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期
神国管家Kingdom Stewardship

向着标竿直跑

奧運金牌傳教士李愛銳的啟發

▲李愛銳的故事被拍成電影《火戰車》(Chariots of Fire)。

蘇格蘭飛人

1924年巴黎奧林匹克運動會男子400公尺賽跑金牌得主李愛銳(Eric Henry Liddell),1902年出生於中國天津,父親是英國倫敦傳道會牧師詹姆士(James Dunlop Liddell),當年正在中國傳教。李愛銳六歲時和哥哥羅伯特自中國回到英國,求學時期便嶄露驚人的運動天賦,舉凡橄欖球、板球、田徑都是校隊隊長,尤其短跑項目更為突出,曾獲100碼、220碼及440碼英國冠軍,享有「蘇格蘭飛人」(Flying Scotsman)的美譽。1

「我奔跑時,感覺到上帝的喜悅」

李愛銳成長於蘇格蘭家庭,自幼基督信仰根基深厚,他也深信上帝賜給他賽跑的恩賜。當越來越多的訓練和賽事,佔用了他佈道和傳福音的時間,與他一同服事的妹妹珍妮擔心哥哥因賽跑而遠離福音事工,李愛銳則語重心長地向妹妹說,他很清楚上帝創造他的目的,就是到中國服事;但上帝也使他跑得比別人更快,「我在奔跑時,感覺到上帝的喜悅」,「贏得比賽不只是追求個人樂趣,而是榮耀上帝。」

李愛銳相信他跑步的意志來自信仰的力量,「信仰好比賽跑,我沒有贏得賽跑的妙方,因為每個人都用自己的方法去跑。然而賽跑奔向終點的力量從何而來?從內心而來。耶穌說:看啊!上帝的國在你心中,你若全心尋求我,你必尋見。你當全心全意愛主,這就是你奔跑人生競賽的秘訣。(This is how you run a straight race.)」2

主日不出賽的奧運選手

1924年,仍在愛丁堡大學就讀的李愛銳獲選進入英國奧運代表隊,優異的短跑成績,使他成為英國奧運奪金的熱望。但就在英國隊搭船前往法國時,他獲悉參賽的項目中,包括擅長的男子100公尺短跑預賽都將在星期天舉行。

面對熱愛的賽跑、為英國爭光的大好機會,卻需在星期天比賽的衝突,李愛銳決定守安息日,「不在星期天出賽。」

奧委會拒絕英國代表團更動星期天賽程的訴求,出席奧運會的英國威爾斯王子乃邀請代表團主要成員會商,希望說服李愛銳在星期天出賽。他以國家尊嚴和愛國情操向李愛銳曉以大義,其他人則強調英國的傳統一向是君王第一,上帝其次,在非常時期,對國家的忠誠高過一切。另外有人質疑李愛銳心口不一,愛跑步卻拒絕出賽,甚至說:「你倘繼續固執己見,就是不識大體!」

對此李愛銳始終堅定而冷靜,他說:「上帝設立國家和君王,並賜下律例典章,君王依此治理國家。然上帝的十誡說,安息日屬於祂,我遵循這個原則。」3

「尊重我的,我必看重他」

400公尺決賽當天,美國選手舒茲(Jackson Schultz)在出賽時遞給李愛銳一張紙條4,上面手寫著聖經撒母耳記上2章30節的經文:「尊重我的,我必看重他。」李愛銳選擇不在主日出賽,雖因此遭到責難與質疑,但上帝的話語再次臨到他,堅定了他遵守上帝誡命的選擇─他知道上帝給的獎賞終勝過世上所有比賽的金牌。

然而不巧,李愛銳被安排在最外圈的跑道。在400公尺比賽中,由於彎道加大了跑步的離心力,且他無法目測與其他跑者的距離,這意味著李愛銳奪金機會渺茫。然而奇蹟發生了,當槍聲一響,李愛銳奮力衝出,一路領先,在最後百米時,他兩臂大幅上下擺盪,仰臉向著天空,彷彿看見上帝的榮光。他加速衝向終點,不僅奪得金牌,並以47.6秒打破奧運和世界紀錄。

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如鷹展翅上騰

奧運會起源於古希臘,現代奧運會則自1896年開始,迄今成為人類最大的運動賽事,超過200個國家和地區參加,各國元首高官、貴族名流和一般民眾都來觀賽,場上有不同國家的選手與裁判。比賽中有人衝刺,有人跌倒,有人站起來繼續奔跑;有人因疲累而放棄,也有人因落敗而啜泣。這景象一如以賽亞3,000年前所預告的,萬民與列國間的爭競都是短暫的,在神的面前,如同滴水微塵,微不足道。

以賽亞宣告:「疲乏的,祂賜能力;軟弱的,祂加力量。就是少年人也要疲乏睏倦;強壯的也必全然跌倒。 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重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以賽亞書40:29-31)

1923年,李愛銳也曾在蘇格蘭舉辦的英法國際田徑賽中參加了400公尺項目,不幸在彎道時被搶道的英格蘭選手撞倒。李愛銳看著其他選手的背影急速而去,並不放棄。儘管落後其他對手足足18公尺,卻奮力急追,奔馳的他像迎風高飛的鷹,在剩下40公尺時已超越所有選手,最後以二公尺領先衝刺撞線奪冠,然後倒在隊友的懷裡。

