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期
神国家人Kingdom Families

恩惠高岭

从论文到出版《这代到那代,传扬祢奇恩―基督化家庭信仰传承》之旅

采访、整理╱简海兰、吴信惠

本刊总编苏文安牧师致力于文字牧养及家庭事工多年。其中家庭事工部分,他以行动、文字、信息,多年传达「家庭是父母的第一个宣教场所」的概念。约十年前,他决定攻读博士课程。原是「更上一层楼」的信念,研修课程及撰写博士论文的经历,却如同「爬一座高山」,期间遇到迂回的山路,或需披荆斩棘才能往前迈进。恭喜苏牧师于2022年5月获得教牧学博士学位,并再接再厉将论文改写成普及版教材。本刊编辑同工专访苏牧师,请他分享爬上「恩惠高岭」的经验―确有困难,但回头一望,却是花香满径。

请问什么原因让您决定以「信仰传承」作论文主题?

这些年来,我一直思考、酝酿、研究了廿几年的一个极为重大、急迫的议题,就是「以家庭信仰传承来复兴家庭与教会」。

按照申命记6章4-9节,神吩咐基督徒家长进行家庭信仰传承时,具体指示了三点―首先,借着敬虔爱主的榜样,把神带给儿女;其次,借着神的话语,将神介绍给儿女;第三,借着象征性的记号,把神带给儿女。

我自己为家庭信仰传承的第三代受益者。 1895年,我的外公许朝在台湾台南,因英国人传福音而主动追求,向往成为天国人。之后他经过七年与母亲的亲情角力和人伦挣扎,终于在1908年29岁时,受洗归入主的名下。此后50年光阴,委身于家庭信仰传承的大业。

1932年,同样在台湾台南,许朝的第五个女儿,我的妈妈谢守,在19岁高中毕业前夕与主耶稣对话,再次坚信主耶稣是她生命的救主,更确立以「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事奉耶和华」作为她未来人生和婚姻家庭的标竿。

1941年她与苏铜钟结婚,从此66年之久,延续了父亲许朝的家庭信仰传承大业。至今她这一支派血缘的家族成员超过50位,散布全球的属灵后代,更是成千上万。

▲1941年,苏文安牧师的母亲谢守女士与苏铜钟先生结婚,从此66年之久,延续了父亲许朝的家庭信仰传承大业。图为1960年拍摄的全家福,前排右一为苏牧师。

1971年17岁时,许朝第五个女儿的第五个儿子苏文安,在台湾台南一次夏令会中重生得救。 1983年,在美国新泽西州,与上帝所预备的人生伴侣林丽珊结为夫妻,携手同心延续了从许朝、谢守一脉相传的「家庭信仰传承」大业,至今39年,仍在奋力前进中… …

这些让我观察到,父母以身作则活出信仰,能为孩子营造良好的信仰氛围,就有可能带领他们与主建立个别而亲密的关系,做出信仰的抉择,然后就有可能透过婚姻、透过血缘,让家庭信仰传承,生生不息地延续下去。这样的生命影响力还会一圈一圈、一代一代,不断地扩散到世界各地。

什么是「基督化家庭信仰传承」?

首先,它是一种属灵运动。既是属灵运动,就能在不同时代和文化处境中,有着一脉相承的动力及生命力,吸引每一代中大多数家族成员,秉持以基督为中心的共通思维模式,在暗夜乱世中有如明光照耀,作基督荣耀的见证人。

再者,它既是垂直式的(纵向传承―朝下向儿女孙辈、朝上向父母尊长传福音),亦是水平式的(透过同胞手足和姻亲同代横向传承)。

根据学者Paul. E. Pierson的研究,他认为,若仔细观察古往今来所有的属灵运动,都可以归纳出八个重要元素:

一、历史的处境:在某个历史时刻,当一切历史处境的条件都充分具备,时机成熟时,一个运动就产生。
二、资讯的扩散:运动具有感染力,能彼此感染,互相激荡;有关运动的消息及资讯一经传阅,其传递与扩散往往助长并促进运动本身的发展与推广。
三、神学的突破:属灵运动往往附带着一些对福音或基督徒生活崭新的认识,是以往没有被看见或被遗忘的。
四、属灵的动力:属灵运动往往具备一些属灵的元素,构成运动的内在动力,支配其运作,支持其延续。
五、教会与机构:在教会历史上,上帝经常使用两个基本架构来完成救赎人类的使命,一为教会,一为福音机构。
六、宣教的架构:当教会把福音传入新领域之际,往往需要创立某些宣教架构去促成其事。
七、关键的人物:几乎每一个属灵运动皆由一位关键的人物引发而成。
八、领导的型态:属灵运动得以产生而推展,乃因有新的领袖与领导型态呈现出来,借此选拔领袖,训练领袖,以发挥不同的事工功能。

是什么促使从论文发展成教材?

