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在心头
【2012宾州文字事奉培灵与创作进深】课程回响
▲莫非老师倾囊相授。
今年7月,我又兴致勃勃地来到KRC文化实务营上莫非老师的课─「信仰故事可以如此精彩写」。
三天内,欣赏了老师精选的四部最佳影片:《教会》(The Mission,亦有译为《使命区》)、《死囚上路》(Dead Man Walking)、《爱情的尽头》(The End of The Affair)、《灵与欲》(Elmer Gantry)。每看完一部,老师都会详尽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架构、情节、冲突,以及所呈现的信息。然后,我们再讨论作者写小说的手法;用什么象征、伏笔,或回溯。
用对方法说故事
每部影片的故事内容都很丰富多彩。如:《爱情的尽头》描写一对夫妻,丈夫郁郁寡欢,妻子在信仰、道德和爱情间产生很深的挣扎。丈夫要求好友小说家来到他们之间,帮助他侦探妻子行踪。谁知,好友与女主角重燃爱火。从男女主角的对话,读出他们对人生的看法,在他们的自我牺牲、自我发现、自我拯救中,观众也一同思索了各自的人生哲学。片中,三者之间的伤害和怜悯、报复和饶恕、罪恶和救赎均表露无遗。
这课程让我想起当年「看电影学英文」,内心涌出会心的微笑。小时候,都知道看电影会影响功课,父母亲都不准孩子随便看电影。一方面是好电影很少,另一方面是顾虑孩子不容易节制,会影响学业。
然而,现在我们却在「看电影学写小说」!老师教导我们如何向非基督徒说信仰故事。看了这几部片子,才知道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情感,也有不同的需要。我们要说好故事,满足人的需要、温暖人心。但要怎样切入?如何找到切入点?就是我们正在学习的方向。
▲课堂上,学员聚精会神聆听(右一为作者)。
踏实成长的喜乐
十年来,从苏文安和莫非两位老师的课程中,逐渐认识到如何使用电影片段思考圣经故事内容。在传福音或查考圣经时,可以增加趣味、深入观察、实际应用。参加营会后的起初几年,我回到教会,开始用电脑打字写大纲,加上图片来带动查经,弟兄姊妹都更觉兴趣盎然。
《世界日报》约我作采访地方新闻的记者,我曾不断地推辞。但是,上过文字培训和采访班课程后,我的态度就转变了。因为,苏老师提出「七每运动」要我们每天随身携带笔记本、要写作、要进修、要投稿等,现在,我还加上携带照相机哩!
有一年,刚上完苏老师的编辑课程,我就梦想要为教会办一本五周年特刊。一点儿皮毛、一股傻劲儿,就「现学现卖」地完全投入。我与一位姊妹同工,好不容易完成了,却错误百出。那次的失败,是我宝贵的经历之一;原来,办杂志还要先累积很多知识和技巧才行啊!
接着,我梦想有一部投影机,以便放映电脑里存放的诗歌、照片和电影片段。后来,教会买了一部投影机给牧师在主日敬拜时讲道之用,声明其他的同工也可以借用。我真开心,几乎每个礼拜带领查经班时都借用,让我惊讶、赞美神奇妙的供应!
▲会员们喜获结业证书,欢欣合影。
虚心学习的榜样
今年,我盼望由「看电影学英文」到「看电影学写小说」,好好观察并了解人性的需要、软弱、痛苦、惧怕、挣扎等,用同情心、同理心关心周围的人,好好写或说信仰的好故事,把福音介绍给他人。
结业时,大家分享见证或临别赠言,都振奋人心。莫非老师的学生纷纷扬扬地说出上课的感受─从电影看到人性、角色;有的很「扁」(性格狭窄)、有的太「圆」(人生经历复杂)。
陈老师也开心地说:「文化营每年给我挑战,帮助我继续学习。老师看学生成长,学生也看老师成长。以前我只当作者,没留意机构的运作。现在参与更多文字事工,我需要向俐理和林治平教授有更深的学习。」我想,陈老师虚心学习的心态,就是我最佳的榜样!
作者小档案:
罗存信,家庭主妇,愿意用文字事奉神。现与先生居住在新泽西州。有三个成年儿女,及一个女婿,和两个可爱的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