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妳的名字是弱者?
小菊,十五歲,一覺醒來睜開眼,第一件事想到的,是⋯⋯
若是小菊住在美國某大都會的近郊,她想到的,會是上學要穿什麼,午餐時該和誰坐一起,或是在走廊上遇見那位高年級學長時,該以什麼表情向他打招呼。
如果小菊生長在中國東北的一個農村,她睜開眼時,可能天還沒亮。她摸黑起床穿衣,想著得快快把早飯做好,等會兒挑菜趕市集,不知今天生意會如何。
再換個場景,或許小菊稱為「家」的建築物,位於柬埔寨的某個市區。當她醒來時,或許已是近午。她所想的,可能是昨天一位特別友善的「客人」,多給了點小費。今天,她還能有這樣的運氣嗎?還是,連這樣一點點期待也不該有。畢竟,對小菊來說,一天接待十幾、二十,有時近三十個「客人」,哪還分得清誰是誰?
小菊想什麼,和她所處環境息息相關,而她的環境也與她的未來環環相扣。或許她有機會上大學,成為社會菁英;或許她被看作家庭裡勞力供應者,窮一生之力胼手胝足,只為糊口;又或許,她的存在僅僅是一種工具,替人口販子及妓院老鴇賺錢,任由嫖客隨意使用。她的未來是染上性病、愛滋病,被娼館丟棄街頭。
身為光明之子的基督徒們,你願意打開教會大門,一探在黑暗裡的小菊嗎?
▲印度某紅燈區的老鴇及被迫賣淫的女孩 (圖片來源:Kay Chernush for the U.S. State Department)。
統計數字背後的故事
根據美國國務院2003年的評估,每年全球有八十至九十萬的人口被買、被賣,或被脅迫穿越邊境。其中許多少女和孩子,淪為性交易的受害者。1
聯合國與國際紅十字及紅色月彎會,各自計算每年有四百萬的婦女,在自己國家或越境被賣。2
超過五萬名的菲律賓兒童被強迫賣身。在泰國,六萬個孩子被賣為娼。3
讀到這些統計報告時,你可曾想過,每一個數字背後都有一則故事,每一則故事都代表一條生命?
妮可 4
2005年,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48小時》(48 Hours)新聞節目,透過鏡頭,帶著觀眾進入羅馬尼亞的首都布加勒斯特(Bucharest),一個在巷道間便可買賣人口的城市。
入夜後,喬裝為尋芳客的記者在古舊的街角,瞥見招攬生意的女郎,和在一旁眈眈守望的鴇母。記者很快發現,這些女孩不僅可提供一夜服務,亦可供有興趣的客人「選購」,帶出國境。
鴇母把記者帶入服務客人的公寓後,隨即領進一位金髮的年輕女孩「妮可」(化名),命令她脫了衣服,好讓客人檢視是否沒有疾病,是否「合用」,就像販賣牲口一樣。
一番交涉與討價還價之後,妮可以一千八百美元成交,由記者帶走。
妮可知道記者的真實身分後,誠心感謝他將自己救離活地獄。由於家貧,母親將妮可遺棄在孤兒院。當她被趕出去時,只能跟著其他棄兒流浪街頭。人口販子帶走了她,答應供她吃住。但是,妮可很快發現,她的不幸已轉成夢魘。
妮可告訴記者,她的主人兇殘地毆打她,給的食物像是餵狗的,她已經有一年多沒有跨出那棟公寓了。
普菲 5
2006年,美國著名時尚雜誌《Glamour》的專欄作家柏麗安(Mariane Pearl)旅行至柬埔寨,一個以販賣人口及色情旅遊著名的國家。在一個援救收容中心裡,她見到十五歲的普菲。
普菲回憶多年前的一天,即使她緊緊抓住母親的腳踝,哀求不要將她交給陌生人,母親卻仍以約十元美金的價錢把七歲的她給賣了。
一開始,人口販子把她養得白白胖胖,賣給另一個男人。他把普菲捆在床上,強暴她直到她昏過去。男人一氣之下把她送回娼館,老鴇把她關在雞籠裡,放辣椒在她的陰道裡,毆打她直到屈服。此後三年,普菲每天需接客高達三十次。
娜依 6
娜依生長於泰國農村,為了躲避寄養家庭的性侵害,十五歲的她來到曼谷謀生。她很快找到一家國際勞動仲介公司,接受高薪徵聘前往日本擔任餐廳服務員。
