世人相信

耶稣付上代价拯救我们,破坏了敌人的作为。祂以爱实现拯救,显示何为爱。借着祂的死与复活,我们有了新盼望:与神共融(合拍);彼此联系(一起演奏音乐);信仰的呼召(共同创造新音乐)。

我们蒙召在爱中前行;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或取得自认为最好的成就,而是出于感恩和喜乐。为神而非为己活;不是满足自己的意愿和荣耀,而是寻求祂的旨意和祂的荣耀。

让我们自省:是否单为自己活,顺服神也只是为了自我利益或自我凸显?还是在生活中忍受顺服神所带来的困难,去爱别人,为别人牺牲?即使没有独奏的部分,我们是仍追求忠于自己在乐曲中的角色,或者追求以自己的方式演奏?

我们是否认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诠释是最好的,并强迫他人以相同的方式演奏?我们是否认为只有自己跟随神的方式才是正确的?或者以爱心加入别人,与他们一起演奏,同时忠心地以神呼召我们的方式过自己的生活,也许因此在音乐中开启更多的创造力和美感?

我们是否过于注重音准,以致没能真正一起演奏音乐?

每个音符的顺序、质地、长度和力度,都有助于创造一首乐曲。愿我们不仅学会与神音调一致,校正个别「音符」的演奏,也愿圣灵加添力量,学会如何与基督的身体联系和互动,如同许多音符按顺序、质地、长度和力度,组合成一篇乐章,为了将基督展示给这个世界。

以下是我们的祷告:

愿神帮助我们记得,在基督里的生命意味着服事和受苦。我们若坚持不懈,无论是今生或是永恒,都会看到祂的荣耀。愿我们谦卑、忍耐地顺服神,抵抗谋求自己利益或赞誉的诱惑,来演奏好祂的音乐。愿我们住在祂照亮人心的话语中,与神和谐。愿祂教导我们该为什么努力,为什么祈祷,如何祈祷,以及什么事该放手交托给祂。 愿祂教导我们如何发自内心地彼此相爱,而不是受外在规则的胁迫而只做表面功夫。愿我们能坚守美善,同时也像基督爱我们一样去爱人。愿我们一起创造的音乐,既音调和谐又美妙动人,让世人相信天父差派耶稣来拯救我们,使我们成为全新的人,荣耀祂。

延伸阅读:Conscience: What It Is, How to Train It, and Loving Those Who Differ, by Andrew David Naselli and J.D. Crow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