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传扬基督的优质平台
供图/基督教论坛报
专访新闻总监洪秀玲
数字带来鼓励
KRC:请谈谈从平面到数位化的经历及挑战。
洪:首先,必须从文字工作者去学习及克服影音技术与社群经营。从报纸到网路的世界,开拓更多的读者,范围就变得很广,文章接触面较大。最高的时候,每个月新闻浏览人次高达百万以上,脸书社群一周也可以接触到一两百万人,不见得都是基督徒,可能是慕道友,也可能是佛教徒或道教徒,留言里可以看到不同的回应。

阅读族群改变,数目也增加,因此在各项报导的尺度及言语就要更加谨慎。过去在报导中使用基督徒熟悉的词汇,有时也会在社群中引起误会,断章取义,甚至攻击。所以同工要以更严谨的态度,确认报导/话题不致引起误解。当然这也表示福音触及更多人。
另一个挑战,是从文字工作者转换角度,去研究社群经营。同工团队需要了解不同社群读者的特性,脸书、IG(Instagram)、LINE及报纸的使用者/读者群,各有特点。这些平台有不同点阅率的演算法,论坛报需要跟着不同方式去策划经营方式:应对得好,会事半功倍;一旦更改演算法,那我们也得重新推算。
有一年在脸书上增加短影片及图帖的曝光率,类似的贴文扩散率很高,按赞数从几千到上万都有,短影片也是。有一个影片最高达到四十几万的点赞数,这是很激励人的经验。

但也有碰到需要放弃的困难。例如经营很久的LINE群组,从零到十几万,后来碰到LINE经营策略改变,发送讯息费用变得非常高。我们在财务上难以负荷,只好停在静态的页面,无法像过去那样一天发送好几则新闻,只能读者主动上来论坛主页阅览,效果当然也大打折扣。努力经营,却因经费限制只能就此打住,让我们感到很挫败。
报导突破限制
KRC:在转型中,有什么深刻的经验能与KRC读者分享?
洪:有一年论坛脸书追踪会员数目增长了十万人,这个数字让我们心情很复杂。当时努力操作脸书,报导的是受人关注的议题。刚好那一年台湾发生很多天灾人祸,例如地震、高雄气爆、坠机事件,这些很不幸的新闻。我们在第一时间跟进,做关怀报导,所以引起很大的回响和讨论度,也引发关切代祷。
我们一方面高兴脸书可以这么快增加很多读者,另一方面又对这些不幸的事件感到悲伤。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样一来也传扬了基督徒对社会的关心,和信仰中爱邻舍、悲天悯人的价值观。
对于不同属性的社群媒体,论坛会采取不同的策略,目前各方面的发展还不错。透过这些平台,真的让我们突破地域限制。即使在很遥远的地方,也能看到论坛所登的新闻。
阅读纸本论坛报人数越来越少,也越来越难经营,投资在纸本编辑与制作的资源,却比数位事工更多。但我们没有放弃,毕竟有些教会及固定的读者,都非常支持纸本论坛报。
翻开报纸的阅读,是带有温度的经验。就算许多纸媒如今走入历史,成了「时代的眼泪」,我们仍坚持出版。但也做了改变,字体放大,图片较多,类似画报的设计,报导与文章围绕一个主题。有别于网路快速浏览,增加主题性报导和创新版面设计,可以策划造就性或讨论性的主题。

平台传扬基督
KRC:请谈谈同工们对于执行长的异象及改型方向的执行经验。
洪:我们非常认同执行长的理念,就是媒体不再只是传统纸媒:不仅要走向多元,走向数位化,更要走向社群化;接触万国万民,把论坛的新闻传送到世界各地。
执行长目前推动的亚洲影响力中心,希望能连结亚洲各教会。媒体能扮演很重要的连结角色。我们都非常期待往这个方向努力。
目前人力是最大的考验,在有限的经费中发挥最大作用。团队必须处理传统纸媒的文字报导及编辑事务,继续进行出版业务,也要应付不断推陈出奇的新社群演算法或技术的研究,当然还有网路新闻,需要随时应付任何突发状况及回应。以报社分工来说,应是两组不同的团队,但目前我们是一个团队执行,同工不断地stand by。
从好处看,每一位同工都成长很多。相对而言也许会有些遗憾,在需要深耕的部分,可能做不全尽。我们会在这方面一直努力。
人力有限是难题。既然是亚洲影响力中心,那论坛报也能成为平台,不仅是我 们单方面做报导,也能邀稿或接受投稿,类似传统媒体的方式。因此设立不同单元,寻找合作单位来经营,例如ICEJ (International Christian Embassy Jerusalem)分享有关以色列的内容。也有灵修专属单元,或是宣教机构针对慕道友的文章。这些内容跳脱原先报纸的范畴,内容强化论坛的网站,若是主题 相应,我们也会把这些文章登在报上。整体来讲,参与的机构很乐意与论坛合作,也减轻了我们人力上的压力。
因着连结与合作,论坛成为一个丰富的平台,目前与不少机构合作,让网站内容继续扩充。加上亚洲影响力中心的连结事工,就目前人力资源来说,把多角化媒体的功效发挥得很极致。论坛的同工团队也会继续连结各教会、机构或个人创作,让这个有信仰的媒体,成为一个往天下传扬基督的平台