上帝看重人心

使徒保羅說:「我不是說我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參考腓立比書3:13-14)李愛銳前半生為上帝的榮耀而跑,面對信仰挑戰時,順服上帝的誡命,選擇不在安息日出賽。上帝看重敬畏祂的人,讓世人在順服祂的人身上看見祂大能的作為。

也因著信仰,在24歲時李愛銳毅然返回中國,為傳揚福音奔馳在中國的土地上,後被日軍關在山東濰坊樂道院集中營。在艱困的環境中,他以愛主之心,幫助了許多人,帶領許多人認識耶穌,甚至使人立志成為傳教士。43歲時,他在集中營過世,次日,一位非基督徒囚友描述李愛銳被神的愛所充滿的生命,說:「耶穌與我們一起住在營裡,但他昨天死了!」

世人認識李愛銳的精彩,也許是因為他曾是奧運賽跑的金牌得主;然而他留給我們的比奧運金牌更精純、更有價值,就是他與神親密同行、為基督而活的信仰態度。

是態度,不是能力

人不論能力大小,為主全然擺上的態度,是上帝所看重的。「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路加福音16:10)神在意的不是我能做成甚麼,而是忠心的態度,也就是不管我做得到做不到,我都願意在神面前謙卑,用賽跑的力氣,努力做祂所交託事。如神託付戴德生(Hudson Taylor)向中國人傳福音,他說:「假使我有千鎊英金,中國可以全數支取;假使我有千條性命,決不留下一條不給中國。」

李愛銳分享他奧運400公尺奪牌的秘訣是:「前200公尺我以最快的速度奮力向前衝,後面的200公尺,靠著上帝的幫助,祂讓我跑得更快。」我們的能力是神所賜,但態度卻來自我們的選擇。當我們願用全力,毫無保留地付出,這樣的態度令人動容,必定也是神所喜悅的。李愛銳的見證告訴我們,全然的擺上,是定意的選擇,不是隨性而為,也不會隨波逐流。

靠主得勝中最大的功課

李愛銳認為:根據原則所做的決定,不需要附帶證明。上帝有恩典,但沒有義務要讓遵行祂旨意的人,在任何屬世的比賽贏得第一名。5 李愛銳依據信仰原則做出決定,但把主權和結果交給上帝。他獲得400公尺金牌非常高興,但並未把「拒絕不在星期天出賽」和「因而上帝賜福給他」劃上等號。

當我們禱告、祈求,當我們為了信仰原則而付出,甚至遭受誤解時,相信神最終會賜福予我們;即或不然,也相信凡上帝給我的,對我都是最好的。

但以理在不敬拜神(或被要求改敬拜大利烏王)和獅子坑之間,決定「在神面前,禱告感謝,與素常一樣」(參考但以理書6:7-10),果然他被丟進獅子坑;然而上帝卻用奇妙的方法拯救了他。

李愛銳一如但以理,面對生命挑戰之時,無論是在田徑賽或中國的禾場,他無懼地選擇信仰的原則,無論成敗生死,順服在神面前;為所當為,把主權交在神手中。這是基督徒靠主得勝過程中最大的功課。

在客西馬尼園裡,在上十字架的前一夜,主耶穌曾經向父神禱告,「我父啊,倘若可行,求祢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參考馬太福音26:39)主耶穌對人類的徹底之愛,戰勝了撒旦的試探與阻撓;祂「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參考腓立比書2:8),定意完成天父交給祂偉大的救贖計畫。祂為我們在生命跑道上立下標竿,召喚我們不斷向前奔跑,直到我們得著神在基督耶穌從上面召我來的獎賞。

李愛銳效法耶穌,超越奧運金牌,「純金」的信仰態度,是我們最有價值的啟發。

▲李愛銳分享他奧運400公尺奪牌的秘訣:「前200公尺我以最快的速度奮力向前衝,後面的200公尺,靠著上帝的幫助,祂讓我跑得更快。」


1. 〈他是奧運冠軍:前半生為信仰放棄比賽,後半生為信仰死在中國〉,文/真光視界CEO(https://kknews.cc/sports/8xglp6l.html)。
2. 〈火戰車裡的主角─將生命奉獻給中國的李愛銳〉,文/劉屏(http://blog.ilc.edu.tw/blog/index.php?op=printView&articleId=407615&blogId=1651)。
3. 維基百科索引Eric Liddell: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5%9F%83%E9%87%8C%E5%85%8B%C2%B7%E5%88%A9%E5%BE%B7%E7%88%BE。
4. 電影《火戰車》(Chariots of Fire)1981年英國電影,導演Hugh Hudson。
5. 紀錄片 Eric Liddell: Champion of Conviction (2007) 。
6. 電影《終極勝利》英語版《On Wings of Eagles》,2016,導演冼杞然。


陈约翰,在美国各大城市工作多年,工作期间带领团队办理多次大型活动并进行组织管理改造,相信以爱领导,在主没有难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