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回流失的Y世代
【選後篇】培育天國未來CEO,轉化社會家園
受访者/林雄坚
採訪/易瑋照片提供/臺灣中壢真理堂
▲務必竭力向孩子傳福音,若今天不作,明天就會後悔。
《神國》雜誌三十八期出刊之際,臺灣可能已經完成社會矚目的「九合一選舉」,本刊率先以書面方式採訪以牧養年輕世代聞名的中壢真理堂林雄堅牧師,暢談臺灣教會選後應當面對的議題,以及對新世代基督徒的期許與展望。
Q:每當選舉結果揭曉時,幾家歡樂幾家愁,會眾情緒波動起伏,您如何處理與輔導?
A:臺灣選舉頻仍,常要面對會眾選後的情緒波動,最嚴重的一次是2004年總統大選,綠營(民主進步黨)以極微小的差距驚險獲勝,教會裡歡慶的、沮喪的會眾,各佔一半。那次在禱告尋求中,神提醒我務必拉高眼界,引領弟兄姊妹認清自己神國兒女的身分。重視神國度的建立,更甚於地上國度的興衰,這是解開心結的關鍵,若站在這個角度看選舉結果,情緒就能輕易撫平了。
情緒問題可大可小,生活中的期待落了空,心情就可能起伏不平,為了防患於未然,我平時訓練會眾情緒管理的工具,就是於主日聚會時宣讀二十世紀初被主重用的羅炳森(Martha W. Robinson)師母所撰寫的靈修小品《讚美》,其中有一段:「不要去看那些大的難處、小的起伏、痛切的失意、輕微的沮喪;我要常存讚美和信心,眼光不在自己,只要單單注目耶穌。」(參考劉秀慧原譯,編者改譯)「讚美」和「交託」是平靜擺盪心緒的雙翼,千古不變。讚美交託時,裡面的生命就會改變;注目耶穌時,問題自然迎刃而解,這就是福音的大能!
▲教會領受了生養眾多的福音使命,是從孩童起步。
Q:2004年美國總統大選後,有一位牧師將選票投給約翰‧凱瑞的會眾逐出教會(註),請問牧師在選舉後要如何面對政治立場相異的會眾?
A:這個令人遺憾的事件是所有牧者的借鏡,務必謹慎,縱然掌握了真理的精髓,但行事為人不能任憑血氣掌舵。誠如前面所說,眼界要拉高,牧師更該如此。教會中各人的政治立場難免不同,迥殊各異,然而在神的國度裡我們是一家人,誠如〈主禱文〉:「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祢的名為聖,願祢的國降臨……」主耶穌的禱告才是我們該有的思維。神的兒女,不分支持執政黨或在野黨的,大家都該胸懷神國降臨的盼望,盡心竭力在地上建造天國的文化。當眼界超越對政黨的執著,就容易將會眾連結在一起。
▲於就讀大學的哥哥、姊姊生命陪伴中,孩子打下品格端正、信仰堅固的根基。
Q:當選人的道德操守、言論理念若與教會信仰有落差,您如何教導會眾面對他們?
A:箴言廿一章1節:「王的心在耶和華手中,好像隴溝的水隨意流轉。」我們要常常為執政掌權者禱告,讓他們的心照著神的旨意流動,而且將他們的改變,都交託在神的手中。
有些政治領袖的做法違背了基督信仰的價值觀,教會也要反思檢討,而非一昧怪罪。當今的政壇領袖一面倒地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為何會如此?我認為這個問題與年輕人的事工息息相關,現今教會普遍流失Y世代(介於1978到2001年間出生成長,又稱千禧世代),他們缺乏聖經價值觀的明確方向,難以抗拒世界的魅惑,政治人物嗅出年輕人對同性戀者的同情,為了選票,只好去迎合,和他們站在同一陣線。神允許這樣的環境臨到,豈不是提醒教會起來,看重年輕人,看重年輕人的福音工作?
▲國度青少年精兵(右),於課後陪讀班,輔導孩子課業與品格成長,讓愛持續蔓延。
Q:有人說:「一切社會制度都是短暫而有限的。」這是否表示教會應當對政府保持緘默,單單期待神的國早日降臨呢?
A:創世紀中,神賜給教會的使命包含兩方面:一是福音使命─生養眾多,二是文化使命─治理這地。可惜有些教會卻走向極端,不是太偏重傳福音,以致失去對社會的影響力;就是太偏重文化發展,以致失去屬靈生命的成長。「對政府保持緘默」正屬於前者,這種態度過於消極被動。
每個社會都可從七大方面來形塑人的心思、意念與力量,也就是宗教、家庭、教育、政府、商業經濟、媒體以及娛樂/藝術。彼得‧魏格納博士(C. Peter Wagner)曾傳遞一個概念─若是教會要轉化世界文化,就必須把以上所提的七大領域─這七座山頭攻佔下來。
神有祂的主權,人也有當盡的責任,盼望神的國度降臨,我們必須主動積極,如果有成熟的基督徒在這七大領域表現卓越、登上頂峰,就會帶來足夠的影響力,神國文化自然會在我們的社會成為主流。
▲就讀大學的Y世代青年(戴帽者,後坐者)是林牧師挖掘出的寶貝,他們是強勁無比的青少年輔導大軍。
Q:有人說:「每個人都被呼召將這世界帶向更美好的境地,參與政治是一個重要媒介。」您教會裡約有1500會眾,平均年齡16歲,請問您如何形塑這些國家未來的主人翁長大後成為有份量、有質素和有使命感的政壇領袖?
A:廿四年前我開始牧會,重點在於跟進大學事工,那時心裡總覺得大學生若能早一點認識耶穌就更好了;之後傳福音給國中、高中學生,這些正值叛逆期的青少年,訓練也著實不易;現在我們降低年齡層,以陪讀班,大規模培植兒童,我堅信「若今天不作,明天就會後悔」,以及「愈是年輕時信主,遇見試探時就愈是不容易變節」。
培育這些國家未來主人翁成為卓越的領袖,培育天國CEO,我們涵蓋了三大特質,就是Character(品格)、Effective Leadership(領導力)與Overcomer(解決問題的能力),擷取英文字首即為CEO,以鍛練他們成為品德高尚,具有頂尖執行長能力的基督徒。
我們教會起初牧養是採取細胞小組型態,2001年因為發現G12強調人人都能成為領袖,是更具效能的訓練機制,就轉型為G12小組,領袖和羊群的關係也更親近,彷如屬靈父母和兒女般連結合一。
經由扎實的根基建造,有效培育CEO特質的天國領袖,我相信這些孩子將來能攻佔文化的七大山頭,從他們當中將出現未來成熟的政治家,一起祝福我們的國家社會。
注:2004美國總統大選年間,時年僅33歲的虔‧錢德樂牧師(Chan Chandler)於北卡洛來納州,牧養東威勒斯鎮浸信教會(East Waynesville Baptist Church, NC)。當年民主黨候選人約翰‧凱瑞(現任美國國務卿)傾向墮胎與同性戀,錢德樂牧師譴責那些支持凱瑞的會友,造成九人離開,稍後他召開會員會議,投票開除離開者。此事全美譁然,錢德樂牧師終究黯然辭職,教會也因而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