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期
神国邻舍Kingdom Neighbors

双职宣教

21世纪普世教会的当务之急

1995年,大卫夫妇满腔热情到中亚穆斯林国家宣教。不管他们如何努力,在一个没有自来水的山区,当地村民看到两个白人,既不种田,也不放羊,都知道他们是宣教士,甚至怀疑他们是美国派来的间谍,没有人愿意和他们来往。

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发展小生意,终于有了与当地人接触的机会。经过多年努力,生意渐渐成长,他们的事奉也终于看见成果,建立了教会。

大卫感慨地分享,在中亚,福音最大的绊脚石是穆斯林看见当地传道人不用工作,却生活得不错,认为他们是被外国人雇用宣传外国人的宗教。

今天,10-40之窗拥有全球2/3的人口,是贫困人口和福音未及之民最多的地区,却由于政治和宗教因素,宣教士不能以传统身分进入。因此,双职宣教是21世纪普世教会的当务之急。

21世纪不但需要双职宣教士,在福音前线工场,当地传道人也需要有双职的角色。

从圣经与教会历史看双职宣教

双职宣教由来已久。使徒行传记载保罗的宣教旅程,在帖撒罗尼迦、哥林多、以弗所,都靠织帐棚养生,是不折不扣的双职宣教。

18世纪亲岑多夫(Zinzendorf)带领摩拉维亚兄弟会,以双职宣教方式派出新教历史上最早的宣教士。借着专业技能和贸易,接触当地居民,改善他们的生活并传扬福音。

现代宣教之父威廉‧克理(William Carey)更是双职宣教的典范。他在印度40年,有30多年靠教授英国官员当地语言的收入养生,并支持圣经翻译、植堂与教育等工作,对印度社会做出重大贡献。

然而过去200年来,宣教工作主要由全职工人完成。基督徒或许会问:双职宣教是「真正的」宣教吗?工作是否只为拿到进入福音受限国家的护照?每周40–50小时的工作之余,是否还有时间精力传福音?如果没有「全时间」传福音,他们是「二等宣教士」吗?如果做生意没有多少利润纳税,也不为当地人提供就业机会,是否存在诚信问题?

在回答上面的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思考更基本的问题:工作是神的呼召吗?福音如何是好消息?怎样才是有效的福音见证?工作可以是宣教吗?

短暂与永恒价值,内在与功能价值

神圣金字塔和圣俗二分的观念是信徒生活的误区(图一)。金字塔的底层是平信徒,上一层是全职工人和宣教士,再上是殉道者。似乎是以牺牲多少来衡量爱主多少。

圣俗二分的世界观认为,在教会四面墙之外的工作都是世俗的,意义不大。只有牧师和宣教士所做,才是具永恒价值的圣工。

关键在于:什么是短暂价值?什么是永恒价值?的确,处理产品和科技的工作,可能只有短暂的内在价值,随着时间过去,事物就过时。而涉及人和人际关系的工作通常有永恒的内在价值,如带领人认识神,培育灵命成长,改善家庭关系等。然而不可能所有人都投身全职服事、心理咨询、教育、社会工作等行业。

其实处理事物的工作亦可具永恒价值。任何工作中的人际关系,都是见证的机会;面对工作挑战,可让我们更像基督。

约瑟和但以理在不认识神的政权、「世俗」中工作,但他们的模范生活使神的名在两大古代文明中得以彰显。涉及人和关系的工作,以及涉及产品和技术的工作,或许内在价值有别,但都具永恒价值。由此可见,不是做什么,而是如何做、为何做,决定所做的是否具永恒价值。

工作的价值与使命

工作的内在价值和创造使命有关。在创世记1-2章,神吩咐人治理大地,成为管家,赋予人创造使命,为世界完美秩序的一部分。工作的内在价值也在于为人提供自我发现和表达创造力的机会,体现人是按照神的形象所造。

人在日光下劳碌工作得到的满足感是神的恩赐(参考传道书5:18-19)。箴言31章描述的才德妇人,在处理家务、商业、农业和制造业的工作都得肯定。加尔文和路德也教导:所有工作都是上帝神圣的呼召,不仅管理神的创造,更建立荣神益人的文化。