2021年,「国际真爱家庭协会」成立20周年,值此欢庆、感恩、前瞻的重大时刻,我正式动笔撰写这本酝酿多年的书,心中有无穷的感恩,无尽的感谢,无比的感动!

「预防胜于治疗」,是「真爱」念兹在兹的核心理念。包括基督徒家庭在内的新世代家庭,在这道德底线、性别关系、教育理念、职场生态、家庭结构……等等,一切都在飞速变迁的世代,面临太密集、太严峻的冲击与挑战。 「真爱」团队一直努力将「真爱守家,为家而战」的防线,往家庭生命周期的初始方向回溯。我们借婚前事工及青少年、儿童,甚至婴儿信仰、EQ,和性教育的事工。

将防线更往回拉至我们的后代,预备好「基督化家庭信仰传承」的培育课程,让基督徒家庭可以活用,让信仰传承成为一个「现在完成进行式」,所以全力以赴成书!

写论文时是否遇到到挑战或瓶颈?

作为文字老将,一篇论文写了许多年;压力大到一个地步,一打开资料,一准备要写,就陷入低谷,坐立不安,昏天黑地……真是拖得够久,重新立志次数够多,也真的放弃过好几次。

但心里明白妻子丽珊和孩子们都在为我祷告,真爱同工、KRC同工、创文同工都在为我祷告;苏家七个兄弟姊妹,还有90岁的岳母也都在为我祷告。最后终于在太太鼓励、家人支持下,重新开始写!

写论文与我几十年来的写作风格南辕北辙!要如何表达?要想像每一个观点都会被挑战,故需不断自我思辩。此外,还有令人头痛的格式,对我而言,就仿佛明朝科举考试的八股文,格式不过关,内容再好都没有用。遇到如此的瓶颈,我就把「写论文」这个担子先搁在一旁。

我的指导教授很严格,但很负责。经过诸多曲折,2022年4月下旬终于完成全本论文,并经指导教授完全认可。就在5 月初的答辩会上,委员会没有立刻采纳指导教授的大力推荐,竟给了我另外一些挑战。然而,这一切至终皆成为在主上好的时间表中,一关过了又来一关,难忘却感恩的经验。

论文多次搁置期间,如何尝试突破?驱策您多次重新出发的转折点是什么?

每年都有我认识的人得D. Min.,我论文写不出来,难道就是「低人一等」(below average)吗?而且,为什么一定需要有博士学位?有跟没有,对我的事奉又有何差别?

自2001年伴随叶高芳博士创立「真爱家庭协会」,致力于家庭事工,鼓励更多同道为那不知道多少年后才会出生的孙辈,现在就预备好一个饱蕴着热力、爱力、生命力和动力的属灵氛围和家风,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肯学习、有供应、受保护、得医治,能在滔滔乱世中立稳脚步、坚守信仰,至终「走得出去」、荣神益人!

此时,「基督化家庭信仰传承」自然又浮上台面。在西方和华人教会界中,有哪些范例可供参考或借鉴?有何具体可行的培育和行动方案?如何方能「以家庭为团队来达成福音使命和文化使命」的标竿?这些都让我屡仆屡起,重新再奋力攻克论文难关。

请分享您最深刻的学习?最衷心的祈愿?

美国正道福音神学院荣誉院长刘富理牧师,为我由论文所改写的新书写推荐序时,其中这几句话深获我心!他强调:身为父母或祖父母,我们还有许多不完全,但只要我们立定心志,不停跟随主、效法主,不断领受天父的塑造,生命时时更新而变化,就有可能吸引儿女孙辈跟随我们来领受天父的塑造,也才有可能对后代说出保罗对哥林多信徒所说的话:「你们该效法我,如同我效法基督。」

刘院长用以下三句话与有心委身于家庭信仰传承的父母或祖父母们彼此勉励:

一、「惟有自己先『经历主』,尝过主恩的滋味,才谈得上信仰传承。」

二、「要经常『尝到主恩的滋味』,就需要时刻活在和主亲密关系的灵命塑造里。」

三、「要时刻『活在和主亲密关系的灵命塑造里』,才能彰显上帝早预定要我们得着的荣耀,好叫因我们大得荣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