一抵達日本,娜依便被帶到一家卡拉OK,老闆強暴了她。當她被送入娼館,鴇母警告她,只有不斷接客,才可能還清她所欠的旅費。客人們經常毆打這些女孩,逼得她們不得不在接客前吸食毒品麻醉自己。女孩們若是懷孕,只能接受非法墮胎手術。
最終,娜依得到日本民間互援組織(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的協助,得以逃脫。
暗夜中的明珠
孩子們愛唱的一首詩歌《耶穌喜愛一切小孩》,不是這麼說嗎?「⋯⋯世上所有的小孩⋯⋯都是耶穌心寶貝。」換句話說,這三個故事裡的女孩,以及與她們一起被買賣的無數生命,都是耶穌心寶貝。
基於對生命的尊重與悲憫,兩名女子跨出安全地帶,來護衛、服事這些在黑暗中的女孩。
馬依娜(Iana Matei)7
羅馬尼亞的妮可離開人口販子的魔掌之後,被送到馬依娜的「開展」(Reaching Out)庇護所。自1998年成立以來,這個庇護所已經收容過150個逃離人口販賣的女孩。
馬依娜原先離開共黨統治的羅馬尼亞,定居澳大利亞,開始從事街頭流浪兒的事工。當共黨政權瓦解,她回到祖國,發現羅馬尼亞的流浪兒遭遇更悲慘。於是,她決定留下,不僅為這些女孩提供一個居所,也是提供一個家,馬依娜自己成為她們的母親。
在這裡,女孩們可以得到醫療照顧、法律協助,有機會完成教育、學得一技之長。在這個安全的環境裡,女孩們尋求身心靈的療癒。妮可現在有了自己的房間,每天到庇護所的裁縫鋪裡工作,自由進出。她第一次對未來懷抱希望。
因著收容人口販賣受害者的事工,讓馬依娜得到聯合國以及美國國務院的尊重,並與羅馬尼亞官方合作,反擊性販賣。她成了這些被賣為性奴隸的少女、孩子的代言人。
▲皎潔的外表下,被賣為性奴隸的女孩們心中渴盼一處能療癒身心靈的庇護所。
(圖片來源:馬依娜官方網站http://www.freeforlifeministries.com/ourlogo.htm)。
索馬麗(Somaly Mam)8
不知道自己的母親是誰,索馬麗只記得從小在不同的家庭裡擔任女僕。最後,被賣入娼館。
當索馬麗目睹摯友被老鴇殺害,她驚覺這很可能是自己的結局。她決心逃離,並立志拯救與她同樣遭遇的女孩。透過協助,索馬麗離開了賣淫的生活,後來與法籍夫婿於1996年創立「援救受難婦女」(Acting for Women in Distressing Situation, 法文縮寫為AFECIP)機構 9,155名社工員在柬埔寨、泰國、寮國、越南等地,營救了3000名女孩。
索馬麗和社工員們以教導防治愛滋病為由,進入各家娼館,隨時留意年幼的雛妓。之後,當警察進行臨檢時,她們也跟著衝進,搶著抱出女孩,帶進收容所。前文提及的普菲,就是在十歲時獲救,得到庇護。
收容所裡,女孩可以上學,習得一技之長,也靜待創傷癒合。索馬麗說:「受苦就受苦吧!帶著傷痛還是要去幫助別人。」她盼望,這些得到重生機會的女孩,能夠受到她的啟發,將來也加入這個工作,援救自己的姊妹。說不定,下一代的柬埔寨女孩,將有不同的未來。
▲索馬麗著作英文版、法文版。
走到井邊等候
第一世紀,巴勒斯坦地帶有個沒有名字的女人,卻可以推測她的名聲不是太高尚,才會為了躲避村人,在正午時分出來打水。那天,她走到井邊,意外地見到一位猶太教師,似乎在那裡等著她。讓她更驚訝的,這人還開口向她要水喝。
先撇開猶太人對這個女人所屬族裔的歧視不說,連與她同文同種的族人都對她避之唯恐不及,而這位猶太教師竟主動接近她。
約翰福音第四章裡,生動傳述了耶穌與撒瑪利亞婦人的邂逅,作為耶穌來到世上使命的鮮明例證。
路加福音四章16至19節,耶穌在會堂唸了一段經文,也是祂的宣告:
「⋯⋯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報告神悅納人的禧年。」
神的子民又該如何來看待這些在人口販子手中被擄掠、遭禁錮、受壓制的弱女?妮可、普菲、娜依,這些女子不也如第一世紀的那個撒瑪利亞婦人,有誰願意多看一眼?