工作的功能价值和救赎使命有关。大使命关乎门徒训练;大诫命是爱神并爱人如己。爱必须以行动展现。教导门徒爱神、爱人,必须以身作则。

双职宣教士借着工作服事未得之民,无论是教育、医疗、科技,或是经济建设,都可成为爱的见证,传递爱的信息。

大使命和大诫命必须齐头并进,相辅相成;工作与救赎、创造使命息息相关。

双职宣教与道成肉身

福音必须与生活连接,家庭和工作则是生活场境。现今绝大多数人为家庭关系或工作处境感到苦恼,在许多10-40之窗的发展中国家尤为明显。

福音展现不同的生活方式:在同样的压力下、大环境中,因为有神,心态可以积极正面;因为有信仰,生命可以活出希望。宣教士融入当地的文化,不仅在食衣住行的实践上,也能通过工作与当地人同行,在当地的社会制度中生活,在同样的生活压力下彰显福音,这是道成肉身的见证。

在许多国家,双职宣教是工人惟一可以进入的途径,但不一定能完全取代全职宣教士。双职工人与全职工人(可以是提早退休的弟兄姊妹)若能组成团队合作,就像在本地教会中长老、执事与牧师一起服事,岂不为美?在20多年差派双职工人的经验中,我们也看到,当全职工人和双职工人能够团队合作时,事工可以更有果效地开展。

双职宣教与全人福音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系统性贫穷和制度化腐败,是今天许多10-40之窗国家老百姓苦难的主要根源。在不少宣教禾场,例如某些非洲国家,尽管数百万人已接受福音,社会仍充斥腐败、压迫、罪恶和疾病,信徒和非信徒同样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基督教就像一条「一英里宽,一英寸深」的河流。这众所周知的现象,不仅仅是传福音需要门训跟进的问题。

「未得之民」(近年来宣教学更多使用「未及之民」的翻译)一词始创者拉尔夫‧温特(Ralph Winter),在〈1800-2000的三个宣教时代─国度使命的失落与恢复〉一文中阐述「浅薄基督教」(shallow Christianity)的问题:福音不应只关乎个人生命的改变,而要转化整个社会。 「洛桑信约」也指出,全人和全社会的整全福音不只拯救灵魂;基督徒要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福祉贡献,彰显神的荣耀。

21世纪的宣教必须是大诫命和大使命的深度整合。带着使命的专业人士或双职宣教士,需要投入商业、政府、媒体、艺术和娱乐、家庭、教育、宗教的「七座山头」,以福音转化这些领域。而双职宣教可以成为发展全人福音的宣教模式。

▲双职宣教士通过工作与当地人同行,在同样的生活压力下彰显福音,成为道成肉身的见证。

双职宣教的优势与挑战

如果双职宣教士每周工作40-50小时,还有时间精力做「真正的」事工吗?

不错,双职工人或许参与「直接」事工的时间不多,但工作却可以成为全职宣教士所没有的优势。外国人总是当地人注意的目标。双职工人的生活就是敞开的一本书,一言一行皆可成为荣耀神的鲜活见证,工作本身就是使命。

战略安置─工作时间内,双职工人接触社会不同阶层,甚至是当地具影响力的人。如此机会可成为开启福音之门的钥匙。

社会影响─管理层的双职工人可以影响职场文化,改善工作环境,甚至如威廉‧克理挑战文化中的不公义,对社会产生颠覆性的正面影响。

分享资源─通过经济上全部或部分自我支援,双职工人可以减少宣教事工的费用,教会得以差遣更多的宣教士。

无论在何处生活,基督徒都面对平衡工作、家庭和服事的挑战,双职宣教还要加上在跨文化处境中应付生活中的人事物。在发展中国家工作也可能遇到意料外的难处,但挑战虽大,收获也大。当地人看到你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与他人不同时,会更愿意倾听你的生命分享。

工作使命面面观

从本地职场宣教到海外双职宣教,有三种模式:

工作兼顾使命(work and mission)、工作为着使命(work for mission)、工作结合使命(work as mission)。每一个模式都有其地位(图三)。

一、工作兼顾使命

对许多基督徒来说,工作主要为谋生,可以在下班后和周末服事神。工作和宣教使命是生活中两个平行但无关的领域。

基督徒尽心工作,在职场上有好见证。对「世俗」的职业不会雄心勃勃,倒是优先考虑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具永恒意义的事物上,如祷告、查经、团契、传福音。

当孩子成人后,自己也有储蓄时,可能考虑提早退休,以便有更多时间在教会和福音机构服事,参加神学院课程或是短宣,甚至考虑到海外参与中、长期宣教。

大卫和莉莉在五十出头就退休了。作为教会执事,大卫辅导青少年课业,并兼任篮球教练。莉莉担任宣教小组主席,经常带领短宣队,并作青年团契辅导。

这对夫妇如果到海外服事,很可能会考虑全职事工。要是必须得到创启地区的工作签证,他们很可能会选择最少时间的工作,以便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直接服事人的事工。

保罗和海伦则是放下银行和社工管理的职位,提早退休,在亚洲一家基督徒经营的工厂作员工辅导,服事工人。因为当地工资不够支付医疗保险和其他事工费用,他们也愿意筹款。

▲无论什么工作,都具永恒价值;在任何工作中,都可为基督做见证。

二、工作为着使命

将工作视为传福音或服事的平台,有意向地选择进入某行业或地区,以接触特定族群。

几年前,加州一家教会决定在德州植堂。由20名青年人组成的团队中,有夫妻和单身,有教师、工程师和IT专业人员。他们举家迁移到德州,找新工作,一同植堂。如今这个200多人的教会,还在不断增长。

多年前,神带领汤姆去东亚。他在企业融资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工作机会并不缺。但工作时间长,最终他选择进入猎头公司。薪水不多,但工作时间较有弹性,也有机会认识各行各业的人士,并与他们分享福音。

三、工作结合使命

几年前,神给玛莉负担,要服事唐人街的新移民青少年。他们大多来自中国,英语还不流利,在学校成绩不佳,很容易误入岐途。玛莉辞去高薪的IT工作,成为唐人街高中的电脑老师。她努力争取政府拨款,为学生建立新的电脑教室。

由于学习电脑并不要求好的英语能力,这些年轻人学得很好,塑造了健康的自我形象,远离街头帮派活动。玛莉的优秀教学和对年轻人的关心赢得学生和家长的尊重,她也有机会分享信仰。她的工作不只为了传福音,同样重要的是,年轻人获得工作技能,并建立自尊心。

迈克作为能源和环境资源管理顾问,长久以来的梦想是为C国的能源基础设施做贡献,并在那里服事教会。他在美国公司服务,但每年只能有部分时间在C国工作。最后,迈克决定自己成立顾问公司,搬到C国居住,以退休金支持自己,慢慢发展事业,为要用专业知识帮助该国发展,也要把福音带到那里。

同一个呼召,不同的角色

从图四来看,圆圈的左边是信徒受呼召参与本地服事,右边是蒙召在海外服事。上面是双职宣教,下面是在本地或海外全职服事。从差传角度看,左边是差遣者,右边是被差遣者(图四)。

这四个角色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并非放下工程师身分当牧师,才更爱主;也不是离家到海外,就更属灵。重要的是在人生不同阶段,都能对主说:「我在这里,请差遣我。」

既然作主门徒是同一个呼召,而不同的角色并没有属灵阶级之分,本地又有这么多还没有完成的服事,为何考虑海外宣教?

当我们看整个世界的需要,90%的未得之民集中在10-40之窗,而此地带只有全球10%的宣教工人,便可明白海外福音需要的迫切。

双职宣教是全人福音、转化社会的途径,更是21世纪普世教会的当务之急。


陈保罗,活传国际(Go Live Serve International)同工。活传国际总部在加州矽谷,是以双职及营商宣教服事创启地区的差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