想想耶穌怎麼做。祂並沒有選擇繼續留在聖潔的會堂裡,反而走出聖殿,步入罪犯、稅吏、犯姦淫的女子中間,向他們報告「神悅納人的禧年」。
我們願意效法耶穌嗎?我們如何進入撒瑪利亞,在井邊等候這個女人?
以行動傳遞愛
首先,且是首要的,便是禱告。為受害者、救援者、法律制定者,甚至人口販子祈求。並且懇求神引導我們加入反擊人口販賣的行動。
至於參與的方法,救世軍(Salvation Army)提出五點建議10:
1. 深入了解。上網搜索「人口販賣」、「反擊人口販賣」,增加對這個議題的認識。
2. 協助指認受害者並通報救援機構。通報熱線電話為1-888-3737-888。
3. 親身參與。透過地方及聯邦議會,制定法律、政策;支持救援、庇護的事工。
4. 為救援機構募款。
5. 分享所學。將得到的資訊、協助的管道,與他人分享。
▲救世軍「為人口販賣受害婦女禁食禱告週」海報。
多年投身援救雛妓、勸阻賣女為娼的事工,臺灣花蓮善牧中心前執行長吳方芳女士11認為,扭轉現象並不容易,因為是與社會價值理念息息相關,而社會價值觀又奠基於家庭架構和婚姻品質。她期許基督徒不僅學習如何保護婚姻、經營家庭,更需多多投入諮商、社工的領域,從事以信仰為內涵的輔導工作。
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國際友伴機構婦女事工部(Partners International Women),於許多基督徒稀少的國家,結合當地基督徒領袖及機構,教導婦女在基督裡的地位,傳授健康知識,訓練謀生技藝,甚至協助開創小型企業,其中也包括受暴力迫害的婦女。事工針對每個婦女實際需要,給予特定的輔導與援助。負責人柯菫(Kim Kerr)表示,以全人關懷的方式才能有效將福音傳開。12
當我們推開聖殿的大門,就能夠看到許多脆弱的小菊花,任由環境摧殘。這些飽受欺凌的弱女,有誰來愛護啊?或許我們的能力不足、資源有限,實在不足以與黑暗勢力抗衡。或許,我們只能接觸寥寥數人。但是,我們有全能的神可以倚靠。而那寥寥數人,也將如撒瑪利亞婦人,在認出耶穌身分後,將好消息繼續傳揚。
女人,妳的名字或許是弱者,一旦與神的生命相連,便能成為剛強。
注
1:http://www.usdoj.gov/criminal/ceos/trafficking.html
2:Joanna Apap, Peter Cullen, and Felicita Medved, “Counteracting Human Trafficking: Protecting the Victims of Trafficking”; Salvation Army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Leaders, Hamilton Park, NY, 29 April – 7 May 2004
3:http://www1.salvationarmy.org.uk/uk/www_uki.nsf
4:報導全文刊於http://www.cbsnews.com/stories/2005/02/23/48hours/main675913.shtml
5:報導全文刊於http://www.glamour.com/news/feature/articles/2006/07/31/globaldiary06sep
6:U.S. Department of State.(2004, June) Trafficking in Persons Report. Washington D.C.
7:http://www.freeforlifeministries.com/images/Stories.html
8:同註五
9:機構網站www.afesip.org
10:http://www.salvationarmyusa.org/usn/www_usn.nsf
11:有關吳方芳女士經歷,請參閱本期雜誌第37至40頁。
12:事工網站www.partnersintl.org/getinvolved/women.php
作者小档案
林敏雯,热爱阅读及听古典音乐,最欣赏三浦绫子与贝多芬;致力于写作服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